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程实训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制的构建3篇
第一篇
1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技术基础及专业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在教学上,强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培养既懂得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应用型的综合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现代企业急缺的工业工程师、物流工程师、企业生产管理专员等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联系理论教学和生产的纽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传统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实践教学过于程式化,内容单一
专业培养突出实践性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高校自身特点,实践教学过于死板,实践项目过于单一,程式化,且每个教学周期都是一成不变的实践项目,虽然这有利于教师备课和实践教学的开展,但对于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却远远不足。
1.2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于校内建设的实验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较多,不仅包括了基础IE实验室、人因工程等专业实验室,还包括机械工程若干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一经建设,若干年不会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升级和重建。造成实验项目一成不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实践场所,但很多企业怕影响企业生产,或是设备贵重,涉及学生操作安全的问题,这些实训基地不能够充分利用起来,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只停留在学生到企业参观这一层面上。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
根据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的四步“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探讨“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工程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制定,“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新工科下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必要对现有的实验、实训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针对当下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付诸了实践。实践的效果证明,采用该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工科;实验实训环节;软件工程;教学模式
1引言
“新工科”是为了适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围绕如何培养具有开阔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解决负责工程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公开专业人才而实施的高等教育改革有益的探索。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息息相关,被誉为“新工科的探路者”[1-2]。培养能够适应软件产业需求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成为目前的主要任务。面对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日益凸显的缺点和短板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2]。软件工程专业是一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且创新能力不足。在新工科背景下,本文对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出适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训环节教学模式。经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软件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
2现状和问题
目前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训环节的教学主要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实验实训环节教学主要是由任课教师负责,课题组教师根据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即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由个人独立或团队完成,最后由负责教师评分。当前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训环节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开发类的真实项目很少接触,导致只能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建议或方法;对于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解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2)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由于任课教师很少接触一些最新的真实项目,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很多是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归纳综合而来,不新颖,创新不足,因此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3)效果评价过于关注编程。实验实训环节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4]。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是否实现了某个模块或是否开发完成了某个系统,而忽略调研、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分析等其他环节。编程在软件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中最多不会超过一半的时间,通常在三分之一左右。学生在编码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足,编码效率就会越高。因此绝对不能忽略文档编写和设计的重要性。
3教学改革实践
工程教育及其教学实践模式探索
摘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为构造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体系,综合考虑各学科专业需求,湖南大学建设了纯净水制备及灌装生产线实训系统。该实训系统参照实际工业生产线建设,并按照教学需求进行调整。根据机械、化工、电气、软件等不同专业,系统开设单元训练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采用产品导向的主动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产品开发的流程为依据,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设计开发、工程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工程教育;生产线;项目制教学;车间化教学环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1][2]。“卓越计划”重在激发学生对实践探索的潜能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升工程设计、管理、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培养造就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人才[3]。工程训练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获得本学科或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过程[4][5]。传统的工程训练通常以金工实习为主,为培养卓越工程师提供硬件支撑,考虑到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湖南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了纯净水制备及灌装生产线综合实训系统。该平台结合实际工业生产线系统和工程训练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及建设,并对基于该系统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探索。
1教学模式探索
纯净水制备及灌装生产系实训系统涉及机械、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化学、应用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知识。平台训练的内容全面,学生受益面广,除了可以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正常的纯净水生产及灌装外,各专业还可以在通用的实训平台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来拓展实训项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就如何充分利用该平台实现最大的教学利用方面,我们在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及辅助资料等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1.1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模块化设置符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按照该理论,为有效完成知识的构建,学生须转变为信息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须从灌输者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从而实现生产线教学的参观认知,转变为将生产线相关项目的实践中掌握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点,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提高[6]。纯净水制备及灌装生产实训系统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根据各自专业需要开展单元专业训练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其中单元专业训练模块包括工艺流程设计与安装、滤芯材料的选择与安装、水泵的选型及安装、杀菌器的工艺设计与安装、水质参数的监测、传感器的设计与安装、PLC控制、气动控制、自动检测、步进/伺服电机、变频调速、程序的编译及测试、网络传输等。不同专业的理论课教师都可以进入该实训车间,直接结合专业教师随时讲,学生随时实践操作,使得一些空洞的理论教学有了实实在在的实践对象。综合实训模块是在单元专业训练模块的基础上,实现纯净水的生产及灌装操作。该部分对学生要求较高,除能完成相关的单元训练外还需重点考察整个系统的连续运转、异常故障分析处理、产品链的完整性及产品的合格检测等。实训过程及实际工程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利用化工、软件、控制、生产管理和工程知识,综合分析过程,科学合理判断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一模块的设置更多考虑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该生产线实训平台自2016年起,已对湖南大学机械学院、化工学院、电气学院、材料学院、生物学院、环境学院等相关专业开设单元专业训练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教学研究
摘要:
根据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的四步“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探讨“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工程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制定,“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研究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到施工工地开展实习工作;(2)学生自己去应聘或者联系而到相应的施工工地进行实习工作;(3)某些学习成绩优异,早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则由该就业单位安排分配实习工作。高校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呆板,只是通过一些生硬的程序和格式进行管理,如让学生交实习任务书、实习周报、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等,经过对学生上交的这些报告和总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报告和总结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可言。而高校对于学生在施工工地上的管理很明显不到位,只是通过学生上交的实训周报、月报、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解,高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训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1.实施“多段式”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复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且还需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和施工单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难达到一致。因此,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弹性,我国高校在保证学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露天作业多、工地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等工作特点。通过对毕业生的应聘情况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在聘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然后再看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说明了现今社会中,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网络工程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训分析
[摘要]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践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制订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个性化实训任务,学生课前通过课程微视频等相关资料学习,课中学生自主实践、教师点评,课后教学反思等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此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此类综合实训课程学生基础差异大、实训课时有限所致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综合能力欠佳等问题,达到了有效内化学生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创新
一般来说,翻转课堂亦称颠倒课堂,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制作教学微视频,学生先在课前自主学习视频内容,课中师生面对面交流,完成作业或实训操作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1]。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综合实训(实验)类课程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弊端,为培养创新型网络工程人才提供了保障。
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实训(实验)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的实训(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讲解,再演示操作,然后学生按照实训(实验)指导书的实训(实验)任务开展实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训(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制订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个性化实训任务,真正实现岗位需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分层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课前,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基础,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挑选微视频学习,课中,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探究式、任务式、体验式、归纳式等多种形式展开实训,课后实训(实验)总结。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更具探索精神,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实训教学模式的区别主要有:(1)传统的教师实训演示加学生实验为主的方式转变成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实训(实验)教学模式[2]。(2)教学方法以讲授演示混合法为主的方式,变为以探究式、任务式、体验式、归纳式等其他教学方法为主。(3)传统的以面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成以网络微视频方式随时随地学习,然后教师通过课堂辅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3]。(4)从单纯的实训室教学,转变为应用现代化技术,融入“互联网+”实训和微视频等新的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体系
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是由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微视频完成知识、技术和方法的传授,课中通过师生、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式学习,课后进行总结来完成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内化[4]。学生学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前,已具备一定的前导课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故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可拓展性的。综合实训(实验)教学过程,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训练模式,使学生适应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思考、创造的内化吸收过程。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与活动相互联系,形成教学生态体系,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由课前服务体系、课中服务体系、课后服务体系和课程测评体系构成。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互联网下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优化四川开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分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从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完善实践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创设实践课程微信公众号以及毕业论文管理平台、高效利用虚拟实训平台、优化师资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优化
为应对新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型工科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如何顺应新工科趋势,基于互联网开展实践环节,对开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将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利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土木工程新型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一)实践课程的构成与实施现状
四川开放大学土木工程的实践课程由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四部分构成。生产实习为期2周,学生联系适合的岗位实习,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选课情况及课程进度完成两项任务并提交成果;毕业实习为期2周,学生在项目上进行实地参观及调查,记录完成的工作并撰写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为期10周,学生从多个备选版块中选择一个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以上实践环节的实施从学生选课、指导教师选聘、实习单位的联系到实践成果的汇总、评分等均由各教学点组织完成,采用线下模式开展工作。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践教学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