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医院血样检验样本62份,按照检验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份,分别给予常规检验与质量控制措施,对两组血液样本平均变异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变异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对提升血液检验质量可起到突出作用,样本变异指数较低,可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血液;检验;质量控制

作为血液疾病诊断依据,血液检测涉及的内容极多,如血型测定、溶血性贫血检测、交叉配血试验、骨髓细胞学检测等,如血糖、血脂、凝血四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氨酸转氨酶等都可行血液检测。但由于血液检验中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如人员、器械、患者或实验环境等,容易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研究发现,质量控制措施应用对血液检验可靠性的提高可发挥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血液检验样本800份,其中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的400份血样纳入对照组,主要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Cal99,Cal25与癌胚抗原(CEA)等。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的400份血样纳入试验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Cal99,Cal25与癌胚抗原(CEA)。两组血液样本在收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血液检验以常规方式为主,试验组采用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如下几方面。

1.2.1血液样本采集质量控制

血液样本采集质量控制措施如下:(1)选取适合的样本,血常规检验标本如果为静脉血液标本,其最常选用的采血方法为静脉穿刺,通常选取双侧前壁窝附件的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等;而如果为动脉血标本,其采集方法有两种,一种为使用肝素采血管,常见的抗凝剂为肝素,有效稀释血液与血浆,实践中应严格控制抗凝比例,并在采集后,摇匀送检,另一种为借助动脉血气体标本采集系统,与前者相比,其优势显著。目前,血标本收集程序如下:血培养-凝血检查管-血常规管-血沉管-生化及其他管。(2)选取适合的体位,采血过程中尽量取坐姿,静息后抽血,尽量于输血、输液前采集标本,禁止在输血、输液同侧采血。

1.2.2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控制

血液样本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检验人员素质,要求上岗人员需接受过系统全面教育培训,专业技能知识较强,且有相应的等级证书,可规范操作整个样本检验过程。(2)仪器设备质量控制,检验科中所有设备仪器需有相应的许可证、合格证,且需由相关部门检验后方可使用,且注意血液检验后,要求登记设备使用情况,定期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确保机器设备应用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实验室环境质量,要求做到整洁、卫生、无毒、准确,且温度、光照条件都需合理控制。同时,对于实验室内的孵育箱、水浴箱,要求在温度上与血液检验温度相吻合。其余如冰箱记录器、实验室计时器等,都要求保持良好性能。(4)检验试剂质量控制,由于试剂一般处于存放状态,取出后应注意避免直接检验,应将其置于实验室环境下,做好充分平衡后才可使用。若同种试剂批号不同,应避免混合使用[1]。(5)标本送检质控,血液样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延长下可能导致血液内微量成分发生变化,如葡萄糖分解,可能降低血糖浓度,再如血清内有红细胞钾离子溶入,可能提高血清钾含量。或有其他污染因素,都会影响血液标本质量。因此,对于采集的标本,需及时送检,若无法及时送检,可于4℃冰箱内存储[2]。

1.2.3血液样本检验后质量控制

血液检验工作结束后,要求所有检验记录准确,同步电脑登记结果。相关人员需在检验结果上签字确认。同时,对于检验后的血液标本应做好包装、标识与存储工作,并妥善保管检验结果记录[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液标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Cal99、Cal25与癌胚抗原(CEA)变异指数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变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血液检验影响因素

血液检验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其涉及的影响因素包括许多,具体表现为:(1)人员因素,如部分检验人员在仪器设备操作上存在不规范情况,或在仪器故障情况下无法及时解决。一般较为常见的现象为不同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方面,得出的结果有较大差异,此时无法判定哪个结果更为可靠。(2)仪器、试剂因素,如仪器方面,其性能的维持要求做好日常保养与维护工作,整个室内环境在温度、湿度上都应保持适当,确保仪器稳定可靠运行。(3)患者因素,如患者空腹、饭后情况下采集的血液将有一定差异,导致不同检测结果出现。再如采血过程中患者体位不同、采血部位不同,易影响血液检测结果。此外,部分患者采血前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大量酗酒、进食高蛋白或过于油腻食物等,易造成采血结果不准确。(4)实验室环境因素,如实验室未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可能对血液标本产生污染情况,一旦标本变性或被污染,便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4]。

3.2质量控制措施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要点与效果

为提升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要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其实施的要点包括:(1)人员培训,可定期对检验人员培训,将血液检验流程、设备操作、实验室维护等相关常识作为培训内容,或在血液检验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采血方法,并协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2)工作环境,如温度可控制为23℃左右,湿度保持为70%以下,且避免有电场、噪声与磁场干扰情况;(3)知识宣教,可选择不同宣传方式如张贴海报、设置宣传栏等,以血液检验相关注意事项为主,包括采血前保持空腹、采血时避免穿袖口过紧衣服等;(4)血液标本存放处理,要求对采集后的样本及时送检,且送检中对试管加盖,避免有污染或震荡情况发生,若需保存,可置于4℃冰箱内;(5)检验报告,要求其结果与电脑记录保持吻合,且在审核后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确保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本研究中可发现,试验组血液标本变异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质量控制措施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国内学者经对比研究显示,质控组的检验准确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与本研究报道相似[5]。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中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对血液样本各项指标变异指数的控制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血液检验准确性的提高,应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日后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及长随访研究,以此保证研究质量。

作者:郭芳 单位:福州市晋安区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

[1]李巍,张宝华,刘伟生.质量控制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283-284.

[2]李春艳,隋青,邱齐,等.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5):21-22.

[3]林律初,江炎章.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10(4):160,163.

[4]刘俊闪,岳保红.探究如何对血液检验进行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1(42):89.

[5]章海军.探讨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1):4780-4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