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督导工作对策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督导工作对策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督导工作对策思考

摘要: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及对高校督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督导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督导工作应力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与新文科建设深度融合方面,大胆尝试建言献策,站在当代世界教育科技发展制高点上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三无”顽疾,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校督导工作;课程思政;新文科建设;“三无”顽疾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同步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校督导工作在国家新文科建设方针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下,在校、院领导的支持与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配合下,顺应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本为本”,努力提高本科督导工作质量,使高等院校文科类本科教学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的跨越。

一、高标准引领和推动督导工作,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组织理论告诉我们,质量是一个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要和实现组织目标的价值导向,是组织生存、巩固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质量标准是用以评价和考核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要的一整套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质量保证的依据。质量保证是组织制定的达到或维护质量标准的一整套规则系统,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流程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两个方面。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流程是指保证质量的一系列方案、步骤、环节、细节。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是指对质量的评判及处理。无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流程还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其目的都是试图通过预防和纠偏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来达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以便更好、更高质量地实现组织目标。中国改革已进入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数字技术更加广泛深入应用,科技分量和作用不断增大的跨越式智能化大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各方面关系在重新调整,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科技和综合国力较量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从互补为主转变为互补、合作、互利共盈与竞争博弈并存。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和巨大的国内外的治理压力,中共中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思路。这意味着新发展阶段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来设计和运行。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途径,提高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的。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的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且愈发复杂,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这就要求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所有工作都必须紧密围绕新发展阶段的新问题展开,实现高质量发展。反映在高校督导工作中,就是要更加重视督导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督导工作质量和督导为教师服务的水平,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工作效益。高质量的督导工作应在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创新、学习支持与指导、教学评价与反思等方面制定更高标准。即在原有质量标准基础上制定更加严格、精细、精准的标准,学校、学院及每位教师都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教学、督导管理部门尤其要予以关注和重视。要针对国家高等教育对教学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使督导工作顺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时代潮流,力求在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排误纠偏,用高质量引领和指导今后的督导工作。新时代督导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课、交流、评估等浅层次上,而是要上新台阶,尤其要围绕新文科建设、课程思政、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新理念、新思路,拿出切实可行的、促进督导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并予以落实。各教学单位的督导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调动各种资源,利用调研、研讨、政治学习、学院会议、师生交流、讲座、报告等多种沟通形式,广泛听取领导、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提升教师授课质量,督导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学校督导管理部门要与各教学单位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督导工作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各教学单位督导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与学校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和全体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学生共同讨论制定本单位督导工作质量标准,并征求师生意见。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吸收校内外、院内外先进经验,力求所确定的标准既符合国家高质量要求,又切实可行。二是,倡导用科研引领教学。尤其要注重发挥教学督导各自的学术专长,学术经历。教学督导在听课过程中与任课教师积极进行“如何以科研引领教学”的互动交流。教学督导可针对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教师探讨教改项目、教改论文选题和科研论文、科研项目选题。三是,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主讲教师授课要有抓手。除了准备好教材、教案、大纲、课件等授课必备要件之外,更重要的是授课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从教材中走出来,要讲出一些新东西。为此,教师就要带着问题、带着科研走进课堂,没有科研就没有学术前沿,教师也很难实现自我超越。授课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考试需要,那样会违背高等教育的宗旨,实质是害了学生。课件设计要追求高质量,最好制作精美,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备,还要与板书互补。四是,督导自身也要加强对高等教育新形势和新任务的了解,努力学习与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手段。督导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引导。尤其要注重对线上教学、新文科建设、课程思政等方面的引导,使教师教学能及时顺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些努力虽然都是以往常规工作的延续,且琐碎零散,但确确实实都是高等教育在朝追求高质量方向迈进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形势也要求督导工作追求更高质量和目标。在追求督导工作更高质量和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落实不到位。二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出现偏差,难以把握。三是,因高质量尚缺乏具体标准而导致执行中依据不充分,督导起来底气不足。四是,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以及新文科建设、课程思政等,无论是督导还是任课教师,对其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把握和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操之过急容易导致教师逆反心理。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可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最终学有所成是“高质量”的最高标准和最好证明。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督导现场反馈时,督导人员的语言表达方式十分重要。不同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了反馈效果。为了让反馈更加有效,需要确定反馈内容,经过有效沟通协调,让效果得到提升”[1]。

二、督导工作力求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

高校督导工作必须始终如一地积极配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将其纳入督导工作的重要位置。课程思政及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处于高校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课程思政建设关乎为谁育人和育什么样的人的大是大非问题,是督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国高等院校一直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对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主管校长必须亲自挂帅,随时依据形势发展做出专门指示和指导意见,并拿出相应的督导工作实施方案,为督导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督导要在各种场合强调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在教学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宣传的重要性,并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授课教师进行相关交流,督促、帮助、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督导自身也要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积极参加校、院、系组织的各种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以及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正确判断形势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为督导工作与课程思政、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度融合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教学督导在工作中要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对课程思政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关注情况,督促教师将课程思政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贯穿到每一章、每一节,尽力帮助教师寻找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两者的契合点和切入点。督导之间也要经常进行课程思政、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交流和研讨,并把其他督导的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落实到自身的督导工作中。督导要在课程思政,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实际上,所有课程都与课程思政、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本质上都是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因此都要讲政治。每堂课都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是内容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课。教育的教书和育人的双重功能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若能与各种类型的专业课基本原理的讲授过程结合进行更容易让学生信服,更容易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结合专业理论进行就不会流于空洞的说教,也能够起到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程相辅相成的作用。督导在工作中要有意识有倾向性地、自然而然地贯彻课程思政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切实做到有所侧重,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做做样子。在课程思政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高校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练就“打铁先要自身硬”的本领。高校各级领导最了解国家、学校、学院的有关课程思政、主流意思形态建设、新文科建设等方面最新动态,是具体落实和执行相关政策的人。由高校各级领导进行相关问题的讲座和宣讲,不仅讲起来得心应手,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也更接地气。这是普通教师很难具备的独特优势。课程思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形式要丰富多样。用声情并茂和激情四射的精彩授课感染学生;用理性分析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用情境模拟和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用课后作业和社会实践调动学生;用课前新闻、思政信息分享来督促学生,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等。在课程思政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督导应引导教师言传身教、言行一致,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避免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并使其尽力转化成常态化的教学和育人行为。创造机会组织教师、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并聆听其经验介绍,与之进行深度交流。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充分展示优秀教师的风采,也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觉悟和敬业精神。在推进课程思政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也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一些教师可能会有各种顾虑,不敢大胆联系实际。二是也可能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对此,督导在工作中应及时提醒教师避免生拉硬扯,要灵活运用,做到“润物细无声”。三是容易出现“实属无意”的没有拿捏好分寸的情况。例如,措辞、表述不当,或说错话等极易引起误解。对此,督导在工作中,应及时给出善意的提醒,但绝不能因此盲目或随意上纲上线,要注重观察其日常言行和表现,同时也要正确区分学术和政治的边界。四是融入课程思政要有深度,但契合点和观测点要找好,师生对此能够达成一定共识。五是当前中国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抖音等网上传播的各种信息,一时难辨真伪,很多师生对此都有点茫然。其解决办法之一是提高广大师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在信息时代这是学生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二是主流官媒要确立其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督导应在新文科建设中大胆尝试和建言献策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督导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作”[2]。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和教育部、各高校大力倡导的高等教育改革新举措。其目的在于打破文理、学科间界限,通过多学科渗透,打造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更好适应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新文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提升学科建设上台阶的重要举措,是文科建设转型的方向,也是高校督导工作的题中之意。为此,高校督导必须带头树立新文科意识,主动学习、弄懂相关政策文件和知识理论、技术方法,领会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督导应学会用多学科知识武装自己,率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多学科交叉渗透,并将心得体会和教学成果及时与广大教师分享。督导应积极进行新文科建设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主动为高校院系的新文科建设建言献策,督促应引导教师进行新文科建设方面的大胆探索,与之互相切磋,共同进步。目前人文社科类的一些课程本身就兼具跨学科特征,一些教师也有一定的跨学科教育背景和从事跨学科教学和研究的经历。新文科建设应充分挖掘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形成相似学科和不同门类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协作。这种交叉和协作既可以是不同专业之间的,也可以是不同院系之间的,甚至也可以延伸到校外。督导可从中牵线搭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推动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具有理工类教育背景的教师需要提高人文知识素养;具有人文类教育背景的教师需要补充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当然,落实起来会有一定难度。由于传统文理分科导致的教师知识结构偏颇,给跨学科学习新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就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而言,多数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就不再对其进行理工类教育,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入学后也很少对其进行人文社科类教育。在新文科建设中,如何有效衔接和融通两者,往往也是见仁见智,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对此文理督导之间也有必要加强相互交流。督导受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指导新文科建设也有一定难度。督导不可能人人都是文理通才。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四、在世界教育发展高度上认识和处理高校学生听课“三无”顽疾

高校学生听课无笔、无本、无书的“三无”顽疾历史悠久,在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时代就已存在,只是网络时代变得更为严重和普遍而已。督导在听课和教学中,也经常遇到学生“三无”现象及上课睡觉、窃窃私语、看手机、看小说、看杂志、看备考资料等现象。尽管各高校从学校、学院、教师到学业导师、班主任都一再强调,要求杜绝上述现象,但在高校课堂上依然难以彻底杜绝上述现象。其中原因除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或不喜欢所学专业的因素之外,主要还是教师授课吸引力不够使然。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要在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上下足工夫。对教师的课堂管理的督促是教学督导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和授课过程中学生抬头听讲比率,督导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去旁听教师的授课内容。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和授课尚未步入正轨的教师的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听课次数,并同授课教师一起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予以解决,直至其教学步入正轨,师生满意为止。督导可以和院系领导一起经常深入课堂进行调研、检查、暗访,听取学生和授课教师双方的意见,找出问题课堂的症结,予以解决。督导在工作中要加大对教师课堂管理的督导考核力度,注重观察教师是否真正及时提醒、检查并纠正学生“三无”现象。建议教师一边授课,一边巡视检查学生上课准备情况,发现有“三无”问题的学生,或及时批评教育,或让其立即改正。针对个别教师对学生“三无”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的情况,督导要及时提醒授课教师和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高校课堂管理中容易出现学生形式上带了所有应该带的东西,但依然“身在曹营心在汉”或不怎么用所带东西的情况。还有个别学生趁教师不注意偷偷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跟教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等。在课堂管理中,如果教师解决不好还很容易引发师生冲突。对那些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师生纠纷,督导要及时排误纠偏。一些教师害怕发生冲突,对学生不抬头、不听讲的现象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这样的问题,仅靠强调教师课堂管理和督导的督促还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理想教育、专业教育,以及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授课质量,加强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应是解决“三无”顽疾的治本之策。教师应站在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处理学生听课“三无”问题。人类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变革,高等教育变革的深入又推动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又使教学督导工作的变革成为必然。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工作场景、工作方法等都要顺应教育信息化。高校督导“要拓展工作思路,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在理念创新、观念改变和工作方法提升等多方面不断努力,使教学督导工作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绽放出新的生命力”[3]。现在是网络时代,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必备和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有些内容需要记忆,有些原理该讲的还是要讲,有的内容在网络上都能查到,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排疑解惑即可。学习好的学生把教师的授课内容记录,并整理起来,再分享给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听课和学习的方式,要看最后的结果,而不能仅仅局限在形式上。但这不能成为高校学生不好好听课的理由,只有亲历亲为,才能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才会有真才实学,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综上所述,“教学学术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教学督导作为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既需要转变观念,还需要研究现实,更需要直面新时代的新挑战”[4]。这就要求从国家到各高校、院系,乃至督导组和督导本人,都要加强督导理论的学习与探索,同时结合督导工作具体实践,在提升督导工作质量上下工夫,不断开创督导工作新局面。

作者:安成日 张晓峰 曲文勇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