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质量控制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城市道路的改造不仅要将管理方面的工作全面统筹,还需要引入科学的新技作支持。本次研究是为了探讨旧路改造过程中如何控制施工质量,为今后的施工积累经验。采取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方法,对老式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工作,同时,老式的混凝土路面的改造也不能完全依托引入新技术,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将老式混凝土路面中存在的病害问题逐一解决。结果表明旧路改造不仅要严把质量关,还要积极引入新技术。
0引言
公路运输在整个物流中所占据的比重很大,它在物流运输中的地位也随之日趋突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不断的增加带给城市道路所承载的压力日趋严重,原有的混凝土搅拌技术也己满足不了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基于老式的混凝土路面其结构质量和工艺技术都己经滞后。虽然我国的高速公路修建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是,要想最终达到物流的畅通,实现公路运输的直达,这需要在原有路网道路的基础上,对原有的道路进行改造。由于原来的道路初建时,在工艺技术和质量方面等级都与现在的等级标准不符,所以,原来的道路等级不够,加之投入使用后经过常年的运行,诸多的病害问题逐一显现。这就应对原有道路采取有效的改造方案,对需要改进的道路进行整体设计。虽然对原有道路进行改造要比新建道路难度大很多,可从效益和经济成本方面却可以节约很大一笔资金。基于此观点对市政原有道路的改造是可行的。原有道路改造对城市的整体建设至关重要,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利益。因此,城市的原有道路改造工程在施工作业中就要恪守职业规则,严格把控质量。
1市政道路原有道路改造工程常见病害及存在的问题
1.1新老路基结合面滑坡、失稳以及结合处不均匀沉降
出现结合面滑坡以及失稳这一现象,首先要从地质地形因素进行分析,关键是要看道路地基的夹层,如果原有道路地基存在一定的软弱夹层,就很容易造成结合面的滑坡和失稳,在对原有道路实施加宽改造完毕,改造后的道路路基由于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对新建路的路基产生强大的压力,致使软弱夹层发生滑动,这时候路基结合面就会产生错位、沉陷以及脱空等方面的问题,从而造成新旧路基的错台,出现滑坡现象。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滑坡和失稳的关键性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在对新旧路路基的作业区域没有进行彻底的清理,未依据设计规范实施开挖台阶,对高填方加宽路段的考虑不够全面,如果在这一路段不加设土工合成材料对路基结合处进行拉结,很容易造成这些现象的出现[1]。而对于新旧路路基面的不均匀沉降也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见到的质量问题。当道路初次建成投入使用后,路面土体要承受持续不断的、强大的荷载。这种荷载带给路面土体的压力经过长时间的作用,造成路面土体的严重压缩性地表变形而形成不均匀沉降,但这个问题在新加宽的路基上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能出现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路面在沉降的区域进行补修,过一段时间自然又会出现这一问题,就是因为直接在变形的基础上对路基面进行加宽作业造成的。
1.2市政道路原有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城市道路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频繁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组织管理、安全、施工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首先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原有道路改造施工之前,应加强和部门的有效沟通。同时,对施工的细节和过程实施组织和管理,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也能够快速有效的得到解决。如果所要改造的区域处于城市的繁华地带,而且沿线区域的车流量又比较大、又很难控制,则需要设置相应的路障,避免产生意外事故。由于市政道路改造所花费的时间一般都很长,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也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施工前就应将一些可能发生的因素考虑进去,将施工所需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防,组织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位,那么,旧路改造施工就能够顺利地按照预期时间完成[2]。另一方面安全问题,对原有道路进行改造其主要目地在于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尽管在旧路改造施工中施工单位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方便人们的出行,但或多或少的还是会有一些影响,一旦施工区域设置障碍后,道路就会变得狭小,尤其是夜间(12点以前)施工。其次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得对原有道路改造时难以将所要改造的区域进行全面的封闭,实现不了封闭式的施工,那么,施工环境就会很难得到控制,而敞开式的环境中施工,不仅会造成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日常出行及安全等,也会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增加一定的难度。由于城市的地下管网结构极其复杂,天然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等,管道的密集程度极高,而市政道路改造施工需要实施地表面的挖掘作业,因此,施工前必须对地下管网的分布状况加以充分的调查,在了解和掌握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再实施挖掘作业,这样在施工中就不会造成对地下管网的破坏。
2市政道路原有道路改造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对城市原有道路进行改造必须依据各区域的具体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改造方案。拟定施工改造方案应在保证需求的基础上,不仅需要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更要考虑合理地将原有公路上的工程结构充分利用。在改造之前,如果将前期工程能够充分利用上就可以节约更多的成本[3]。旧路改造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分为五个方面,其中包括旧路补强施工、路面结构层、交通管制、工程施工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旧路补强施工质量控制
如果旧路面的破损不是很严重,可以对原有路面实施铣刨,若铣刨机没有办法清除干净,则需要人工进行铲除作业彻底清除残留物。以此避免新路面出现推移现象,从而造成新路面的损坏。如果原路面破损状况较为严重,需要采取破凿的方式彻底清除,清洁后将基层铣刨成为平面,切记基层面必须保证坚实牢固,然后在上面喷洒封层油,避免出现裂缝现象。在对相邻的板块侧面实施植筋作业的同时灌入C30沥青混凝土,但是,必须保证灌入的沥青厚度要与其相等同,使之恢复到原样。由于原路板出现裂缝和接缝问题,这是因为旧混凝土板受环境和荷载压力的影响所致,所以,在设计新的路面结构之前,需要对原有的路面结构进行铲除。在彻底铲除旧土板块以后将操作区域清除干净,为了减缓旧路面的反射裂缝,需要把旧路面与补强层之间进行隔离,隔离层采用土工布铺设便于浸透沥青,尽可能的避免新路面出现裂缝现象。
2.2路面结构层的质量控制
对原有道路进行改造,必须控制好集料的质量,是因为集料本身具有很强的强度。在整体路面结构中,原材料采用集料能够抵抗路的变形。混凝土和集料的级配对沥青路面的强度、抗高温、保证水稳定至关重要,因此,选择集料时要筛选耐磨性强的,它能够与沥青有效的黏附。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必须对其各种性能进行优化,同时,对环境条件和交通状况都要兼顾。采用掺加抗剥落到或者在矿粉中掺加一定量的水泥,还要合理控制级配的范围,当厚度达到2.36mm与4.75mm的组分含量时,才能符合最大密度的要求,才能使混合料的抗渗性能突显[4],如图1所示。
2.3交通管制
新路在铺设过程中,对交通应采用管制,这也是为了保证新建路面养生期间的质量,针对加宽的桥梁连接作业时必须控制旧桥车辆的过往。对施工运输车辆的管理应高度重视,避免施工运输车辆的自重对路面造成碾压破坏。可以在施工区域内相隔一段距离设置下车口,用细砂铺设斜坡,避免台阶被破坏。
2.4工程施工控制
在施工之前应按照图纸的要求对薄弱和关键部位实施现场的勘查。对关键部分要加强人员的检查,若发现有偏离目标的倾向,应快速进行补救。专业人员除了处理技术指导以外,还要加强对集体的管理,科学的、有计划的开展指导工作。
2.5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重点考虑路面改造工程中的影响因素,施工中应加强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增强道路运行中路面的强度,还能避免过负荷造成路基的损伤,并控制养生期一周后实施路面的施工。施工中,必须加强对沥青拌合质量的马歇尔试验。摊铺前需将顶面处理洁净,然后对面层的铺摊实施合理地洒布透层油及粘层油。透油层材料的选择要根据路基面所用的混凝土来确定,如果路面是混凝土稳定类半刚性基层,则应采用慢裂型乳化混凝土。对混合料的摊铺进行连续性摊铺,能够使路面的平整度保持一致。用混凝土洒布车喷洒过程中,绝对不能发生流淌现象,保持稳定的喷洒量和车速。初次碾压时碾压两遍,用60~80kN双轮压路机实施碾压,切记车速控制在1.5~2km/h范围以内。然后用大于20t的轮胎压路机实施碾压,车速控制在5km/h,对路基面碾压4~6遍。复压阶段必须保证压实度符合规范标准。采用双轮压路机(60~80kN),车速控制在3km/h以内,碾压2~4遍,将碾压轮迹彻底清除掉[5]。同时,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机制,明确责任和目标,以便更好的实现工序管理。
3结语
在原有道路的路面改造修建中,无论是采用沥青混合料还是混凝土施工都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合理的利用翻修技术。对于旧路改造应不断的改进翻修技术来提高施工效率。对于不同的施工环节依据相应的技术规范对现场的作业实施监督管理。监理人员应担负起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以及材料管理的管理责任。总之,新旧道路塔接的质量优劣对改造后的原有道路其使用周期的长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利用翻修技术对延缓强化旧路改造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尽可能的将改造工程中的一些常见病害消除,以此延长原有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春辉,张琛.市政道路改造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经验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6):178-179.
[2]张金涛.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建材,2019,45(5):150-151,157.
[3]魏志强.市政道路改造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7):35-36.
[4]杨晓明.浅谈市政道路改造的施工质量控制[J].河南建材,2019(2):189-190.
[5]阮松海.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8(24):244-245.
作者:毕波 单位:昆明市东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