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古代礼制思想对园林建筑影响及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国古代礼制讲求人伦常理,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及兄弟姊妹关系”等,讲究伦理化、秩序化,因此,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受此礼制影响在总体布局上讲究左右对称、相对平衡的原则,在平面上形成别具一格的“以礼合天”的布局,在建筑装饰上常用宇宙自然中的元素来充当意象,进而进行演变、发展,以体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灿烂的民族建筑特色及其安邦定国理念。
关键词:中国古代礼制;礼制思想;园林建筑
0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以彬彬有礼、谦逊友善的风貌著称于世,被世人誉为“礼仪之邦”。中国古代礼制,最初源于原始宗教,后经时代变迁,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园林建筑方面,更为后世对园林建筑提供了方向与灵感,而园林建筑也成了传承中国礼制的载体,形成独特的园林建筑格局。
1中国古代礼制的起源
“礼”,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常为祭祀祖先、神灵的一种习俗。步入文明社会以后,被奴隶主利用而被改造成有利于统治社会的一种手段。这种改造完成于周公制乐,此后历代规定的礼制以此为基础,其中《周礼》《礼仪》《礼记》更是详细地阐述了当时国家的典章制度。由于这种礼制的不断推动发展,使得历代最高统治者都树起“以礼治国”的旗帜,不竭余力地推广成为国民必须恪守的礼制,一方面巩固了当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也使得礼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尊礼、重礼蔚然成风。受这种礼制的影响,生活、政治、经济乃至于艺术等方面都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建筑也不例外,并随着岁月的沉淀,逐渐成为建筑的一种象征与方向,大到城市、建筑主群、坛庙、宫堂,小到斗拱、门钉、装饰色彩等,无不尽可能体现礼制原则精神。直至现在,“礼制”通常是指象征国家的礼仪,也指具有政治强制力性质的礼仪,其不仅备具本质上的表演性,还具有象征性和程式化、标准化[1]。因此,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构型的展现也都折射出这种礼仪规范精神。如:殿堂、宗祠、祭祀用的祭坛等。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时期,一些延用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建筑也或多或少各具有其特性,如闻名遐迩的天坛、故宫等以及城郊别墅和乡村的一些宗祠,都偏爱仿效浓重礼制特色的园林建筑。
2中国古代礼制对园林建筑的影响
2.1“礼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替代了宗教
一方面,在缺少浓重的宗教信仰和对超越世俗的宗教理念意识不深的中国古代,礼制的出现使人们养成规整意识,并随着年代的推移,礼制便逐渐替代了宗教;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不习惯将礼制与宗教区分开来,而是习惯把肃穆、庄严的礼制思想融入到蕴含宗教人文性质的世俗生活当中。而这种备具神圣感,且具有精神抚慰、精神净化的功能性质的礼制更是完美地融入到了园林建筑当中去。因此,“一池水可倾天下,一棵树可抵万千山林”,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无穷无尽的意境的真实写照,并在皇家寺院、祭祀天坛、宫殿等当中经常体现,象征着独一无二的权利与威严。
2.2“礼制”在园林建筑中发挥了强化民族文化的作用
自古道教、儒教、佛教对中国古代的礼制影响颇深,其对园林建筑的影响至今仍存在。就以道教为例,道教以万物生长变化为之根本,庄子常把“道”的思想融入精神,以追寻精神完全解放的自由之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就是更加深入在对自然观察和理解,并从中提取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象。在园林建筑中,就是运用这样的写意笔法来创造园林风景中情感的意境和场景的交融,使之从物质形态上升华为人们赋于情感、寄托生命的存在。
3中国古代礼制思想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里,可进一步拓展为以亲缘关系、尊卑关系为特征的礼制思想,常具体体现在主要的人伦关系社会领域中,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及兄弟、姊妹关系”[3]。因此,在中国园林建筑体系中,秩序化、伦理化理所当然也就形成了园林建筑设计所要求的标准,并随着建筑的礼制化而进一步加强,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建筑所体现出来的礼制化在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主要象征,即常常把对“礼制”的了解表达于建筑上,以体现中国当时社会的人们对礼制思想的坚持,尤其是对建筑外表的形式要求和对礼制的解读,并由此展现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思想底蕴这一丰厚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后人由此可以进一步地读懂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探究古代建筑的价值。
3.1中国古代礼制园林建筑类型分析
“礼”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根基,受其影响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类型也随之改变,成为最具时代特色和最能代表国家政治与实力的一个丰碑。随着历史的演变、政治的更迭、文化的流传,礼制园林建筑的类型也纷呈其多样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坛、庙、阙、牌坊等。坛、庙作为中国古代用来供祭祀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4],因此,在帝王祭祀的制度里,祭祀天地、国家、先祖为历代的大礼,并成为“三大祭祀”。不仅祭坛、庙宇等大型建筑,建筑小品如牌坊、花台等,也是古代礼仪建筑的一部分,如:阙(图1),原型是宫门,其代表着建筑的等级,唐宋之后更是直接演化成宫廷广场中具有礼制性质的门楼;华表(图2),原始部落的图腾柱演变而来,是象征纳谏之人的“望柱”,一般都是成对出现;以华表为基础再加上“额仿”,就变成了只有门的建筑———牌坊(图3),在礼制的规制影响下,牌坊就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而得以永久流传。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尤其是以“礼制”为核心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布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强调轴线、均衡对称、主从有序、组织层次分明的礼制性布局。以皇家园林建筑布局为例:据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社会,与皇帝起居环境有关的如都城、宫殿等,都强调宗法礼制,且利用建筑的布局和形象来彰显皇权实力,常见的皇家园林建筑布局就是体现等级秩序的礼制性布局的其中一种。庭院原指在合乎礼制性需求的用于皇家供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宫殿,其布局手法包括:纵向层层递进,建筑主体沿中轴线置之,强调建筑主从关系的总体布局。例如:中国最著名的宫廷建筑———故宫(图4),它就是典型的礼制性建筑布局;其以中轴线上的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殿为中心,两侧为多数次要宫殿,后为内廷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和各大大小小的宫殿约30区,这样“中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秩序井然,前朝后寝,符合封建礼制的要求”[5]。又譬如,颐和园的玉澜堂、宜芸馆也是典型的礼制性庭院布局的例子。玉澜堂为皇帝的寝宫,宜芸馆为皇后的寝宫,皆为四进院落的建筑群,位于昆明湖东北角的东岸,沿中轴线排列。玉澜堂庭院总体呈五正四耳的布局,东方、西方分别配有霞芬室和藕香榭,且藕香榭后方为昆明湖;宜芸馆,其正配殿均为五开间,且与皇帝的玉澜堂相配,但比之降低了建筑高度,以体现等级差别,同时体现礼制性布局井然有序、主从有别的特点。
3.3中国古代礼制思想对园林建筑装饰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上所装饰的图纹,大多来源于天体符号和自然现象,代表宇宙的浩瀚,太阳、月亮、星星、风雪雷电、山河湖海、花鸟飞鱼等。清代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中就记载的便面式窗、花卉式窗、折扇形式窗,也是由自然中的“圆”元素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都讲究“天圆地方”,因此,古代人们常用“上圆”“下方”的布置建筑装饰,如圆台、方基等。由日月演变过来的建筑图案,如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庭院建设中常见的月洞门、月片门、地穴门洞等,可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亲和之感。雕刻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装饰中常见的组成部分,因其深受中国古代宗教礼制思想的影响,不同的雕刻有着不同的寓意,具有严格的属性界定和礼制约束;不同性质的建筑,也有着不同的装饰题材,如古代的衙门建筑。作为官式建筑、衙门建筑的雕刻尽管简单,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如:照壁砖雕、檐部木雕以及鼓石等,每一个图案都有不同的意趣与阶级特征以清代南阳府衙为例,其照壁中的一对鹿,寓意为“福禄双全”;莲花一盆,寓意为“连升三级”;檐柱顶石上雕刻的4朵莲花,寓意为“四品清廉”。受礼制的约束,雕刻图案的繁简也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如地方衙署的雕刻图案总是中规中矩、简单成形,这样既不“逾越”上级,也显出自己威严与严谨。因此特别是衙门的大堂,它最能代表地方衙署的等级,在许多雕刻细节上都蕴含了更深沉的寓意,如:二柱础拐角上的芙蓉花,寓意为“荣华昌盛”;西面大堂却刻着龙首,寓意为“尊奉皇命,统治地方”[6]等,这就体现了阶级上的差别与尊崇。中国古代的人们对礼制的独特解读,并将其体系思想融合到建筑之中,形成了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配以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最后形成“以礼合天”的独特园林建筑格局[7]。我们泱泱华夏大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注重礼仪生活,讲究尊礼循规的行为准则,因此,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平面大多数是采用礼式的布局,常见的为园林建筑整体平面的南面有中轴穿过,呈左右对称分布的方式。这样的布局,不仅使用广泛,而且由古至今终其如一,堪称为世界建筑的奇迹之一。故此这种以“礼”为核心的布局方式能沿用至今,也不足为奇。
4结语
综之,中国古代社会也被称之为礼教社会,讲求“国不可一日无规,人不可一日无礼”。在古代,“礼”是稳定社会秩序的要点,是中国人所共同遵守的原则。人伦常理又被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等。由此可见,“以礼合天”的礼式建筑是实现社会平和、社稷安稳的工具,也是实现这个民族生活规整的场所。中国古代的礼制和建筑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礼制性建筑”,但礼制性建筑却不完全是宗教建筑,但又和宗教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礼”作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是上层建筑组成的重要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关系、人伦关系等,在封建思想统治下的社会中起着很大的维稳作用。因此,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在历史悠悠的长河中,不断汲取与融合不同时代的文化,其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中国的礼制文化,流传至今,使炎黄子孙后代乃至世界各国人民还能看见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灿烂的历史影子。
参考文献
[1]胡新生.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J].文史哲,2014(3):66-78.
[2]张献梅.宗教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4):50-52.
[3]程瑶,张慎成,秦琼.浅析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54-155.
[4]尤士洁.浅论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J].世纪桥,2010(21):21-22.
[5]严平.对北京故宫建筑布局的文化理解[J].图书情报导刊,2003,13(7):105-106.
[6]姚柯楠.品味衙门建筑雕刻艺术———以清代南阳府衙为例[J].古建园林技术,2008(3):98-101.
[7]徐娜.解读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文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
作者:林艳均 官紫玲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