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创新探究(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岩土工程勘察创新探究(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岩土工程勘察创新探究(5篇)

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摘要:

结合江西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分析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指出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提出以岩土工程勘察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加强课程实习过程管理,改革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由单一的专业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1],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尤其是高等学校更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各类工业民用建筑、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岩土工程勘察[2],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最前列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岩土工程勘察”是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和实现人才培养达成度,以往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需进行改革,特别是要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3],我们在“岩土工程勘察”理论课程教学结束后,增设了“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目前,本科院校地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勘察与技术等专业中开设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实习的院校还很少。通过增设“岩土工程勘察”实习可增加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可将繁杂的知识体系由点串成线,理清思路,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实习而形象化,学以致用,改变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激发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5],可有力促进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群结构体系设置不清晰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学科多,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力学、地质等基础课程后,掌握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工程地质测绘、工程钻探、物探、岩土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所以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岩土工程勘察也是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但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时,由于专业方向、学分、教学条件等所限,大多数学校的地质工程专业都没有将“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设置合理的课程群,例如,未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的先行后序关系,这样造成一部分理论内容在教学时由于没有准备知识使学生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有的课程在同一学期同时开设,而任课老师没有集体备课,很多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存在重叠现象。

1.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岩土工程勘察”的实践教学主要有室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方面,目前各校对“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教学设置的环节并不一致,有的开有课程设计,有的将实习放在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中,单独开设“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且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场地的学校较少,总体上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岩土工程勘察”实验室内实验大多做土工实验,这样就变成了土力学课程实验,勘察的物探、原位测试实验若在室内开设,只能做下演示性实验,学生只是看看设备,对勘察设备的相关原理有所了解。若室外实验又需要大型设备和场地,在几个实验课时内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课程设计以往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由于学生没有岩土工程勘察现场的实习经历,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有的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对于老师提供的原始资料不知如何进行分析、运用,有的难以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工作。“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实习以往放在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中,从实习反馈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工程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在工程现场有的同学只会按老师或现场技术人员要求做的去做,对待问题不能举一反三去分析解决。若生产实习完全依靠生产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还会存在学生动手机会少、生产单位的勘察现场接待能力有限、有时勘察项目工期和教学计划时间安排的不一致性的问题。以上反映了学生在运用方面和实践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说明部分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上有所欠缺;没有学校自己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难以完全保证,因此,加大“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加强自主实习基地的建设,对提高地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2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

2.1设置合理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群体系

对“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要解决课程设置的问题,我们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安排在第6学期,课程理论教学共48个学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理清课程群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把和“岩土工程勘察”直接相关的专业课程分成前导课程、辅助课程和后置课程,前导课程有“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土力学”“岩体力学”“基础工程学”,这些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和第5学期。辅助课程有“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这些课程和“岩土工程勘察”安排在第6学期上,后置课程设有“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岩土锚固与支挡”“工程概算与预算”等。在课程群中“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和“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部分重叠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各课程任课老师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优化,突出重点、相互兼顾,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2改革“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教学方式

将“岩土工程勘察”实习从生产实习中提出来,单独设置了2周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在校内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基地,设置了2周的课程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结束后在学期未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然后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实习的成果写一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将“岩土工程勘察”实习单独设置后,有了校内实习基地,可以改变受生产实习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条件、时间等的制约,提高实习效率,学生在连续2周内模拟岩土工程勘察的全过程进行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强化了“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效果。2周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后,紧接着进入2周的课程设计阶段,课程设计要求以“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的内容为依据,编制一份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这样能使学生充分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实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岩土工程勘察”实习基地建设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校内一块紧邻章江的空地作为实习场地,将此地划为6个地块,每个地块长16米、宽8米。在场地东侧建有一办公用房,用于教师现场临时办公和存放实习仪器设备。为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教学要求,购置了手持式钻机、静力触探仪、动力触探仪、十字板剪切仪、平板载荷试验仪、波速测试等设备。根据场地土层钻探取样情况和勘察实习特点,自主研制了一些实验设备如多功能地质锤、降雨诱发滑坡模拟实验系统、钻探取土样双壁钻具、洛阳铲、液面限位报警器等。

2.4改革“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教学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要尽量模拟工程勘察的全过程,又要在2周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实习内容需精心安排和组织。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内容可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方法,第二模块为建筑场地评价与勘察,第三模块为各类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第一个模块“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方法”是本课程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将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基本技术掌握好,才能做好建筑场地的评价与勘察及各类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因此,实习内容重点放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学习上。

3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通过“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岩土工程勘察和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实习过程管理,老师起指导、监督作用,提高学生实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在实习前一周,老师将实习指导书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做好技术准备和设备准备,技术准备即找好相关的资料、规范等,设备准备是提前准备好实习所用的仪器设备,这些准备工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指导老师最后把关,确保实习质量。

3.2改革实习考核体系

以往对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主,但考评的成绩区分度并不大,不能完全评估每位同学实习的效果。因此,建立合理的实习考核体系和考核标准,能客观反映学生实习过程的态度和能力水平[6]。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的考查中,提高平时成绩的权重,实习报告占50%分值,综合能力考核占30%,平时表现占20%。实习报告重点考查报告内容是否详实、逻辑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合理、图表是否规范等。综合能力考核主要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是否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平时表现成绩看学生考勤、遵守纪律情况、实习态度是否端正等方面。

4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勘察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该课程应用性强、涉及学科多、知识量大。通过优化课程群设置,设置单独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改革实习教学内容和实习考核方式,通过近两年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习改革,提高了实习效率,使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提升了学生运用勘察理论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地质工程专业高水平岩土工程勘察人才的培养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飞 邓衍义 何书 刘强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亮亮,李建华,陈国新.综合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84-86.

[2]张帆,王孔伟.地质工程专业中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教学方法[J].中国地质教育,2016(4):14-19.

[3]贺道中,陈艺锋.“分层递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制环境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4):78-82.

[4]陈剑文,王亮清.“地质工程勘察”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47-49.

[5]赵丽,陈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114-118.

[6]杨蓉,郑平卫,叶勇军.基于全过程管理的课程设计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6(1):59-61

第二篇: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地质应用

摘要: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与变革,推动了工程勘察的良好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内容是基础地质技术,该项技术是提高工程勘察与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提高基础地质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地质;野外勘察;室内测试

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勘测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得以有效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基坑深度的加深,而要想使基坑深度加深环节取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应用到基础地质的勘察技术。基础地质勘察技术是解决施工难度不断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以能够更好的应用基础地质技术。

1岩土工程勘察与基础地质

我国地域广阔岩土地质复杂多样,不同的工程对岩土有着不同要求。为了使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效率得到提高,产生了以实际情况为根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勘察技术根据不同需求做出具体技术划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岩土种类做出具体了解,而且以勘察结果为依据,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和施工进程等方面,对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做出准确的探讨与分析。同时也对岩土存在的施工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做出回应,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正常开展。岩土工程勘察是以地质勘察技术为依据,勘察工程场地各个地质情况,使选择的场地拥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选址、初级勘察与深度勘察共同构成了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场地要选择与工程施工选址要求相符合的地方。初级勘察要根据初级的设计要求选择出合适的场地;深度勘察就是对选择的场地做出深入勘察,以确保产地的岩土条件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一项基础内容就是基础地质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在岩土勘察时给出详细的地质勘察信息,有效节约工程后期的勘察费用,避免后期勘察的资金浪费。工程后期的整体勘察成本的效果会受到基础勘察的很大影响。工程以基础地质勘察技术提供的场地岩土结构、地貌情况等基础性信息,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对岩土工程勘察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2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能够与建筑工程行业实现同步发展。因此基础地质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础地质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起着基础性作用,强化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就是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加强。基础地质技术主要应用在野外勘察和室内测试这两个方面,下面对这两种情况做出具体的说明。

2.1基础地质技术在野外勘察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就是针对户外岩土勘察进行的,那么野外勘察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野外勘察主要是为岩土工程勘察的整体提供勘察信息与资料,技术人员根据野外勘察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出工程现场的整体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岩层分布、地下水流经等。野外勘察的提供的信息还能够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准确的信息,保证勘察报告的科学性。如果野外勘察效率比较高,能够为岩土工程勘察节约大笔费用,降低勘察成本,从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的提高上,加大勘察退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因此在野外勘察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技术水平,勘察要带有带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以提高勘察效率与效果。在进行野外勘察时,需要控制好勘察的时间,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保持勘测信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将失误降到最低。因此野外勘察在实际的进行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方面:①分层工作要做到完善,需要分层记录勘察到的岩层情况,并且要保证做出的记录是完整的;②勘察过程中某个钻孔会需要使用到钻机进行集中勘探,须统一编录勘察的结果;③复位测试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保证操作规范。静力触探试验必须要定深调零,为了降低零漂现象还需要对温差进行观察,减少触探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严格根据标准规范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首先校正杆长、孔深等相关事项,掌控好测试位置,然后对标准贯入下降情况是否存在与所勘测的软层中,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与完整。连续贯入的方法适用于软层勘察,这种方法能够使夹层得到及时发现。地下水的勘察需要钻孔完成后的24小时之后再展开观测,以使外界不稳定因素影响到勘察的结果。

2.2基础地质技术在室内测试中的应用

室内测试是将采集到的样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测试,减少样本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室内测试和野外勘察同样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当前环境下的室内测试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内容,比如压力值不满足要求;测试的数据存在重复性、冲突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室内测试结果有效性的提高,也延长了勘测期限,加大了勘测的成本。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和有效,测试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展开。根据岩土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采样设备进行收集。例如使用单动或者双动二重管取土器收集硬质岩土,使用薄壁取土器收集软土,收集过程要保证样本的完整性。不同的岩土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是不同的,例如软土中的含水量比较高,但是能够承受的压力确实比较低的;黏土的定性需要对其黏粒含量进行考虑。剪切也有严格的操作标准,即《土石实验方法标准》,渗透系数在6~10cm/s以下才可以选择快剪实验,而其他土质则不适合;如果是粉土,且表现出来的性质较差,那就剪切试验就不能作为主要资料,取而代之的是三轴剪切试验,以使样土受力均匀,只需要控制好排水的情况。

3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对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虽然比较广泛,但是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效果和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经过发展和变革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依然与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不断加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研究,提高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效果,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全面、合理、准确的地质勘察信息与资料,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提高。

作者:刘春晓 单位:河北冶金建设集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韦振兴.论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5,(18):90-91+94.

[2]李超.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42-143.

[3]罗?,朱成子.解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南方农机,2016,(12):45+107

第三篇:市政岩土工程勘察改进措施

摘要:

介绍了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和作用,针对当前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强化区域性地质研究、完善管理体系、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条件,勘察点,信息系统

0引言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新时期的岩土勘察工程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做好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市政工程使用效能的关键基础工作。

1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开展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利用地质原理和科学的地质勘察手段,应用先进的勘察仪器和设备对市政工程拟建地区的岩土地质环境进行勘察,做好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分析、地质条件情况掌握和市政工程施工建设效果分析等相关工作,为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和使用等提供可靠的岩土资料支持。科学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够有效的明确市政工程拟建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等,明确市政工程建设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为市政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从而为市政工程的基础设计相关工作提供科学的支持,为市政工程施工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技术指导。

2当前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市政岩土工程勘察体系的综合运用效果并不明显

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和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交通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周围的地形地貌条件等等,这些内容中有很多是不可确定的客观要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市政岩土工程勘察体系的综合运用效果并不明显。另外,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系统和工作体系,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处理等环节都比较分散,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2.2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体系不够健全

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体系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强,相关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并不完善。信息时代的发展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的,在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勘察手段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强化,但是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信息技术在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相关软件的开发也不够全面、系统,信息技术利用效果不好,得到的勘察结果不够科学、完善和精确,无法在市政工程规划建设工作中发挥应用的效用。

2.3市政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勘察点布设工作存在问题

野外勘察是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系到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工作。野外勘察点的布设是野外勘察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会对野外勘察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野外勘察点在布设过程中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就会对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当前市政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勘察点布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勘察点的选取没有相关的指导标准和技术规范,勘察点取样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这些都会对岩土的鉴定和分类产生影响,并且对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原始数据的准确度产生不利影响。

3市政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改进措施和策略

3.1强化市政工程区域性地质研究

要强化对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认识,将岩土勘察工作看作是地质考察工程,对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结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归纳,从而促使新的研究成果出现。目前,在实际的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大都采用的是国家统一制定的勘察规范,这种统一性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管理和监督管理带来便利,但是同时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弊端,由于各个地区在地质地形条件、地质水文条件等方面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要在确定大方向的规范性要求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的地质研究,制定符合市政工程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标准和规范,为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实用性强的指导。

3.2完善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管理工作体系

为了确保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必须对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市场进行监管,避免岩土工程勘察公司出现不合理的勘察问题。要结合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情况,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并且要定期对市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检查,严格杜绝勘察结果造假问题的出现,强化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市场的规范化。另外,要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在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做到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管理。

3.3制定科学的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方案

在开展市政岩土工程勘察之前,要按照市政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对岩土工程勘察进行布置和安排,做好技术方案的制定。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市政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市政工程的规模、特征、用途以及市政工程所在地区的基本经济社会基础、市政工程设计以及拟建地区根基的复杂性等等,在掌握市政工程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依据,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其次,要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实地勘察工作,根据市政工程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做好野外勘察点的布设工作,要进行多次的取样、试验,确保野外勘察点选择的科学性,根据布设的野外勘察点做好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勘察工作,确保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4强化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

市政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支持,才能确保市政岩土工程勘察顺利开展。具体的说,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要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在勘察单位选择的时候,要对勘察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确定资质优良、技术实力强以及企业信誉好的勘察单位。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要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成果等方面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并且在后续的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利用好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确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其次,市政工程的设计单位也要结合市政工程的设计实际,给岩土工程勘察详细的技术要求,为岩土工程勘察指导方向和重点,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可用性。最后,勘察企业是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开展的重点,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市政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做好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准备工作,在保质、健康、科学的要求下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3.5强化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队伍培训

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必须强化对勘察队伍的培训工作,建设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勘察队伍。首先,要对勘察人员的理论知识基础进行培训,强化勘察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为勘察工作开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要对勘察人员的新型勘察技术进行培训,尤其是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培训,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人员的现代化勘察工作水平。另外,还要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分析能力,提升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环保意识,为市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4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性能,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地区市政工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质研究、勘察过程、部门配合以及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市政岩土工程勘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孟娇娇 侯庆雷 韩建辉 单位: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

参考文献:

[1]陈玉龙,葛冬敏.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J].城市建筑,2016(2):16-17.

[2]孙博,韩冬雨.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城市建筑,2015(3):69-70.

[3]韩冰.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J].建筑知识,2014(23):19-20.

[4]肖文凯.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9):137-138.

[5]程保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存在问题及新技术应用分析[A].2015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2.

[6]张聪聪.市政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居业,2016(2):24-25.

第四篇: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研究

摘要:

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对地铁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是保证地铁工程质量的前提。不同的地铁工程项目,其地质和水文条件不同,这就要求岩土工程勘察人员根据项目场地的不同特点对重难点进行判断,以保证城市地铁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文章对城市地铁岩土工程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结合项目中的实际经验,对此项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在实际项目中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水;地质构造

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是城市地铁工程开展所有工作的前提。在工作中,如没有对项目场地进行准确的岩土勘察,使获得的勘察成果与场地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在后期可能发生变更施工方案,增加预算成本等问题。因此在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查明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出地铁工程地质条件会对整个工程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并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方案所需的基础资料和相关成果至关重要,是保证地铁工程质量的坚实基础。

1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

城市地铁岩土工程是指对城市地铁工程项目场地及周边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勘察,为后期地铁方案设计、及施工设计提供完整的勘察成果。在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工作中,由于地铁沿线长,一般多由多家设计单位共同完成,各个不同设计单位可能由于管理模式不同、勘察员经验不一等复杂因素造成工作成果侧重点有所不一。但结合城市地铁工程项目特点来说,该项工作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外业勘察作业和内业资料整理两个阶段。

1.1外业勘察作业内容

城市地铁岩土工程的外业勘察是保证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高质量的基础。对地铁岩土工程外业勘察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应先对地铁工程项目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解,包括对地铁沿线周边的建筑物及相关基础设施资料进行收集,为深入了解项目底层情况做铺垫;②在对项目进行初步勘察后,应重点了解城市地铁工程沿线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条件,对项目场地中较差的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人工填土、软土及膨胀土等不良地质结构则应格外注意,如有必要,需进行详细勘察;③对水文条件进行了解也必不可少。其了解内容主要包括对沿线地下水类型、流速、流向、历年最高水位等方面相关资料。

1.2内业资料整理内容

城市地铁工程进行外业勘察之后,就需对外业工作所获得的成果进行有序的整理分析,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业整理一般包含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工程地质图件的编制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地铁工程区域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取。对岩土参数进行确定环节必须要对工程区域单个岩土进行测试,数量较多的必须通过数理统计才能给出场地中岩土参数代表性数值。指标的代表性数值必须是基于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基础获得的。统计指标应包括粘性土的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塑性指数、岩石的吸水率等各项力学指标。(2)地铁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是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应当包括:①项目区域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②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施工方法;③对工程建设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判断,并预测泥浆工程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影响。(3)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业整理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勘察报告,它是后期地铁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参考。报告能否真实准确的反应地铁工程区域的地质、水文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候能够安全可靠的进行。因此在编制岩土工程报告时,应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处理后,明确报告数据准确性才可提交。此外报告中应根据工程的要求,编制相应的工程地质图,以使报告的反应内容更清晰、简洁。

2工程勘察应该注意的问题

2.1工程区域地下水问题

水文条件的勘察是地铁岩土工程勘察过程的重中之重。大量的数据表明地下水会对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对地下水文进行勘察时,应对水的温度、流速、渗透压等各项具体指标进行测试,同时还应对地铁路线附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进行查明,进而分析出地下水对地铁岩土工程的影响。并就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如市政道路下沉、塌陷、地下管线及各种设施的变形等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2工程区域地质构造问题

对地铁岩土工程区域地质构造进行有效的是地铁方案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地质构造勘查中,应对沿线通过的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了解,如破碎带宽度、充填物及富水情况,以保证对地铁沿线的地质情况提供最有效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此外,区域中如果有断裂带及采空区,应重点进行勘察。如有必要,应进行其进行专题勘察。

2.3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问题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问题一直是岩土勘察设计中的重点项目,对此类问题应进行详细的考察,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后期给地铁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巨大的损失。通常来说,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一般包括软土、膨胀土、残积土、人工填土、地震可液化层。此外在勘察过程中如遇人工填土问题,更要慎重,如有必要,应进行专题勘察。

3结束语

城市地铁交通工程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象征,地铁线路工程建设复杂,其地质结构组成种类众多,为确保地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地铁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必不可少。为了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勘察资料高效的利用,在后期工作中应建立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数据库系统,以方便对勘察成果有效利用,促进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发展。

作者:李龙 孟雄飞 杜小川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岩土工程分析——以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东段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4):55-61.

[2]李宏亮.沈阳地铁2号线师大—工程学院段降水设计方案[D].吉林大学,2015.

[3]王卫.成都地铁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第五篇: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判别红黏土方法

摘要:

红黏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到的几种特殊土类之一,野外如何区别红黏土与一般黏性土是工程勘察编录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本文根据工作经验,提供了一些野外分析判别红黏土的方法。

关键词:

红黏土;野外判别;工程勘察

1概述

红黏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到的几种特殊土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北纬30°与南纬30°之间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份均有分布,大量的工程都涉及到红黏土。而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外观与红黏土相似的粘性土,如何区别红黏土与一般黏性土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个重要技能。现结合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编录工作经验,提出一些野外判别红黏土的方法。

2红黏土的定义及成因

红黏土是我国红土的一个亚类,是指出露在地表的碳酸盐岩系(包括间夹其间的非碳酸盐岩类岩石)在湿热环境中,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黏土。在原地形成并覆盖在碳酸盐岩系之上,其液限大于或等于50%的是原生红黏土;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且其液限大于45%的是次生红黏土。作为特殊性土有别于其他土类的主要特征是:上硬下软、表面收缩、裂隙发育。

3红黏土的分布及组成成分

红黏土主要分布在北纬30°与南纬30°之间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南和中南地区,尤以广西、贵州、云南分布最广。红黏土的组成成分与母岩、气候环境及风化强度有着密切关系,除了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蛭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外,还包括水铝英石、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及其水化物,其中又以游离铁为主,这也是与其他黏土的重要区别之一。其中氧化铁的赋存状态及其含量决定了红黏土的颜色,晶态的赤铁矿含量越高,红黏土的颜色越红,其工程性质就越好。

4红黏土的野外分析判别

4.1结合其成因进行判别

4.1.1红黏土是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受氧化铁的赋存状态及其含量影响,其颜色体现为以棕红色、黄褐色为主,局部受锰质渲染呈灰褐色、黑褐色,其他颜色非常少有。

4.1.2未经过搬运;次生红黏土虽然经过短时间、近距离搬运,但仍保留其基本特征。而红土化作用是通过矿物分解、淋滤、氧化、固结等四个阶段,对母岩成分、结构进行破坏、改变的,最后矿物颗粒在原地部分或完全水合胶结,氧化铁、氧化铝脱水固结才形成了红黏土,基本没有经过物理搬运作用,因此红黏土天然状态下呈致密状、无层理,不具有一般冲积黏性土的层理、韵律特征,且下伏基岩或周边高地有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

4.1.3红黏土经过红土化作用,由岩石演变为土,其外观、成分、土体结构都发生了明显不同于母岩的质的变化,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基岩与红黏土之间呈突变特征,不具备原岩的残余结构,不具有一般残积土与母岩呈过渡状态的垂直分带特征。

4.2结合其分布特征进行判别

红黏土是由碳酸盐岩类岩石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分布于碳酸盐岩区或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其下伏基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受岩溶发育影响,基岩表面起伏变化较大,常有石芽(笋)、溶沟(槽)分布,而受下伏基岩影响上覆红黏土水平方向厚度变化大,且短距离内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相隔一米距离厚度变化可以达到十多米,土层厚度具有突变的特点。

4.3结合其工程特性进行判别

一般黏土受沉积韵律影响,垂直方向的状态变化多体现出层理性和过渡性,其状态由硬到软一般是逐渐变化,具有过渡性,在成分组成出现韵律变化时才会发生较大的状态变化。而红黏土工程特性上具有上硬下软,垂直方向状态变化大的特性,其上部坚硬、硬塑层厚度所占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土层厚度的80%~90%,只有接近基岩面的位置即使其成分未发生较大变化也会受地下水影响突然改变状态变成可塑~软塑状,而受下伏基岩岩溶发育影响,可塑~软塑层主要分布在基岩凹陷地段,在水平方向上红黏土软硬变化无明显可分的层理可言,红黏土在垂直方向上的状态变化呈现的则是一种突变性特征。

4.4结合其土体结构特征进行判别

红黏土的颗粒细小而均匀,黏粒含量很高,尤以小于0.002mm细粒为主,颗粒之间由较牢固的铁质或铝质胶结,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为主,氧化物也较高,碎屑矿物较少,外观表现为土质均匀、细腻、致密、强度高,勘察过程中体现为冲击钻进难度较大,岩芯韧性高、干强度高,现场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实测锤击数较高。

4.5结合其膨胀性特征进行判别

红黏土的胀缩性仅次于膨胀土,比一般黏性土显著,且主要表现为收缩的特性。其上部易受大气影响,多呈坚硬、硬塑状态,当表层失水超过土的塑限时,就会出现开裂,且多呈竖向开口状。受此影响,勘察时注意观察,若遇红黏土,可发现土层上部网状裂隙,若裂隙呈闭合状,因胀缩变形裂隙反复张合,沿裂隙的矿物成分也会有所变化颜色较深,即使闭合,岩芯上也会体现出网纹状。而结合地面调查,受红黏土膨胀性影响,还可常见地裂或现有建筑开裂。

5总结

根据勘察工作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编录过程中如何判别红黏土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根据红黏土的成因及其分布特征、工程特性、土体结构特征、膨胀性特征进行分析,在碳酸盐岩分布区,颜色以棕红、黄褐为主,无层理,水平方向厚度变化大,垂直方向状态呈突变性,土质致密、强度高,以坚硬、硬塑状为主且钻进难度较大,具有胀缩性,网状裂隙发育的黏性土,基本可以判别为红黏土;其次,结合地形地貌分析其是否属于碳酸盐岩残积(或残坡积)成因。若两者都符合条件,就可以判定为红黏土。

作者:黄永海 单位:广西第四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