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应用(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应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应用(10篇)

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导向教学法应用

【摘要】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高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该法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在每个项目中按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设置工作任务,以勘察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实践证实,项目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有效的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是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是地基基础和岩土工程施工的先导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学习分开,通常先进行理论课教学,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虽然教师对专业技术课的知识体系结构、基础知识及能力技能等具有系统的认识,但对学生而言就存在着对课程知识体系的认识是局部的或片面的[1-2]。在理论教学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降低,知识消化时间长,掌握专业技能的周期长。究其原因是理论学习时不能及时进行实践训练,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及时地体会学习的实际意义。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学习热情自然会逐渐降低,学习效果就难以保证。

1改革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导向教学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使之更能适应职业岗位和职业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学习提供实践训练平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特点出发,采用能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3],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导向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勘察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5]。它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勘察项目资料收集、勘察大纲编写设计、勘察实施和勘察报告编写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其主要特点包括:首先,学生需要自主的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其次,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直接对任务中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讲授;再次,每一个项目实施都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而教师也成为学生的伙伴,这种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2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课程方案

项目导向教学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应制定一个针对性强可实施的课程方案,并根据工程勘察的岗位和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刚毕业学生职场工作岗位为岩土工程地质工的初、中级工,经过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可以晋升为勘察技术人员或者项目经理。因此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内容在选取时,立足岩土工程地质工初、中级工水准,同时还要为学生进一步提升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外,课程内容选取时还要贴近岩土工程行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规范。综合上述内容,根据勘察工作过程将课程划分为5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按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设置具体工作任务。课程按照勘察前期工作、勘察施工、勘察成果编制三个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际工作项目为驱动,将部分内容相互融合交叉,注重教学过程设计。5个项目下设13个任务,共计68学时,其中勘察施工和勘察成果编制、勘察方案设计为课程的重点项目。

3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独的讲授者,而是扮演着多重身份。在准备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实施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6];在评价阶段,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项目导向教学的教学过程有以下五个步骤:

3.1项目分析阶段

教师对工程项目的背景、目标要求、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强调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项目,使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要应用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

3.2制定计划阶段

学生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每个团队3-5人,将项目分成多个任务,并根据每项工作任务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最后将多个工作计划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计划。

3.3项目实施阶段

学生根据计划完成制定的任务,教师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学生可以就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方向性指导,但不给出明确的答案。此外,在完成项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项目外知识加入到项目中,鼓励和培养学生。

3.4项目评价阶段

项目导向教学的评价具有多元性,其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项目有多种解决方案,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因此,在评价方式上,项目导向教学强调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项目总结

教师对项目的应用特点、关键步骤、主要理论知识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展示学生完成的成果,如勘察方案设计或钻孔剖面图等,在此基础上扩展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发现成果中的优点,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无疑是学生学习的新动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较快地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

4结语

将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勘察工作流程组织知识的学习,通过完成各个子项目的实践获得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取得显著效果。在后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较扎实的动手能力。目前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在高职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但项目导向教学法还不完善,例如教师实践能力较弱,实验室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使其优势能充分发挥出来,为社会培养出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作者:秦焱 吕永亮 王福平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建军,王运生,巨能攀.“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0(4):35-38.

[2]牟春梅,朱寿增,刘之葵.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设教育,2009(2):75-77.

[3]秦焱,黄建国,王福平.高职工程地质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6):60-61.

[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9.

[5]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6]赵文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0-33.

第二篇: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特别与普通建筑勘察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高层建筑勘察的几个要点进行初步阐述。

关键词: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人口越来越往城市集中,使城市的用地越来越紧张,甚至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人口的办公、居住需求增大导致了城市的建筑越建越高,大量30层及以上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5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在给岩土工程勘察界带来际遇的同时,也对岩土工程的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经验,对高层建筑勘察的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可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相较于民用建筑跨度较小,体型、结构较一,基础荷载量较小,以静荷载为主,公共高层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荷载大。由于公共高层建筑层高较高,层数多,且为追求较大和便利的使用空间,公共高层建筑的跨度一般较大,其带来的结果就是建筑的荷载大。例如,笔者负责的某公共建筑项目的勘察,其拟建建筑的高度接近100m,而最大轴力高达18000KPa,荷载的增加,对地基承受力要求相应的提高。(2)基础埋深大。建筑高度的增加,使高层建筑特呈现出了瘦高的特征,其基础必须埋设于地下一定深度,才能保证其结构设计满足抗震和抵御风荷载的相关要求。一般来说,箱形基础和筏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设深度一般不小于基础建筑有效的高度1/15,而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其建筑有效高度的1/18。(3)体型、结构型式复杂多样。为追求建筑造型的美观,公共建筑的体型呈现了多样性,建筑高度的增大致使常用的一些结构型式、如纯框架结构等难以满足要求,框剪、筒结构及复合结构等结构型式应用逐步增多,塔楼和裙楼高差越来越大,高低连体的建筑不断出现。(4)一般带有多层及满铺的地下室。城市用地逐渐紧张、汽车的普及等导致的建筑停车用地的需求压力增大,建筑高度加大所带来的基础埋深增加使建筑往地下空间发展,其结果就是地下室体量越做越大,层数越来越多,两层、三层甚至多层的地下室不断涌现,大量的建筑整个小区地下室连成一体,笔者做过的某文化中心项目勘察,其地下室的基坑周长达1400m。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重点

本文以公共高层建筑为例,就高层建筑勘察过程中的一些应注意的重点作阐述如下:

2.1勘探孔的布置

(1)根据业主提供的拟建工程总平面图,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等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勘探点的布置,初步确定勘探孔控制深度,除按常规要求的间距(如桩基为12~24m)进行勘探孔的布置外,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①首先应结合建筑总平对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等进行踏勘,特别是对同一结构单体跨越不同地貌单元的部分作重点关注,适当加密勘探点的布置。②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对拟建工程中高度高、高差变化大、轴力大的部位给予重点关注,适当加密勘探点的布置。③勘探孔应尽可能沿拟建物周边布设,对核心筒部位、有凹凸变化的部位等建议单独布孔,另,与一般建筑不同,当采用摩擦型桩、且宽度大于35m时,中心应布置钻孔。④对设置有外扩地下室的建筑,勘探孔的布置应与主楼一同考虑。⑤基坑评价专用钻孔除应按上述规范要求布置之外,尚应搜集周边建(构)筑物的勘察和施工资料,考虑坑外周边地层的变化,必要时可考虑适当布置一些钻孔加以控制,因为当基坑采用如锚杆等支护方式时,因锚杆长度较长,可能出现锚杆端部和头部地层不一样。笔者曾在进行某项目的基坑支护设计时遇到坑外道路因对软基进行地基处理(对软土砂桩处理)致使地层产生变化,使原设计的锚杆因成孔困难而不得不进行设计方案修改,试想想,如勘察时注意这方面的资料搜集及适当增布一定数量的钻孔则上述弯路将可避免。

2.2勘探孔的孔深控制

相较于一般建筑,除场地地质条件特别好(如场地为岩石地基或基岩埋深很浅)之外,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桩基础,且冲(钻)孔桩型被大量采用,因此,现就谈谈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时的勘探孔孔深控:(1)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等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中对桩基勘察的要求控制钻探孔深度。(2)笔者认为,除按上述要求控制钻孔深度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同一建筑单体,最好按相同的桩型及持力层进行孔深控制,当确需采用不同桩型或持力层时,应按持力层埋深较深的桩型考虑。②对于外扩纯地下室,最好与主建筑采用相同的孔深控制标准。③对于轴力特别大或地下室设有梯井、水池等的部位,应考虑是否需要增加孔深。

2.3原位测试

高层建筑场地的现场测试部分除按常规的进行标贯、动探等之外,笔者认为,采用多样的现场测试手段对查明场地岩土层分布特点,提供设计计算指标及对拟建物桩型和持力层的选择提出建议等会有较大帮助,最常见的如按规范必须做现场波速试验、地脉动测试等,对超高层建筑,还要求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评估。此外,对于软土地区,采用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是较好的辅助手段,对于南方残积土地区,用物探的方法查孤石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抽水试验也是地下室基坑评价涌水量的必备试验之一。

2.4室内试验

因高层建筑轴力大、常设有地下室,因此,其对室内试验的要求更高,除常规试验之外,如固结试验,其要求所加的压力更大,也就是要求做高压固结试验(有的工程要求压力加至800~1600KPa),还要求考虑土的应力历史,提供先期固结压力(Pc)、压缩指数(Cc)、回弹再压缩指数(Cr)等等,剪切试验要求采用三轴试验,此外,还有无侧限抗压试验、动三轴试验等等。

2.5岩土工程评价方面

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评价除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等进行常规评价外,必要时尚应进行高低层建筑的差异沉降分析等。

3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的勘察除与普通建筑勘察具有共性之外,因其自身的特点,其要求更高,测试的手段要求更多样,测试和评价的重点亦不尽相同,工作人员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勘察工作重点,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考虑实际情况,尽善尽美,从而为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庄文泽 单位:福建泉州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GB50021-2001)(2009版).

第三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桩基方案

摘要:

地质勘察和桩基方案的确定都是岩土工程项目的基础,对后续施工及整体质量影响深远,随着工程逐渐复杂化,施工难度增加,对地质勘察和桩基方案选择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地质勘察和桩基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质勘察;桩基方案;岩土工程

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准备阶段的关键环节,只有全面掌握施工区的地质水文信息,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合理选择桩基方案。若忽视了地质勘察,必将对桩基方案的设计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关联到工程整体质量。如今,岩土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更需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勘察结果选择最佳桩基方案。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良好稳定的地质条件是岩土工程建筑物得以存在的基础,然而实际工程中,地形地貌、土壤承载力、水文条件等因素都对施工有着直接影响,所以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现场的地质情况。然后结合建筑工程要求,分析地质环境和工程之间的关系,以最终得出的参数为依据,合理制定设计方案。地质勘察流程大致如下:搜集施工现场全面详细的资料,包括历史记录、遥感照片、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等;展开实地调查,使用精确的仪器完成测绘工作;进一步勘探,提取现场的土壤,对其性质展开实验,建立起施工现场模型;将所得结果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后编写勘察报告。

2实际案例分析

某项目工程是一高层建筑群,位于市新开发区,主要做商务和居住用,包括4栋36层建筑,2栋24层建筑,2栋12层建筑,以及周边裙楼,总占地面积80000m2。项目紧邻城市主干道,以一片人工湖为中心,主楼采用框架-筒体混合结构,地下室两层用于停车。旁边建有3栋5层裙楼,高18m,无地下室,设计为框架结构。地质勘探人员在现场共布设了160个勘探点,对所得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如下:施工现场土壤共有8层,表层是适合作轻小型建筑地基持力层的黄色粘土,2层为高压缩土,土质较软,承载能力弱,容易发生变形沉降。3层为黏土和粉砂混合层,适合做短桩桩端持力层,4层是施工现场中部的主要压缩层,土壤较厚,但承载力弱。5-1层为粉质粘土,5-3层为粉砂,6层也属于压缩层,土壤力学性质一般,8-1层以低压缩性中砂为主,厚度大,承载力强,土壤力学性质良好,适合做该项目的桩基桩端持力层。

3合理选择桩基方案

3.1桩型分析

桩基在工程项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众多桩型中,如何选择最适宜的形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桩基质量。而要合理选择桩型,必须以实地勘察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因素加以考虑,确定最终方案。经过初步分析,该项目将范围锁定在预制桩、钻孔灌注桩两种形式上。前者是根据施工要求提前预制,在工厂完成的桩,质量比较有保证,桩身强度较高,投入成本低,且现场施工几乎全靠机械化完成,不会有施工现场制桩出现水泥浆的现象发生。若经过沉桩可行性分析,且单桩承载力达到要求,可考虑使用预制桩。钻孔灌注桩需在现场制造,长度、桩径、承载力都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即便是对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中也很适用。同时此桩型不会对周围土壤有太大的挤压,震动小、噪音少,对附近建筑环境破坏度低。而最为重要的是,该地区钻孔灌注桩应用较多,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也极为丰富,所以经过综合考虑,最终选择使用钻孔灌注桩。

3.2沉桩可行性

5-3层砂层位密实状,沉桩阻力较大。若采用预制桩,当桩端位于5-3层粉细砂顶面或其以上软土层时,由于上部3层较厚,采用静压法施工,难度很大,需采用大配重的静压设备或锤击法施工。当桩端需进入5-3层粉细砂层一定深度时,沉桩难度较大,根据类似场地经验,一般在砂层厚度大于2m时,即使采用锤击法,穿过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3.3桩基基础方案

首先,6栋高层建筑自身对地基压力较大,所以在土壤承载力、土层力学性质上有着极高要求。从地质勘察结果来看,5层土壤和8层比较适合做高层建筑的桩端持力层,经进一步考察发现,5-1层黏土、5-2层粉细砂、5-3层粉砂虽然拥有良好的土壤力学性质,但厚度在1.6m—7.2m之间变动太大,均匀性十分欠缺。而8-1层以低压缩性中砂为主,厚度大,承载力强,埋深适宜,土壤力学性质良好,适合做该项目的桩基桩端持力层。其次,相对而言,2栋12层建筑对桩基桩端持力层的要求低于高层建筑。综合现场情况来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形,加上对荷载的考虑,也适合采用桩基方案,可选择8-1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最后,地下室也是该工程的重要部分,设计水平与整体质量密切相关,也需认真对待。施工现场8栋主楼遍布2层地下室,相对标高9.5m,而根据水文条件分析,地下水位较浅,加上工程开挖工程量大,有必要设置抗浮桩,起到抗浮的作用。最终结合对单桩承载力、荷载等因素的考虑,也采用8-1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使用钻孔灌注桩。

4结语

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分析对工程项目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地质因素,然后方能合理制定计划,避免出现更多的错误,在岩土工程中的意义不言而喻。桩基在工程施工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桩基方案则要以实际地质勘察结果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所以必须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选择最为适宜的桩基方案,使得工程项目有质量保障。

作者:屈乐禹 单位: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菁.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桩基方案的选择研究[J].地球,2014,22(9):103-105.

[2]武维勇.岩土地质勘察中建筑桩基方案的选择与评价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2,24(10):176.

[3]王忠群.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15):112.

第四篇: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摘要:

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我国桥梁行业发展中,对于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作用,同时,在进行桥梁施工时其岩土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岩土工程逐渐成为当前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勘察工作在桥梁的可靠性以及整体使用寿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的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对桥梁勘察的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不断的进行岩土勘察。

关键词:

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当前桥梁工程中建设中,其属于工程规划以及工程建设中的基本工作,在桥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桥梁工程规划以及施工之前,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岩土勘察工作,在进行岩土勘察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以对其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近些年来,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时,由于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力度不大造成的重大事故,造成我国国家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很有必要。

1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常用方法

1.1桥梁地质的测绘工作。

地质测绘中是作为桥梁岩土工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是针对现场地表和现场的地质构造,通过实地的考察进行相关方面的观察并进行描述,然后通过进行的观察进行工程地质的分析整理。

1.2桥梁地质勘探取样工作。

对于勘探取样的这一个项目环节涞水,其运用方法就是运用物探以及钻探的手法对现场进行相关的额勘察以及现场取样工作,最后通过进行勘探,然后对现场的施工情况可以进行深度的剖析,从而有效的对岩土层进行取样工作。

1.3对桥梁进行试验测试工作。

针对桥梁勘测中进行试验来说,关键点就是把岩土样本进行采集收集到实验室,从而进行室内试验,有效的获取较为准确的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相关的分析,然后根据试验结果以及性质存在的问题,并把现场的实际进行融合,可以对岩土勘察中出现的一些难题进行更好监督控制。

2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桥梁作为道路工程的附属桥梁物,除了大型的桥梁或者重要的桥梁之外,一般在编制设计时不单独设计,针对桥梁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初步设计阶段,另一个是技术设计,只有当道路初步设计被批准通过之后,然后才能进行桥梁的初步设计的编制,对于工程规模较小工程并且地质条件简单的桥梁,其进行岩土勘察工程时可以在第一阶段同时进行。

2.1初步设计阶段

岩土勘察工程的初步设计,其内容主要就是对岩土中的施工方案线路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岩土中的线路中的各个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控制,关键就是对于岩土中的一些品质较差的岩土以及对品质较差的的深度进行勘探,针对技术性以及针对经济性,进行结合的综合分析,从中选取出一种最优方案。

2.2技术设计阶段

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在进行设计时,针对实际的勘察,需要保障其使用的方案为最佳方案,可以按照实际的规范需要进行钻探试验和原位测试,其重点就是,对于工程的地质局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然后对于其进行路线选择时的基础类型进行资料的提供。

3桥基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3.1钻孔布设

对于钻孔布设,一般就是对于桥位工程进行地质调查并进行相关的地质测绘,这样可以保证出现盲目钻探的现象。钻孔数量选定的数量原因主要就是三个要点:设计要素、桥位地质的条件要素以及采用的基础类型。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钻孔布设为四个左右,并保证钻孔数量不能比墩台数量少。如果选取的是陈静基础,或者出现基础倾斜的现象,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增加钻孔,一般增加一个或者两个,其布设位置一般在桥梁的中心线上,此种做法就是为了避免钻穿,从而出现承压水从岩层出来,造成施工困难的现象。对于倾斜的现象,需要对钻孔进行加设。

3.2钻孔深度

钻孔的深度选择是一项重要的要点,其选择需要根据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就是地质条件、基础类型以及基底埋深。河床的地质条件一般就是河床的地层结构和地基承载力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基础来说,主要类型就是明挖以及桩基等形式。如果在处理过程中遇到基岩,如果遇到基岩,应当要求其钻入风化岩层1米到3米之间,这种情况主要在山区河流应当注意,从而避免把孤石错误的认定为基岩。

3.3操作规程

岩土工程的钻探质量就是需要在进行岩土工作时,对相关的程序进行严格的把控,例如对于取样工作,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以及鉴别,这样可以保证取样的样品能够更好的保持原状,还应当进行钻头以及钻进方法的选取。在进行记录时需要对使用的钻具以及进尺和取样等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样品的鉴别,应当和调查测绘的结果进行对照,从而避免发生重大的错误。

4结语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建设工作在进行全面的开展,岩土工程中的勘察环节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桥梁设计中提供一项可靠的一句。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操作时,应当不断的进行经验的总结,采取最为合适的勘察技术,从而进行严谨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进行,为今后的桥梁设计以及施工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作者:屈乐禹 单位: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华.浅谈建筑工程常见岩土地质问题及勘察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5:244-245.

[2]朱森.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水文地质相关问题浅析[J].价值工程,2015,33:87-89.

[3]何辉建,肖东旭.浅析水利工程中的岩土地质勘察[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2:7-9.

[4]韦振兴.论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5,18:90-91

第五篇:岩土工程勘察验槽工作

摘要:

以当前岩土工程勘察验槽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基础,简述岩土工程勘察验槽的目的、内容,并根据个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验槽的实践经验,浅谈地基验槽时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和验槽记录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验槽

验槽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施工环节,同时也是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方式之一,可以通过该方式来完善传统勘察工作中的弊端。验槽工作需要通过人工观测以及干探等方式来进行,反复校对地基土和勘察报告中给出的土样是不是相同,并且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地基土局部位置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一些方式来提升地基施工安全性,同时还要保证地基施工质量,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基础。下文主要以工业建筑以及民用建筑的情况为基础,对验槽工作进行阐述。

1验槽工作目的及内容

1.1验槽工作的目的

验槽是为了普遍探明基槽的岩土质情况,检验拟建工程的实际地质条件和前期勘察工作结果是否相符。可以根据相关工作结果来明确该地区地基的处理方式,并分析是否需要对原钻探工作方式进行优化,保证设计质量,对设计结果进行修正。由此提供专业化的修改建议和修改措施,让设计、施工都更加符合工程施工情况,减少各种安全隐患。(1)首先要明确最终的检验勘察结果和实际工作情况是否是相同的,一般情况下,勘探孔的数量都是有限的,所以当基槽开挖完成之后,地基的持力层以及土层都会完全的暴露出来。工作人员首要工作方式就是对检验报告中的条件以及检验报告中的结果进行校对,保证各方面的结果和基槽开挖后地质情况相互吻合;(2)工作人员应当首先根据基槽开挖的实际情况来明确不同工程地质的实际工作状态,并根据情况来提出专业化的解决方式和解决建议。若基坑开挖过程中遇特殊地质情况(土洞、溶洞、断裂带等),尚未查清其规模、特征等,还应进行施工勘察。

1.2验槽工作的主要内容

针对上述验槽目的,验槽内容如下:(1)核对建筑物平面尺寸、结构类型、层数、荷载、基础类型、地基基础设计使用的岩土参数、承载力、抗浮设防水位等与勘察时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概况以及勘察报告是否相符;(2)核对基槽开挖的平面位置是否与勘察位置相符,即复核相对勘察时的建筑轴线和柱位,施工的建筑轴线和柱位有无移位现象;(3)检验勘察报告中的地基岩土特征是否与槽底地基土相同,根据槽底地基条件判断勘察提出的岩土工程建议和结论是否科学可靠;(4)当发现基槽底面岩土成分、力学性质不均匀,或局部存在古井、瓦窖、坟穴、河沟等不良地基,则用钻探、钎探、触探、取样等手段等查明其分布特征、物理力学特征;(5)检查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分析判定基坑边坡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稳定是否有影响;(6)检查基槽钎探结果;(7)填写验槽记录。

2验槽注意事项

拟建物基槽通常都是通过施工单位来明确的,按照建筑施工图纸以及相关平面坐标位置的实际情况,在建筑场地内开挖,当挖到一定深度之后,只要保证基槽的情况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提出验槽申请,可以通过专业监理工程师或者其余项目的负责人按照规定对工程开展情况进行检验。(1)要逐段或按每个建筑物单元详细检查槽底岩土成分及性质是否与勘察报告中所建议的持力层特征相符。根据基槽开挖后的建筑地基条件,查阅勘察报告,判断其中叙述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否与基槽开挖后的地基条件吻合,提出的岩土工程建议和结论是否科学可靠;(2)检查槽底土质时,应仔细观察刚开挖的、结构未被破坏的原状土,检验人员应亲自观察槽壁、槽底岩土的颜色与周围土质颜色是否不同或有深浅变化,不同地段的持力层土体含水量是否有差异,基槽内是否有条带状、圆形、弧形(槽壁)异常带,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槽底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的现象等;(3)验槽人员要查明基槽中存在的对建筑地基基础稳定不利的勘察未查明的地基条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对建筑的影响,对勘察报告没有提出的问题或者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4)若需使用仪器来完成基槽检验时,验槽人员要严格执行所使用仪器的操作规程,避免出现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如用轻型动力触探检验基底以下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使探杆保持垂直,探杆的偏斜度不超过2%,要注意落锤的高度、锤击速度和操作方法,另外还要注意量测方法和读数精度等;(5)为了保持槽底岩土的天然状态,不容许基槽内积水,开挖基槽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如发现积水,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将积水和被水浸泡软化的表层岩土体清除,必要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地基处理;(6)当采用大型机械开挖基槽时,应先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30~50cm,然后用人工挖掘方法挖至设计标高,以防地基土遭受破坏;(7)若验槽时发现槽底土因人为践踏或机械开挖受到扰动,需要求施工单位基础施工前应将扰动部分清除直至原状土为止,如不能完全清除或槽底土的湿度较大、土质较软时,应先铺一层砂石垫层,将浮土挤紧,然后再施工基础;(8)当地基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崩解的岩土体和失水易崩解的岩体时,基槽合格后应要求施工单位应用混凝土封底,防止岩土体遇水软化、失水崩解,导致承载力降低。

3验槽记录

(1)验槽结束后,需填写地基验槽记录,以作为隐蔽资料存档;(2)验槽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验槽部位、日期、内容(包括基底标高、持力层名称等),基槽检验意见等;(3)验槽意见主要由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填写,需说明槽底岩土名称、埋深、承载力及其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建议等,并签字且注明验槽日期;(4)验槽记录应有签字盖章栏,由各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单位盖章。

4结语

验槽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隐蔽验收工作之一,是保证工程地基基础稳定安全的最后关卡,岩土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低,验槽细致与否,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安全性以及工程未来使用质量,所以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关注每一个基槽,谨慎工作,尽量杜绝出现任何形式的错误。国内的岩土勘察专业起步虽然比较晚,但随着岩土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测试仪器不断更新,是发展速度比较快,要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及其验槽工作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岩土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在结构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能力,完善岩土工程勘察体制。

作者:孙厚群 王志京 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邵水松.岩土工程勘察审图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浙江建筑,2010(1):26-30.

[2]李全章,陈建荣,江裕标.岩土工程勘察在商品房和物流园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异同[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4):519-524.

[3]吴茂盛,艾云峰,孟吉泽,等.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吉林地质,2014(1):118-120

第六篇: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摘要:

从地下水作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并进一步对水文地质勘察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水;水文地质勘察;内容;注意事项

在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最后工程勘察结果中很少运用到水文地质方面的数据,这也导致在具体勘察工作中,对于水文地质的勘察往往忽略掉,只是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并没有对工程所在地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如果工程所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时,还不会对工程带来什么影响,但对于一些水文地质情况较差的区域,如果不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不仅会对岩土工程的顺利施工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岩土工程整体溃败。因此需要对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充分的重视,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有效的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

1地下水作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1.1地下水升降作用所带来的影响。

1)地下水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岩土工程施工区域,由于受制于地质、水文气象及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会出现上升的情况,一旦地下水水位上升,则会导致土壤出现严重的沼泽化,使地下水对建筑物或是构筑物的腐蚀性增加,严重时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发生,使建筑物失稳或是地下室内充水等问题发生。2)地下水下降可能带来的影响。地下水下降主要来自于灌溉、采矿、兴建水库及地坝等设备,从而导致地下水下降,当地下水位下降时,会导致地面下沉、干裂等现象发生,还会影响水质,严重时地下水会出现枯竭问题等。如果岩土工程所处区域存在地下水下降问题,则会对工程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3)地下水升降过于频繁,同样会引发各种危害。当地下水处于频繁升降情况下,会影响膨胀性岩土出现不规律的收缩和膨胀,导致岩土膨胀收缩幅度增加,从而对建筑物带来较大的损害。而且地下水升降过于频繁时,还会导致土层内的胶结物出现松动,土质变松,影响土层的承载力。

1.2地下水动力作用所带来的影响。

当地下水处于天然状态下时,其动力作用并不会对岩土工程带来危害。但在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下水运动,由于具有较大的动力作用,导致地下水运动缺乏规律性,从而会导致基坑突涌及流砂等事故发生,严重影响岩土工程的质量。而且在地下水作用下,不仅岩土体的重量及含水量会增加,而且岩体也会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岩土结构出现软化现象,导致岩土体性质发生变化。而且在地下水力学作用下,会对边坡带来较大的破坏性,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2.1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岩土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勘察,其中有关自然地理环境方面,主要勘察的内容有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特征。地形地貌,一般是指岩土工程所在地的地面高程、地形特点以及水系分布等;而气象水文特征,一般是指工程所在地各方面的气象资料,例如气温、气候特征、降雨以及湿润程度等。

2.2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

这指的就是工程所在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点、第四系厚度控制状态、基底构造状、新生层的构造运动等等。

2.3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位。

对于地下水位的勘察,其勘察的主要内容有:近几年的地下水位变化态势、最高地下水位、排泄条件、径流、地下水补给、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受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因而,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地下水位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勘察项目。

2.4地下水对岩土工程所带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对地下水对岩土工程施工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比如地下水活动对基础持力层所带来的影响;地下水位改变亦或者是人工降水,对地表沉降所带来的影响,等等。

3水文地质勘察中的注意事项

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无论是上升、下降还是频繁运动等情况存在都是会严重影响岩土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岩土工程所处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内容进行评价,有效的了解岩土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有效的减少由于水文地质问题而对岩土工程带来影响。

3.1了解有关的水文地质条件。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应当了解一些基本的水文地质内容:1)掌握勘测所在地地下水的日常水位、水位变化规律、降水量以及蒸发量等等,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两者之间的存在的关系。2)应掌握勘测所在地含水层的深度及其厚度,不同含水层内地下水的种类、水位的变化以及流动的方向等等。3)应依据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渗流状况。4)在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污染问题,对于地下水及地表水受到污染的情况,则需要明确污染的程程度。

3.2评价水文地质问题的内容。

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归纳了评价水文地质问题的几个内容,具体表现为:1)在施工之前,必须认真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岩土体或建筑物所带来的影响及其程度,且对其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加以预测,随后,据此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2)对岩土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且依据已经了解到的水文地质问题,继而提供相应的水文资料,以便确保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建设。3)需要全面对岩土工程所处区域内的地下水天然状态进行调查,同时还要对人为因素导致的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针对可能对岩土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4)对于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由于勘察所在地不同,其评价内容也会存在差异。当建筑场地内的岩土体主要以强风化岩或是软质岩石为主时,那么在评价过程中则需要以地下水活动对岩土层软化、崩解及胀缩等的影响作为主要评价内容。而当建筑场地地基基础上中存在着一些粉土及粉细砂等松散物质时,则在具体评价内容中需要针对地下水可能引发管涌及潜蚀等情况进行预测。由于水文地质会对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将水文地质问题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具体勘察工作中,需要针对建筑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具体情况,及可能对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处理。通过深入对岩土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岩土勘察的质量,确保岩土工程能够顺利、安全的开展。

作者:康凯 单位:伊春林业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胡建斌.刍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广东科技,2011(16):102.

[2]侯金宇.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48.

[3]张敏.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2(9):92.

第七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摘要: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当中,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和稳定,应对水文地质加大研究勘察的力度,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岩土工程水文地质问题。我们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水文地质的相关参数进行测定,通过专业的分析,对水文地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只有明确了水文地质情况才能进一步实施预防和治理方案。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作的内容进行评价,找出造成岩土工程危害的原因。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讨越来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的岩土工程在进行勘查和施工的过程当中,对于水文地质的问题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资金对研究工作予以支持,导致水文地质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下水是岩土体中重要部分,是基础建设工程中重要的一项环境因素,影响岩土的性质。所以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质量,需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对水文地质可能造成的岩土工程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找到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防止水文地质环境继续恶化,造成安全隐患。

1岩土工程勘察的概念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主要目的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主要任务是按照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体性态的影响,并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以及地基处理等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提交处岩土工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决策性具体建议,并提出基础、边坡等工程的设计准则和岩土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意见,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2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分析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施工,地下水位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动,这对建筑物日后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应该在进行施工之前对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下面我们就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进行简要的介绍。首先我们要对进行施工地区的水文地质历史情况进行查阅,然后进行钻孔测试[1],进行进一步的水文地质监察。勘察的主要内容有地理的地形特征、地质环境以及地壳的结构、地下水位的变动以及人为的影响情况。我们还需要对水的温度进行测定,对含水层和隔水层进行位置的预判。其次,就是要对岩土的水理性质进行测试和研究。我们所说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的性质。这种性质的改变会引起岩土强度以及形状结构的改变,如果发生了较大的水理性质的改变,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在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查过程当中我们往往都注重地质的物理性质而忽视了水理性质,导致最终的测评报告不完善。我们所说的水理性质主要包括可塑性、渗透性、软化性等等性质。

3地下水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

(1)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动水压力主要是由两部分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自然条件下自然产生的动水压力,它的影响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对于建筑来说也不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动水压力,这种动水压力有可能会导致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发生失衡的现象,从而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一旦动水压力超过了岩土所能够承受的正常范围,就会对岩土工程造成较大的地质危害。

(2)地下水的水位升降变化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地下水的水位升降主要会引起三个方面的危害:①地下水位下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人们如果在建筑周围的地区进行大量的抽取地下水的活动或者是进行矿藏的开采等地下开采活动。还有就是在上游进行水坝的修建以及水库的存水等活动也会对地下水的水位造成不小的影响,使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地下水的水位如果发生了下降的现象,就会引发地面发生地裂、下沉、坍塌等事故,还会引发水源枯竭、水质恶化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发生,那么无论是对岩土的结构、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影响巨大;②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由于地质一些因素,比如说含水层结构的改变、岩石性质的改变。也会受到一些天气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降水量的突变、气温的改变等等。它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庄稼的灌溉、建筑的施工等等。如果发生了地下水位上升的情况,那么建筑物的腐蚀情况就会加强,腐蚀速度增快,在沿河或者是山体分布较广的地区,容易出现滑坡或者是坍塌的现象。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会导致土壤的含水量增高,结构变的松散,承载能力减弱,土层的液化现象更为明显。如果上升的趋势非常大的话,就会造成管涌甚至是流沙的地质灾害;③地下水位升降交替频繁进行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地下水位频繁的升降会造成岩土出现膨胀,而且这种膨胀现象还是不均匀进行的。也就是说岩土会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升降而进行不断的收缩,升降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岩土膨胀和收缩的幅度也会随之增强。导致的后果就是地面出现裂纹,地面建筑出现破坏。除此之外,如果地下的水位频繁的进行升降,那么土壤当中的金属元素会大量的流失,土壤的承载能力就会下降,对地面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

4进行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上述的分析我们得知,地下水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或者是大幅度的频繁变化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应该对水文地质的条件以及评价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

(1)水文地质的条件。首先我们需要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注意地下水位日常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规律,其次要对当地的降水量以及蒸发量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循环关系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其次我们要对含水层的深度和厚度进行测量,掌握水流的方向变化。最后我们需要对地下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解,看它是否存在被污染的现象,如果被污染那么污染的程度又如何。

(2)水文地质问题的内容。首先就是在进行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对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做好相关的防预案。其次我们需要对水文地质进行全面的了解,建立相应的水文地质资料[3],为以后的施工打下基础。最后要对地下水的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对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范围进行预估,避免隐患的存在和危险的发生。

5结语

岩土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顺利的开展水文地质研究工作,掌握相关施工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正确地使用水文地质的监测方法以及熟悉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对于岩土工程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准确客观的水文地质评价有利于我们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所以,作为一名工程勘察人员,需要牢牢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做好相关的水文地质数据记录,进行客观详细的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岩土工程的勘查结果具有实用效应,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谢能承 单位: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坚.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8):76-76.

[2]吴学林.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广东科技,2014(20):144-144.

[3]姚作波.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7):126-127.

第八篇: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摘要:

岩土工程勘察能够为区域建设提供指导依据,降低工程单位参与改造建设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获取地质信息,岩土勘察数字化改造是不可缺少的,利用先进的数字系统技术作为支撑,实现勘察与分析的一体化建设。针对早期岩造模式存在的不足,工程单位要重视地质勘察与分析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方式。结合工程勘察数字化趋势,本文介绍了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核心构成,详细分析了岩土勘察数字化系统的方法。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应用

行业调查显示,岩土地质改造活动对地面配套设施具有直接性影响,若在缺少地质数据为支撑的情况下,盲目地开发与利用地质空间,必然会对地面建筑及配套设施造成破坏作用。因此,新时期工程改扩建活动十分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只有在掌握具体地质环境前提下,才能提高工程改造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数字化”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新方向,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改造建设,有助于提升岩土工程作业效率。

1岩土勘察数字化

现代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岩土结构实现了空间大改造,为区域改良建设提供指导依据。为了更好地开发地质空间,岩土勘察必须引入高端科技为支撑,实现数字化作业模式才能提高建设水平。基于信息科技改良趋势下,数字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利用建筑区设定数字勘察系统,对整个区域地质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利用数字勘察系统也实现了人工智能操作,满足了大规模的勘测区作业要求。岩土勘察系统设计以“数字化”为标准,为现场操作人员提供更为稳定的操控平台,减小了岩土工程勘测的作业难度。

2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特点

勘察工程控制自动化是岩土勘察发展必然趋势,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建立数字化调控平台,减小了岩土区域勘察工程调节的难度。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模式,其数字化改造特点包括:

(1)动态性。动态监控是定向监控技术的综合应用,与定向传输系统相互融合使用,重点是实时跟踪用户数据传输情况,发现移动网络中的数字安全隐患。例如,移动通讯设备对其它数码设备的支持,如家电数码组合的客户端操作设备,基于隐私保护下可担当移动银行支付卡等,都需要采用动态监控技术作为防护保障。

(2)安全性。3G与4G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社会,移动数字系统安全决定着3G与4G交替升级的最终成效,“静态监控”是数据安全防护最基本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用户可选择静态检测程序自动扫描数字系统数据库,对一些常见恶意代码、波段信号等24h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用户,动静态监测结合是比较实用的技术形式。

(3)集群性。新时期集群化控制技术采用多功能处理模式,结合分布式计算机操控系统完成资源处理,降低了数字化勘察日常工作的难度。针对集群化控制平台运作流程,需实时调整原有的可控制平台,满足现代化计算机系统运行要求,这些都是未来数字计算机控制数字化勘察的必备功能。

3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构成

我国地质工程改造项目日趋增多,新技术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用其取代人工作业具有先进性。基于数字技术平台下,岩土勘察系统呈现多功能趋势,其主要由感应系统、传输系统、存储系统等构成,形成相对完整的操作模式。面对大规模岩土勘察区域,可设定数字导航系统作为辅助空间,满足了不同地质区的勘察需求,短时间内捕捉到更多的地质信息。

(1)感应系统。电子感应器可实现信号传输的智能化,用人工平台参与数字调控,实现了勘察工程调度的一体化。基于新系统指导下,岩土结构勘测以智能技术为中心,对施工区域、开发区域、生态区域等自动化勘察。数字化勘察一体化模式快速发展,为岩土提供更加多样式的数据处理中心。感应器是能够不断地调节感应器工作范围,电子感应器是控制系统设计常用方式,由智能感应仪器完成对应的动作命令,提升了控制器结构的牢固性。

(2)传输系统。岩土勘察能够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提交处理岩土工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决策性具体建议,并提出基础、边坡等工程的设计准则和岩土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意见。勘察数字化是行业发展趋势,人们对通信网络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数字系统在远程信号传输阶段的作用更加明显。基于数字系统远程勘察工程控制系统优化了操作流程,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准确、更便捷的信号转换服务。

(3)存储系统。不同区域地质数据获取之后,要按照数字化平台进行存储,才能为后期地质研究提供依据。岩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必须要经过数字模型处理之后,呈现出真实的模拟状态,为测绘人员分析岩土构造给予指导。设计存储系统,主要是为了保存有价值数据,提供人工智能平台对岩土地质、土石结构、地质环境等综合保障,这些都是岩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

4岩土勘察数字化实现的方法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活动都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不同的地质条件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的效应。为了更好地参与地质改造活动,岩土工程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创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一体化操控,进而为地面建筑改造提供指导依据。基于数字化系统平台,岩土工程技术实现方法具有多样性,具体包括:

(1)信号转换。数字勘察在传统可编程控制器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从现场勘察的各项流程实施自动化改造。岩土工程勘察中,不同类型数据要经过详细转换,才能变为人工语言,为测绘分析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新勘查模式中,数字信号转变为自然语言,再由人工进行识别与处理,实现了勘测模式的一体化建设,保持了整个勘查区域作业流程的稳定性。岩土工程中,数字勘察涉及到水文地质、岩土结构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操作,减小了人工执行数据的难度。

(2)数据处理。我国岩土构造形式多变,不同地域的岩土层常受到地质损坏,导致地质空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降低了岩土结构的稳定性。为了更好地开展岩土勘察工作,利用数字系统可构建动态岩土模型,从空间领域及数字领域实现自主化监控。例如,在数字处理阶段,由数字探测器完成空间规划,对地质区域岩土构造执行人工处理;设定远程监控系统,对岩土区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建筑设施等完成综合勘察,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

(3)安全监控。信息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先进技术,加快移动信息服务系统更新是广大用户传输信息的基本需求。数字系统普及应用于移动通信行业趋势下,对数字系统模式进行规划改造或创建移动式服务网络,有助于推动新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等高科技时代到来。因此,针对移动数字系统运行潜在的安全风险,拟定数字系统安全技术方案是极为关键的。

5结论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对地面建筑改造具有指导性,广泛收集地质数据信息可引导正确的施工操作。为了改变早期岩土工程勘察模式存在的不足,工程单位要建立更为稳定的数字化改造模式,利用高端技术辅助现场施工作业,及时收录与地质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而满足不同类型岩土勘察作业要求。同时,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要建立稳定的操控系统,从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

作者:邹子龙 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4地质队

参考文献:

[1]彭武林.试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5(51):194-195.

[2]陈媛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4):93.

[3]李曙鹏.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4):99-100.

[4]宁波.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4):115-116.

第九篇:地下水岩土工程勘察处理方法

摘要: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地基有着最为直接的重大影响,地下水位的升降、水压的波动以及水质的变化会对工程产生诸多危害性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其次对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要点进行简要叙述,最后重点阐述了地下水对工程影响的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岩土工程;地下水;勘察;处理方法

地下水是各类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基础环境之一,对岩土工程地基岩土体的性质有着最为直接的重大影响。地下水位的升降、水压的波动以及水质的变化,都会改变岩土工程原有的平衡稳定环境,为各类工程的稳定性产生潜在的威胁。工程质量的提升,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危害性的降低,都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水文地质勘察基础之上,所以,探讨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处理方法很有必要。

1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多表现为负面影响,也即是危害性影响。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危害性影响,究其根源,是因为地下水水位升降、地下水水压波动以及水体本身的腐蚀性等原因导致的。

(1)地下水水位升降导致岩土结构的不均匀缩胀。地下水水位因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周围岩土含水量、承载力等的变化,处于周期性的波动状态,当波动超过一定阈值,会引发原本稳定的岩土结构发生质的不均匀缩胀。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位的下降可能会引起地表塌陷、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不良的地质问题,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导致沙土地震液化的加剧和浅基础地基的承载力的降低。极端情况下,受岩土结构不均匀缩胀的影响,土层孔隙比率和含水量变动,地裂现象、地基较浅建筑物的坍塌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地下水水位波动过于频繁时,同时伴随着岩土结构的剧烈变动,极易促使岩土中的金属元素成分随着土壤淋溶作用的发生而大量流失,快速改变土壤质地和属性,致使土质孔隙度增大、含水量增加、土质变松,进而降低岩土压缩模量和承载力,为工程的施工等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水压波动打破岩土环境的稳定性。宏观层面,地下水本身及其活动都会对周围岩土产生一定的压力。自然且稳定状态下,地下水水压较小或是岩土中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基本不会对工程建设产生危害性影响。但人为活动的参与,极易打破原有的水压平衡,改变地下水活动状况,变动的压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岩土中土壤颗粒物质改变原有平衡状态,管涌、流砂、基坑突涌等极易发生,就可能给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

(3)水体腐蚀性降低岩土工程寿命。地下水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腐蚀性化学组分众多,氯盐、硫酸盐、镁盐等通过电解质作用对岩土工程中的混凝土构件、钢铁、管道器材、可溶性石材等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以此降低地基的稳定性。混凝土中的某些成分在受到地下水侵蚀时,会引发钢筋水泥表层保护膜的破坏,加速钢筋的锈蚀,进而减小钢筋的横截面积,降低其载荷能力。

2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要点

在岩土现场开展勘察活动是工程建设的基本准备,此时开展合理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勘察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相关水文条件的检查。水文地质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在对相关的水文条件进行检查时,区域性的气候资料必不可少,例如像工程所处地区地下水补给条件、水位动态变化、降水量等关键参数的确定。其次,多数情况下,工程施工及周边在建工程因为改动了地基岩土稳定的平衡环境,多数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2)水文地质问题的查明。只有从实际地下水情况以及现场人工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出发,获得岩土工程施工地区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才能为地下水对后期人为工程活动危害性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随后,针对具体问题需要具体解决,找出地下水可能对工程实施危害性影响的根源与关键点所在,进而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建设不同的施工要求,明确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3)重视岩土工程地质勘测。因为处于地下水水位之下的工程建筑基础与地基,必然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所以在测定水位的同时,还要对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进行考虑,以应对地下水腐蚀危害。测定时,需要严格根据测定顺序及注意事项进行各项内容的测定,要事先将测水管打入含水层中或者要洗孔之后再进行测量,提高岩土建筑的耐久度。

3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处理方法

(1)严格根据勘测顺序,加强静水位的测量。静水位指的是抽水前或水位恢复后井、孔中的地下水水位,表征了水文地质稳定状态下的水位情况。必须获取真实有效的地下水净水位数据,在勘测中依照分层测定原则,严格执行测定时间表上的各项进程。将测水管下放至含水层20cm处对静水位进行测量,在得到地下水勘测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分析预估地下水对建筑的影响程度,做出预防方案,尽可能减小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

(2)加强水理性质分析。在进行岩土工程先期勘测时,应该做好岩土水理性质的勘测。岩土主要的水理性质有崩解性、透水性、软化性、胀缩性、给水性五种。崩解性和土质的矿物成分和颗粒成分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用抽水试验来测量透水性,软化性是岩土耐水浸、耐风化能力的指标,胀缩性通过产生基坑隆起控制着土坡表层的稳定性,对场地施工时间有影响的给水性可以通过室内实验获取。

(3)对症下药,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首先,岩土工程现场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是重中之重。一定严谨细致,依据地下水潜水层、含水层分布及水位留存数据来进行地下水影响预防,进而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其次,为了避免地下水位升降对工程的危害性影响,做好地下水位人工控制升降预防措施,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对可能影响工程结构稳定性的水文状况做勘测;然后,要合理布置,根据地下承压含水层实际情况做好承压水动水压力冲击底板相关数据的分析,最终有效降低地下水动水压力对工程基底板的侵蚀;最后,工程寿命的长短跟地下水中的腐蚀因子关系相对较大。为了增强工程基底抗腐蚀性,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工程场地地下水腐蚀环境调查为基础,仔细分析腐蚀介质以及腐蚀特点,有针对地对不同pH值的地基进行处理,优选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以及骨料,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同时对混凝土采取附加隔离防护措施。

4结语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中,地下水问题是岩土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管是水位的升降,还是水压环境的波动,地下水是保证工程勘察质量以及岩土工程安全和性能的重要方面,都需要准确、详实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结果的科学支持,以此准确把握岩土体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只有做好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岩土工程勘察的效果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极大提高。

作者:周忠清 单位: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易韵彬.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17):48-49.

[2]滕玉奎.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及勘察现场需要注意事项[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218-219.

[3]邱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方法探析[J].江西建材,2014(4):232,238.

[4]秦琬玲.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及处理方法[J].中华建设,2015(5):96-97.

第十篇: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摘要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随之加大,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需要穿越复杂的地质结构且周边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其建设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的依赖性较强,因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受到工程建设的高度重视。本文为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推动其技术不断深化,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结合实际案例展开研究。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功能决定,其通常由线路、建筑、地下、环境等方面的工程构成,所以工程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而各部分工程的建设对岩土工程勘察的依赖性都较强,所以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1.1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面决定的特点

首先,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复杂,包括车站主体、风道、风井、出入线、高架线路、停车场、变电站等,不同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地质的要求存在差异,所以勘察的关键环节设置也并不相同,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勘察内容复杂的特点,例如地下工程对地下水位、围岩分级等方面的勘察依赖性较强,而地面建筑更重视地基承载力、变形计算参数等勘查信息等[1];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等施工方法,而每种施工方法又由诸多细小的方法构成,如明挖法可分为明挖、盖挖、铺盖挖3种形式,而3种形式又可继续细分,每种细分的施工方法又需要降水、注浆、止水、冻结、接收井加固等配套辅助方法提供支持,岩土工程勘察要满足复杂的方法和工艺的要求,需要全面的获取工程物理力学指标和相应的特殊参数指标,如热物理指标、围岩级别、可开挖性等级等,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也具有勘察范围广的特点[2]。

1.2受城市轨道交通地质方面决定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性能决定,线路通常要跨越多个地质单元,这要求相对应的岩土工程勘察要以地质单元为单位进行物理力学参数统计,以此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而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穿越不良地质发育区域的可能性较大,如沉降区、断裂带等,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质量,需要对不良地质的发育程度、分布状况等信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可见岩土工程勘察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主要为了服务城市居民,所以其线路和建筑主要分布在城市,必然要受到城市地址特点的影响,如城市人工填土分布较强,所以填土的成分、分布等相对复杂。

1.3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方面决定的特点

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应用于大都市,而大都市环境具有地下人防工程规模大且分布广泛,地下管线分别复杂切不确定因素较多,对工程事故敏感性较强,对施工的文明程度要求较高,地标建筑物密集且结构复杂等方面的特点,例如城市人类活动复杂,地下存在防空洞、古井、管线等概率更大等,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要予以高度关注,为满足城市地质勘察的实际需要,在勘察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法更强调综合性和专项性,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这要求岩土工程勘察也必须对工程环境予以专项的勘察,而且勘察的难度大幅提升,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难度大的特点。

2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风险特点及其控制措施

2.1风险特点

首先,受城市管线分布特点的影响,在勘察的钻探环节很可能对城市地上地下管线构成破坏,如电缆、煤气、排水管线等;其次,在盾构法勘察的过程中如果存在钻孔封闭不达标问题不仅会产生漏浆、承压水位升高、地表水渗透等风险,而且可能因地表沉陷使居民、行车等受到安全威胁,加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再次,在勘察的过程中操作技术不达标可能对设备或人身构成风险,可见受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风险类型较复杂的特点[4]。

2.2风险控制措施

为缩减岩土工程勘察的风险,在勘察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风险识别,建立专项风险控制机构和相应的应急预案、风险控制程序等,在岩土工程勘察前进行技术交底和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使勘察人员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保证勘查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在勘察工作进行前要进行有效的实地调查控制风险,勘查过程中要注意勘查环境的安全风险控制等。

2.3结合案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

本文以宁天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为例,其南起大桥北路站,北至金牛湖站,线路全长45.2km,其中地下线约11km、高架线约32.44km、地面线约1.03km、U型槽段约0.53km,全线设17座车站、地下站6座、高架站11座,其中换乘站3座,线路中部设大厂东车辆段一座,在八百桥预留一座停车场,全线设大厂东和方州广场2座主变。为详细查明本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作出评价,查明场地的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性质、特征、范围,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治理措施。对拟建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在工程勘察的过程中结合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通过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室内岩土水试验等进行了有效的岩土工程勘察。结合勘察过程可以发现在此案例中,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受案例工程在结构埋深、线路、贯穿地质单元等方面实际情况的影响,勘察过程中钻孔的深度均较大,甚至达到白垩系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而且应用了大量的勘察测试方法手段,可见其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其次,在勘察前为防止风险的发生,对区域范围内的管线分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预案,使勘察成果质量和后期的施工进度得到保证,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有意识的风险控制特点;再次,考虑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可能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泥浆污染、交通拥堵等环境影响;对后期施工造成地形改变等影响,案例工程在制定勘察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勘察流程、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尽可能缩减其对周围环境和后期施工的不良影响,可见案例工程岩土勘察具有内容全面、规范性强等特点,这是保证案例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的重要途径。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岩土勘察工程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勘察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受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决定,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各环节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章中良 单位:核工业南京工程勘察院

参考文献

[1]曾令晴,李毅.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区别与联系[J].中国标准导报,2015(10):33-36.

[2]刘磊,孙翔,高文强.浅谈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条文的认识[J].科技风,2013(04):259-269.

[3]彭柏兴.对城市轨道交通勘察几个问题的反思[J].城市勘测,2012(03):169-173.

[4]刘永勤,朱霞.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修订完成[N].中国建设报,2011-04-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