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针对湖南某工程实际情况,对其碎卵石层持力层勘察过程中采用的综合勘察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横波反射法、高密度电法和瞬态面波法3种方法,提出这3种方法的原理、成果和优劣势,为类似工程的勘察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过去常用的工程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虽然钻探具有揭露直接和技术成熟的优点,但随着岩土工程勘察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钻探的缺陷也逐渐显露。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采用多种勘察手段来处理复杂的岩土问题,即所谓的综合勘察技术。
1工程概况
某工程预计总占地面积约7万m2,总建筑面积约10万m2,地上6层,单层面积较大,对地基沉降十分敏感。根据工程设计提出的地质勘察要求,先采用常规钻探方法和原位测试方法来查明场地基本地层结构,并确定持力层,拟定为砂卵石层,其埋深在40~50m范围内。与此同时,经详细勘察可得,该持力层可分为东、西两部分,层面都较为平整,但两者有明显突变,通过钻孔后发现该层标高相差可达10m,坡度最大达到45°,这会对基础工程造成很大影响。为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完成,设计院成立专项研究和工作小组,对该层异常情况开展综合勘察。对于常规钻探点,其间距一般为20~30m,通过钻孔探明的地质反映的是勘探点周围地层,而勘探点之间地质情况与变化需要人为推断,难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为对持力层性质改变进行分析,特别是层面落差,该小组决定对钻探与物探进行充分结合来完成解析。此次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手段:第一,横波反射法;第二,高密度电阻;第三,瞬态面波法。采用这三种方法对地层信息进行采集,将判别的精度控制在2~3m内,然后根据精准点校核地质信息,最终达到点、线、面相互结合的良好效果[1]。
2综合物探
从前期地质资料可以看出,场地内岩土层由上至下分别为:表层杂填土;淤泥层;细中砂层;淤泥土夹砂层;粉质粘土层;细中砂夹砾层;砂卵石层;强、中风化岩层。其中,细中砂层和淤泥土夹砂层、淤泥土夹砂层和细中砂夹砾层、砂卵石层和下伏岩层间都有一定波阻抗差与电阻率差。此类分界面会有地震波折射及反射产生,能为瞬态面波与地震反射2种方法提供良好分析依据;同时,电阻率差可以为高密度电阻率法创造良好条件。
2.1横波反射法
根据地下介质存在的波阻抗差分析解决地质问题。原理为:地下介质中有地震波不断传播时,如果遇到有明显波阻抗差的界面,则会产生反射,信号经地面装置截获与记录,进行分析和计算后判断地层构造。相较于纵波反射,该方法几乎不受转换波影响,而且其速度始终未变,所以有很高的垂向分辨率[2]。不同类型岩石的波速如表1所示。此次横波反射作业运用CDP技术,共覆盖6次,接收道数为12道,偏移距、道距和炮间距分别为4、2、2m。从地震记录可知,淤泥土夹砂层、细中砂夹砾层、碎卵石层和下伏岩层都有反射,下伏岩层反射波较弱,其它均较强,有明显的反射同相轴。在对反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后,可得到剖面图。
2.2高密度电法
该方法是以常规电法为基础改进得到的,原理和常规电法基本相同,都将岩土介质具有不同的导电性作为核心,分析在各类人为条件下,电流实际分布与变化规律。通过电极不断向地下通电流,形成电场,再通过对电极、装置等的位置、排列或大小等的改变来使电流实际分布发生变化,同时在地面对电场变化进行测量,以此获得地层电阻率实际深度发生的变化,实现最终的深度测试目标。跨孔高密度电法是指将电极设在相同或不同钻孔中实施测量。此次高密度电法作业共用60个电极,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m,由二级装置完成数据采集。在对试验数据进行地形校正后,可得视电阻率等值线。电性层主要以层状形式分布,伴随深度不断增加,视电阻率先低后高、再低再高,可将整个电性层分成四层。根据现有的钻孔资料,第一低阻层主要为淤泥质土;第一高阻层为细中砂层;第二低阻层为淤泥土夹砂层、细中砂夹砾层和碎卵石层;第二高阻层为下伏岩层。结合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可得,淤泥土夹砂层、细中砂夹砾层和碎卵石层当处于饱和水状态时,电阻率差相对较小,界面较为模糊,而其它层的断面图则能良好反映,尤其是在对下伏岩层的界面进行追踪时,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2.3多道瞬态面波法
多道瞬态面波法(图2)原理为:使面波在介质的表面不断传播,此时不同介质传播相速度将发生明显变化。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震源激发面波取瞬态冲击力,脉冲荷载施加后地表将有波动产生,由传感器对这一面波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进行记录,同时对波信号实施频散分析与处理。绘制的频散曲线及其变化和地质、岩土结构有一定内在联系,对这种连休进行分析,即可实现预期的探测目标。此次多道瞬态面波作业选用SWS-6面波仪与垂直地震检波器,由重锤法进行激发。检测结果表明,速度层以层状的形式分析,由西至东层厚变大。根据钻孔资料,速度较低的层主要表示表层杂填土、淤泥质土层、细中砂层和淤泥土夹砂层;高速层则主要表示粉质粘土层和细中砂夹砾层。测线上速度层发生的变化和钻孔资料基本吻合。然而,此次探测最大深度仅40m,勘探重点又在于持力层,所以从探测深度上讲,该方法并不适用。因不同物探方法有各自的基本原理,且对地质体物性给出的勘探结果有所不同,所以为保证物探结果真实性,需要对不同方法特点及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成果和现有资料的吻合程度进行解析。
3结语
通过工程实践可以得出,由于多道瞬态面波法在探测深度上略显不足,所以在此次勘察作业中难以得到持力层埋深等数据;高密度电法则对下伏岩层界面动态追踪有良好的效果,而持力层追踪成果相比较差;相比之下,横波反射法能有效追踪并解译目标持力层层面状况。综上所述,每一种勘察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用性及局限性,在实际的综合勘察工作中,需要结合场地具有的物理条件,根据勘察目的,围绕各岩土层存在的物性差,选取合适的勘察手段,以确保勘察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并保证最终的勘察质量。
参考文献
[1]陶东山,朱涛,吴超风.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7(35):18-19.
[2]张海波.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87-88.
[3]龙泰成.浅析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6(17):154.
[4]朱康平.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9):235-236.
作者:白继峰 单位:常德市天城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