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思考(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结合一般民用建筑,通过对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等特点的了解,结合岩土工程勘察,对施工所需要的岩土技术、设计方案等准确数值进行确定,并对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中发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解决措施,对基础类型、地基处理及不良地质等现象提出防治建议,可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地基土的构成
1工程概况
苏州辉耀弘阳置业有限公司,委托苏州开普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对苏州金辉润元路项目地勘工程(2016-WG-8地块)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并提供如下资料:①建设场地附有建筑红线坐标和拟建物位置的建筑总平面图;②高程测量引测BM点。由此,通过对岩土工程勘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建设工程的地质条件
2.1场地原始地貌及现状
本场地属长江三角洲湖积平原,地形地貌形态单一。场地的北侧和东侧原为砖混住宅,后拆迁,拆迁区域主要影响拟建东侧两纵排住宅和北侧两横排住宅。场地西侧原为农田和池塘,拆迁时在西侧低洼地形成一个明塘,勘察期间明塘和场地正在回填整平。本场地见大量建筑垃圾,在西侧12#~16#楼区域发现埋有未清理的砖砌基础。场地东侧为已修驳岸的河道(勘察期间河水标高1.45m),北侧为部分未拆迁的住房和空地,西侧和南侧为空地,其中南侧空地内存在一河道,宽约6~8m,距离拟建红线约25m。勘察期间场地标高为0.51~4.45m(明塘区域标高低),标高平均值2.73m[1]。
2.2地基土的构成及分布规律
在勘察深度35.5m以浅,地基土可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各土层分布规律及工程性质,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第①层杂填土:杂色,松散,近3~5年回填,见大量建筑垃圾(砖块,混凝土碎渣,石块,生活垃圾),含量较大,混有淤泥或植物根系,在北侧和东侧拆迁区域建筑垃圾含量大,且拌少量黏性土。本层厚度为1.20~5.70m,厚度平均值为3.25m,层底标高为-3.05~1.44m,场地内均有分布。第②层黏土:黄褐色~灰褐色,可塑,局部塑性稍差,切面光泽,见铁锰结核,灰色条纹,干强度高,韧性高,本层厚度为0.40~3.50m,平均厚度为1.73m,层底标高为-2.24~-1.77m,个别勘探孔缺失[2]。第③层粉质黏土夹粉土:灰色,软塑,局部夹有薄层的粉土,干强度低,韧性低。本层厚度为1.70~3.00m,层底标高为-4.97~-4.43m,均有分布。第④层粉砂:灰色,饱和,中密,见云母碎片,摇振反应迅速,本层厚度为5.20~8.90m,层底标高为-13.55~-9.83m,场地内均有分布。第⑤层粉质黏土夹粉土:灰色,软塑,局部夹薄层粉土,干强度低,韧性低。本层厚度为6.00~10.50m,层底标高为-21.13~-17.66m,场地内均有分布。第⑥层黏土:暗绿色~灰色,可塑,局部塑性稍差,见铁锈斑,局部粉粒含量稍高,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本层厚度为0.90~3.10m,层底标高为-21.24~-20.76m。局部缺失。第⑦层粉质黏土夹粉土:灰色,可塑~软塑,局部夹有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向下粉土含量增加。未揭穿本层,最大揭露厚度为11.7m。
2.3不良地质作用和不利埋藏物
场地浅层3m范围内为新近回填的杂填土,松散,含大量建筑垃圾,主要分布在北侧和东侧,其余区域建筑垃圾含量稍少。在埋深2.0~2.5m范围内局部埋有拆迁的大块混凝土和石块,在西侧12#~16#楼区域发现埋有未清理的砖砌基础,桩基施工时应对表层杂填土进行清理[3]。
3水文地质条件
3.1区域水文地质
以苏州市为参考标本,其地表水十分充足,周边河网密布,和水位的变化基本相同,根据运河文献资料可看出,1934~2005年,年平均水位2.83m(吴淞标高,下同),最高年平均水位4.37m,最低年平均水位1.89m。历史最高水位4.37m(1954年7月28日),历史最低水位1.89m(1934年8月27日)。另2016年7月7日太湖平均水位4.86m。苏州地区地下水类型通常存在潜水、微承压水和承压水,历史最高潜水位为2.63m,年变化幅度在1~2m,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以蒸发和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苏州市一般平原地区历史最高微承压水水位为1.74m,水位变化幅度0.80m,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上部潜水及侧向径流。以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3.2勘察场地地下水的类型赋存条件及地下水位
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存在空隙潜水和微承压水。空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②层黏土上部裂隙中,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补给,以大气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勘探期间恰逢雨季,局部有积水,测得潜水初见水位埋深为0.30~1.50m(个别钻孔存在积水,未测量),初见水位标高为1.05~2.16m;稳定水位埋深为0.10~2.50m,稳定水位标高为1.25~2.05m,稳定水位平均值1.60m。对本工程有影响的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④层粉砂,补给来源为地下径流补给为主,以地下径流及人工抽吸为排泄方式。勘探期间测得微承压水稳定水头标高为1.20m,随季节变化其水位有升降。
3.3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勘察场地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附录G,该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场地调查周边无污染源,地下水位埋深较浅,雨量较多,土中可溶性盐已随地表水溶释到地下水中,地表水结果与地下水一致。
4对此工程场地及参数的分析与评价
4.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苏州属于平原区,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反应不强烈,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西部丘陵地区处于缓慢抬升,东部平原地区轻微下降,接受堆积,形成广阔的堆积平原地貌,第四纪沉积物总厚度达180m以上。场地所在区域第四纪地层分布较稳定,下伏基岩起伏较平缓。拟建场地是稳定的,场地适合本工程建设。
4.2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1)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与分析。据以上对本工程场地的分析可知,本工程根据地基土层划分结果,以各工程地质层作为统计单元,对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别进行分析统计,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数据统计时剔除个别明显异常数据,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范围值、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据统计显示,所需场地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除少量指标存在中等以上变异性外,其余指标均为低~较低变异性。2)地基土评价。第①层杂填土:松散,混有大量建筑垃圾、石块、砖块,工程性质差,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如需利用需要先进行加固处理。第②层黏土:可塑,干强度高,韧性高,中压缩性土,土质均匀,qc值为1.710~2.553MPa,qc平均值为2.025MPa,工程性质良好,局部缺失。第③层粉质黏土夹粉土:软塑,中压缩性土,局部夹有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qc值为2.134~3.930MPa,qc平均值为3.113MPa,工程性质一般。第④层粉砂:中密,中偏低压缩性土,土质均匀,qc值为7.359~10.365MPa,qc平均值为8.828MPa,工程性质良好。第⑤层粉质黏土夹粉土:软塑,中压缩性土,局部夹有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qc值为1.105~2.042MPa,qc平均值为1.585MPa,工程性质一般。第⑥层黏土:可塑,干强度高,韧性高,中偏低压缩性土,土质均匀,qc值为2.016~3.453MPa,qc平均值为2.705MPa,工程性质良好,局部缺失。第⑦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可塑~软塑,中压缩性土,局部夹有薄层粉土,土质不均匀,qc值为2.016~3.453MPa,qc平均值为2.705MPa,工程性质一般。
4.3填土的分析与评价
本场地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为近3~5年内回填的杂填土和局部存在的旧基础。整个场地杂填土均有分布,见混凝土块、碎石、砖块,其中场地北侧和东侧建筑垃圾含量较大,在埋深2.0~2.5m局部埋有拆迁的大块混凝土和石块,会影响到桩基础施工。杂填土松散,工程性质差,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如需利用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5结束语
岩土工程工作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按规范要求对场地进行详细勘探,这样才能保证其安全性与合理性,在先前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岩土工程勘察的水平与质量,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提供的资料可靠性与精准性,从而保障广大人民生活的高质量,提高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全科.国道210线某公路段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研究与应用[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6.
[2]梁师俊.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6.
[3]翟伟强.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19):165-166.
作者:马海凤 单位:苏州开普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第二篇: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
摘要:相关建筑工程、市政基础工程等项目的有效设计和施工,必须以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为前提。本文就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设计和勘察过程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优化策略,包括提高对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应用创新方法、提升勘察技术水平。
关键词:地基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设计的最基本活动,能够为地基设计、工程项目施工等提供必要技术参数与地质数据等。常规状态下,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必须遵守相关标准、规范,如此才能保证设计与勘察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以及可参考性。但受到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一些常见问题的影响,相关工作质量和效果与理想状态相差甚远,而探究有效的解决对策,能够有效缩短其中的差距。
1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的前期准备不充分
绝大多数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都需要以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为前提,在展开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前,也必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性与安全性。但在执行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中,普遍存在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的现象,并对相关施工进度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例如,相关勘察施工的材料收集工作不充分,进而项目设计人员无法全面、准确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结构、地面高度等实际状况;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因纲要文件准备不足,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则可能导致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延缓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进度,进而导致后续的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进度受到极大影响,严重时,将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1.2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不规范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是保证设计与勘察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际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相关设计与勘察过程,都存在一定的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包括:在地基设计过程中,受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条件的限制,导致岩土工程勘察不到位,由此获得的地基设计参数,也无法保证有效性与可靠性,可能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实施岩土工程勘察时,部分勘察人员只对重点区域进行进行详细勘察,非重点区域的相关勘察工作则敷衍了事,这会严重影响整体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也有一些勘察人员提交的勘察报告过于保守,导致相关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存在严重的不必要成本的浪费现象。上述问题的产生,均是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不够规范所致。这些不良问题,将会对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阻碍项目施工的正常开展,对相关施工、设计、建设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优化策略
2.1提高对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
我国的领土面积广泛,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不同地区之间的地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进行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要明确基本的地理环境与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收集一定范围内的气候条件、地质变化状况等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完善制定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方案,适当选择具体的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以提升岩土工程勘察的数据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为目标,要特别注意相关项目工程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情况,包括重点与非重点的勘察区域,都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勘察和分析。另外,编写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纲要,作为项目施工前准备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必须要保障其编写内容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为此,要加强对相关岩土工程勘察的操作规定、实施标准等的审查力度,并针对审查结果,有效完善勘察规范与制度,以避免在后续的工程勘察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或不合理情况。尤其是对勘察纲要当中的报告文件,要在正式展开勘察工作之前,完善制定审查标准,用以规范相关审查行为,从而保证勘察过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最终确保项目工程施工的有效完成。
2.2应用创新方法
2.2.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是剥蚀低丘结构,整体走势呈现为东南高、西北低,且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落差为4.5m。施工现场的岩土层,最上层为杂填土层,厚度在0.3~3.8m之间;下一层为强风化岩层,埋深范围为0.3~3.8m,岩层厚度在1.7~18.4m;最下层为中风化页岩,埋深范围为3.7~21.5m,最大厚度可达12.1m。规划的工程项目,为建筑工程,总体结构为弧形,总高6层,其中地上4层,地下2层。从建筑外的范围区域进行开挖,埋深最大达到12m。
2.2.2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
在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过程中,尝试采用传统的勘察与设计方法,但由于传统剖面图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导致勘察数据的准确性难以满足相关项目设计与施工要求。所以,负责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的单位,采用了克里克法进行相关勘察工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其中的插值法,能够获得更加证实的岩土层厚度及变化。由Surfer7.0当中的克里克法,能够对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杂填土层、强风化土层的厚度进行更加精确的估计;结合Surfer7.0当中的数学模型,还能对不规则或分布不均匀的数据求差值,以形成数据点分布。Surfer当中有7种参数模型,且配置不同的参数信息,能够满足多种勘察需求。由克里克法构建的三维块状图,在岩土勘察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能够直观的反映工程场地的地貌特征,全面展示土层的形态分布特点。这样一来,能够显著提升相关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相关土方工程效率、计算工程准确性也能得到明显提升。此外,应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地基褥垫处理,在处理完成后进行夯实工作,即可直接形成地基;在地基形成的同时,若要对18m左右的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岩层、表层的杂填土进行彻底清除,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2.3提升勘察技术水平
2.3.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属于高平原丘陵地形,呈波状起伏,海拔高度为692~815m。在拟建场地内,有钻孔新近系及第四系地层,其中新近系地层呈条带状分布;第四系地层厚度从十几米到数十米不等。
2.3.2勘察技术应用
采用岩土综合勘察技术,共布置416个勘探点,对场地岩土体分别室内试验与野外测试工作。其中,室内试验部分,除常规的试验项目,另外增设了三轴剪切试验、水质分析试验、渗透试验以及击实试验等,以保证最终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野外测试工作中,主要进行动力与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涂层等效剪切波速试验、载荷与抽水试验等。在勘察工作进行过程中,受到场地及周边复杂地形的影响,钻机的运输存在极大困难,所以在山顶与陡坡等位置,难以实施钻探手段。可采用物探、槽探以及井探等手段,能够在获得准确的勘察数据时,降低一定的勘察成本。利用不同的勘探手段,所获得的勘察数据可能有所差异,要经过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对场地内部各岩土层的参数进行有效对比,以提高最终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而实现对地基适宜性的有效评价。通过综合勘察技术,获得准确的勘察数据,并形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此为依据,能够从经济与技术等方面,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对比与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当中,还要对不同分区、不同建筑物等施工需求进行分析,为相关地基基础形式、基础持力层等的选择与设计提供有效参考。与此同时,还能对地基变形、建筑物沉降等提出可行的检测与监测建议,实用价值十分显著。由此可见,利用综合勘察技术所活动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能够全面提供相关岩土设计参数与建议方案,且数据与方案具备较强的经济性、合理性、针对性与目的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相关工作质量。通过相关分析,采用科学、先进的设计与勘察技术,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真实的岩土力学参数。因此,要重视对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相关工作内容与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有效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小龙,徐刚.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0):28-30.
[2]刘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J].华北地震科学,2016,34(S1):21-25.
[3]徐勇.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08):194-195.
作者:徐晓星 单位: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第三篇: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指运用水文地质、岩土结构、岩土性质等地质特点而进行的地质分析,运用地质的各种勘察数据作为参数,进行工程设计的前期数据储备。依据岩土的特点,得到岩土勘察的详实的数据。并且应用适合的岩土勘察技术,对岩土勘察进行技术分析。本文结合岩土勘查技术特点对岩土勘察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对岩土勘察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岩土勘察;岩土;问题;措施;分析;探讨
1前言
岩土勘察是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是国家对国土资源的数据储备,勘察工作是最基础但是特别重要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在岩土勘察工程中的不断应用,大大的推动了岩土勘察工作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地基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实际的岩土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工程施工问题,地下工程要严格按照岩土工程设计的数据进行施工。同时在岩土勘察工作中要注意常见问题的发生,只有规避岩土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发生,才能使岩土勘察工作更加的完善。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
在长期的岩土勘察工作中,岩土勘察从业人员在岩土勘察工作中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到了岩土勘察工程中,为岩土勘察提供了技术性的支持。但在实际岩土勘察工程中,常常面对一些重要的问题,首先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比较复杂,地质的多样性,给岩土勘察的工作提出了高难度的问题。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会为岩土勘察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的出现,有些勘察中的问题,还得需要时间来验证。
2.1岩土勘察技术人员技术不过硬
岩土勘察工作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勘察工作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对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岩土勘察工作的技术人员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这跟工作艰苦有重要联系。岩土勘察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在工程勘察的各种环节都需要技术负责人进行指导,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工程中遇到问题不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在岩土勘察过程中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沿途专业的技术人员是不能胜任的,同时岩土的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测量记录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不同的勘察结果。这在岩土勘察工作中不允许出现的,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配备高素质的岩土勘察技术人员是岩土勘察工作必须的配置。
2.2岩土勘察工程施工市场缺少秩序
岩土勘察是国家的基础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成熟的其他领域而言,岩土勘察市场的工程招投标、工程转包、分包等现象使得岩土勘察的工程施工市场缺少相应的秩序。缺少相关的秩序的约束就会使工程质量缺少监督机制,产生高额回扣、工程挂靠、伪造图章等等现象的发生。一切都和工程的利益相关,需要相关的监管部门、主管单位进行制度的建立和严格执行,扫除唯利是图的思想的现象的发生,损害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3进一步的加强岩土勘察的技术发展
岩土勘察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工程的数据支持,离开了岩土勘察的工程施工设计是不可想象的。岩土工程的重要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必须运用科学的技术和详实的勘察数据对工程设计提出更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数据支持。岩土勘察数据是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加固、开挖支护施工的重要地质资料的依据。
3.1提高岩土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
任何工程施工的成败的是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的,所以在岩土勘察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勘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从理论知识到工作实践,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岩土勘察工作中,要加强新技术的培训,不断地推动新技术在岩土勘察工作中的应用。同时,要加强岩土勘察工作中的考核机制的建立,加强考核机制的建立能推动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有效的提高岩土勘察工作的工作效率。
3.2在工作实践中更多的应用新技术
电子技术和现代物理学的快速发展,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和电磁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岩土工程的工作效率。运用传统的勘查技术往往不能达到现代技术应用勘察效果,采用工程物探探测技术和钻探联合的技术能有效的解决岩土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3.3数字岩土勘查数据库
岩土工程所涉及的原始数据是地理信息非空间与空间数据,其数据来源有基础地理数据与岩土工程的勘查数据,基础地理包含自然区划图与地形地貌图,勘查数据主要为各勘探点信息与地层信息,如环境、地理与液化等级等。数字化的岩土勘查数据库步骤为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与数据库构建,数据库管理是工程勘查数字系统的基本工作,也是数据密集与数据库问题基础处理,对数据库中的实体、联系功能及行为进行剥离,可有效反映信息的概念数据,对现实世界当中的实体数据给予侧面建立。在数据库构建中,一体化系统数据包含用户的原始数据、系统的中间数据与最终数据,其中,原始数据是由测点数据所构成的,测点数据是由测点的几何属性与信息属性数据所构成。最终数据是由中间数据所生成的,主要包含文档资料与图形资料。而中间数据则是由原始数据系统所生成的三维表面、等值线与剖面等模型,运用这些模型能生成用户所需各类图件,并对各类信息进行查询操作。
3.4加强后期样本测试工作
室内取样测试工作是地质勘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保证勘察数据准确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在进行室取样内测试时,可能会存在测试工作不及时,操作不足够规范和标准的问题,这样会影响勘察测试的结果。在进行室内工作时,测试不规范会产生与现场数据不符合的情况。在进行基础的室内测试实验时,要对送达的取样进行及时的测试和处理,按照规范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通过科学的测试手段减少误差,提高测试的准确度。在对待不同取样时,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如选择合适的测试容器、测试手段。室内测试是勘察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提供科学准确的勘察结果的基础。
4结束语
在各种工程进行施工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以便于获得相应的地质资料从而进行工程施工与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勘查作为岩土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整体的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国琳.初探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J].山西建筑,2009(16):127~128.
[2]金承满.初探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8(10):25~26.
[3]叶建兵,姜晓周.综合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应用浅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14).
作者:阎瑞 单位:张家口市京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