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作为应用型本科类学校,应当培养既具有较好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当重视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并将其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这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对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各个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中,不难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在制定学校的课程体系时,往往会仿照甚至直接套用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把重点放在工程结构的分析和方法设计上,这也就所谓的“方法性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主要是因为部分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全以及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不均衡。二是过分注重工程的实践应用。应用型大学在制定本校的课程体系时,将工程的设计软件作为该体系的主体架构,并且,在技能培养模式上毫无创新,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课程体系设置的缺陷
一般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的工科专业起步相对较晚,其主要的缺陷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由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设立较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是仿照其他院校,因此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拓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口径,这适应市场需求,并且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但是,这样的课程体系不太完善,并且课程设置与大部分企业的需求相背离。
(二)理论教学不符规范标准。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工程类专业的标准也随之变化,造成课程内容不符合新规范制定的标准,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新时代的脚步。另外,一般企业比较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希望毕业生就职时能够及时完成好企业所安排的工作任务,但是,有些专业课的课时在安排上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脱离,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工程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三)课程设计不连贯。许多院校在设计课程时只考虑到通过教材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把眼光只聚集在某一具体科目上,题目的设计也千篇一律,而教学体系讲究的是整个课程要能够连贯。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懂得融会贯通,才能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构架,才能将老师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此外,课程设计针对某一课程,一个老师往往要指导多个学生,其管理难免会有不当,达不到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
(四)毕业设计单一。大多数工科类本科院校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课外时间来完成实习。在一般情况下,学生要想完成学校安排的毕业设计需要大概11周,学生可能以毕业设计为由迟延返校。但是,实际情况不容得知,这就没有真正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人数较多,而学校购进的实验器材又满足不了如此多学生的需求。因为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做实验时,老师只能选择演示的方式来呈现。另一方面,实习效果不理想。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多个实习。其中,包括毕业实习及课程实习。学生每个学期需要花20周左右的时间在学校上课。此外,学生还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准备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所以,学生真正能够集中精力去完成课外实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再加上在校学生人数众多、交通不便,学校不好大规模范围地去组织学生校外实践,只剩周末和法定假期时间可用来实践,且只能选择在学校附近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大多数学生在此短短实践中也就走个过场而已。
二、优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方案
(一)确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也是学习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为顺应当今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潮流,必须对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看重自身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两者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学习是基石。先把这个“基石”打好了,在此程度上,再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适当加入实践学习,做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互结合,而不是所谓的纸上谈兵。这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真正目标。
(二)强化土木工程教学的应用性。土木工程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专业课和课外实践这两个方面。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就职反馈情况来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于工程类和建筑类。所以,为了更好地就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要真正掌握好应学的知识。为此,学校应当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学校既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必备的工具。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为社会输送人才。
(三)重视过程的控制,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是通过修学分的形式来完成学业的。只有达到了该科目设置的学分目标,才算完成该项科目。实践教学也不例外,它的学分目标是45分,但它并非全部计入毕业的总学分,因为有5个学分是属于鼓励学分。尽管如此,不论是教学的哪一个环节,都要对学生严格把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学期都应当组织必要的课外实践活动,所谓“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通过实践,检验知识是否学习到位;通过实践,检查自己学习过程中所隐藏的问题;通过实践,进行查漏补缺。所以,学校应当建立固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来自于工程实践,没有实践,毕业设计根本无法完成。课程设计相互连贯,相互协调,各个设计环节紧密联系,让学生对设计能够全局掌握。
(四)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除了学生,老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既包括老师自身学历的提高,也包括老师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拒绝“放羊式”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能够得到多位专家教师的指导。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的机会,也是老师学习的机会。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培养和引进相结合,适当引入高素质综合水平的教师,加强教学团队水平建设,努力提高各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既要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又要努力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思维与实践统一,思维与实践同步发展。这样,学生的的综合素质才有所提高,才能为企业输送大批人才,加快社会的发展。为此,学校应当优化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将教学内容的设置尽可能趋向合理化,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改革始终不脱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的改革,始终都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改革核心,不违背教学规律,适应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作者:张仰福 黄秋秋 夏玮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希亮,顿志林.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49~151
[2]金生吉,白泉,徐金花,鲍文博.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109~113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2011
[4]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