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浅谈(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前言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我校校级特色建设专业,具有实践性强,在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方面应用广泛。由于我校地处西藏林芝市,社会、经济水平欠发达,加之所招生源主要为区内藏族学生为主,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工科专业更显困难。如何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显得异常重要。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也成为许多高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顺应西藏建筑行业的发展,我校于2000年在西藏自治区率先成立了土木工程专业,从2000年招收第一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至今,已累计为西藏区内外培养了近千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在西藏区内外的各类施工、勘察、设计、科研、教育以及管理等各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校在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区内学生的数理基础较差[1]
由于我校生源主要为西藏生源,许多学生来自农牧区,西藏农牧区的基础教育还很薄弱,学生在数理课程方面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的现象。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许多力学、结构类课程就让学生倍感困难。工科的许多课程含有实验课,实验课程得出的许多实验数据,需要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能力才能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就导致了许多数理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困难、实践操作能力差的问题。
1.2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师学历主要为本科,且比较年轻,参与各项工程实践机会较少,这就导致实验类年轻教师非常欠缺工程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时,往往不能将工程案例与理论紧密结合,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兴趣。
1.3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支持中西部高校发展项目的开展,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先后建成了工程力学实验室,高原水利发电工程实验中心等使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条件开设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但在开展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3.1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我校工科专业实验室为一栋建筑面积为2400m2的水电实验大楼,该楼既有办公室,又有实验室,实验室的面积完全满足不了试验仪器设备的安放要求,许多不同类型的仪器给放在一个实验室,显得拥挤,很难正常开展试验。
1.3.2仪器台套数不足。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仪器台套数量偏少,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正常开展动手实验,往往由实验教师做一演示试验,学生只是看,无法亲自动手。这样自然就造成了实践教学水平的不足。
1.3.3实践教学基地少。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主要分为校内测量实习基地以及校外的各类施工单位实习基地。没有固定的实践、实习场所。每到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时都是由老师去联系当地的施工企业,且主要参与在建工程的施工方面实习,缺少与区内其他如勘察、设计、检测、房地产等类型实习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导致实习基地类型单一,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就相对较小了。
1.3.4实践教学方法不足。
作为大学教育,在课堂上或课程模块上的教学只是其所学知识中很少的一部分。目前,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大都以课堂上讲授为主,强迫学生去死学,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众所周知,许多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探索都需要在课外去完成。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实践。增加和改进课外的延伸性、趣味性、激励性,让学生真正学好土木工程专业。另外,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于一体的技术,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降低实验、实践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2]。
2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2.1分班级、分层次、分模块教学,强化学生数理基础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数理基础的层次,实行分班教学和模块化教学。即按照学生高考时的数理成绩,进行A、B班的分级,数理好的分在A班,数理差的分在B班,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在开设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设置上,对基础较差的B班学生,加开高中数理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任务。以此实现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2.2多举措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西藏自治区高校教师实战能力提升项目、学校校级教改项目、援藏计划、校企合作等项目和平台,多举措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加强与施工单位企业的沟通联系,让授课教师和实验员走进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或者到对口援藏院校,进行参观、考察、短期访学等;或通过鼓励、支持教师与校外单位联合申报课题,鼓励教师开展与质量检测、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各类工程企业的业务合作,以此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邀请或外聘校外施工、监理、设计、检测、勘察等单位的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中,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这样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使教学更生动具体,更有说服力。
2.3加强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中西部提升计划及奖补资金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建设起标准化的本科教学实验室。购置一定数量的试验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批准下,也可通过PPP等模式引进实验室开发、建设的投融资,共同建设或经营部分非教学类实验室,提升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水平。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加强校企合作,着手建立一批长期的合作单位,除了建设施工单位的实习基地外,也要争取工程项目的其他参与单位,如西藏自治区内的部分试验检测、设计、勘察、质监、造价、咨询、科研等工程单位,形成涵盖工程各个方面的实习基地体系,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确定实习地点和实习计划。
2.4广泛开展课外专业技能竞赛
通过开展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技能竞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兴趣。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项目、全国大学生结构模型大赛、国家职业技能考试等校外项目以及校内的工程测量比赛、工程CAD制图比赛、数学建模比赛等活动提升在校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2.5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平台资源开展实践教学
近年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也在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3],虚拟仿真技术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高校的主流建设目标。为遵循这一学科发展趋势,并提升我校工科专业建设水平,我校于2014年初步建成了数值模拟仿真实验室。近年来,通过强化计算机仿真模拟试验系统等的教学与训练力度,特别是针对土木类专业实验难度系数大、花费高、耗时长的实验项目试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系统开发,既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土木工程基本概念的认知,以及节约教学成本等多方面的可喜成果。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对数值模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资源扩展和整合。与此同时,基于BIM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已经开始在部分高校试行[4],基于BIM技术设立的各类模拟实验室将认知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这三大实习模块进行整合,并通过交互平台应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优化设计。基于BIM集成协作技术的实践教学管理、协作体系也将是我校今后的探索方向。
3结论
针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土木工程的项目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能在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从西藏地区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出发,从学生数理基础、教师实践能力、教学硬件建设、课外技能竞赛、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平台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力量,不断深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袁赛峰 王培清 白军 胡延杰 翟鹏飞 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国网 西藏电力监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普顿.西藏大学工科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7,S1:113-115.
〔2〕庞雪飞.基于信息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4:134-135.
〔3〕左玉生.浅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以东南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04:54-55.
〔4〕崔建华,夏珊,丁克伟,等.将BIM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安徽建筑,2015,22(3):45-46,80.
第二篇: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摘要:
土木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对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日人才为主的中职院校来讲,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理论教学的关键。而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测量教学要想全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要加强创新改革。
关键词:
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0前言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土木工程测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对于测量教学的改革实践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并探索出更多新颖、丰富、科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应合理保留传统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内容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主要是要让学生在透彻理解测量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准确、灵活的掌握基本技能。其中可保留的专业知识有:水准仪、水准测量;经纬仪、角度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测量误差基本知识,以及距离测量和测距仪等内容。并且要注重传统技术的传授,就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求来讲,基本测量技能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1]。其次,注重新仪器、新技术的引进。测绘仪器科技的进步对于测绘发展来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学内容改革中应适当增加一些新仪器理论、运用内容。如,全站仪、数字一体化测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知识等。这些内容的增添,不仅可以能够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为学生未来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广全新的测量基础、仪器创造了良好条件。再者,加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学习。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息科学应用于工程测量中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因此,测量教学内容应注重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讲解,尤其是在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进一步推广下,中职院校更要给予足够重视。最后,工程放样自动化。当前,数据库技术、全站仪自动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也使得工程放样逐渐呈现出自动化、实时化的发展方向。而在各种新颖、新型测量仪器、技术的冲击下,测量教学内容要想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要适当的增加自动化放样技术等可以为准确、快速的工程放样提供便利的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究
首先,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工程整体理念,根据测量教学实习,对实践工程测量实行合理的模拟,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涉及领域,为学生详细的讲解工程测量的实践应用。尤其是在“大土木”环境下,应注重道路、桥梁和地下工程等内容的讲解。同时,还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指导学生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工程测量计划,进而不断增强其工程意识[2]。其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突破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束缚,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来设计教学活动,并针对实际教学内容积极采用讨论、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攻克教学重难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学生机械、被动听讲的显现,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创新能力。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还要通过电子教材、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为学生呈现出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实物图形、空间概念和定位原理等内容有更清晰、透彻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也能够降低课堂教学难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再者,强化情景式教学。一方面,应加强测量仪器的引用。大部分中职生都没有见过,或是不熟悉相关测量仪器,若仅通过图片展示来为学生讲解仪器的结构、操作方法,不仅过于抽象,学生难以获得透彻理解,也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对照实物来进行讲解,便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巧妙的转化成具体问题。在课堂上,结合模拟仪器来对其内部构造、功能,以及使用技巧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构建教学情景。如,仪器检校、角度交会的等作业方法等内容,若仅通过教师口述讲解,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摄像机将其整个工作过程路程完整的视频,边播放边为学生讲解工程要领,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内容有更全面、清晰和准确的了解。
3教学设备的改革与完善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讲,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只有通过亲身操作、应用才能够对相关仪器有更熟练、准确的掌握和了解。因此,针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需求,中职院校应及时购进一些新颖、先进的测量仪器,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提供有力保障。而对于条件有限、测量仪器较少的学校,应对相关教学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高效利用,并注重设备的定期检修,充分保障仪器能够正常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先进仪器的使用技巧,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3]。
4结语
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土木工程建设对测量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测量技术还是方法上,为了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必须要做出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而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起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紧跟时展步伐,对教学内容与方法做出适当调整,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土木测量技术人才。
作者:张羽 单位: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孟霞.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浅析[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04):28-30.
[2]孙晓.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01):31-32.
[3]余加勇.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测绘工程,2014,23(01):78-80.
第三篇: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智能车棚充气机教学
摘要:
汽车尾气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一直是控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范围的增加公共自行车设施,清洁能源成为一大主题,本文通过杠杆原理和智能化的结合,使充气机达到操作简单、效率高、省时、减少成本、气压强等目的。
关键词:
充气机;人机界面;车棚
基金项目:
大同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在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XJG2015105。
引言
随着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国家提倡人们尽可能的低碳环保出行,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的自行车出行。现在的人们家中没有存放自行车的地方,大都是存放在固定的车棚内,自行车的使用必然离不开打气筒,大多数人们使用自行车都是自己家里购买打气筒,拿到车棚内使用,用完后再拿回家,不仅成本高,而且使用不方便,还有的人是到充气的地方花钱充气,使用成本较高。即使自行车车棚内有充气筒,还是得人们自己充气,人多是时候需要排队使用,比较浪费时间,并且劳动强度较大,不是很受欢迎。
1.组成部分
这种新型车棚专用充气机,包含充气机(1)、人机界面(2)、气压表(3)、报警器(4)、充气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1)上设有人机界面(2),所述人机界面(2)与气压表(3)相连,所述气压表(3)上设有报警器(4),所述气压表(3)与充气管(5)相连。
2.气筒的优化设计
2.1气筒杠杆原理的运用
利用杠杆省力原理,结合活塞式打气筒,设计出一个有效省力打气的杠杆式打气筒。筒体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杠杆相连。压杆与杠杆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压杆可绕销轴转动,以改变压杆与杠杆的夹角。将普通手动式打气筒改为杠杆式省力式,使用杠杆机构,使充气变得简单,同时设计方便可携带,气筒体积小,双筒气压充足,充气轻松,设置为固定支座或便携式可折叠支座,可供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充气。
2.2气筒智能化运用
在传统的打气筒中使用了机械化和智能化,在使用中将充气管与摩托车后轮胎气门芯相连,通过人机界面设定气压表的气压值为270kPa,并且启动充气机,开始充气,当轮胎内部气压达到气压表设定值后报警器鸣叫报警,听到的报警后,通过人机界面关闭充气机的运行,将充气管与轮胎气门芯分开即完成充气。此机器可同时对辆车进行充气操作。
3.车棚专用充气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传统打气筒抽拉沉重、活塞杆上的机油容易弄脏衣物、不易携带。筒身铁皮易变形,寿命较短,所以急需一种使用省力方便,高效快捷的新型打气筒取而代之。将普通手动式打气筒改为杠杆式省力式,使用杠杆机构,使充气变得简单,同时设计方便可携带,气筒体积小,双筒气压充足,充气轻松,设置为固定支座或便携式可折叠支座,可供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充气。对此,这种新型车棚专用充气机会变成人们的新宠。
4.结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充气效率高、可多车同时充气的新型车棚专用充气机。
作者:乔栋 郭鹏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参考文献
[1]肖运鸿杠杆力学《力学与实践》2010年06期
[2]吴振彪机电综合设计指导[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四篇:土木工程任务驱动法材料教学研究
[摘要]
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问题与弊端,提出任务驱动式为主、实验课与理论课充分融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
任务驱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一般开设于本科第二学年,是学习完大学化学、大学物理等工科通识教育后承上启下专业基础课,对于后期土木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的学习的促进作用明显。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工程材料的性能才能科学、经济、安全地进行设计、施工、预算、监理等相关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的改革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以往常规的教学方法往往效果不佳。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的结合,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因此形成以任务驱动式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对于解决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1]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特点与现状
(一)教学内容连续性差,各种材料自成体系[2]
土木工程教学的趋势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其包括了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众多学科的集合。所以在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过程中难免涉及材料种类繁多,包括了各种胶凝材料、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天然石材、金属材料等,品种不一。因而使得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体系,系统性、连贯性非常差。[2]学生学习完一种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后马上就要转向下一种材料的学习,使得学生无所适从,难以适应这种教学内容。
(二)叙述性内容多,计算性内容少,内容枯燥[2]
由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内容主要为介绍各种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标准、性能特点与应用,通篇的文字叙述性内容和规范标准的陈述使得学生感觉内容枯燥。[2]同时,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比较偏好计算与逻辑性强的内容,感觉这种识记型的课程味同嚼蜡,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较差。
(三)与后续课程衔接不够,缺乏讲授材料与所处环境的联系[3]
土木工程材料是后续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土木工程施工、钢结构设计的学习前的基础课程,然而现阶段教材与教学内容一般只注重各种材料的性质的讲授,缺乏与后续课程的衔接,[3]让学生感觉学了知识不知道怎么用,同时很少讲授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环境的应用,使得学生感觉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差,觉得学了对日后工作没有用处。
(四)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没有体现
教学过程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老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输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思考和锻炼,学习效果不佳,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即使上课时记下了课程内容,课程结束后一段时间就马上忘却,学生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与锻炼。
(五)缺乏对实验的重视,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教学内容少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而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现行的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都未对实验形成重视,认为只要把理论课学好即可。殊不知土木工程材料本身即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在无数个实验的数据分析过程中形成,缺乏实验的锻炼,对理论的认识也会非常局限。此外,实验多以验证型为主,缺乏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没有体现实验与理论并行同重的地位。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以真实的环境作为背景,让学生以一定的工程要求为目标,以真实或者虚拟的任务作为教学的中轴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完成这个任务,在实现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去掌握、去攻克。[1][5]整个过程与以往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将被放大到最大值。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运用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即根据某一个模拟的工程环境、工程性质、施工条件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理论指导之后布置任务,让学生采购或设计合适、合理、科学的工程材料。在设计或采购完之后,对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设计或采购的材料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在设计或采购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充分了解所需材料的相关性能和不同工程环境所对材料的不同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到材料配合设计的方法,设计(采购)完后对材料进行实验检测(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这样完整的系统的过程,使得学生对材料性质、运用到检测的全过程都体验了一遍,对材料的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使得理论课的与实验课完美对接,学生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切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材料对于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求知欲和教学效果亦将大大提高。
三、结论
土木工程材料对于土木类专业学生是一门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课,但由于其内容的连续性差、各种材料自成体系、文字叙述性内容多,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基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的课程改革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应用中学会材料的基本知识。同时,这样的学习方法将理论与实验完全融合,这样的学习更加有效、持久,学生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对于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罗雄文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石晓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113-116.
[2]何娟.《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从论,2004,24(03):150-152.
[3]杨医博,梁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2007(05):104-105.
[4]高俊丽.国外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06):50-53.
[5]冀晓东.《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06):58-62.
第五篇: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重点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课程内容、考试形式、创新方向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是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实例相结合,突出了工程的实用性,强化了施工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具有内容充实、深浅适度、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等特点。而且它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的目的和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各门专业知识,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途径,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施工对象进行合理安排,保证优质、高效、低耗的完成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让学生有将工程建设项目与工程技术、组织管理相结合的意识[1]。《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技术性实验为主,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对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际进行探讨。
1教学现状及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从结构设计理论至施工方法都有很大突破。但该学科领域中仍有许多课题需进一步探讨。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该课程在培养目的上与实际教学存在些许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有限的课时与庞杂的讲授内容的协调
教学课时一减再减,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楚各种施工工艺的流程几乎是不可能的,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之后,对于一些常规的施工工艺概念仍然模糊,甚至在毕业的较长时间之内不能适应具体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工作。目前该课程基本上采用课堂教学,内容抽象、体系繁杂,缺乏对知识点的宏观整合。一些复杂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等只能通过口头讲述,很难达到对于其施工流程的理性认识。因而在学习该门课程的内容中往往会出现施工的编制依据与原则、施工的编制程序与内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此现象,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的选择主要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工艺,让学生课外自学。
1.2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学生没有到实际施工现场去体会观摩,对于建筑方面的最新动态了解太少。对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想象不出立体几何的样子,而且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大部分学生处于半懂状态,实践运用时才知道没学好。配套教材内容更新缓慢[2],相当一部分内容滞后于现行规范,与当前实际施工工艺严重脱轨。纯理论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满足新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平台。
1.3教学成果需进一步提高
教师在重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同时应克服教学过程形式化。以教师主动施教、学生被动接受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达不到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的目的[3]。部分家长可能对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较少,使得有些孩子形象思维的能力较弱。由于人的先天赋予的形象思维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可能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课程特点要求教员充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与辅导方法,找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人而教,重点辅导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活动中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全面提高,并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2教学改革
2.1完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为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加强实践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其最现实可行的办法是与认知实习及生产实习相结合,广泛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因为熟读图纸的能力是工程项目实践运用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读图时学生应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学生通过实践需逐步加深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以后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选择最优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配置,以及各种生产要素,较少地投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善教学方法。
2.2教学环境的模拟建设
为了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和分析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问题的能力,需不断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如项目管理软件的安装,施工工艺室的建立等,对提高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在实验室内单独地放置图样标准、国家规范、空间模型等,让学生理解、体会规范,进而深刻理解施工原理,如框架结构流水施工组织、砖混结构流水施工组织、双代号网络计划绘制,网络计划优化等项目。学生根据模拟环境的建设目标,可在施工工艺室或其他实验室内确定施工组织与管理环境在设计过程中模拟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学生就此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明白怎样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逐步完善施工组织与管理计划中的编制原则,了解项目所模拟出来的场地、对象具有通用性。在相应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编制程序又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单位工程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设计,提高必备的工程实践能力。另外,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如助学型的网络课件,电子版的图书等。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与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克服学生在面对突发状况下解决面对问题的心理准备[4]。
2.3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科交流仅存在于小范围的高层次院校,呈现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素质。高校之间的交流应为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提供平台,因此各大高校组织为大学生提供了进入这个平台的途径。大学生积极参加各大高校之间的学生组织活动,对其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
3结语
鉴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施工工艺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际教学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实时改革与创新。《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结合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积极推进,付诸教学实践,强化教学效果,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努力培养实践能力强,知识结构面广,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与技术人才。
作者:李?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施岚青.新形势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1996(2):28-32.
[2]王进.铁路工程施工施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王小梅.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0,36(4):219-220.
[4]姚金星.《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08,31(6):96-98.
第六篇:土木工程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建立的原则。以吉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例介绍了实验教学体系的具体实践要点,阐述了吉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将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创新实验;大学教育;教学体系;实践;土木工程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兄弟院校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吉林大学建筑工程系近年来开展了以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对培养本科生的创造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育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我国开设最早和社会需求最大的专业之一,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本科毕业生,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学的根本目的。然而从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现状看,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由于实验设备购置经费紧缺或课程实验材料费不足,多数专业课程实验都是演示性的实验,或十几个学生一组做一个试件,大部分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严重不足。从培养创新能力的角度而言,由于本科生专业知识准备不够,很难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多数老师更喜欢指导硕士研究生协助其完成科研项目,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几乎没有机会得到训练。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我国为加强本科阶段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工作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推动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改革,探索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搭建一个新的平台;激发学生对实验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这几年国家和学校经费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本科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但由于名额有限,还是有很多本科生不能获得资助,即使获得项目资助的本科生,多数项目也只有1500元~3000元钱的资助,对于土木工程这种实验耗费较大的专业,经费使用还是非常紧张。如何在经费紧张的实际情况下最大化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如何把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融入每一门本科专业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习教学环节,如何把“实践和创新”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特色固定下来,使其常态化、规范化,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解决。
二、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原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吉林大学建筑工程系调整了大学本科的培养计划,形成一套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体系,较好地缓解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创新应具有很强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在创新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土木工程的专业特点这个核心,培养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应选择专业上处于研究热点和很具实用前景的题目作为主要的选题方向,不能把创新泛泛化,做一些与本专业无关或较冷的选题。
2.保持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的相容性和一贯性。以往的创新实践活动往往容易间断,只在活动期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不能形成长时间的合力。要通过教学体系研究与建设把实践创新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特色固定下来,使其常态化、规范化,能够使本科生在整个四年的学习中始终贯穿学习和创新两条主线。
3.注重各专业课讲授时的横向协调。加强专业课的横向联系,注意课程间的相互协调和对应,从而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避免专业知识的零散和片面,培育专业创新的萌芽。要做到上述要求,必须从每位专业课任课教师的每节课讲授做起,注意加强各门课程的照应和对学生横向的启发,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
4.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应向国际化靠拢。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创新必须放眼于世界范围内的土木工程学科,着眼于专业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可能本科生尚不能开展非常深入的研究,但在探索过程中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发达国家都在努力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以保持竞争力,作为崛起的中国,唯有加倍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战略方能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动性[2]。
三、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具体实践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每个具体项目的实施都是一个小型科研课题的执行过程,总结近几年我系承担的若干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情况,认为项目的具体实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研究题目的选择。“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题目选择应难易适中。创新实践内容必须适合本科生的思维特点,并且具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不能太容易,不具备创新的价值。
2.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组建。创新团队由负责人、成员和指导教师三部分构成。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应为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学,应以大二或大三学生为主。指导教师应由专业知识丰富、对本专业学术前沿和工程实用前景较熟悉、有责任心和精力的专业教师担任。
3.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项目的经费、进度、人员分工与调配等均由负责人(学生担任)管理。指导教师的角色应为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知识咨询,而非领导者或负责人。指导教师要遵循参与项目的本科学生或创新团队成员“兴趣导向、自主实验”的原则,培养其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3]。
4.项目的结题和完成。顺利完成项目申请时的各项承诺和预期成果后,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可以开始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并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参加结题答辩。但结题时不能唯成果论,毕竟“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不能等同于科研项目,更应该看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教学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学校正常的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融入每一门本科专业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习教学环节,才能使其最大程度地激励本科生去探索、去创造、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在本科阶段培养出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毕业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第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的比重。基础知识是本,创新来源于厚实的基础知识,在保证基本知识的学习的基础上,做好专业课程内在的改革更新和外延选修课程的拓展学习,把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每一门本科专业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习教学环节。同时应积极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开发实验CAI课件和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使学生掌握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问题的能力[4]。第二,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的研究性学习和课程外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这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学术前沿的介绍和学术辩论的比例,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提高其创造性。要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实验课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各门课程的横向联系,在纵向与横向形成立体交叉式的教学体系,注意相互协调和对应,从而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避免专业知识的零散和片面,培育专业创新的萌芽,建立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本科生不同于硕士研究生,还处于未分专业研究方向的阶段,如果仅注重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间纵向的衔接,不注重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只能培养出“应试型”学生和“高分低能”学生。第四,充分利用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这个教学平台,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把课堂上的教学、理论、计算与探索、设计、实际制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激励机制,使学生们感到学有所用,同时让本科生在实践中体会专业理论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又避免了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对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我国目前很多的土木工程专业院校,往往只要把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专业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能够进行计算与设计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些晦涩的计算理论和设计原则的过程中,由于目的性不强,不知道实际中如何应用或者到底在哪里运用这些知识,所以会感到枯燥、迷茫甚至厌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正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
五、结语
随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使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得以提高,课程设置和课程讲授趋于符合时代要求,这种师生共赢的局面将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王伯昕 邱建慧 许晓慧 单位: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董亮.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8):87-89.
[2]林光彬,罗卓笔.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看素质课程设置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3-25.
[3]文永奎,卢文良,杨丽辉.基于研究型教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22-125.
[4]周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9(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