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学生党员土木工程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科学生党员土木工程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工科学生党员土木工程论文

一、工科学生党员的培育现状

学科支撑专业,专业细化为方向,方向培养人才,因而也就催生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党员培育模式。其中,工科学生党员培育模式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必须指出,工科专业及其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无论在专业上,还是在政治理论素养上,都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系部和班级乃至宿舍建设中,他们都是活跃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班主任和辅导员学生工作“大合唱”小提琴手的作用。对于如此重要的角色,无论从常理来讲,还是从创新工作思路来看,都应该在实际工作和宣传工作上加大投入力度,从而开辟出一块属于工科学生党员的“红色土壤”。带着这样的理论预设,我们就内地工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展开资料搜集,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渠道搜索。我们发现,涉及工科学生党员培育的图书仅有一册题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学生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标兵》在档,其中谈到了将学生党员培育融入“标杆工程”和“卓越工程”的实际成效;在期刊文章方面,我们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输入“工科学生党员培育”,搜索到唯一一篇题名为《工科学生党员人文素质培养探究》的学术文章,但从严格意义上而言,作者谈及的是工科学生党员的人文素养的建构问题;我们还查询了多所著名的“985”和“211”理工科高校,无论在学生工作板块还是党团建设板块,对培养工科学生党员的模式的宣传与报可谓凤毛菱角,绝大多数的内容均为“表彰”“会议”、“学习”等,几乎“千校一面”。个中缘由或许出于保密工作的需要,但从学生党员培养及其效果宣传上的视角来看,我 们认为这项工作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实践上,“工科学生党员培育模式”一直处于被遮蔽或者是“不在场”的状态。惠州学院是一所地处珠三角腹地的第二批本科A类高校,历史悠久,群英荟萃,在多年的办学经验中摸索出一条国际化办学和主动融入地方的发展路子,在所有招生专业中,理科和工科专业面占到近50%。其中的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所开设的专业均为工科专业,注册在读的全日制学生960余人,学生党员115人,学生党员占学生比率为10.64%。近年来,我们以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的身份指导了工科学生党建工作。应该说,高校学生党建是一项常规工作,只需照章办事和循序渐进即可,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止步,而是以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为指针,主动将各项工作与“卓越计划”相对接,实现了工科学生党员培育模式的“格式塔”式的转换,一种具有地方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工科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得以出场。

二、工科学生党员培育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工科学生党员的培育在各大高校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是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因为他们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已经先验地决定,他们必定成长为创新发展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是推动民族国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和创新型迈进的中流砥柱。为此,各级党的组织部门都应该,也必须将他们紧紧团结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和才智,但在实际培养工科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也存在“五重”“五轻”的失衡现象。

(一)重发展轻培养

一些高校在发展工科学生党员时,能够按照相关要求积极推选入党积极分子,也能及时组织召开支部大会表决预备党员转正。这些工作从面上来看不存在任何瑕疵,但通过长期观察我们发现,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部分单位往往是宣传上无比重视,行动上无比迅速,但培养上无比混乱,重点不明确,培养不到位,从而为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种下了毒瘤。

(二)重精专轻博识

专业化是人类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但从哲学的层面而言,专业的划分并非是绝对的,恰恰相反,很多专业甚至是叠加的、跨越的,纯粹意义上的“专业”那只能是形而上学的胡说。但在发展工科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时候人们还是没能跳出专业的藩篱,忽视了对非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忽略党的政治理论的学习,顶多是考试的时候搞突击应付形势的需要。

(三)重智商轻情商

IQ和EQ原本是心理学的专有名词,用于解读不同类型人群和个体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差异。一般而言,IQ和EQ都是常人所必备的两种素质,但是囿于专业限制,很多工科学生党员在学习上表现得很优秀,但在接人待物方面则浑身是刺,言行举止违反常态,很不利于团结协作,需要组织予以持久的培育。

(四)重数量轻质量

每名学生党员都必须编入相应的支部过组织生活,但每个支部的建立必须基于一定数量的党员。与文科学生党员人数众多不同,工科学生党员相对较少,因而为了保证已经搭建的支部的稳定性,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也会作出让步,允许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稍逊一筹的同学进入组织,如此一来,数量底线是守住了,但质量的红线却难以达标。

(五)重平衡轻指标

发展学生的党员,组织部门的指标是一根不可缺少的指挥棒。每年每期发展多少,均摊到各总支和支部学生人数是定额的。但是由于工科学生党员底子薄,在个别支部很可能出现“尾大不掉”和“光杆司令”的两类情况。对此,按照既有的思路,只能将上级给定的指标从优势明显的支部分摊一分部照顾劣势的支部,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劣势明显的支部由于拥有了富余的指标但却苦于推选不出完全合格的人选,于是降低准入就成为不二选择,这样就又退回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循环怪圈,从而失去指标的基本意义。综上可知,工科学生党员的培养,应当引起重视,同时必须在培养方式上力求创新,建构一套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的方法论体系,这样既能增长专业知识,又能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科学生党员培育的路径谋划

(一)紧扣“一个价值”,提升学生党员思想建设水平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学生党员,它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这一点在地方高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地方高校学生的地域性特征显著,同时,新时期学生党员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和情绪秉性等差异性较大,因而党建工作需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并将之嵌入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工作中去。所谓普遍性,是要将人才培养纳入党的建设工程,时时抓,事事抓,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但高校党建又不能照搬照抄党政机关的模式,而是要注重理论性、思想性和多样性,这叫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所谓特殊性,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又不能陷入教条,需要凸显主线和轮廓,朝着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推进,这叫特殊性中的普遍性。当前,在国内的一些高校中,校园文化氛围中既有充溢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也涌动着各种思潮,有的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核心价值观话语空间有限,因而高校学生的价值认识薄弱就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短板之一,很有必要引起重视。建土系学生党支部力求平衡党建工作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坚决捍卫高校党建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首要的举措是紧紧围绕“一个价值”抓学生党员思想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专业价值认知能力。建土系党总支通过打造“卓越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党员监督岗”、“党员服务岗”等载体,实现了党建工作进课堂、进宿舍、进网络,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专业价值认知水平,实现了价值“二”而“一”的互通和统一。具体做法是,抓住新生入学契机,建立临时党支部,由新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经过军训的历练和适应性教育的培养,逐渐成长为“标杆人物”,为新生树立了榜样;同时,要求每名学生党员都要阅读一定的党建刊物阅读量,及时领会各级党委精神,掌握时事动态;要求作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认识,谈谈自己的困惑,激发自己的思考;要求学生党员做成长计划,规划好大学四年各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任务。召开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中去,大家谈心得、讲体会、说认识,支部书记和班主任再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从而提升了学生党员的政策理论素养,拓展了学生党员的理论视野,明确了人生奋斗目标。坦率地说,在一些高校中,宿舍是党建工作的盲区。为了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建土系以学生党员为抓手,将党建工作做深做实,重心下沉,触角延伸至每个宿舍,让每个宿舍都能看到学生党员的身影。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和服务精神,又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效的扭转和改善了学风。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播音员,人人都可以借助网络终端设备发表各种言论,各种能量在虚拟世界对冲,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在网络领域,党的建设不去占领这块高地就必然被其他势力所占据。为了不给党建工作留有空隙,建土系将党建工作搬到网络上,组建网上党支部,搭建网络党建虚拟平台,利用QQ、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既巩固了以往二维党建的红色土地,又抢占了大量的三维乃至多维时空,实现党建工作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和网络型的转变,构建了网络文明,传播了正能量。实践证明,学生党员的思想得到了引导,人格得到塑造,精神面貌得到了改观,尤其是每位学生党员都能勇争先锋,整个系、年级、班级和宿舍的整体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二)融合“二维视阈”,凸显学生党员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已久,但系里创新工作思路,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打通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与人文综合素养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文”“理”视阈的深度融合。以建筑学专业育人模式为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走访调研,对以往的育人模式进行改革,将着力点放在融合专业域限上,“即始终坚持‘知行合一、文理兼容、系统优化、实践创新’的特色办学道路,探索‘建筑学、哲学、文化学、艺术学相结合’的途径和校企结合的模式”。系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模块有机地嵌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去,在润物细无声的党建工作中,实现了专业视角由刚性融合向柔性融合的转变。社会评价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试金石,从走访毕业生的过程中得知,相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工科学生的交际能力较为薄弱。事实上,这一现象在本系以往的学生党员中也普遍存在,系党总支积极思考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文理兼容”育人模式的提出,无疑拓展了在工科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视野。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办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生存之道;又由于惠州地处粤东,本土文化气息厚重,这里聚集了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等文化元素,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资源丰富。来自这些区域的学生对本土文化耳濡目染,尤其对于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生而言,他们更加具备天然优势。系党建工作巧借力,依托岭南建筑文化优势,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班会、民主生活会等机会向学生推荐和展示本土文化,以提升专业认识和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还挖掘“双导师制”的制度优势,老师指导、学生组队,积极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并撰写专业性的调研论文,一些成果在省市和学院评比中脱引而出,一些则修改完善得以正式发表,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果。这些成果很好地检验了“文理兼容”的人才培养理念。系里还全力打造一支卓越的政工队伍,对学生党员的能力素质进行再提升。这支伍人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较好的教研能力,以他们为圆心,以学生党员为半径,构建“卓越基层党组织”。此举意在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从跨专业的视角尤其是文化的视角细化工科专业知识结构。将人才培育模式和党建工作模式相统一的创新举措,既能避免“两张皮”的现象,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党员加强专业学习,同时也能让学生党员身体力行地践行创新育人模式的时效性,从而形成了以党建工作推动人才培养的特色。但从根本上来说,党建工作模块融入“文理兼容”的育人模式,不是要扭转专业育人方向,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党建工作而忽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殊性,而是为了锦上添花,从而在“点”“线”“面”上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举“三面红旗”,彰显学生党员先锋角色

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有周密的部署和科学的安排,也即要有顶层的路径设计,这样既能确保开展的工作不跑题,又能确保专业人才在日趋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中胜人一筹。建土系开展了系列学生党员活动;实施“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创建卓越党支部;时下又主动将党建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工科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群众性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1.实施“一面旗帜”书记项目工程

系以此为推手,以学生党员为核心,开展“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党员承诺签名活动、“追求卓越谋发展,服务师生促和谐”、“打造卓越品牌,亮出“党员名片”的主题活动。在“一面旗帜”的引领下又相继在三个学生党支部中开展“自我完善,助我成长”成长报告活动、“一对一,一帮一”志愿服务活动、“躬于实践,追求卓越”专业实践活动、“求知求实,开拓创新”科技创新活动、“树标兵立榜样,亮出党员名片”先锋示范等活动。学生党员通过该培育工程既强化了专业能力,又在先进性上做出了表率。

2.实施“卓越之星”成长计划工程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并推动“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建土系启动了“卓越之星”成长计划之“卓越党员”系列活动。根据党总支的要求,依托“卓越之星”这个有效的平台和载体,以研讨会、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等方式挖掘学生党员成长的兴奋点。“卓越之星”成长计划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与惠东住建局、惠州呈斯意特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人才培养工作,创建学生党员校外实践基地、见习基地和实习基地,共同培育学生党员。学生党员通过成长平台,既探索到了专业前沿知识、强化工程实践技能,也激发了学生党员积极进取、实践创新的动力,成长为“卓越党员”。

3.实施“协同创新”党员堡垒工程

学生党员在高校党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堡垒基础。建土系建立了“校企协同”、“师生协同”、“专业协同”的党员培育创新机制。在校企协同方面,根据企业的要求,系里考核和选拔优秀学生党员赴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再将实习情况反馈给学校,为学生党员的培育提供了参考;在师生协同方面,为每个班级均设置一个专业教师党员示范岗,由班主任担任,班主任为非党员身份的,需另外配备一名党员老师进行辅导。在专业协同上,以每个专业为一个支部,架构为一名支部书记和四名支委,各学生支部成员之间密切横向联系,同时还打破年级界限,亮出党员身份,由高年级的党员帮扶低年级的党员,“传”“帮”“带”作用更有助于树立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式”、“回路型”和“网络式”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中,老师指导学生党员,联系学生党员,也联系了学生;而学生党员也通过这种方式联系了本年级、本专业、本宿舍的学生,强化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四、结论

我们认为,针对发展工科学生党员存在的“五重”“五轻”的突出问题,紧扣“一个价值”是开展党建工作的精神引领,有助于提升工科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融合“二维视阈”是打通“文”“理”的专业限制,有助于培养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推出“三大举措”是细化党建工作的有力保障,有助于释放学生党员的先锋色彩。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需要从学校、院(系)和专业三个层面,结合学科特性、本专业要求和学生素质结构等多种因素,创造性地加以培育和引导,使之转化为学生党员成长的内在动力,从而为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许秋娟 陈德玺 邹文娟 方余平 陈智慧 单位: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