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提高人才与市场对接效率,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不断改进教育体系,通过教改完成育才任务。其中,项目化课程作为高职课程改革路径之一,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效强化专业素养,为培育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文章探析职业能力下高职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方略,以期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
项目化课程以“行为导学”为依托发展而来,教师组织学生根据项目展开实践活动,期间师生学习、讨论、合作,最终完成项目实践任务。高职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以培育学生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教改背景,在教法优化基础上科学育人,确保社会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保障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顺利与岗位对接,继而发挥该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作用。然而,在育人进程中却存在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与企业有冲突,岗位职业能力未能渗透到课程开发进程中等问题,影响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成效。基于此,为提高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育质量,探析职业能力下该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必要性、难点及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能力下高职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必要性
(一)提高专业课程针对性、实用性
以专业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内容与市场关系紧密,在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下整合课程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而且项目化学习任务需学生经由实践予以完成,继而将知识与学生专业发展关联在一起。项目任务通常情况下会选用企业经典工程项目,用真实项目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引领学生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从业者展开实践活动,达到有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目的。
(二)学生认知与课程教育相契合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具有发展性,需从宏观设计长期项目化课程,确保该专业育人基调一致,从微观打造阶段性项目课程,助力学生循序渐进强化个人职业能力,将学生认知规律、学习需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在项目化课程中有所收获。
(三)增强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开放性
首先,项目化课程专注培育学生综合能力,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协作能力、社交能力等,同时需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其次,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形式较为丰富,除教师讲说外,学生可参与社会性项目实践活动,如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参与企业项目活动等,学生学习路径得到扩展,为多渠道培育学生职业能力奠定基础;最后,项目化课程体系评价灵活,既可根据学生项目化学习实践成果展开评价,又能从学生实践表现角度出发进行评价,使教师能全方位关注学生职业能力培育情况,有效提高教育指导质量[1]。
二、职业能力下高职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难点
(一)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存在冲突
有些高职院校因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经验丰富,在育人过程中总结得出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项目案例,在项目化课程体系中负责串联混凝土结构、运筹学、工程经济学等专业知识。由于课程发展具有滞后性,无法紧随土木工程市场动态做出调整,而且校企合作频率较低,所以出现了课程内容脱离实际,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不利于培育学生职业能力,降低了该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质量。
(二)项目化课程体系中岗位职业能力渗透性较差
高职教改的过程就是调整学业成绩与学生能力育人天平的过程,教师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已然成为影响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成效的主要原因。为使学生职业能力得以全面提高,教师需在关注学生专业成绩的同时将计算机语言、物理、土木工程概论、CAD与工程识图、房屋建筑学、项目风险管理、高层建筑施工等专业课知识、学科基础课知识、公共课知识渗透其中,增强项目化课程育人载荷,使之知识结构能够助力学生提升职业能力。
(三)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有待优化
为提高育人效率,保障课程内容契合实际,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需有配套课程体系构建流程作为载体,赋予项目化课程发展性。然而,当前有些高职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存在盲目开课、评估欠佳、合作效率低等问题,无法发挥该课程体系构建作用[2]。
三、职业能力下高职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方略
(一)将校政企合作视为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基础
在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校、政、企三方缺一不可。其中,政府负责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计划,根据市场环境推行政策,为企业、高职院校发展指明方向,教师需在解读政府决策前提下明晰区域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企业在项目化课程中需发挥指导作用,为高职院校提供项目化课程实践条件,如在校内建设项目实训基地,定期派岗位优秀职工来校授课,为在校学生提供参与企业项目、顶岗实习机会等,配合、指导、帮助高职院校完成土木工程专业育人任务;高职院校负责整合课程资源,将其渗透在项目化课程体系内,使政府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体现在育人活动中,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同时达到校、政、企育人目标协同一致、贯彻落实的教学实践目的。
(二)在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增强职业能力渗透性
首先,从专业知识构成角度出发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为使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得到全面发展,专业课、学科基础课、公共课缺一不可。以专业课为例,教师需在引领学生展开项目化实践活动的同时学习工程合同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工程建设监理、西方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等知识,确保课程核心内容可以助力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并根据专业课内容编设实训项目。例如“中小微建筑企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学生不仅需关注图纸设计、施工操作、施工管理,还需关注项目风险,立足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实况,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使之工程效益得以提升,期间由合作育人中小企业参与教学,给予学生专业化学习指导,继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其次,从理论课、实践课角度出发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课程设计需以人为本,针对刚入学新生教师可先用简单的工程项目案例让其了解所学专业,为导入理论课奠定基础。在学生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后,教师可组建校内项目实训小组,借助校内实训平台,利用企业项目资源,引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渗透理论课程,在“理实一体”基础上完成育人任务。在学生即将毕业之际,教师需为学生争取顶岗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参与到企业工程项目运行活动中,并做好就业指导、“双创”教育指导工作,继而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三)优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第一,调查建筑市场,了解国家政策,联系协同育人企业,在凸显本校育人特色前提下明确项目任务,找准理论内容渗透立足点,规设项目化课程实施计划;第二,与学生讨论项目任务,如“X村基于搬迁扶贫的房屋建设项目”“X城高层商厦施工项目”等,将工程项目有关资料告知学生,引领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第三,以4-6人为标准,遵循“组内异质”原则组建项目小组,组内成员需分工明确,通过配合完成项目任务,期间教师可给予一定帮助;第四,针对学生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为企业合作育人优秀员工代表、教师及学生,保障评价内容更为全面,通过评价使学生明晰项目化课程学习优势与劣势,有效优化学习体系,为学生个性化职业能力发展给予支持[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具有提高该专业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学生认知与课程教育相契合,增强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开放性等作用。基于此,高职需将校政企合作视为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基础,在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增强职业能力渗透性,优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使学生职业能力随之增强,达到提高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进熹,孟伟.基于学期项目课程的双轨制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杭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20(3):52-55.
[2]王芙蓉.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开发:以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0(10):176-177.
[3]刘镇.专业群背景下“BIM+”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20(3):62-66.
作者:封文静 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