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土木工程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土木工程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摘要:在提出高校牢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学科都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背景下,分析了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与思政必修课程的功能异同,以作者任教的课程为例提出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内容的提炼原则与确定方法,探讨了课程思政在课外实践中实施的方法,对于目前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实践和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木工程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一、背景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引导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联系起来,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身心发生巨变的时期,这一阶段心理还处于积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敏锐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还不成熟;有丰富的情绪情感,但自控能力和自控意识较差;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往往又不能处理好自我同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生观还表现出了动荡多变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可塑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大学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时时牢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振聋发聩,催人深省。在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大势所趋,教育部颁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阶段构建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政治方向正确的合格人才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责任,更是高校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的责任。但高校学科众多,各专业课程内容不同,授课方式也各有特点,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专业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探索和研究,本文以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为例展开实践与探索。

二、大学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必修课程的功能异同

(一)实施目的相同

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要得到培育和塑造,既成材,又成人。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必修课实施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无论思政必修课还是课程思政主要是针对立德,而专业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增智。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指出,道德教育与教学相互分离,就是目的与手段的相互脱节,只有道德教育和教学相互结合,目的与手段才能和谐统一。专业课程思政兼顾了立德与增智,是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中教育工作客观规律的具体体现。课程思政与思政必修课程关系紧密,总体上是同向同行,其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二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但又有不同侧重。

(二)实践侧重不同

土木类专业课程属于工科,不同于思政必修课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它的内容主要是以认识自然规律为本质的知识,反映自然运行和发展规律,以客观性为主。教育部要求在所有大学专业培养计划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较系统的介绍了我国政治、政策、历史、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这些课程本身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思想主张、立场和观点来设置的,反映党和国家的意志与要求,具有鲜明的思想指导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专业课程思政则是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隐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领航作用,渗透性地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追求,意味着运用一种更为柔性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之下,理工科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难度要大很多,课程教学中要系统设计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此外,专业课程思政没有教材,授课受到课时的限制,内容的限制,只能把思政内容融合于专业知识体系中,使之完美渗透无缝连接,不能显得牵强和突兀,更不能破坏专业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对专业课的思政融入内容加以细化研究,精简提炼,认真设计课程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三、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内容的提炼

(一)思政映射点的概念与确定原则

在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课程思政内容的提炼、课程设计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教师的教学艺术这三点,缺一不可,其中内容是关键。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内容以结构和力学分析计算为主,教材中没有思政内容,需要任课教师总结提炼,由于章节内容不同,课堂讲述时间有限,所以只能是结合专业内容以思政映射点的形式展示。所谓思政映射点是指描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在根据专业课程具体内容和授课方式确定思政映射点时,要以思政为价值观的塑造点,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找到两者内在的联系,精确提炼,避免教条、单调的直接重复和简单堆积,以免讲述时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听讲的兴趣。思政映射点要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在讲授专业内容时有机渗透,巧妙的连接与融入,顺畅自然,避免标签式的生硬说教,而要做到润物无声,使核心价值观浸润和专业知识传授同频共振,让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注重授课形式的多样性,避免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硬混合、出现“两张皮”现象;同时课程思政不能影响专业课程课堂授课的完整性、系统性、持续性和连贯性,避免思政映射点将课程教学碎片化,出现形势政策松散集合等现象,绝对不能影响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二)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为例的课程实践

土木工程类专业是专门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从事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港口及近海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高级技术人员,全国高校凡有理工科专业的基本都开设有土木工程,开设有不同的专业方向,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数量极大,学生就业前景好。由于专业范围广,所以课程科目多,但是无论什么课程,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德育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挖蕴含于课程中的显性及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科学有效地挖掘这些资源是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课程思政映射点的提炼考验的是任课教师的思政素质和专业素质,高校应立足实际情况,开展教师岗位培训和讲座,支持教师到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研修或组织教师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和优势。作者从事土木类道路桥梁专业《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二十五年,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发挥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功能,坚持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引导。《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它是研究路基和路面工程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养护技术和管理监测的学科。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围绕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对章节内容分解和提炼,分析和挖掘每一知识单元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同时根据授课分配时间,凝练课程思政教学要点,总结出相应的思政映射点(见表1)。课程思政内容的提炼与授课专业内容紧密结合的同时,紧紧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三观三德教育相结合、与法律意识教育相结合、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与科学素养教育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自然融入,无缝连接,使得原本枯燥的专业课程变得丰富有趣,学生爱听,想听。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更加热爱道路桥梁和交通事业,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国家的发展充满自豪感,对国家的未来满怀信心,同时明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肩上的重任,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课外实践

应该看到,专业课程思政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仅仅依靠上课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近年来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课时由于培养计划的修订都面临减少的现状,课堂教学时间显得尤为宝贵,在不影响专业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能够用于渗透思政映射内容时间是很有限的,根据经验一节课中累计最多也就五到十分钟左右,否则就会过多挤压专业授课时间,影响专业教学效果。为了使课程思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利用课外时间开辟第二课堂。课外建议可采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教学案例库,推荐阅读书目等。例如以作者讲述的《路基路面工程》为例,在课外推荐学生观看《大国重器》《崛起之路》《厉害了,我的国》等宣传片,了解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的发展成就,自觉阅读《谈治国理政》《大国方略》等书籍,在慕课网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十六位不同学科优秀教师共上一门课的《中国智慧》。工科专业每年都有实习和社会实践,利用实习机会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从身边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业情怀,带领学生参观高速公路和大型桥梁建设现场,将道路建设的成就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开展调查、考察等活动,例如讲述交通荷载章节时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车辆和出行调查,通过中国人建国70年出行方式的巨大变迁揭示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同时授课教师可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元素凝练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把握学生思维动向,相较于被动接收,学生主动挖掘与思考专业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思政内涵,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结束语

在全员思政的格局下,土木工程类等工科专业课程教师要明白肩上的责任,结合自身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课程思政元素,将正确的价值、精神、伦理等传递给学生,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巧妙地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应注重发挥专业课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正确价值引领,切实解决学生在专业发展和专业认知上的困惑,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既要保持自身课程知识的特点,又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始终保持同向同行,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

[3]黄琼丹,卢光跃,陈怡君.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7):101-103.

[4]赖晓晨,等.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204-205+216.

[5]司春灿,等.大思政格局下理工科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探讨———以《生物仪器分析》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02):10-14.

作者:张天航 张鹏 郑元勋 张晓田 雷延峰 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