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改革策略,包括针对土木工程特点构建复试评价体系、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复试的权重和周期、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指定不同的复试模式、完善和丰富土木工程专业复试考评内容。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长了37万人,增幅达18.4%[1]。同时,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就业成为报考的最主要动机,这对于土木工程这一报考热门专业来说更是如此。而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程序[2],硕士研究生复试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决定招生的质量。根据调查统计研究显示,目前国内所有高校关于土木工程这一学科,尚没有出现业内普遍认可的、可统一实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复试考核评价体系,因此在招生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应该引起招生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鉴于复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但很少有直接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做出针对性的建议。例如,刘洪彪等人[3]115提出将结构化面试应用于研究生复试中,孙晓敏等人[4]174希望借鉴国外研究生选拔方式,将国外的部分选拔方式引进国内,高静[5]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了一个硕士研究生复试评价体系,用于研究生复试考核,而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复试的改革问题研究没有检索到。本研究对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统一、全面、科学、客观的复试评价体系

许多招生单位当前的研究生复试评价指标体系都既不科学也不全面,对从事该专业研究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没有进行有效的考察[3]115。同时,选取的评价指标也没有依据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及考察重点进行拟定。现有的复试评价体系中,对于同一指标,缺乏一个便于量化操作的复试评价标准或量化标准并不明确,而参加面试的主考教师绝大部分是相关专业的导师,专业水平高,但普遍缺乏专业性的面试技术和评价技巧[4]173,难以在有限的面试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和评价考生,从而造成面试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实际面试中,对于同一个考评对象,由于部分评价指标(如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定义太过笼统,同时缺乏便于量化操作的面试标准,考官从自身价值观出发进行判断,从而导致不同的考官之间的考评结果相差较大。

(二)复试占比小、内容少

据调研结果显示,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复试权重分布在30%左右,换言之,大部分的复试比例远远小于初试。复试成绩相对初始成绩来说相对权重较小,而初试复习的任务重、周期长,初试成绩区分度明显,也直接导致了“重初始,轻复试”等现象的产生,初试权重大极大地冲击了本科教学,不少学生对于与初试无关的科目通通视而不见,而这些被牺牲掉的很多重要专业课如岩石力学、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重要课程都未能考查到,这些知识对于考生在录取后进行科研甚至日后工作都至关重要,最终造成了考生整体素质降低,本科教学被严重冲击的现状。

(三)复试工作不重视,存在形式主义

许多招生单位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在对于复试的认知和执行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形式主义十分严重。复试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紧张。面试时,理论上平均每人20~30分钟,但实际上却只有1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面试官无法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面试时常常参考考生出身背景和初试成绩,结果导致复试成绩往往取决于考生背景“硬不硬”和初试排名,复试成为走过场。

(四)复试模式单一

最近几年出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应该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所区别,更加注重其“职业背景”“应用型”等方面,从而与“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有所区别[6]165。而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专业性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无论是在复试选拔上还是培养模式上都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甚至很多高校将其统一进行复试,仅排名时区分开来。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科,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差异更大,在复试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五)复试考评内容有待完善

复试考核几乎完全凭借考生的现场表现,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对考生的真实情况无法佐证。有部分招生单位在复试资格审查时要求考生提供本科阶段的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获奖情况,以此来评价考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复试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招生单位根本无法核实材料的真实性[7],同时,复试中的考题题库难度和数量有待完善,需要斟酌以加大或补充,无论是专业课笔试还是面试题库,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几套题循环使用,考生做到原题的概率很大,使得复试成绩很难做到像初试那样具有实质性、参考性意义。

二、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改革

(一)针对土木工程特点构建复试评价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改革应以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为依据,以招生单位拟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细则为指导,参考国外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评价体系,依据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背景,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前期收集与研究土木工程专业复试背景资料、设计实验、分析与统计等研究方式对土木工程复试考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遴选出能够客观公正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试指标(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复试指标),提高复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复试工作要建立一个统一、全面、科学、客观的复试评价体系,采用“三步走”战略,即拟定科学全面的复试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指标权重;制定便于量化的复试评价标准,全面提高选拔决策的合理性及正确性,增加复试工作的效率。

(二)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复试的权重和周期

当前研究生招生体系中,大部分复试成绩总成绩小于50%,历年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初试复试比例为6∶4,复试占比小,考生对于复试的积极性相较初试不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考生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差的现象便显现出来。因此,招生单位应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权重占比具体取值,根据考评标准,建立科学的模型分析来确定,复试比例不应低于现国家最低要求30%。加大复试所占权重,对于提高考生与招生单位对复试的重视程度起重要推进作用,为完善复试考评内容奠定了基础。复试考核难度大,很多时候是由于复试时间紧、任务重,考查要素多而结构化程度低导致。招生单位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安排,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延长复试周期,彻底贯彻复试细则,杜绝考生面试环节缩水,使复试流程走向科学化、正规化、公平化,丰富复试内容与评价指标,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对考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考评,可以避免面试里面所谓的形式主义发生。

(三)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指定不同的复试模式

在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招生单位应针对学生报考类型,建立多样化的复试模式。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要求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创新;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应重点考核其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和水平[6]166。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对于参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招生单位应针对其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相关的考核,强调创造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科研能力及研究兴趣、所选科研方向的兴趣、了解程度和研究潜力。而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考生,招生单位则应注重其专业技能及实践经验的考查,强调知识运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重点考查考生的工程经验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其对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考查。

(四)完善和丰富土木工程专业复试考评内容

首先,招生单位应切实提高本科成绩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地位,发挥其在研究生选拔中应有的重要作用。我国研究生复试招生体系可参考国外研究生复试,通过建立一套便于量化、科学的评分体系,科学有效地对考生的本科成绩及学术表现进行评价,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遴选出学术潜质高、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大学重要学科,招生单位应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等学科成绩应有相应要求,这有助于保证通过学校复试考评的考生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其次,在英语水平测试中,招生单位的考点更应侧重于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应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词汇、阅读土木工程类外文文献、利用英语进行行业内交流等能力进行考查。面试时,对于通过了四级或六级的学生,招生单位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加分,可以减少英语水平测试的工作量,提高考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评价结果更趋近于考生真实水平,从而强调英语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专业英语及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此外,复试题库应当与时俱进,复试题库应当紧跟时代脚步,体现学科特色与学术前沿,不断更新试题内容,同时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确保研究生复试试题的新意,在保证新意的前提下保证考题的难度,确保能够体现考生的学术潜质和学术底蕴。若条件允许,招生单位亦可利用计算机组织上机考试,对考生的CAD软件看图识图能力和有限元专业软件模型建立分析能力等专业技能进行考查。

三、结语

面对土木工程复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招生单位要予以重视并解决,才能够发挥复试在研究生招生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复试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标准性,从而为国家遴选出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的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雨婷,窦红飞.考研背后:往届生读研比例上升,就业成首要动机[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8(1):30-31.

[2]陆静.研究生复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2):13,26.

[3]刘洪彪,殷晓飞.结构化面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115-117.

[4]孙晓敏,薛刚.国外研究生选拔方式对我国研究生复试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0(1):165-186.

[5]高静.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的硕士研究生复试评价方法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

[6]刘义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改革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65-166.

[7]肖文英,孙秋红,孙乐平,等.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中科学性与公平性问题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56-60.

作者:苏絮香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