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必然转化为人才的竞争,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土木工程属于传统工科,面对新技术、新经济变革需要适应新形势,主动“升级”。因此,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是“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笔者就是立足于行业发展需求,从“新工科”视角探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使土木工程人才具备专业竞争力。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新工科”的内涵,就是指在新经济、新产业的背景下,建立全面工程教育、绿色工程教育、大工程观的“新理念”,构建结合传统工科和新兴工科学科专业的“新结构”,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形式”,追求具有国际竞争力工程教育的“新质量”,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近年来,以工业4.0、“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和世界经济格局,使发展新经济和新技术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急切需要大量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高校必须紧随社会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方案,及时培养出与行业发展脉搏密切相关的新型工程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笔者认为,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一、“新工科”建设的现状述评

2016年6月2日,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使中国有了人才培养标准的依据,并可以根据中国国情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标准,确保人才培养标准的协调统一。然而,要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同等效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的根本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2017]6号),全面启动“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事宜,对研究内容和组织模式进行部署。从2017年2月18日“复旦共识”到2017年4月8日“天大行动”,再到2017年6月9日“北京指南”,由目标、行动路线和具体实施内容组成的“新工科”建设框架已经确定,使“新工科”建设成为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要求积极探索“新工科的建设和研究”,加快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培养大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人才,卓越服务国家改革创新发展,助力国家脱贫攻坚的实现,践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并支撑产业升级转型。“新工科建设和研究”在《华盛顿协议》政策支持下,将使我国工程教育标准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以实施,工程教育质量获得国际认可,实现中国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跟随者向领跑者的转变,真正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制定者。

二、“新工科”建设的意义

(一)“新工科”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保证新产业体系在未来的可持续竞争力,发达国家在新技术和先进制造领域进行战略部署,以增强综合国力。在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结构的积极调整和前沿学科的发展是关键因素。我国极力开展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设,为了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力。

(二)“新工科”建设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助力

未来的5~15年不仅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阶段,更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会和转型,世界各国预将发展制造业作为抢占未来竞争力制高点的发展战略。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积极部署工程教育,深化改革,将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三)“新工科”建设的现实意义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办学现状不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第一,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学生的通识知识与专业素养都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第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部分实践课程存在“走马观花”现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偏低;第三,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单一,口径狭窄,人才培养质量偏低,不能满足“新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的要求;第四,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团队较松散,学科建设不完善,协同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不足。基于以上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掣肘因素,推进“新工科建设与发展”,能够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三、“新工科”视角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伴随智慧型城市、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及BIM技术、装配式结构等新技术的成熟和推广,结合地方高校发展要求,根据高校自身特点,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寻求适合新时展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土木工程学科、机械学科、材料学科、信息学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性,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建筑行业的执业人员岗位特点、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模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各环节的特征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证书要求,确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互联网+”时代,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引进微课、慕课资源,设置翻转课堂和情景教学等活动,利用超星、蓝墨等辅助课堂教学,开展课堂考勤,设置抢答答题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及效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采用台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思维训练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保障实践课程教学质量

(1)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组建“混凝土结构”“岩土工程”等课程群,扩大实习范围。(2)修订实践课程学分所占比例在30%以上,加大对“校企协同育人”项目的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环境,共建“校企双赢”的局面。注重实验、实习基地等实际项目实习模式的同时,加强虚拟仿真实习,双管齐下,保障实践环节的实习质量。(3)学校要重视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建议每年有支持教师下企业锻炼、提供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习专业前沿知识、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政策。(4)实践环节增加过程考核所占比例,建议学校可增设实践环节答辩等环节,既可以保障实践质量,又可以监督教师的实践指导过程。(5)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可以细致划分为全体学生参与和选拔类参与的项目,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如图1)

五、结语

随着行业、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新工科”建设是加快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及项目团队成员,经过深入地方本科院校和相关企业调查,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现状,提出了基于“新工科”背景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三点改革思路。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目标,体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突出学科的交叉融合,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我们后续“新工科”建设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苏宝胜.“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以青岛滨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为例[J].教育观察,2017(23):74-76.

[2]孙峻.“新工科”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2):5-9.

[3]唐富顺,刘峥,唐群,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J].轻工科技,2018(5):143-145.

[4]张婕,陈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17.

作者:吴翠莲 高远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建筑工程系 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