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课题组针对“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目标及要求,剖析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传统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适用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教学模式,改教师单一实习指导为集中与过程实习、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提出独立分段式实习教学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实习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集中实习;过程实习;分散实习

“新工科”是指新兴、新型和新生的工程学科,其内涵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1-2]。清华大学林健教授在《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中提出[3],为了保证“新工科”专业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能够满足国家和产业当前与未来发展的要求,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是工科中与工程结合最紧密的专业之一,更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业能力足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也要逐步提高,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更要注重其教学效果。

一、传统实习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已经提出很多年,但在校学生依然重理论轻实践,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弱,适应岗位时间长。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4]。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阶段的实习类型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1998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数只有120人左右,2018年已达600人左右,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给数量有限的教师增加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本专业师生比由1998年的1:15增加到2018年的1:37左右(见图1),其中每年的实习安排更是困难重重。以前学生人数少,可以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集中实习的模式,现在的学生规模给教师指导实习提出了严峻的问题。传统的集中实习指导已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实习时间安排欠合理。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第1周,大部分专业课还没有开始,学生实习目的不明确,对实习内容更是一知半解,达不到实习效果。生产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1~4周,部分学生忙于准备考研复习,实习流于形式。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1~4周,春节刚过,天气还比较冷,很多工程暂未开工或者作业工程较少,4周实习时间不能保证。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内容接近,时间上又不连续,不便于企业系统安排实习内容[5]。(2)缺乏固定的实习基础。实习基地不稳定,实际实习内容与指导书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位于三线、四线城市的学校,所在地工程数量及种类有限,合作实习基地单一,不利于学生了解各类工程。(3)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偏少,且缺乏实践锻炼。大部分实习安排两个指导老师指导一个班,甚至一个老师指导一个班,老师又是新进年轻教师,本身没有经历过工程建设全过程,指导学生实习仅仅是名义上的“带领”,达不到指导的效果。(4)工程实践不达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部分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多样,实习过程缺乏监督。少部分学生返校实习,仅集中学习PKPM和CAD制图,无法进行工程实践。(5)实习考核手段单一。实习过程检查较少,成绩评价主要根据实习报告和日记,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实习成绩。指导老师平时忙于理论教学,学生仅定期汇报实习情况,真正的实习需要严格的考核。

二、实习教学模式构建

我国工程教育多年以来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不够甚至相互脱节,与新形势下对实践性强的工科人才的需求不适应。“新工科”教育要求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丰富多变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4]。

(一)实习教学模式构建

为匹配“新工科”的新要求,加强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实习方法,我们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见图2),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新工科”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制订了合理措施。

(二)实习教学模式改革

1.灵活调整实习时间,改革实习模式

认识实习一般是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的集中实习。实习开始时,专业课还没有开始上,学生还没有建立专业术语的概念,建议指导老师利用1天时间带领学生略读可能用到的专业课材料,例如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初步建立专业概念,有助于提高实习效果。认识实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问题多,这个时候最适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让学生获得实习的成就感,由此激起对实习的兴趣,也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过程实习是跟随专业课的学习进度进行实习。它既是集中实习的补充,也是提高实习效果最有效的方法。集中实习和过程实习并不矛盾。集中实习时学生建立了感性认识,过程实习是根据教学计划在专业课学习进程中安排的有针对性的实习,例如学习到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时,带领学生参观正在施工的建筑工程结构,了解梁板柱的受力特点、钢筋的布置位置和绑扎方法、钢筋的间距、混凝土保护层的概念等,这样的过程实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过程实习,需要教师有严格的教学计划与安排,提前联系合适的实习工地。针对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第6、第7学期之间的暑假时间,将两个实习合并安排,实习时间比较长,便于学生系统了解整个工程的进展。实习动员时应明确两种实习的区别与联系,实习模式采用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分散实习的学生自己联系实习项目,指导教师进行过程监督和审核;集中实习是为自己联系不到实习地方的学生安排的,可以返校进行专业课程的复习、专业软件的学习等,由指导老师全程监督。另外,在第7学期学习施工技术、高层结构设计等专业课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跟踪实习,专业课学习中的现场跟踪实习,能补充学生实际实习中的空缺,也可以巩固课程学习和解释现场实习中不懂的地方。这两种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就着手准备毕业设计的资料,能独立完成简单的计算,比如楼梯配筋等。

2.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制订系统的实习指导书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前提。“新工科”建设要求重视学科专业与产业部门和行业企业的联系[3],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有效实现更需要与大型建筑企业联手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既可以解决临时联系实习工地造成的手忙脚乱的问题,也可以随时到实习基地学习,积累指导经验,实现认识实习的跟踪目的。我校与本市建筑企业已签署多年实习合作协议,总结近几年的校企合作情况发现,学校和实习基地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企业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第二方面是学生纪律性不强,为后续实习安排留下了隐患;第三方面是学校过于依赖企业指导,学生到实习单位以后,指导教师跟踪指导不到位,学生疏于管理,到实习效果不佳。为消除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安全顾虑,学校应鼓励学生自行购买保险。为保证实习安排的连续性和实习基地的稳定性,学校应允许企业像要求职工一样严格要求学生,学生要严格遵守企业纪律,把自己从学生角色转变成工作人员,努力从事生产工作,达到实习目的的同时尽力为企业做贡献。另外,学生进入企业单位实习后,老师务必做好现场沟通,多抽查,多指导。同时,为降低学生个人实习成本,提高学生实习和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应适当加大学生的实习经费投入[6]。非实习时间,建议与实习基地多进行互动,开展技术交流,邀请实习基地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技术讲座,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实习基地就业。实习指导书应涵盖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主要的工程种类。认识实习的指导书要针对学生初次实习兴趣高的特点去制订,可以安排常见的工程项目让学生参观学习。跟踪课堂教学的认识实习可以安排在本地城市,方便时即时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尽量安排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鼓励学生到大城市接触大工程。利用校友关系与大型建筑企业、设计院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接触各类新型的施工技术。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学生不应局限于一个工程或者一个设计单位,可以以一个单位为主要实习基地,多到附近不同的工程上调查收集资料,兼顾不同的工种和结构形式,达到综合实习的目的。

3.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及实习指导质量

目前,高校教师中年轻教师缺乏现场锻炼,理论水平普遍高于实践能力。要提高实习指导效果,必须要保证指导教师的数量、指导时间和指导能力。只有在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的师资强队的指导下,才能把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土木工程人才。为了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利用学校工程建设部门的便利条件,出台政策吸引和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平台。同时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选派年轻教师到设计院、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参与工程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还可以聘请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企业技术人员辅助指导,加强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接触与合作。实习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有师资强队,更要发挥师资强队的作用。为保证实习质量,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应为10人左右。认识实习以教师现场指导为主,教师先讲解并引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最后再采用学生现场提问题或者教师提问学生的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效果,同时保证实习时间,不能走马观花。要充分利用集中实习的时间了解各类工种,必要时由现场技术员给予指导。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多由学生自己联系工地实习,地点分散。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必须安排现场技术员作为第二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要与现场导师保持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为提高现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指导教师要做好回访,并到工地巡视,协调处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对于少部分返校实习学生,原来仅仅安排集中实习PKPM和CAD制图,无法进行工程实践,今后可以联系部分工地,一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工地实践实习,充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习进行中要求学生每周给指导教师汇报本周实习主要内容,并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依据。

4.严格实习成绩考核

客观、公平的考核方式能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7-8]。实习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实习材料+实习答辩三部分构成,形成独立的分阶段考核办法。其中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即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认识实习由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出勤情况及表现给出成绩,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由现场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实习过程写出详细的书面评语,学校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平时抽查结果及学生每周汇报(通过短信、微信、QQ等途径汇报每周实习内容)情况参与平时成绩评定。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上交的实习材料包括实习报告和日记,占总成绩的40%,指导教师要详细批阅,确定学生平时每周的汇报内容和实习日记是否一致,日记和报告是否符合专业培养要求,是否图文并茂,是否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是否总结了实习全过程等。实习答辩是实习结束后指导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实习成果的环节,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所得,建议占总成绩的20%。实习答辩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3~5个学生(实习内容接近),指导老师结合实习的具体内容提出5~6个问题,学生选择回答对4个以上方可合格。实习成绩以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实习期间学生因故累计有三分之一时间未参加实习者,不予评定成绩。凡实习未通过者,不取得该学分,下一年重新实习。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严格把控学生实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达到预期实习目的。

三、结语

“新工科”教育要求培养具有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实习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工科”教育需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传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认识实习采用集中实习和过程实习相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岗位快的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3]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26-35.

[4]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19+57

[5]李胜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7(2):139-140.

[6]欧志华,刘方成,赵成奇,等.土木工程专业分散管理式生产实习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5):121-124.

[7]柳志军.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7(4):100-103.

[8]王玉林,张向波,孙家国,兰四清.应用技术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6):29-33.

作者:秦本东 余永强 胡春红 赵宇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