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的落实,对我国高校土木工程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深入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建筑节能”作为改革教学的导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积极,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在这里与诸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教育同行们带来一些经验和帮助,以此来为我国土木行业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

【关键词】建筑节能;土木工程材料;四位一体教学

引言

经过科学的实验调查可以发现,在现如今的阶段,我国建筑用能占到了我国能源总消耗的27.5%,这个比例是十分的触目惊心的,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土木工程材料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所以,高校土木课程也应该顺势而为,在教学中加入这方面的内容。

一、现阶段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实践学时分配侧重不均

在当前的情况下,许多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分配极其不科学,在一般的情况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可以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许多学校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过分的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由于不能近距离的亲身接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更有甚者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试验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及试验内容

在高校进行土木工程材料的授课的时候,运用实验仪器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步骤,但是许多高校的实验仪器相对处于落后的水平,并且老师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率不高,造成了学生不易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多以课程基础试验为主,如水泥性能试验、混凝土强度试验、表观密度试验、砂浆性能试验、沥青试验等,综合型、设计型试验或开放试验的开设比例较低,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导致教学有效性还存在进步的空间。

(三)实验内容较少涉及建筑节能材料的性能检测

在当前的时期,尽管许多老师同以前相比,已经逐步的认识到了建筑节能材料对于促进建筑行业实现持续性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但是依旧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许多老师只是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某类材料的研究上,而对其他的一些材料,则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使得老师在实验设计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把各种建筑节能材料进行融合,导致学生只能了解各种建筑节能材料有关理论知识,而对于如何对材料进行灵活的运用则显得十分的匮乏。

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改善试验教学,增加建筑节能试验体系

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要加强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力度,对于那些已经落后的实验器材,要及时的进行淘汰,并且要顺应节能材料的趋势,新增一批建筑节能仪器和设施,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走进实验室进行学习,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以此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建筑节能材料的有关实验。

(二)拓宽实践教学新渠道,引入课外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增加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机会,除了让学生参观施工工地和已建成的建筑物外,还可以让学生去混凝土搅拌站,门窗,钢筋生产线、轻钢构件制作车间、混凝土构件厂和保温材料生产厂等单位,以此来拉近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另外,学校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绿色环保的理念,比如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绿色建筑,并向学生讲解建筑节能材料所起到的巨大节能作用,让学生对于建筑节能材料的感悟更进一步。

(三)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拓展学生有关建筑节能材料的知识面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这种全新的教学设备进入课堂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能够从书本之中获得有关建筑节能材料的知识,还能够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的学习[1],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的使用频率,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计算机对自己学习的助推力,对计算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利用。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老师在开展建筑节能材料的研究的时候,对于那些对建筑材料十分感兴趣的同学,要鼓励他们也积极的参与到研究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对他们的系统引导,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本文所构建的课程试验教学、课外实践、计算机应用和自主创新“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后,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很有效,非常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澄,徐玲玲,李文浩.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5,(5):100-104.

作者:翁鹏 袁玲 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