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中技术伦理教育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技术伦理是对技术行为进行伦理反思,使技术设计者、技术生产和销售者,以及技术消费者在技术活动过程中,不仅仅思考技术的可能性,还要对其目的手段以及后果的合理和合法性进行深刻反思。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肩负着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技术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理应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技术伦理观念植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通过学生对技术活动目的、作用与价值的认知来培养其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关键词】技术伦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通信工程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工具的使用和技术的发明。从原始人类采用钻木取火到现代人类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沟通和信息的获取,工具和技术都形影相随。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德尼•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将技术定义为某一目的协同配合而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1]。复杂经济学创始人布莱恩•阿瑟教授则认为技术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方式;技术是实践和元器件的合成;技术是在特定文化中的一种集合,即,装置运用与工程实践的二者集成[2]。综上,技术应该包括四个主要特征,即,工具性特征、应用性特征、目的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如果仅从技术的工具和应用性特征来看,它并不呈现出高尚、卑劣、凶恶或和善等因素,但如果从它的目的和社会性特征来看,又势必包含有伦理方面的深刻含义。另外,在具体的技术活动中,如技术的开发或应用中,又必然表现出自然性和社会性特征。显而易见,技术的设计人或应用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势必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将使得技术的作用对象、目标、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技术必然承担着它的设计人或使用者的高尚、卑劣、凶恶、和善的价值标准,并且包含有道德、伦理上的重要意义,由此对人类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人们认识到技术不仅仅包含科技层面上的巨大力量,更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和价值倾向,这种倾向由它的设计人和(或)应用者体现出来。德国科技伦理的“集大成者”汉斯•伦克曾经说过,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人类在运用具体技术时,其产生的后果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3]。因此,对技术进行伦理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一、技术伦理教育的现状
技术伦理是对技术行为进行伦理反思,使技术设计者、技术生产和销售者,以及技术消费者在技术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思考技术的可能性,还要对其目的手段以及后果的合理和合法性进行深刻反思。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技术的先驱、智者和引路人詹姆斯•芬恩就开始关注教育中的技术伦理问题。詹姆斯•芬恩认为教育中的技术伦理不是小物件和仪器的集合,而是一种思考特定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手段,需要明确哪些技术可以使用,为什么可以使用,以及应该如何使用。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已开始尝试在一些本科院校开展与技术伦理相关的教育活动。20世纪后期,技术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得到哲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后,欧美等国将技术伦理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纳入到高等教育中去。美国的ISTE协会从七个不同的维度制定出教育技术学生标准(2016版)。该标准的第二个维度就涉及到社会、伦理与人文要求,包括:采取积极、安全、合法和道德的行为使用技术;清楚并尊崇运用知识产权的权益和责任;管理私人信息来保卫私密性和安全性。再如日本,在国家层面设立了管理机构(JABEE),并且在该机构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所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包括技术伦理方面的内容”。由于日本在国家层面强有力的推进,目前他们的大学都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了一般课程(通识课程),如,技术伦理、工程伦理、医学伦理等。可以说,技术伦理教育已成为日本技术人才培养的全国性、强制性要求。而在国内,技术伦理教育在本科院校中的重视及关注程度还有所欠缺,尤其是技术伦理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还未能形成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有效养成。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技术应用的伦理、道德要求,亟待提高未来技术人才的技术伦理水平,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审视技术设计和应用的意识与能力,将技术伦理教育融入至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不仅能够从正面、积极的层面理解技术本身,而且能够预防和消灭技术带来的反面和消极作用,引导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养成,促进个人及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人才培养中的技术伦理问题与对策
从古代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到现在的电信网络诈骗泛滥等,均是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非合理应用,均包含有意义深远的伦理问题。目前,以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已充斥着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人们在享受信息与通信技术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便利同时,需要理性审视日益复杂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环境下的社会风险和经常发生的伦理失范问题。这些伦理失范问题突出表现在,数据信息的篡改和滥用(信息隐私与安全问题)、信息传播的无序化(对信息的过度信任与依赖甚至沉迷于网络信息)、信息获取的不平衡(信息富有者与信息不足者之间的差距巨大)等方面。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学生将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工程师,肩负着重大的工程建设使命,势必要求未来的工程师们在技术设计和应用的活动中,能够为善去恶,坚持技术造福人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伦理基本要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也必然肩负着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技术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理应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技术伦理观念植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通过学生对技术活动目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来培养其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精神。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纲领性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高等学校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有机融合到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在全国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技术伦理教育的具体对策思考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技术伦理教育丰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强调以健全的人格和高度的责任感来认识、把握和应对各类技术问题。因此,嵌入技术伦理教育将使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功利性技术追求转变为对技术精神乃至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与塑造,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也拓展了人才培养内涵的深度和广度。
(二)以技术伦理教育提升专业人才的技术责任感。“工匠精神”是精确与效率的体现,更强调技术应用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将技术伦理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以提高技术伦理素养、纠正技术错误认知、提升技术决策与控制为目的,增强学生技术设计与应用的责任感,并以学生技术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的提升来促进职业道德的养成。
(三)以技术伦理教育推动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技术伦理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与技术应用、发展及创新相匹配的系统性思想体系来促进学生行为与能力的良性发展。因此,以技术伦理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技术行为、态度和意识,推动其在特定职业活动或环境中进行职业能力整合,并形成学生可持续性自我学习、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力。
三、结语
高等学校应把技术伦理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实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思想植入每一名大学生,让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爱国、护家、乐业,与此同时,具备技术行为的伦理调节能力,能够协调技术发展与人以及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坚持技术造福人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伦理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技术的现代维度与教育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6:1~18
[2]杨一捷,刘钊颖.布莱恩•阿瑟技术思想对教育技术进化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8):65~71
[3]朱葆伟.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83~288
作者:吉晓东 单位: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