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子通信工程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电子信息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快速进步,电子干扰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接触地面干扰问题。设备有效接地能够解决电子干扰问题,并且电子干扰问题涉及到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本文通过电子通信工程干扰接地的原理分析解决电子干扰问题。
【关键词】电子通信;干扰设备;分析解决
目前,电子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在电子通信工程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设备的安全运行关乎到与之直接接触操作工作人员性命安危。然而,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接地方式将有效解决电子干扰问题,既保证了电子设备能够妥善的安全运行,而且对于电子设备的运行质量也有所保证。
一、何为电子通信工程
电子通信工程原理在于电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解决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相关通信技术问题,主要是运用相关技术知识勘测、传导、转换电子信息。我国目前采用的接地方式为将电荷引入大地,从而使磁场产生的脉冲信号大大降低。设备使用的工作电压相对较高,一旦出现漏电情况将存在极大危险。在没有进行抗干扰接地的情况下,身体、设备和地面形成通路,漏电情况发生会给人带来生命危险,因此,相关的接地设备非常重要[1]。同时,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操作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科学的按照接地参数才能保证安全和质量。
二、抗干扰接地介绍
1、接地方式。为保证电子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使其与大地直接接触,目的是将干扰电流引到地下。接地时要重点考虑抗干扰设备的接地体和地导线两部分,因为这两部分是抗干扰接地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抗干扰装置的同时要考虑到地表土壤的湿度以及PH值等,目的是控制电阻在合格的情况下起到防雷抗干扰的作用。若电子设备接地不当会导致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子设备无法稳定运行,最后也可能接地线电位差发生变化[2]。2、接地原理。抗干扰接地的设计严格按照相关原则,保护支持电子设备运行的电力系统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抗干扰接地。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设备的接地线不要与其他设备接地线混合,要清晰的区分开;工作电压在两点之间电阻是不存在的,若发现电阻存在系数则需要重新设计,确保电阻为零。抗干扰接地时,增大模拟信号,线路被干扰的概率增多,最终抗干扰接地方式达到最优。另外磁场受到干扰可能是由于绝缘做的不到位,所以绝缘线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防磁场受到干扰。其次,线路的分布直接影响到干扰电流的疏通,干扰电流的疏通量小会影响电信工程正常运行。3、设计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科技进步致使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接地系统也更加多元化。屏蔽线基地保护是各方面因素中重要的一环,加强对屏蔽线基地的保护,继而实现了对接地线的有效保护。及时检测并解决屏蔽接地不合理现象,缩小外界对检测造成干扰。地下水管等导体不能作为接地设备使用,另外,接地线的长短需要长于信号波的四分之一。
三、抗干扰接地的解决措施
抗干扰接地技术被认为电子通信中可以有效解决电子干扰的一项技术,抗干扰技术可以有效确保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对技术的精准要求十分严格,稍有差错可能导致整个电子通信系统崩溃和损坏。相应负责设置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监测力度,找到精准的抗干扰位置,不允许接错一根导线。目前,存在许多不专业的说法,例如,电阻很小不会影响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一想法是完全错误甚至是不专业的想法。电阻等于零与电阻很小完全不同,消除阻抗也是接地的功能之一。另外,电阻的控制影响到电流的流通。电流流通过程消耗时间大于干扰电流产生时间,则使电子通信系统运行不稳。缩短导线长度,增加接地点的同时使用铜材料连接可以大大降低电阻,达到扩大电流的目的。多点接地的方法固然可以有效降低电子设备产生的电阻,但地环路也将随之形成。在磁场变强的同时,电子通信设备会被磁场影响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随地环路面积增强而增大,地环路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从而对电子通信系统产生干扰。因此,环路干扰可以通过光电耦合等方式的减小而降低对电子通信工程的电子干扰。
四、结语
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电子设备运行必需接地,形成回路产生电阻对电子设备的运行产生干扰,因此,抗干扰对电子通信工程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合理设计线路的摆放,降低电阻以增大电流流通等多方面对电子干扰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措施。电子通信工程中抗电子干扰最有效的方法便是采用接地的方式,采用接地线既有效又可以保障人身安全。保证正确接地方式,避免电子干扰,将电子通信系统运行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耿若飞,曹轲萌,何怡琼.试论如何解决电子通信工程中电子干扰[J].卷宗,2017(9):86-86,87.
[2]黄睿哲.电子通信干扰要素和控制方式研究[J].环球市场,2016(21):66.
[3]王辉.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4811-4811.
[4]王磊.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145-146.
作者:黄兴浩 单位: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