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针对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意义;问题;策略
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正常运行的重要经济基础。因此,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保证农业用水,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被有关方面关注和重视。鉴于此,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及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农田水利的特点
农田水利简单来说就是以提高农业产量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通过这种措施可以改变空间和时间上水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从而提高当地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和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至关重要。在我国农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农业生产的层次较低,整体的经济效益较差,这就导致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较低,其取得的财务效益也比较低。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1]。
1.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从而保证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可以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同时,还有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
2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在实际的建设和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使有些人或企业钻法律的空子,从而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质量。二是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深化农田水利制度的改革。三是资金比较缺乏,筹资的渠道较少,制约了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四是相关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从而容易出现相互推诿和扯皮的情况。五是管理手段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较差[3]。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措施分析
3.1建立健全水利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有关农田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化农田水利制度的改革是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国家一定要针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修改和目前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规定,弥补现有法律存在的空白,防止不良施工建设管理单位钻法律的空子。同时,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罚制度,提高处罚的力度,并且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可以发挥威慑和约束作用。另外,政府还需要不断完善奖励制度,对各个有关方面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对于遵规守法的农户或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4]。
3.2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深化农田水利制度的改革,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切实认识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强对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水平。其次,需要进一步深化水利制度改革,明确水利工程的产权,农民可以自己组织建设水利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合作组织,将水利工程的建设引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减少政府的干预,政府不需要在直接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只需要充当领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3.3扩展筹措资金的渠道,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
资金是保证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需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不断地扩展筹资的渠道,向社会申请帮助,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宣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价值,从而积极地调动社会各个阶层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热情,这样一来,资金的来源渠道就会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也更有保障[5]。
3.4建立健全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实行建设管理责任制度
健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实行建设管理责任制度。首先,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规章制度,注意制定管理的细则,保障所有的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需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进行明确,并实现建设管理责任制度,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建设和管理体系,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可以实现长久持续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实施管养分离的制度,使所有的相关部门可以形成相互监督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6]。
3.5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政府需要增加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软件和硬件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政府需要加强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面的宏观指导,增加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效率。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科技宣传的力度,大力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技术水平。
4结语
总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本,可以保证农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农产品的充足供应,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保证社会和谐安定运行。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切实认识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发展有充足的水源,同时为人们的生活等各方面的用水等提供便利,促使我国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
作者:陈琦 单位:四川省南江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肖小英.对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2,(10).
[2]杜勇生.浅谈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J].四川建材,2011,(6).
[3]姜波.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引大入秦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J].甘肃农业,2013,(17).
[4]冯海花.试论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9).
[5]郑哲浩.浅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
[6]倪伟,李娜.滕州市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经验做法[J].山东水利,2015,(2)
第二篇: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见解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农业以及农村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乡镇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然而,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采取措施对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进行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
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1引言
农业要想能够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水对于农田农作物的生长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农业发展的源泉,同时,其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水利设施的兴建不仅能够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意义重大。如果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存在问题,不仅能够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益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安全。因此,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应该对乡镇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重视。
2工程实例概况
某市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约为19.3℃,降水量可达1600~1800mm,日照时间长达1612h,全年无霜期的天数大概为286d。该市土地面积广阔,其中,约有519万亩的山地面积,49.2万亩的耕地面积;总人口为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据绝大部分,约为41.9万,有着十分丰富的农业资源。在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现阶段,有68个水库、46个电灌站、34处渠道、61个喷灌站,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为了使人们农业生产得以顺利的进行,保障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进行加强,使其应有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是十分必要的。
3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农田水利,实际上就是在土地上采取各种措施,使其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对农田进行改造与建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通常来说,乡镇农田水利往往涉及到的水利设施比较多,有渠道、电灌站、水库、堤围、水闸等水利设施,其虽形式不同,但是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该市乡镇农田水利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乡镇农田水利的建设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其主要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3.1政出多门,在管理上比较混乱
根据职能部门的职责对乡镇农田水利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应该将农田水利部门统一归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会由国土、发改委、扶贫开发、财政以及水利部门等提供,这样一来,不仅使农田水利规划不统一,而且还会造成资金不集中等问题的出现。由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来源不同,补助的标准也不一样,再加上技术方面的影响,会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质量与其标准有着比较大的差别,这对于水利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也会使水资源与工程的管理出现不统一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如果农田水利建设出现问题,不仅能够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而言也极为不利。但是,在资金投入方面,我国政府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比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多很多,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仍未有效地解决。
3.2建设不科学,加大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在建设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通常会以村、组为单位来对资金进行筹措进行工程的施工建设,因此,会有较多的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水利设施未得到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并且小流域内小水坝密度过大的问题经常出现,甚至有的小水坝之间的距离低于100m,在这范围内,还有两三座的水坝,这样的规划虽然对于农业的灌溉有着较大的好处,但是,对于河道的行洪能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一旦遇到暴雨洪水,一个堤坝被冲垮就会对全流域内的堤坝产生损坏;早期在对农田水利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方便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或者为了能够节约耕地面积,通常会把原来的河道改成靠近山边或者是路边,而且河道宽度也不够,这样一来,在遇到洪水的情况下,会造成农田毁坏,路面坍塌等问题的发生,对于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3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不高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的时间比较长,由于早期施工建设会受到设计能力、资金水平、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的限制,因而,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标准比较低,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农田水利工程越来越难以与农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再加上工程建设初期一般都是由政府主导,并对当地群众进行组织使其参与到修建的过程中,施工完成之后,一般会将其交由工程所在地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由当地的村镇共同使用并对其进行维护,如此一来,就会使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处于一种比较粗放的状态,甚至,由于维护与管理存在问题,有的工程会发生较大的损坏,使其无法发挥出原有的功能。
4对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进行加强的几点建议
对现阶段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与解决,首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其建设与管理进行加强,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1坚持科学规划
对于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言,首先保证工程布局与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同时,还需要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思考,比如,某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灌溉水系数的选取。在验收工程的过程中,要对工程的资料进行积极地检查,同时,还需要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勘察,重点核查一下专项施工的部分,从而能够为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评定提供比较科学、客观的验收结果。
4.2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与监管力度进行加强
要对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资金投入的力度进行加强,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不仅需要对大中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进行重视,而且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不能忽视。各级财政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进行加强,要将上级下达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资金用到实处,不得用在别处,同时还要对其监管力度进行加强。各个县区的水务局也需要与各个乡镇进行交流与沟通,遵循先急后缓的原则,对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分批建设。
4.3对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进行重视
水利站主要是对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相关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并与相关部门相配合,做好水行政执法与规费收缴以及新技术的推广等工作。应该在县级财政预算计划中,纳入乡站人员的事业经费,通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相关经费下拨到有关乡镇中。乡镇水利站需要制定规划,对工程的建设进行监督,并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对新技术进行引进与应用,从而使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并采取措施,使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开来、综合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农田水利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得以不断地提升。
4.4对乡镇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与技术含量进行提升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乡镇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与技术含量进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个灌区内,应该对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进行编制,并保证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使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含量得以不断地提高,促进农村水利的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与规划等逐步向合理性、科学性、现代性以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总之,对乡镇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以及其技术含量进行提升,能够使农田水利工程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相适应,而且其对于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5围堰施工
4.5.1主要施工方法
(1)打桩设备
根据现场地层和施工条件,选用1台50t履带吊机加振动锤组装而成的打拔桩机用于钢板桩施工。振动锤选择DZ-25A型,激振力250kN,偏心力矩370N•m,锤重2.5t。
(2)钢板桩打设
因钢板桩插入深度较大,为施工时桩身的竖直度,防止桩排锁口中线偏位,采用导向框、围囹组合构件,作为钢板桩插打过程中的支撑和定位装置。定位后在围囹内插打定位桩,把围囹固定在定位桩上,然后在导向框四周的围囹内插打钢板桩。场地平整后,测放钢板桩的具体插打位置,用履带吊将钢板桩组吊装就位,对正接口后进行插桩。先从围堰的一角开始,靠桩锤自重逐组将钢板桩沉入一定深度初步稳定后,再依次振动沉桩至设计深度,如此往复、直至合龙。要求桩顶达到设计高度时的平面轴线偏离设计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cm。为此,在插打钢板桩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和校正定位装置的平面位置。
(3)基坑开挖、支撑安装
钢板桩插打完成后,进行承台基坑开挖。当挖至距基底以上3.5m左右时,停止开挖,施做用角钢制作的支承牛腿,安装堰内支撑圈梁,检查支撑牢固后再继续开挖至设计坑底标高。由于斜向支撑的占位影响,坑底部分无法用机械开挖的土方,采用人工配合开挖清运。若在开挖过程中钢板桩有漏水情况,及时用麻絮等止水材料在内侧嵌塞,基底四周设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再用水泵抽走。
(4)钢板桩拔除
钢板桩拔除采用振动锤倒打的方法。承台施工完毕后,先拆除内支撑,再按与打设顺序相反的次序拔除钢板桩。为了能够顺利拔出钢板桩,可在拔桩前向围堰内承台四周基坑回填土方,以平衡钢板桩两侧土压力、削弱拔桩阻力。
4.5.2施工注意事项
(1)钢板桩进场后,在使用前应进行规格、尺寸验收,并做锁口标准通过率检查,不合格的应进行修整或更换;长度不足的可进行接长处理。
(2)为增加钢板桩围堰的防渗性能,在拼装钢板桩组时,其嵌缝采用麻絮浸油填塞密实;组桩两侧锁口在打设之前涂以润滑剂,还可以减少插桩摩阻力。
(3)采用专用搭扣在围堰转角处搭接、用骑缝搭接法处理合龙部位等措施,可解决围堰设计边长与钢板桩组装长度不匹配、钢板桩变形及插打位置偏差等因素带来的堰体封闭困难的问题。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建设的年代比较久远,再加上很多水利工程缺乏及时有效地维修与管理,因而,很多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从而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鉴于此,该县市应该对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有所损坏的水利工程来说,应该对其进行及时地维修,同时,对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进行建立与健全,对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进行加大,并提高人们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保护意识,从而使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陈超华 单位: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水利工作站
参考文献
[1]王德昭.浅析乡镇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2(14).
[2]张翼飞.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水系规划问题[J].科技资讯,2010(17).
[3]黄锦勤.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要点研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
第三篇: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环境水生态化分析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促进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的转型意义重大,在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做到了合理的保护。基于此,分析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向环境水生态化的转变。随着我国对农业改革的不断完善,生态农业及绿色农业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的转变势在必行。农田水利工程在服务于农业,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向环境水生态化的转变,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1农田水利建设的好处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包含蓄水系统、排水系统及灌溉系统,对提高农业生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农田水利的建设,不仅仅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在农田水利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同时也必须考虑社会效益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是在以往的建设中,没有加强对环境因素的重视,造成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不仅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对于这种损失的弥补措施,投入的资金甚至比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费用还要高,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当前情形下,制定出保证农田水利正常建设同时对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的措施,迫在眉睫。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设计人员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不仅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环境系统的生态性,防止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业发展模式,保证我国农业的平稳发展。
2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不合理建设造成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防止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生态平衡一旦被外界打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新的平衡。因此,没有合理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非常容易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导致环境整体的破坏。此外,如果盲目进行施工,没有考虑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还容易导致河道堵塞、断流现象的发生。
2.2建设占地造成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给土地的使用状况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农田水利工程没有进行科学规划,没有采取合理的施工方式,势必会对所占用的土地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的破坏、水资源污染等。
2.3施工过程造成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以及各种废水废气废渣,严重威胁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如果没有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将会进一步破坏植被面积,加快水土流失,从而破坏生态环境。
2.4水利设施运行造成的影响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成与运行,旨在服务于农业,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通过水利设施流入到水环境中,加剧了水中氮磷化学元素的积累,对当地及河流下方的生态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3传统农田水利向环境水生态化的转变
3.1加强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近些年,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强有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在财政部和水利部对建设资金的监管下,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在政府工作内容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例。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不断拓取资金渠道,宽松放贷政策,全面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3.2加强建设基础设施
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农田水利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较晚,国家和政府没有高度重视其经济作用,导致很多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没有得到专门的维护,甚至出现瘫痪状态。所以,在观念上加以重视,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维护措施。首先,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系统地检查农田水利设施,做好维护工作,保证设施的正常应用,从而确保农业的正常生产。其次,对于严重缺水的地区,水库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要加快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解决农民所需。最后,鼓励农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来。农田水利设施对农民具有极其大的现实作用,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特别是要注重对喷灌、节水灌溉等技术的运用,最大程度上实现水资源的价值。同时,还应建设蓄水设施,加强用水预警。
3.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当下,不断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农民节水意识的培训教育,了解水资源合理利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农田水利建设前,必须明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开展科学切合实际的调查工作,从而合理分配水资源,实现不同农业地区不同用水需求,保证农业用水的合理分配。同时,还需要加强农田节水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另外,加强对水资源的安全管理也必不可少,通过对水资源的水质监测,实现农业用水的安全性。
3.4农田水利建设的生态化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建设前,有必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情况,通过对数据科学系统的分析,设计建造既满足正常使用又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农田水利工程。另外,施工方案的设计也要科学合理,预先估算出施工可能给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必须确保施工的质量,集中处理施工过程生产的废气废水,严格控制数量,避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施工后做好反馈工作,综合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制定出具体可行的预防措施,处理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对事故的发生做到有效控制。
3.5科学安置移民
处理好水利建设后的移民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首先,要做到科学地评估移民问题,合理安排移民的住地,加强资金支持。其次,相关部门为移民的住地建设提供合理的规划,防止移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4小结
传统农田水利工程既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作用,科学完善水利建设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转变工作,可以更加促进的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钟志庆 单位:安徽省当涂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