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钻孔桩施工及控制要点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利工程钻孔桩施工及控制要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水利工程钻孔桩施工及控制要点

摘要:在水利工程中,钻孔桩技术的应用具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施工非常简单、快捷,同时工艺便利性较强,承载能力较好,对于各种情况都有很好的适应性,所以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推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钻孔灌注桩这种施工往往是在地下的部位进行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所以并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在施工完毕之后也不能通过开挖的方式来进行验收,这也是导致其出现质量问题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这样看来,超声检测也就成为了唯一的一种形式。本文首先探讨了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施工要点,之后针对质控要点和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

就分类来说,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本身属于隐蔽工程的一种,所以这直接大大提高了质量检查工作的难度,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样控制施工工艺,最大限度提高施工质量,并且对桩施工的各项内容做到有效分析,并且重视施工的组织工作,尤其是泥浆和混凝土的配比应该严格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对于施工质量来说也需要严格把控,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这种灌注桩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由于施工难度较低,所以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了,本文针对其质量控制工作的要点进行了一些探讨。

1缩颈问题

这是最容易出现在钻孔灌注桩中的问题,直接原因就是桩周土体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膨胀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改换泥浆,采用质量更好的泥浆,让失水量得到有效降低。在成孔过程中,应该保证足够的泵量,提高成孔效率。在成孔之后,孔壁会形成泥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选用MI-JBL材料,这种材料的孔壁不会出现渗水问题,也不会导致膨胀。也可以在到政企外侧采用一些合金刀片,在钻进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扫孔的效果,同时也能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反复地清扫灌注孔,这样才能让孔径大大提高。

2导管进水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如果上提导管幅度没有把握好,就难免会导致接头漏水,这会给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回导致混凝土的分离,甚至会产生流动,这样一来,桩身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成因往往是导管连接处没有完好密封,在初灌量上存在严重问题,混凝土难以直接将导管埋住,泥浆就从导管的底部灌入,导管提升幅度太大,所以泥浆也就直接浮出,侵入到管内部位。处理方式:首先针对导管进行全面检查,之后将导管重新设置,并且将已经灌入的混凝土直接清楚,之后再重新开始灌注。如果混凝土浇筑量已经较大,则需要暂停浇筑,之后将导管提出,之后更换一个较小的钻头,清空完毕之后将导管重新投入到小孔当中继续灌注。

3钢筋笼上浮问题

有时在成孔完毕之后,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笼也会经常出现上浮问题。其原因往往就是灌注孔的清洁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在孔内仍然残留着很多废料,这些废料的存在也会随着混凝土浆面的提高而上升,并且直接堵塞钢筋笼底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尤其注意钢筋笼配置长度不一定的情况。混凝土流动幅度过小也会导致这个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导管在混凝土埋藏位置不当、钢筋笼自身的质量问题,这些都是可能会导致钢筋笼上浮的原因。3.1在套管的底部部位附着一些砂粒和土体颗粒,并且由于灌注管道变形,在内壁产生了凹凸不平的情况,这时拔出套管,也可能会将钢筋笼一并带出。这就需要在成孔之前首先应该针对最下的套管内壁进行检查,如果其中存在大量的粘着物,就应该即使予以清理,并且反复升降,除掉内壁上附着的土砂。3.2如果钢筋笼的外侧和套管的内侧之间间隙难以达成要求,可能会导致套管和钢筋笼之间夹带骨料,这也是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一个重要成因。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应该对钢筋笼和套管之间的间距做出规定,保证其间距是大于粗骨料最大直径的2倍。3.3钢筋笼弯曲问题,这往往是由于钢筋笼之间接点存在问题,如果接点设计或者制造中存在问题,箍筋出现变形或者脱落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钢筋笼弯曲,管套倾斜导致内壁接触的强度过大也会导致钢筋笼上浮。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应该注重钢筋笼的加工,并且保证组装具有足够的精度,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并且在沉放的过程中也应该保证钢筋笼具有较为准确的轴向度、不能直接让钢筋笼自行坠落。在套管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汽锤直度,否则也会出现严重问题。3.4正常来说钢筋笼导管的埋藏深度较大,其上层的混凝土往往由于长期浇筑,所以已经接近了初凝状态,在表面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硬质的外壳,在这种情况下,钢筋笼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握裹力度。如果导管的底部没有及时提到钢筋笼上,在混凝土导管流出之后也应该以也需要按照特定的速度提升,带动钢筋笼,如果导管埋藏的深度已经和混凝土标高相等,那么就需要提升导管,这样才能继续开始浇筑。3.5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

4断桩

主要原因:灌注时导管提升过高,使导管底部脱离混凝土层;出现堵管而未能进行及时处理;灌注作业时间过长或混凝土质量较差,当表层的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时,如果继续灌注混凝土,则表层下部的混凝土会沿着导管壁顶破表层混凝土面而上升,将把含有浮浆和沉渣的表层包裹起来,从而形成断桩。处理方法: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机械故障造成的导管提空或混凝土卡管现象需果断及时进行处理。对于灌注初期的断桩可考虑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刚开始灌注时即出现问题,孔内混凝土不足3m,则立即用气举法吸渣,将尚未凝结的混凝土清除干净,再重新灌注;如果已灌注一定高度(20m以内),混凝土已凝结,如果孔深在50m以内,在割除部分钢筋笼后用冲击钻将混凝土全部冲碎清除,重新灌注;已灌注较大高度,离孔口不到20m。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内套钢护筒,清水接桩的方法,以牙轮钻(直径比钢筋笼稍小)扫除1.5m厚的表层混凝土,然后制作一条比护筒稍小、比钢筋笼直径稍大、尽量接近设计桩的钢护筒,从钢护筒和钢筋笼之间插入孔内,直至混凝土表面。

5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这种技术本身工艺较为简单,并且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有很好的适应性,所以目前已经在全国的基础工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是正常来说,钻孔灌注这项施工内容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的,并且在施工完毕之后也无法验收,只能采用超声的方法来进行检测,所以这样看来,这个特性也直接决定了其本身也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在施工开始之前应该首先针对图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对于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烂熟于心,之后收集该地区的地质资料,并且积极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一些问题,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一系列可行的施工对策,这样才能让施工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对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全过程来说,水下砼灌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常来说,钻孔灌注桩这种工艺对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尤其是该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并且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情况。这种工艺目前来看,正在逐渐变得更为完善,但是如果工艺使用不当,仍然难以避免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堵管、断桩、少灌等等,同时也经常将船头对准钢管,登等,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砼灌注工艺。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和事故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基础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剑杰.探析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2017(9):291-292.

[2]崔继武,姜磊.浅论水利工程钻孔桩施工及控制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2).

[3]丁利军.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12):130-132.

[4]王军.浅谈水利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J].房地产导刊,2016(30).

[5]肖广金.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及其质量问题的控制[J].水能经济,2017(1):276.

作者:于德春 单位:北安市水利勘测设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