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思考(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思考(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思考(4篇)

第一篇: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系统管理机制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建设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生态系统与农田水利工程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能够与生态系统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策略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发展农村事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将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二者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协调发展,从而为农村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我国农业呈持续增产态势。

1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农田水利工程制度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农田水利工程制度建设却存在诸多不足,如没有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单纯的考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自身带来的利益,而忽视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服务能力降低,成为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

1.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不到位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不到位、管理制度未涉及到农田水利工程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管理职责不明确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可靠性。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抗旱、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田水利工程是建设我国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水利工程存在老化失修、设备陈旧、安全运行机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建设管理者要合理的进行规划,尤其要把握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科学合理的利用农田土地资源,加强对植被进行保护,尊重生态的多样性,避免出现平田整地等现象;在保证局部配套建筑物完成的基础上,不能大量使用混凝土等材料;增强农田水利工程电网建设,局部改善农田上空的小气候;避免对水利工程进行盲目填塞,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协调生态系统,保护湿地和物种的多样性,避免洪水水患等情况发生;完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多领域、多源头供水,减少农业污染。

3促进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方案,树立节约用水意识

农田水利建设者要制定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方案,积极宣传广大农民树立节约用水意识。在进行实际修建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全面、充分考虑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做好市场调查,寻找成本较低的原材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协调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建设节约型社会。

3.2农田水利工程在生态系统中的积极意义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关键就在于稳中求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清楚的认识到二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协调共生的目的。此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合理开发水利资源,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开发,使生态经济和社会经济有效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者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摒弃过去传统的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建设惠及农民的农田水利工程。

4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不断推行,只有将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其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做好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方案,树立节约用水意识、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在生态系统中的积极意义、提高管理者自身责任意识和专业化水平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作者:邵冬梅 尤江 单位:辽宁豪远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创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夏志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

[2]邓志平.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浅谈[J].南方农业,2016,(03).

第二篇:农田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方法

摘要:

近些年来,国家、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使得农业经济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投资建设规模也逐渐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人们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情况也逐渐重视起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时间比较长,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冬季施工建设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但是由于冬季气温低,会给施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文章就农田水利工程的冬季施工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方法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以及规模逐渐扩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冬季施工建设,使得工程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地农田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方法,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以及水平。

1农田水利工程冬季施工建设的准备环节

1.1做好施工技术的编制

在农田水利冬季施工建设中,需要根据施工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及标准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编制,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冬季施工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科学设计施工图纸,要求专业的施工队伍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保证设计环节的科学合理。在设计环节能够科学体现出施工进度、材料以及技术上的问题,在图纸设计完毕后,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审核,保证图纸的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同时对于冬季的施工方案还需要合理编制,明确施工的进度、建设标准以及风险等问题[1],科学的进行施工组织计划,保证各部门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施工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

1.2强化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在冬季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冻胀破坏,加之施工人员对冬季的施工情况和规律不够了解,很容易发生施工事故,因此对于冬季施工,需要根据气候温度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防冻措施,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在低温条件下顺利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要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施工人员了解冬季施工建设的规律以及要求,避免在施工建设中发生安全事故。

1.3强化材料的验收检测

为了保证冬季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需要对施工建设的原材料进行质量验收和检测,避免施工中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在冬季施工中经常会添加外加剂,并且根据气温的变化,要不断调整使用量。由于市场上的外加剂有很多种类,也存在着伪劣产品,如果不进行质量检测就可能会对工程建设造成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对工程施工的材料进行反复多次的验收。填筑土石坝时,需要有专门的及时人员到填筑现场对土中的含水以及含沙量进行分析,明确其是否达到建设标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1.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工程施工前,还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工程冬季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质量事故。技术交底工作中,需要明确材料的使用方法,材料的养护、施工的工艺以及技术等,促进施工效果的顺利实现。

2农田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方法

2.1混凝土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建设中,需要对施工使用的水泥、砂石、添加剂等材料进行检查,明确生产时间、成分、出厂质量合格证,保证使用材料的质量。同时需要强化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按照冬季施工建设的标准进行配置,科学搅拌以及浇筑,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同时需要做好保温工作,将温度控制在施工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使用稻草、薄膜等进行覆盖,保证温度,还需要实时测量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避免混凝土受冻。

2.2土方施工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做好冬季开挖工作,冬季开挖一般分为人工、机械以及爆破法,需要根据工程建设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开挖的方法。机械开挖需要根据冻土的厚度、工程量等进行确定,可以使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开挖。如果冻土层比较厚,可以使用打桩机对冻土进行开挖,并按照相应的顺序,如果冻土层的厚度是1米到2米之间,需要使用起重机,砸破冻土层,便于施工[2]。如果冻土厚度不到2米,可以先使用爆破法,然后利用机械进行挖掘。冬季的土方回填。冬季温度较低,回填时容易出现沉降的问题,所以需要先清理施工现场的积水、冰雪和淤泥,然后在进行回填。回填时,需要控制冻土块的含量不超过总回填量的15%,并且需要保证冻土块的粒径超过15cm。要连续进行回填,使用薄膜做好保温工作,填土方的上层需要使用透水性比较好的土层。

2.3抹灰施工

在冬季抹灰施工中,有冷作法和热作法之分,热作法需要保证温度在零度之上,通常是在室内温度高于5℃时进行,搅拌砂浆时需要使用热砂和热水,砂浆的温度需要控制在8℃以上[3],然后运输砂浆。冷作法就是施工前,需要清除掉表面的霜雪等,利用盐水进行清除。在抗冻剂中加入食盐,并根据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食盐的加入量。同时在抹灰砂浆中,需要加入2%的亚硝酸钠、2%的硫酸钠、2%的食盐,将其进行混合。

2.4保温工作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冬季保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保证混凝土或者是砌体的凝固性。冬季通常有三种保温方式,一种是温水热拌法,这种方法适合在夜间-3℃以上,白天平均温度在0℃以上的地区进行,保证砂浆的温度超过20℃,严格按照砂浆的配置标准进行施工,利用草席、薄膜等进行保温。第二种是蓄热法,一般使用在冬季天气温度变化不大的地区,根据一天温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施工的时间,由于中午的温度比较高,因此施工多在中午进行,夜晚温度比较低,内墙的砌筑选择在早上和晚上,上午砌筑东墙,下午砌筑西墙,同时还需要做好保温工作。第三种是暖棚法,这种方法需要在施工前选择合适的位置搭建暖棚。要在暖棚中放置取暖设备,如火炉等,使暖棚内的温度能够达到施工建设的标准,砂石、砖等要求的最低温度是5℃。这种方法的成本支出比较多,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在选择时也需要谨慎。

2.5成品保护与回访

施工建设完毕后,需要对成品进行保护,及时检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工程回访就是为了掌握工程完工后,环境等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工程出现损坏时需要及时维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综合相关的经验,为下次施工建设提供依据。

3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快速发展,冬季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情况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冬季施工建设的质量以及水平,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冬季施工方法,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工作,根据冬季施工建设的标准进行,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作者:齐明明 单位:四平市梨树灌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王宗海.水利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12:93-95.

[2]王勇晖,王茹.冬季水利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2,3:160+74.

[3]陈伟,乐瑞.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探讨[J].江西水利科技,2015,5:380-382+390.

第三篇:历史上农田水利工程技术

【摘要】

文章阐述了陕南地区从古至今修建水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水利技术方面日益成熟的历史。概述了引水工程技术飞槽,挡水工程技术土、石堰,提水工程技术桔槔、筒车等的依次运用,正是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促进了陕南农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陕南;农田水利;工程技术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陕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必须重视农田水利的建设。陕南地处秦巴山区,汉水从中穿流而过,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说,山区田地灌溉不似平原,只要挖渠引水即可灌溉,山区地形的复杂性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该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山地水利技术。在陕南各地依据实际需要,分别建设引水工程、挡水水工程和提水工程等,特选取具有特色的工程技术进行初步探索。

一、引水工程技术

引水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最多、最为广泛,多见为修建河渠。陕南洋县农田水利开发历史悠久,在水利修建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技术方面日益完善,并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飞槽是引水过程中遇到低地或者是道路与之交叉时,为跨越而修建的槽渠。其材质主要分为木质和石质。木质飞槽建设灵活,又省材料,但是承载水量有限,如遇水量较大或者是洪水,往往容易冲毁;建设石槽费石料,而且人力投入更多,所以根据实际水量的多寡和浇灌田亩收益来决定使用“木槽”还是“石槽”。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城就有用飞槽引昆明池水进入城内,“飞渠引水入城”。[1]该技术不仅应用于城内引水建设中,在陕南农田水利引水工程中同样使用,并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石质或者木质。洋县溢水堰位于“县西北二十里,出溢水和,渠傍山崖,岁遭山水冲崩,”[2]明代崇祯元年县令创修木质飞槽,到“本朝康熈五年县令柯栋计,永久刳木省费。”[3]“筑堰分水东南,流下为小飞槽,又下为大飞槽,又下为坂堰,又下为腰渠,又下为西渠,又下为石堰渠,又下为吴家渠,又下为北渠,又下为南渠。”[4]木质飞槽具有节约成本,造渠时间短的特点,但是木质飞槽适合小型的引水,如果水量太大木槽十分容易冲毁。此外,土门堰在此技术基础又有了新的发展,将飞槽和石堰相结合。土门堰“阻牛首山之麓,故凿为门,以通渠道因名”,[5]该堰土沙较多,河流经过时“善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原先是“用树杪砂石权宜修葺,一经骤雨,漂决无存”,后来“姚立诚来令斯邑蠲帑藏架长堤以障之,共脩成石堰二座,飞槽九座,洞口十四处,遂成无坏之业。”[6]灙滨堰水量与溢水堰相比,水量较多,适合“石槽”。当然并不是从开始修建“飞槽”就使用石槽,其中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县北距灙水之右,有田数千亩,其灌溉自溜坝湾引河水,循山麓纡廻南下,中经二涧,涧深广数丈,旧架木为飞槽,渡渠水以达于田,夏月涧水暴涨,木槽荡然无复存,邑侯李用中创建石槽,以为渠道,以数丈之槽,利数千亩之田,李侯之惠利士民,岂可以数计哉。”[7]

二、挡水工程技术

挡水工程,顾名思义就是截留河水,以达到较高水位和储蓄水源的目的而建设的工程,主要是坝和闸的建设。陕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河流又多靠降水补给,造成农田灌溉季节分配不均,坝和闸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因此坝和闸在陕南农田水利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灌溉水利工程中多运用简单的平板闸。斜堰是灙水中灌溉面积最小的,其规模是灙水上最小的,“灌负郭田旧用木桩草石修筑,旋筑旋崩,殆无宁晷,李公用中捐俸建石堰,分门闸板,视水之消涨,以时启闭,虽洪涛数兴终莫能坏,其左为渠二百四十丈引水入阡陌,堰成而水安行焉”。[8]此外陕南最为著名的山河堰,第二堰流至“三皇川设木闸以节水”。[9]堰、堤是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挡水工程。兴安府的千工堰截衡河水,在“牛山口中横大石,河水左右分泄……石之南水深流急为大木以障之”,[10]此外加固渠堰则是使用“石囤”,山河堰加固堰堤就是使用“芦囤”和“石囤”相似,只是名字不同,被称为“一劳永逸之法”“其法:芦囤每一个长一丈,高二三尺许,约与堰堤量矮数寸,今囤尽以竹编,其芦囤内填以乱石编立两条,中间数尺仍填乱石于内,水小障拦不竭,水涨任其漫过,自是工可久而水利有赖矣。”[11]陕南南郑县的“石囤”因地制宜,并不是全部采用石囤依次排列,而是坚固两边,中间仍然用乱石填于内,这样既可以节省筑堰的材料,而且石囤做堰,价格便宜,就地取材,更重要的是石囤可以适应河床适当变形,因为中间是乱石,恰好留下变形的空间,即使大水冲击,石囤也可以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从而加固堤坝或者渠堰。该技术广泛应运于河堤加固,在山河堰的维修中亦有大量使用。

三、提水工程技术

古代灌溉技术多是利用水的重力来进行灌溉,如果引水区低于灌溉田亩时,那么即使有水也不能达到灌溉的目的。随着山地的开垦,需要灌溉的山地也日渐增多,提水工具成为农田水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桔槔

桔槔,是“挈水械也”。陕南汉阴县最先从抱瓮灌田转变为使用桔槔,且汉阴县是桔槔的发明地。汉阴县有周丈人,“周丈人,不详其姓名,以其生于周,故称为周丈人,云抱瓮灌田,守扑凝神,屏绝机心机事。子贡南游于楚,过汉阴遇灌田,告以桔槔,丈人嫌其多机事,见在子南华外篇,今城东北有灌台。”[12]子贡创造桔槔今现存两方面依据,一方面是文献记载“庄子南华外篇”,另一方面则是今天依然存在的遗迹“灌台”。嘉庆时重修灌台,“邑北城外抵龙岗数十,武旧有亭名丈人亭,亭旁有太台号灌园台,上□石如瓮,状下承以磐瓮,方圆不盈丈,而古色斑斓,字青石赤,其文漫灭…望而知为汉唐以上物。”[13]在“庄子南华外篇”中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溉,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14]可见汉阴县桔槔使用历史悠久。到嘉庆时期桔槔继续使用,但是已经出现没落之势,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署之东南有废地数亩余修为园,事皆草创……圃内茅屋三间,南隅桔槔引灌,圃之水绕屋曲流入于雨池,故曰‘曲水流觞’”[15]后来筒车逐渐代替桔槔,成为水田灌溉的主要水利工具,筒车已经借自然之力就可以灌溉较多水田,详见”汉阴月河观运水筒车”,[16]其中作者打趣道“;子贡之遗智耶使丈人见之尤必忿然而去也,桔槔尤用人施力,贤者已防机巧多抱瓮,丈人若见此今时比昔更何如?”[17]

2、筒车

筒车一般安置在水流湍急的地区,是使用水力,自动旋转的提水工具,在桔槔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水筒车是汉阴县后期另一取水工具,“筒车……每筒复加以竹芭,乃监木安此车,于引水急流,渠上下迹种入水面,水激竹芭,则车自转,动车上迹,筒傍高架木槽,搂水入田间,每一车灌一顷”[18]制作到使用十分灵巧,这样既省人力又可以借用自然之力,是提水灌溉历史中里程碑式的创举,正如文中所言“不烦人力,可夺天巧。”[19]筒车在陕南各方地渠使用较广,洋县灙水流域“山间居民沿河灌田,凡田高水低之处,皆安筒车计数百三十处,”[20]筒车规模之大由此可见,溢水也可在山内“随处溉田”[21]城固县水车“定额水车九辆每辆溉田不过二三十畆,今后安车务要轮板增大,听其自然,打水不许拦截官渠。唐公田六百八十三畆五分……水车田三千四百五十九亩,渠道最低,”石泉县“山地可作堰塘,土山可做梯田”就是使用筒车来实现的。筒车的特性决定了对地理环境强烈的依赖性,因为水流必须有落差才可以带动筒车旋转,筒车的使用必须在有水流有落差的地方,所以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洛南县使用塘坝和筒车相结合的模式。面对“水分则势缓,聚则势急,安车之处必急,水方能冲转,非筑坝不可。”[22]洛南需要一些相配套的水利设施,就是坝和塘的建设。“其法用劲木,长六尺为桩,将一头铲尖,交乂打入水中,如鹿角状,于近岸安车一二丈许,一路斜排内外,用沙石壅堆,使无动摇,其布桩上广下狭,偪水急流至车,所车自转动,若河平水缓,则离下坝十余丈已上,更筑一坝,仍于坝头接作曲坝,直连下坝,则衆水由一港奔流逼成急势,可安水车二座于一处,虽两费实两利也。”[23]这样一来,筒车使用范围扩大,收效甚好。农田水利工程对于环境的依赖自不必言,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考虑到环境的因素。然而环境并不决定水利工程的建设,百姓通过在实际生成产中积极克服环境的局限,洛南县将塘坝和筒车结合,塘坝蓄水抬高水位,代替自然环境中水流的落差形成的势能。另一方面是解放劳动力,筒车借自然之力灌溉田亩,既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又省去劳力,筒车的使用是技术进步的显著体现。从抱瓮灌溉、桔槔、筒车的依次运用,是灌溉技术、汲取水源方面较大的进步。陕南地区农田水利中正是这些水利工程技术的日益完善使得陕南地区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一方面是灌溉面积增加:“南郑县,北坝有山河大堰一道,又有第三堰一道,灌田八万余亩,南坝又堰十道,灌田五万余亩;城固县,灌田八万余亩;洋县,灌田六千余亩,西乡县,灌田六万余亩,沔县,各筑堤堰灌田二万余亩,汉阴厅,其渠堰之在官者十九处,民间私堰不下数百处,灌田数十万亩”[24]另一方面,山地梯田灌溉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尤其是提水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很多“高仰之田”的灌溉问题,山地农业在这时期有显著的进步。所以先进的技术是保证当地农田水利灌溉的保证,正是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促进了陕南农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吴建芳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水经注•渭水》记载:昆明“故渠有东而北曲迳青门外,与沈水枝渠会。渠上承沈水于章门西。飞渠引水入城,东为仓池。池在未央宫西,池中有渐台”;“飞渠引水入城,东为仓池。池在未央宫西……故渠出二宫之间,谓之明渠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M].科学出版社,2012.10.172.

[2][3](清)邹溶修,康熙洋县志,卷二陂堰[O].康熙三十三年刻本。见《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二十一卷,212.

[4][5][6][7][8][9](清)沈青崖,雍正陕西通志,卷四十汉中府水利[O].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清)郑谦,嘉庆安康县志,卷六文正千工堰记[O].清咸丰三年刻本.

[11](清)张鹏翼,光绪洋县志,卷四水利志滕太守分水约[O].清钞本.

[12](清)赵世震修,汪泽延纂,康熙汉阴县志,卷之三[O].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384.[13](清)钱鹤年纂,嘉庆汉阴厅志,卷之九艺文[O].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影印,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540.

[14](清)赵世震修,汪泽延纂,康熙汉阴县志,卷之三[O].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397.

[15](清)钱鹤年纂,嘉庆汉阴厅志,卷之三[O].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534.

[16][17](清)钱鹤年纂,嘉庆汉阴厅志,卷之三[O].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551.

[18][19](清)赵世震修,汪泽延纂,康熙汉阴县志,卷之三[O].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第5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396.

[20]佚名编,洋县乡土志,一卷[O].民国初年修抄本。见《陕西稀见地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第15册,57.

[21][22][23]佚名编,洋县乡土志,一卷[O].民国初年修抄本。见《陕西稀见地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第15册,358.

[24]卢坤,秦疆治略,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

[25]郭涛,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第四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方式研究

摘要: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以农业大国闻名于世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方式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然生态的改善,而且还可以推动我国基本的农业生产。本文就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设计原则和发展倾向进行了阐释,旨在真正助力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行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方式;农业发展

在我国新型农村的建设发展中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方式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想要提高农业的产量就要有科学和高效的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方式、灌溉标准以及灌溉的设计方式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所以在现今我国农业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的水利部门的人员应该对于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有着严谨的计划和规范。不仅如此还要综合一切的考察进行深入的探讨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方式。

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因为全球气候的波动,使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极端灾害性的恶劣天气,应对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加快推进农业水利等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抗灾减灾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扩充灌溉面积和促进节水灌溉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法[1]。2011年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地面积的比例首次超过50%,新增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0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为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还选择了部分县开展了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建设试点等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慢慢的转向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前进方向,在农田水利的建设过程中各个方面统筹的布局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慢慢的变成了水利灌溉工程的下一步重要的研究目标。

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方式的原则

(一)全方位规划设计原则

1.安全为上。

对于灌溉的渠道工程,要特别注意安全性的问题,这一条是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原则。在布置灌溉的渠道时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危险的地段,深挖方。在设计山丘型的区域时应该尽全力的避免和溪流、湖河的布置靠近,防止被山上爆发的洪水冲毁沿着路干渠道应该有较好的泥土地质条件,渠道应当具有科学的排洪设施和泄洪设施,如排水闸等。合理的在设计灌溉渠道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综合当地的整体情况利用水资源适当的扩展灌溉面积。

2.考虑地形条件。

在制定设计农田水利灌溉的方式时要充分的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应该在高点设置灌溉的渠道,然后再低点设置与高相呼应的排水的渠道,尽量做到使水流自然的排水,自然的流进灌溉区,分别在不同地方建成的灌溉要建立不同的独立的灌排系统。对于一些洼地或者一些高地可以考虑用小片的提灌的处理方式,不要为了对一些小部分的照顾而影响到全局的进行。同时,制定一些渠道的路线时应该考虑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性因素,在制定渠道线路时尽可量的保证这些渠线的整齐利落,不弯曲直线,尽可能的防止一些建筑物的交错,也要避免一些民房和田地被占用[2]。

(二)干支渠道的设计原则

在确定干支渠道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应该一直秉持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地区面貌和地形加以制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的设计

(一)计算合理的引水量。

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设计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所需的引水的水量计算,引水量指的是灌溉的范围使用的量和流失水量的总和。引水量还受到一些条件的影响,如农作物的种类,自然地条件等因素,所以在及需引水量的时候应该根据总和的数值遵守一定的灌溉的规定。在设计灌溉的时候最先得确定适合的引水量,然后再决定横断面的量,再根据描绘的画出断面图。然后再照方案进行设计。

(二)确保灌溉力。

灌溉力有一定的年数,这个年数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个百分数,以“A”来举例说明,假若A=90%,就是解释这个农田水利的灌溉工程可以在100年之内有90年是可以用来灌溉用水,剩下的10年是不确定的因素,出现一些缺水的情况,所以A=90%就是这一个灌溉区域的灌溉能力。所以在要根据当地的现实情况决定灌溉力的大小。在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的设计过程当中还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干旱程度。如果一个地区干旱的情况很严重,那设计出来的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的灌溉力就得超过当地的干旱日期。

(三)取水方法的设计。

取水的量和取水的高效的方法在整个农田水利灌溉的工程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取水的方法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用地方的水源和水量来设计。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方法:自流和提水。根据这两种方法再把不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两个部分,再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取水。通常来讲,自流水分为有坝和无坝两种情况。无坝取水需要建闸设计,这样的设计适合运用到农田的灌溉中。而又把取水需要建立堤坝来进行灌溉水的自流。

(四)分布局域的设计。

根据农田分布局域的不同,农田水利灌溉方式的设计也要有所考虑。如果地形是平原,要考虑平原地形的特点:主要是地形比较靠阔、地势低、耕种农田的面积比较大。所以根据这些特点,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方式时要结合洪涝、地形、水质、干旱等条件进行设计。如果是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主要特点:地表水较多、排水功能强。根据这些特点中原地区比较适用分排灌溉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土壤的流失和生盐的情况,还可以保护灌溉渠道。

总结:

对于农田大国的我国,农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农业中的谷物要能优良而健康的发芽成长就要重视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的方式,要根据土壤地势等的条件利用适合的方式去灌溉农作物。国内的农产业水资源的使用日益紧张,所以要需要大力倡导农田灌溉工程的发展。

作者:王跃祥 单位:云南省会泽县五星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谢欣芮.浅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4(09):242.

[2]余志国.徐雨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刍议[J].水利技术监督,2015(0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