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研究(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利工程管理研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水利工程管理研究(10篇)

第一篇: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措施研究

1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浅析

1.1水利工程中制度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而其中工程管理制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工程的施工制度的制定不仅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还要形成制度,从而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按照相应的要求来进行。工程的管理人员要按照制度的要求来邀请具有较高资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来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还要通过监理单位的责任来对工程中招标的一系列具体工作进行管理。

1.2工程的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的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情况来实施资金的分配和劳动力的分配,其中不同支渠上的工程都要由专门的施工队伍来进行施工建设,并且各项工作也都需要由专业的人员来进行负责。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让非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施工,但要由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指导,这样也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合理性。而工程在投招标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责任承包制,这样在保证该审批科学合理的情况下,再选择施工条件好的单位来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还需考虑到施工每个步骤的具体计划,这样在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批,从而更好的组织相应的单位来进行协调施工,并且施工的图纸也要由专业的施工单位来进行协商修改,没有经过协商的修改则不允许对图纸进行改动。施工的整个过程要严格参照施工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并且对于工程施工制度的要求也必须要达到规范标准。同时,上级单位还要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各个程序进行检验,保证工程在施工完成后能够及时的对工程进行验收。渠系工程中的每个施工步骤都需要参照上级的施工指示来进行,并且当地的政府部门以及管理部门还要组织人员来对工程进行指导,从而更好的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1.3工程的财务管理

工程的财务管理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对于保障工程经济效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部门需要对工程的财务组设立专门的账户来负责工程各项费用的支出,同时还要不断的建立起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的费用支出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来进行,每笔款项都要有明确的用途,这样资金的使用也可以避免出现随意挪用的情况。

1.4水利工程中水费管理

水费的管理通常需要参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来进行,当地的政府对于水费的管理需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并且明确水费收取的主体,保证在供水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将水费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同时,乡镇单位以及社会用水协会等部门还要带头对供水、管水以及收费等各项环节进行及时的协调管理,从而避免在未来的供水收费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1.5施工人员的管理

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需要按照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并且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且在保证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同时,不断的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保证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存在的问题也表现的非常明显,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目前,灌区水利工程大多都是经过多年的使用,很多水利工程的寿命已经达到了极限,而一些水利工程建筑中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多种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灌溉以及农田用水,还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我国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表现的依然不够明显,整个灌区的输水渠道存在着严重的渗漏现象,在输水渠长的情况下,水资源浪费的也越来越严重。而排水沟道存在淤泥的现象也相当严重,如果进行投资处理,所花费的资金也较高,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2.2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依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投资体制,很多地方的灌区水利工程建设都是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的,而工程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依然还有待提高。在灌区水资源承载力以及风险控制力方面依然达不到规范的要求,这也是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3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体现出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水利工程管理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还需要加强对工程的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建设也是保证工程管理质量的重要前提保证。

3.1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各项目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管理制度,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均按国家颁发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程进行。灌区应成立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处作为项目法人,下设办公室、招标组、财务组、技术组、监理组、设代组、物质组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各项工作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施工合同制,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3.2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

对主要的建设工程,要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招投标后必须经法律部门进行公证,从签字之日起开始生效。

3.3建立奖优罚劣制度

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单位要建立奖优罚劣制度,鼓励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创优质工程,并程,给予奖励。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和规程的工程不予验收。

3.4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项目单位要建立健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施工管理、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3.5办理项目和管理接交手续

竣工项目和管理设施应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规定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严格的工程管护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

3.6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解决灌区桥梁维修和管护问题

通过省政府出台政策,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原则,实行灌区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和跨公路桥分级管理,多方筹措维修管护资金,减轻水管单位负担。

4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的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便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江存莲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萝灌区管理站

第二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国家基本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较多,特别是国家级大中型水利工程,比如: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大坝工程等,其施工管理不仅涉及《劳动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法规,还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国土资源、矿山及城市建设等部门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工程决策阶段所要调研和论证的相关事项,更是纷繁复杂,需要特别关注和认真对待。

1.2水利工程建设牵涉面广,其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到工业、农业、电力、交通运输和环保等众多领域;水利工程建设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和竣工验收,涉及到的学科众多,比如水文、地质、湿地、园林、气象以及建筑科技等。

1.3目前,水利工程尚无统一的量化标准和规范的施工管理模式,再加上水利工程本身的规模、型式又多种多样,对具体的建设对象难以准确判定采用何种施工管理方式,只能摸索前行。

1.4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要原因就是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前者主要表现为工程所在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业务水平、协调配合能力等,后者主要是指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别等自然条件。

1.5地域不同,其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也不同,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甚至会給水利工程正常的施工管理带来不少难题。

2牢固确立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施工管理体制,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根本

2.1牢固确立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具有与时俱进、全面创新的新思路,在每一项新工程动工之前,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和深刻反思,认真做好新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牢固确立“全面创新”、“精细管理”的先进施工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制订施工计划时,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订出比较完善的质量、安全、成本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施工管理制度并将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融入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使施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项目经理部应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水利施工企业领导还应制订出引进和送出去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的计划,把本企业打造成创新型先进企业,这既是本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对飞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基本要求。水利施工企业要为职工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创造良好条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职工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

2.2建立有效的施工管理体制。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确立之后,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体制与其相适应。为此,水利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部必须扎实做好下列几项工作。第一,必须以改革精神调整原有管理机构,为体制创新扫除障碍;要按照“职责清晰、责权明确、高效精干”的原则,实施机构精简和人员分流。第二,应建立有效的施工管理体制,在日常施工管理工作中,项目部应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和《作业指导》,并据此来规范和指导各项施工活动;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上,应不断强化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和掌控;在安全管理方面,应把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扩展到每个施工项目和每个工作岗位上,要求每个项目、每个管理部门和每个作业班组,结合施工现场实际,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策划,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预警和紧急处理机制,并制订出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为水利工程项目创一流业绩和安全无事故提供可靠保障。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应采取对科学工作方法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需要,施工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应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施工企业各业务部门和项目部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中,全面贯彻落实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和有效的施工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加强对本企业职工(包括劳务队伍)政治思想和基本素质教育、学习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本身特点,要求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努力做到一专多能,即:不仅需要有足够深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应有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和较丰富的水利工程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并顺利完成水利工程施工任务。水利工程企业领导应坚持对本企业职工进行质量意识、基本素质、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的教育、学习和培训工作,为本企业现阶段施工任务和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3.2水利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部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从制度上确保推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在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有效性方面用数据说话,真正做到人人参与施工管理、个个享有优质施工带来的理想成果。

3.3水利施工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应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协调处理好与参建各单位的关系。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搞好水利工程建设也就是为人民的水利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水利施工企业也属于服务行业,因此,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应处理好本企业与建设方、监理方、设计单位和质监部门等的关系互相支持、互相监督,正确维护好参建各方的合法权益,齐心协力地搞好水利工程建设。

3.4水利工程施工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应按照“以合同为核心,以法律为准绳”原则,认真执行施工合同条款,严格按合同的质量等级要求和国家颁布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严把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关,按设计图纸上的质量要求精心施工,并且还应像对待工程质量那样,认真抓好安全施工管理工作,也就是安全施工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管施工生产必须同步管安全,要坚持安全施工的动态管理、全员参与,要把安全施工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让安全施工成为水利施工企业职工的自觉行动。

作者:高莉

第三篇: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

1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日益的完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也从原本的国营单位慢慢转化成为私营单位,因此,有很大一部分私营单位的管理人员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利益,通常都会在材料方面,使用劣质的材料,甚至是刻意的减少材料的使用,从而来达到降低工程投入的目的。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减少资金的支出,没有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的设立,通常情况下,这些施工单位都是在外面聘请一名安全监理人员,这就会直接造成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性失去保证,同时,在具体的施工阶段,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都比较低,其不具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施工阶段根本发挥不了实质性的作用。

1.2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系列的国外施工单位都慢慢的进入了国内市场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施工单位的发展,我国的施工方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注意积极的朝着大型化、自动化与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1.3应对施工环境能力不足

政府单位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减少对居民所造成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位置都确定在相对而言比较偏僻与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这些的地方的环境一般都比较差,施工周期较长,同时,施工现场也都是露天的,这也就给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同时,施工人员的居住条件也不是很理想,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都比较低,在工程质量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4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与经济效益相比,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施工单位、施工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抱有侥幸心理,施工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安全管理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与统一。

2强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2.1提高人自身的素质修养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时候,应该进行相关体系的完善,唯有将水利安全体系建立完善了,才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稳定进行。在水利工程立项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安全管理小组的建立,应该设置相应的项目经理,必须要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各个人员的头上。在进行人员组织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选择具有着较高能力与较高素质的人员,在工作人员正式上岗之前,应该组织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培训结束之后,应该积极的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坚决不允许其上岗。

2.2施工管理要不断改进

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必须要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应该设置专门的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现场的有序管理,使得自身的权利能够得以较好的发挥。确保工程的正常稳定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着非常明确的安全施工制度,一旦发现安全措施不合理,一定要第一时间停止施工,此外,在具体的施工阶段,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应该严格的遵守规章制度,应该保证在规范与标准的基础下展开施工。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人员而言,在工作人员具体的施工阶段,特别是在进行特殊施工的时候,应该注意实时的提醒施工人员进行规范化的施工,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的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在发现问题之后,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到位。

2.3加大安全投入和改善管理模式、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巡查工作

作为施工方,应该紧密的结合施工的具体特征进行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注意适当的增加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生活质量,居住条件。此外,还应该配租充足的安全设置,应该尽可能的使用目前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不断提高,应该尽快将安全隐患消除,从而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可以在复杂条件下正常施工。

2.4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和经费投入

在水利工程项目具体的施工阶段,应该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如实的记录,同时,还应该进行相关档案的建立,应该做好工程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样做的主要目标是当工程完工之后有利于为工程验收提供可靠的依据,也能够促进验收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生产管理经费是整个工程能够得以正常稳定运行的关键,作为施工单位应该做到紧密的结合工程的具体特性以及危险程度来进行安全费用的投入。通常情况下,安全经费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施工场地的安全设施;第二个方面。施工人员的劳保用品;第三个方面,职工安全培训的资金、办理保险资金等等。

2.5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注意严格根据相关制度展开,从根本上避免违章行为的出现,此外,还应该注意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在培训结束之后,及时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来采取相应的奖励与惩处措施。这样一来,对于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稳定进行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总之,水利施工安全管理为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因此,人们一定要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将各项工作做到位,从而为水利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石荣钢 单位:贵州水利实业有限公司

第四篇:灌区水利工程电子档案管理浅析

1水利工程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

1.1水利工程电子档案须通过档案管理软件

实现归档和高速查阅水利工程结束后,电子档案借助计算机平台,通过档案管理软件迅速归档,归档程序为:文件杀毒、格式转换、加注档案管理信息、设定分类号、档号、一级类目、二级类目,录入档案数据库,检索检查,完成电子文件归档。规范归档后,即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高速查阅。

1.2水利工程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实现局域内共享

电子档案可以借助网络系统实现局域共享。根据水利工程电子档案等级、秘级,在管理单位授权的情况下,相关单位在授权范围内,可通过查询系统,迅速检索查阅,从而实现水利工程档案的局域内共享。

1.3水利工程电子档案安全性要求高

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相对独立性及计算机环境本身的特点致使水利工程电子档案在整编、归档过程中,易被篡改且不留痕迹;在远程查阅中,容易泄密和病毒侵入,导致电子档案不能真实的反映工程建设管理情况、甚至造成档案的泄密和丢失,更甚者则会造成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瘫痪。这些电子化、网络化导致的弊端,给水利工程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文件档案除上述特点外,还有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相对分离性、载体材料和信息技术的不稳定性等。

2灌区水利工程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电子文件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难以甄别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有所不同,纸质文件的原始文件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较容易被确认。但电子文件具有可变性和信息载体的可分离性,计算机内存储的电子档案缺少笔迹特征、无书写墨迹和新旧区别,一旦有内容被删除或篡改,都难以甄别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2.2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灌区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的全面推进、网络的共享,档案资料的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归档时的完整性、真实性很难甄别;非法访问导致文件泄密、篡改、损坏,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的文件丢失等,使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3电子文件档案的不稳定性

电子文件档案的稳定性,一方面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稳定性。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尤其是软件系统,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导致由于存储格式升级而引起的电子文件需要及时转化的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依赖于存储设备的稳定性。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在不断地升级更新,部分载体存在寿命短,无法长久保存的问题。再者,电子文件档案比较容易受损。在存储设备受到碰撞、被电磁干扰等情况下,其内存储的数据都可能无法使用。

2.4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缺乏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管理人员既要精通档案管理业务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在灌区原有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水平相对不高,缺乏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3提高水利工程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3.1档案管理介入电子档案系统的初始设计阶段

由于纸质文件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控制手段,因而在电子档案系统最初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就应充分考虑各个管理阶段的不同要求,设计出格式标准的电子文件以及功能合理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3.2初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身体力行,投入到新型文件的归档工作中,对电子文件的接受、处理和存储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管理人员需要履行起保护电子文件原始信息的职责,在了解文件流通、重组的详细过程后,及时将已归档的文件设置为“只读性”文件,以保护文件的原始信息,避免在后续工作中被修改,提高文件的可靠性。

3.3加强对电子档案的保存

电子档案以文件形式存储在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设备中,其被记录在介质层上的数据信息密封于免于磁场、灰层、水分以及有害气体影响的保护层内,因而从理论上讲,电子档案能够长期保存。但是,在已有的科学技术和经验基础上,电子档案在存储设备中能否实现长久保存依然存在疑问,相应的证据仍需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在现阶段,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需要长久保存的电子档案进行定期复制,以避免数据、信息丢失的情况发生。

3.4统一电子档案归档的结构标准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工程电子文件的产生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量的提高要求质的保证。因此,档案部门应在确保工程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上,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统一的电子档案归档的结构标准,为全面推行和实现电子档案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5培养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员

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最大区别在于计算机系统的介入。计算机系统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功能以及不断扩大的存储空间为档案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方便了档案的编辑、检索、保存等,极大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电子档案的出现也对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在具备档案学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熟练地掌握与档案管理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软件操作技术。因此,加快培养一批同时具备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提高服务意识、树立服务思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二是定期让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促进业务交流。三是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等相关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为下一步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四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和使用,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4结语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电子档案的存储和处理实现数字化,互联网的出现更将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收取和传播的速度。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投身到电子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热潮中,在确保档案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电子档案准确、快速地传播。作为水利系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更应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加快电子档案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更好地服务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作者:施向阳 单位: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

第五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水自古以来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类在长期的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逐渐加强,专家指出21世纪是水的世纪,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所有重大问题,如人口、粮食、能源和环境等等问题,都与水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的水利工程是指防洪、排涝、供水、灌溉、水运、水力发电等功能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重大作用的工程,它们都是实现水资源有效保护、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水利工程,是现代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大国家建设性工程。对于我国现状而言,水利工程更是一个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不仅水资源储量稀少,且分布严重不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各地水土流失问题重大,同时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江河湖泊污染,地下水超采现象尤其严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水的需求逐渐增加,直接导致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激烈,这所有问题的出现,都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不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1.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水利系统内部普遍存在一种不正确的思想,即“重建轻管”,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加,水利工程的投入也逐步增加,虽然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是地方水利机构对现有工程的改造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重建轻管”的错误思想使各级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混乱,直接导致了在当前我国水管单位管理体制中普遍存在着条件差、手段落后、水平低下、业务技术能力不足等等问题。

2.水管单位定位不准,性质不明。

由于我国水管单位分类政策目前还处在试验过程中,纯公益性单位、经营性单位相对比较容易分类,但是由于综合性水管单位职能的复杂性,对此类单位的单位性质的分类就相当困难。

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分析

1.我国国家水利管理体制。

国家水利管理的主要部门就是水利部、环保局等部委,他们都直属于国务院,其中水利部是国务院直属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它的职能是负责协调管理全国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其他相关水利部门按照规定的负责协住水利部共同管理水资源。水利部的直属机构管理机构是流域管理机构,它代表国家水利部行使水利部所授予的职权,管理各个不同流域的水利管理工作。各地方政府直接领导各地水利厅,同时各地水利厅也受水利部的间接领导,主要工作是负责各省区域内水资源管理。具体的国家水利管理机构还有防汛抗旱指挥部,它是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之一,总指挥为国务院副总理。具体组织构成为中央设立总指挥部,在全国七大流域设立防汛办公室,负责流域内防洪管理和关键工程调度。

2.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我国水管单位中占有绝对的比重,大约占3/4左右,一般所称的准公益性水利资产也就是指这些单位所具有的水利资产,由于此类水管单位的具体职能具有的复杂性,直接导致了准公益性水利资产的具体划分非常困难。正是由于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无法清晰的界定,使得想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体制成为了一个相当大的难题。因此,要想成功的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就一定要对这些单位所辖的水利资产进行合理界定和清晰划分,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状,弥补这些水利工程的先天不足。

四、配套相关政策

1.落实社会保障。

各级水管单位要积极发动本单位内部人员,要积极参加社会保险。随着我国总体人事制度的逐渐转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将不断深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级水管单位一定要遵守国家关于规定,不断深入本单位员工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做到按照国家的要求和统一部署,积极主动的参与当地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做到让员工心无杂念,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2.对各种经济实体给优惠。

国家对于实行产权清晰的经营性水利工程,应当在政策上给予它们一定的优惠,这些工程的主营单位在经过水利、物价及财政部门认定并通过审核合格后,应当享受一定年限内的政策性免税或者免行政事业收费等等合理的优惠。在这些水利工程建设的初期,国家相关水管单位也可以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或技术支持。值得关注的是任何水利工程都具有公益性功能,只是程度略有不同。当一些经营性水利工程必须牺牲公司自身的利益去承担某些公益性任务时,国家应当给与一定的财政补偿,事后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能不妨碍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又能让更多民营水利工程企业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国家大型公益性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这对国家的公益事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公益性效益补偿。

无论水利工程是属于哪中类型,他们都会不同程度的具有公益性效益,公益性效益的主要体现形式为防洪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公民非商业性的休闲、对农业特别是渔业的支持等等,由于我国水资源不足的这一现状,各项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效益的补偿才显得尤为重要,应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所有水利工程项目的公益性特点,让他们能无后顾之忧的积极参与到国家大型公益性工程中。

作者:刘敏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水利局小城子镇水利管理站

第六篇:水利工程管理维护成本核算问题

一、水利工程管理维护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当前,水利企业的管理部门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管理部门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一地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忽视了其他部门在成本核算方面发挥的作用,或者认为成本核算只是企业对施工所投入的经济成本进行核算,忽视了企业所投入的人力成本与物力成本。管理部门成本核算意识缺乏造成详细的成本核算计划以及成本管理机制缺失,导致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缺乏相应的指导,无法很好地为提高工程的效率服务。

(二)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

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成本核算的维护与管理质量,当前,成本核算管理人员存在的主要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积极性缺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成本核算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成本核算人员对工程的流程、预算等相关信息的了解不够充分,在实际的成本核算工作中缺乏相关的成本核算信息,这也是成本核算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成本核算方式缺乏科学性

水利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全面、核算方式不正确,落后于当今社会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式,给水利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水利企业对成本核算的目标不够明确,对于一些本应该纳入成本核算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对一些不需要纳入成本核算之内的内容却非常重视,形成时间、资源上的浪费,使成本核算缺乏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增加了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此外,由于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多种多样,采购环节比较复杂,对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也对成本核算的维护与管理达到其理想目标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加强成本核算的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部门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让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才能让企业的所有部门都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使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合作,促进成本核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企业也要明确成本核算的责任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工作的细化管理,做到问责有方,切实提高成本核算的管理与维护的质量,增强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维护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成本核算的效果。强有力的成本核算管理与维护方式可以加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减少企业浪费的人力陈本与物力成本,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成本核算管理队伍

水利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成本核算管理队伍,为成本核算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水利企业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企业的管理方式,做到硬性管理与软性管理相互结合,充分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成本核算的工作流于形式化的现象。

(三)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方式

企业要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方式,首先要消除企业内部阻碍成本核算科学化的不利因素,要求相关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完善成本核算的内容,收集有效的数据信息,对于某些不明确的地方要反复确认,以适应实际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方式,及时准确发现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现代科技技术辅之以人工手段减少成本核算出现错误的频率,不断完善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实现对成本的动态控制和现代化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提高管理部门成本核算的意识、建设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方式三个方面解决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维护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以适应实际管理维护成本核算的需要,为成本管理奠定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水利企业应当抓住机遇促进自身发展,重点做好管理维护成本核算的工作,以应对当前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水利企业单位要充分提高单位的施工质量与效率,实现单位效益、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的相互统一,增强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王秀华 单位:盐城市大套第二抽水站管理所

第七篇: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措施

一、渠道维护以及管理在水利工程当中的重要作用

1、提升经济效益

在渠道维护管理中,可以把养护和管理分离,利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进行维护和养护,进一步使其充分发挥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在设备的管理阶段,要求规范维护工作和日常的管理,使设备可以得到规范化的维护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备可以正常使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这样施工单位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确保安全运行

在平时渠道的管理和维护中。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水工建筑物及保养对于水沿线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定期检查检修和养护设备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检修过程中可以确保水系统的整体运行,大大降低各种不安全的因素。故采用规范的检修流程,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力度,从而促进员工对实际检修工作。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渠道日常维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自然灾害原因。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在洪水等自然灾害到来时,会使渠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在暴雨季节,渠道受到山洪冲刷,极易出现渠堤滑坡等险情。山体滑坡不仅会对渠道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滑坡的树木、灌木、石块等会堵塞输水渡槽、水闸以及渠道建筑物处,严重阻碍渠道的正常输水,造成上游水位快速升高。如果不及时疏通和维护,会严重影响到渠道的安全运行以及水利工程建设进展。其次,重建设轻维护。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的影响,一些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工程完工之后,没有及时除险加固,造成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降低。还有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对枢纽工程比较重视,而忽视配套工程,不仅使水利工程的效益不能得到正常发挥,而且极易造成渠道的淤积堵塞,甚至导致渠道损坏严重,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后,维护机制不健全。在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由于维护机制不健全,管理及维护人员的素质较差,在维护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维护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还有些渠道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低,工作变动频繁,不利于渠道的日常维护工作。还有些维护人员缺乏专业的维护经验,导致工程管理不善和混乱。甚至还有些水利渠道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维护机制,也没有维护人员,造成水利工程毁损严重,渠道出现被毁坏的情况,极易诱发安全事故。

三、水利工程在渠道维护及管理方面的措施

1、加强堤渠的除险加固工作

在渠堤出现滑坡等险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要根据渠道工程地段对于交通、地质等的要求以及渠道填挖方、施工材料供应等状况,采取悬臂式或重力式挡土墙护岸、砼预制块衬砌护坡等方案进行除险加固。而对于渠堤渗漏等问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采用防渗衬砌措施。如果渠道堤身含砂量及有机质偏高,在出现渠堤渗漏的情况下,要对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处理。其次,采用开挖回填粘土方式。对于因动物巢穴造成的渗漏,应当采取开挖找到其渗水通道后进行回填还原堤身的方法进行处理。最后,综合除险措施。

2、做好堤坡的抢修养护预案

对于正在进行输水运行的渠道来说,如果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很难为抢修养护提供充足的时间。尤其是在用水高峰期间,如果是在堤坡坍塌初期并且对渠道不构成较大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为了在渠道能够正常输水的同时,确保渠道的安全运行,可以根据以下临时性的抢修养护预案开展工作。首先,应当抛石固脚。对于那些经水流冲刷已出现一定程度坍塌的地段,可以通过抛石固脚压重的方式来减少水流冲刷对渠道的破坏,提高堤坡的防冲刷能力,增强堤坡的抗滑性能,缓解渠道险情。其次,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夯打木桩并用装土编织袋来护坡。对于正在运行的渠道堤坡出现坍塌险情时,通过打木桩并用编织袋装土进行砌筑护坡,是经常使用到的抢护措施。最后,开挖方渠排水沟。在出现堤坡坍塌险情后,要及时查找渠道周边排水沟状况,将其引排入渠,防止水流泛滥会对渠坡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3、重视渠道的日常养护及安全巡查

在日常养护工作中,渠道维修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对主干渠及支干渠进行认真巡查,检查渠道上是否存在影响渠道安全的蚁穴、鼠洞,查看渠道内有无影响水流的树木、杂草等淤积物,检查渠道内外坡是否完整、渠道的防渗层是否出现破坏、渠道底部有无出现裂缝、沉陷、滑坡等情况。在渠道放水期间,维护人员应当观察水流是否平稳、均匀,有无存在旋涡以及是否漏水等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按照规范的管理模式,提高渠道的运行效率与工程质量。在渠道的日常养护及安全巡查中,必须要确保每一环节都做到严格规范,才能确保渠道的安全及平稳运行。

4、做好渠道旧有设施的修复改造工作

一般来说,渠道工程主要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以及田间工程等构成。在渠道日常维修及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对旧有设施的修复改造,以提升渠道的效益。例如,某地区一渠道存在输水效率低下等问题,应当对渠道进行改造和维护,而改造重点在于渠道输配水工程中混凝土渡槽破坏较为严重,并存在深度剥落、开裂以及漏筋等问题。因此,在对该渠道及相关设施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渠道输配水工程的损坏程度,根据渠道实际运行情况以及需求状况,制定出充分利用旧有设施的施工方案,选择保留砌石基础后续加以利用,重新安装渡槽以满足渠道输水等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渠道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维修状况,会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产生出直接影响。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渠道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

作者:姜练武 单位:长沙市黄材水库灌区管理局

第八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发展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水利工程属于综合性非常强的建设项目,与普通的建设工程相比,其施工管理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涉及领域广泛。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地势条件、气候条件和交通城建等,均会对其产生影响,要充分考虑工程与当地的契合情况,才能保证其适用性。其次,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到多个专业,作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者,不仅要熟知国家及当地的法律、法规,还要具备地质气象、园林经济、管理环保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再次,水利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2大方面,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体现出较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抗力,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洪水等,特别是一些工程处于偏远地区,不仅工程量大,且施工建设周期长,因此,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最后,缺乏可量化的统一标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量化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标准,这无形中增加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措施

2.1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采取不同的质量管理措施,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得到有效的质量管理。

2.1.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该阶段的主要管理内容包括了解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审查承担工程企业的资质,检查工程涉及到的材料、半成品、预制构件的相关参数及质量,以形成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对图纸进行会审,根据工程设计确定质量标准及成本目标,了解图纸中涉及到的工艺要求、施工要求、质量参数及施工要点,再根据这些内容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

2.1.2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施工,针对一些复杂的、施工难度较高的项目,要遵循方便、快速、保质和低耗的原则进行安排,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予以优化,以提高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及效率。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根据施工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提高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做好优化、细化工作。

2.1.3施工后的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主要管理内容包括准备竣工验收资料、加强竣工结算管理,并整理工程验收资料,以保证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在竣工结算阶段,施工管理部门要与预算部门密切合作,由预算部门分析中标预算、目标成本、材料实耗量及人工费用等,以保证完整、准确地结算。

2.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机、料、法与环,人为因素后续详细论证,此处仅针对其他4项要素展开讨论。

2.2.1保证工程材料质量

工程材料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果水利工程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则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保证村料出厂合格,入场后再进行二次检验,保证其入场合格;采用科学、正确的材料存储管理办法,通过多次取样、高密度取样来保证材料的质量。

2.2.2做好施工设备的质量保证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大量的施工设备,而施工设备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施工进度,还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因此,要做好施工设备的选择、检查、维修、保养及调配,将施工设备对质量管理的影响降至最低。

2.2.3详细了解工程环境

水利工程本身所处的环境就比较复杂,因此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现场气候、温度、空气湿度的观察与调查。

2.2.4选择适宜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不同,其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最适用的施工工艺。

2.3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施工质量的所有因素归根结底都与“人”有关,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内容。针对施工技术、施工水平较低的人员,要加强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保证其可以熟练掌握水利工程施工所需的技术及工艺;加强施工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及安全意识的培训教育。如有必要可对施工人员进行筛选,以施工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施工人员为首选,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任制度,引进激励机制,将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此外,还要对施工监理人员展开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结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应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只有施工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作者:陈建华 单位:江苏国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九篇:公益性水利工程市场化管理模式

1.市场化管理模式概述

1.1市场化管理模式内涵及管理体系

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市场化管理模式指工程管理单位按照市场规则通过服务购买的方式将工程运行和维护交由专职企业,由运行维护企业负责承担,同时按照合同规定实现效益目标。工程管理单位的购买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或地方水利建设基金、行政事业性收入等,市场化管理模式并没改变经费来源途径。购买方式主要指政府公开采购,具体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竞争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完成。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公益性工程中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工程管理单位可将全部或部分工作转交给市场来承担,具体分配由管理单位结合自身需求来确定。整个市场化管理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指行政主管部门对管辖区内的公益性水利工程进行行政管理,第二层次指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对所属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第三层次指管理单位负责未交由市场管理的运行维护工作,第四层次指运行维护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接工程管理工作。

1.2市场化管理模式实现的基础条件

服务购买离不开市场条件,因此,运行维护市场是保证市场化管理模式实现的基础条件,判断这个市场是否存在需观察其是否具备市场的基本要素。一个完整的市场应当包含以下几项要素:

(1)可供交换的商品。

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此外还包括资金、技术、信息、土地等诸如此类被商品化了的要素,商品是市场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市场构成的第一要素。

(2)卖方。

商品只有经出卖商品的当事人才能带到市场中。

(3)买方。

商品交换需有需求、支付能力兼具的购买者才能完成。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市场同样需要具备上述要素,可供交换的商品--运行服务本身、卖方--有能力提供服务的企业、买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从这个角度来讲,市场化管理模式实现的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

2.市场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市场化管理模式之所以受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青睐,是因为其具备以下优势:

(1)可精简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机构

市场化管理模式出现之前,公益性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全部由管理单位承担,导致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管理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化管理模式下,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只需具备充足的资金即可将运行维护工作转交给其他市场主体,从而减少自身的工作容量,管理结构和人员也可得到相应的精简,确保管理单位的高效率运转。对于那些工程完结但无管理单位的新建公益性水利工程来讲,可直接将运行维护工作交由其他主体,从而完成公益性水利工程的集中化管理,无需再另外增设管理机构。

(2)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重建设轻管理是我国水利工程长期以来都存在的弊病,一些地区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导致工程管理水平不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更是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如温州市建成有多个大中型公益性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也都设置了专门的管理单位,但是管理队伍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此外,一些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单位,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只能由当地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但其并不具备水利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在市场化管理模式下,通过购买服务即可将工程交给专业化技术团队负责,从而有效提高工程的专业化管理水平。由于市场本身的竞争行为,一些运行维护企业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这种竞争机制将不断推动运行维护企业的管理水平。

3.推行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许多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市场化管理模式探索和实践,但是并未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在探索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传统管理思想根深蒂固、市场发育不健全、缺乏管理标准等。本文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市场化管理现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1)分类逐步推行市场化管理模式

由于公益性水利工程的传统管理思想根深蒂固,只能分类逐步推行市场化管理模式,逐层瓦解传统管理模式。市场化管理模式的推行目标在于在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中广泛开展新型管理模式,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同,因此,应当选取条件成熟的工程项目作为试点,并逐渐扩大试点范围,从而以实践效果来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调动其他管理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化市场化管理模式。

(2)构建和完善市场要素

上文中提到了市场化管理模式实现的基础条件——完善的运行维护市场。要想构建一个完善的运行维护市场首先要把握市场构成要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水利改革良机,制定规范性文件和鼓励政策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到运行维护市场中。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运行维护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确保其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总之,应当集合多方力量不断构建更加完善的运行维护市场,为更多的工程项目进入市场创造基础条件。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公益性水利工程属于国家的基础设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涉及公共安全,因此,任何管理模式都应当以公共安全为前提。在市场化管理模式下,运行维护企业的管理行为及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因此,为确保公益性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提高运行安全性,应当制定统一性的市场准入标准,通过规范性文件来明确运行维护企业应当具备的资质、责任及义务,水闸、水泵站运行维护人员及机电从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制定配套政策及技术标准才能不断完善市场化管理体系,确保其正常运行。

4.结语

公益性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市场化是深化水利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是响应十八大号召,弘扬十八大精神的必经之路。目前许多地区都开始探索和实践水利工程管理市场化改革,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国家和地区应当引导和鼓励条件完善的地区先行探索和实践,不断推进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市场化的全面实施。

作者:王忠明 陈旺 单位:温瑞平水系管理局 温州宏源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第十篇: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

1农村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现状

当前,农村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们曾经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改革的重点转到发展工商业经济,而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没有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投入增长机制,尤其是运行与维护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特别是实行了农村承包制以后,县、乡(镇)人民政府只管按时完成收取公购粮的指标任务,很少过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民群众只好各自为阵、自力更生、投工投劳对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简单维护。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经济落后、资金筹措困难等原因,对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投入只是杯水车薪,成效甚微,导致农村群众每年都要投入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去修水利,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农业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只有将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好、建设好、管护好,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2.1发挥效益是工程建设的目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虽然规模小、投资少,但其发挥效益还是比较显著的,不但能保证农业的旱涝保收,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有效节省国家的水资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树立政府形象的工程,而是真正要投入运行发挥效益的民生工程,更是国家节省能源的重要战略性工程。

2.2维护管理是工程运行的保证

投入运行是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维护管理则是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具有季节和阶段性特点,例如灌溉是一年对半使用,防洪减涝有的只用几天,有的也许几年才用一次,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在暂停使用期间必须进行维护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仅仅是规划建设好还不行,对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若没有进行维护管理,有可能一年半载后就被毁坏了,所以,只有投入相应资金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长期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3资金投入是维护管理的保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模小,覆盖面大,对建设要求不高,但是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由于国家的投入水利事业得到了很快发展,然而多数是以大江大河大水库为重点,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少关注和投入不足,有的村屯连续30年国家没有投入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有些水利工程建后因资金问题无人管护导致杂草丛生或洪水毁坏丧失功能。多年来,农村发生旱涝灾害多数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投入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瓶颈,必须要有足够资金投入作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的保障。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重建轻管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由于在立项时没有重视工程建后维护管理的规划预算,也没有征收农业用水费,导致水利工程在建成后没有维护管理经费,无人进行监管,到需要的时候或许已经被损坏无法使用,然后又重新向政府申请要求拨给资金进行修复,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国家资金极大地浪费。

3.2主体不明导致管护脱节

从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看,建设与运行属于不同部门,各个部门分工容易,合作起来却较难。一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从建设到管理,再到投入使用应该是协作统一的部门负责,然而实际在管理时却将它分成了多个部门,使得部门之间很难形成监管合力,导致水利工程的建后维护管理工作互相推诿,出现了“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及“的管理脱节现象。目前,县级以下成立的用水户协会名存实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一般默认由受益村屯自行管理,实际上很难发挥作用。

3.3资金短缺管护无法进行

水利工程原来的建设维护管理投入制度因为农村税费的改革而受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费用缺乏有效的投入,再加上新的投入机制还未成形,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资金成了无源之水,管护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小型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的应对措施

4.1落实经费确保管护正常开展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要落实配套管护资金,应根据工程的质与效进行分类,属公益性项目的政府应做到资金全额预算,或者通过市场投入机制,确保工程建后管护经费足额到位,这样可以避免因建成后管理不善而出现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

4.2做好建后管护主体落实工作

水利工程完工后,应落实村(社区)委员会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主体。在落实管护主体后,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做好工程移交工作,建立档案台账,明确管护范围、责任和义务。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理不到位,建后不久杂草丛生,当地村委会应加强对受益群众的指导,定期组织受益群众进行清淤除草工作,把水利工程养护工作落到实处。

4.3多渠道筹措管护工作经费

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养护经费没有真正落实,主要依靠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解决,实在做不了再向政府申请给予一些补助。由于山区县多为贫困县,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养护,造成管护不到位。可以考虑因地制宜、多渠道筹措水利工程管护工作经费,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县财政预算水利工程的管护经费,受益群众按田亩收取养护经费,群众也可以通过投工投劳来折算管护经费,确保管护工作正常开展。

4.4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2002年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已经指出要改革水利体系,并且已经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处于管理盲区的因素之一就是制度不健全,落实各项政策的根本保证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各个地方应当根据当地实情,制定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可行性管理办法,做到水利工程管护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5结语

通过以上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现状的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小见大,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总之,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可以看出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而它的运行与维护管理体现出管理者的责任与服务态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建后管护工作,进一步关注民情,服务民生,才能更好地促进“三农”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韦明凯 单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