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和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和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和改革

[摘要]生产实习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在实际进行时往往存在着诸多困难,如油田企业不乐意接受学生的实习、实习经费短缺、实习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等。为了适应市场化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对生产实习进行改革。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凸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提高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当延长实习时间等措施,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起到提高实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工程;生产实习;实习基地;实习效果;改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机制的改革和社会的市场化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毕业时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创新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石油企业大都从自身发展出发,希望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要达到“零过渡”,毕业即能熟练的开展工作。对于石油工程专业而言,毕业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生产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生产实习环节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总理指出,“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目前石油工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就必须由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转变,由以理论教学为主向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转变,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此,我们必须足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生产实习在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生产实习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劳动观念、思想道德觉悟和劳动就业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工科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美国的工科院校都拥有较好的实验设施,同时具有良好的管理体制,使得学生能够得到较多的实验训练。在我国,高校的教学长期以来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每门课程都力求完整、系统,致使课时总量膨胀,专业课教学内容不精,陈旧和重复内容多,不能反映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实用性。现在许多学校石油工程专业使用的教材出版时间都较早,有的甚至是九十年代初的版本。比如由丁次乾主编的《矿场地球物理》一书,1991年出版,2003年再版;张琦主编的《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一书是2000年出版。石油工业在这一二十年间发生了迅猛的发展,而教材更新的速度没有跟上石油工业的发展步伐,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生产技术,学到很多新的知识,见识到先进的仪器设备、工艺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完成参加工作时的过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探讨如何搞好生产实习这个实践性环节意义重大。

二、生产实习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实习内容达不到教学计划的要求

首先,石油行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性,如压裂现场、注水站、联合站、酸化施工、修井作业等,工人在上岗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需持证上岗。而实习的学生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因此考虑到现场安全,企业一般不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在实习过程中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导致学生对生产工艺过程、常用设备与工具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掌握和了解的程度很差;其次,现代的企业生产有许多资料和技术需要严格保密,即使是企业的职工,很多关键性的资料也是不能触及的。学生作为企业之外的人员更不可能接触到这些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实习难免就流于形式,不能深入进行,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再次,由于指导教师深知实习单位来之不易,在学生实习时往往更多的听从企业的安排,不敢对企业提出任何的要求,教学计划没有得到实施,这无疑使学生的实习效果大大的打了折扣。

2.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认识不到位

现在的学生已进入“九五后”年龄段,普遍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年石油行业的火爆形势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误导,只看到了石油人取得成绩时风光的场面,对石油人在现场工作时的艰苦和默默奉献了解不够。虽然在选择石油工程专业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实习现场的严酷现实和心理期待值还是有很大反差。尽管在实习的最初时间里学生还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的兴趣会慢慢的冷淡下来,实习的热情也会被艰苦的外界环境消耗殆尽,个别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相对条件艰苦的油田现场,学生往往更希望到实习单位的研发部门和管理岗位等条件优越的地方进行实习。

3.实习联系工作难度大

石油工程专业在进行生产实习时普遍的做法是先由校方出面联系各石油企业,争取企业的同意,允许他们派学生前来实习,然后校方才能安排和组织学生来石油企业进行实习。在石油企业改制以前,那些大型国企大都乐于接受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无条件的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现在,企业更多的重视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不乐意接受学生的实习,因为学生的实习不但不能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给他们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存在着实习安排难度大、费用高、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企业安全管理压力大、实习效果差等问题。

4.实习经费短缺

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据统计研究显示,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家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速度赶不上高等教育总经费的增长速度[5];另外,这期间学生的收费标准基本没变,而各种支出费用却增长了好几倍。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许多高校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实习教学环节的经费因此而越来越少,致使在安排生产实习时只能捉襟见肘。随着物价的上涨,学生在实习时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不断上涨,而学校每年的实习经费不但没有随着增加,甚至还有小幅度的缩减,这必将影响到实习的开展。

三、提高生产实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而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高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到油田企业进行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收集教学素材,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当学校的兼职教授,邀请他们来学校作报告,和学校的教师进行理论交流和切磋。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保障学生的实习工作,提高了实习的质量和效果,高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信息等服务,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职工培训、技术服务指导和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样化、多层次的合作,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还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实现共赢。对于那些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可以采取签订协议或挂牌的形式,明确校企合作的形式,增强企业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调动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另外对高校而言,稳定的实习基地还可以节省联系实习所要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节约了实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习经费短缺的矛盾。

2.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凸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

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的难度较大,很多高校采取了缩短甚至是砍掉部分实践性环节的做法。比如有的学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没有了地质实习和金工实习的环节,生产实习的时间也由四周缩短为两周。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实践能力差而造成市场竞争力差,不受企业欢迎,这又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恶性循环。相反的,一些新开设石油工程专业的学校虽然面对重重困难,还是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新生入校开始就不断的进行各种实习、见习,比如大一时的课程见习,大二时的金工见习、地质实习,大三专业见习,大四时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石油类各种竞赛活动,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步步得到提高,在生产实习时很快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另外,还应该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编制专门的生产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指导书和计划既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出发,又要结合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3.加强其它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生产实习

除了生产实习这个实践性环节以外,实验和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们对于生产实习的有效进行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比较多,多数石油院校都建设了普通地质实验室、采油工程实验室、钻井工程实验室、油藏工程实验室、油层物理实验时、流体力学实验室、油田化学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可以模拟油田生产的某些过程,或者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型难题。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感知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测量方法,熟悉常用设备和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做进一步科学判断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训练科学研究或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在完成毕业设计时,需要用到本专业所学到的许多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某方面的工程设计和工程规划,最终解决油田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许多高校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够,培养的学生也就必然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会明显不强[6]。指导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习效果的好坏,实践教学应该派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作为指导教师。但目前的高校师资队伍有年轻化的趋势,石油工程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指导生产实习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各高校派出的教师大多是年轻人,甚至绝大多数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缺乏工程背景,在指导实习时往往会因为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讲解能力有限而影响实习效果。通过学校派遣青年教师深入油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和在校内做进一步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使教师在指导实习中做到既精通理论知识,擅长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述,又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能熟练实践操作和实习指导,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另外,通过这些高学历人才在现场的言传身教,也会使学生对石油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有更深的体会,培养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顽强奋斗精神,为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5.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现在多数学校生产实习时间为四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使学生接触到采油、钻井、油藏、地质、井下作业等各个实习环节,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之企业的生产压力也很大,他们不可能放心的把这些未经过严格训练、不具备上岗技术要求的学生放在一些关键岗位上,所以只能是减少实习环节,实习效果较差。为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高等学校进行了很多的大胆尝试,其中“3+1”模式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具体来说,“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四年制的本科院校,前三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等内容,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完成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训练[7]。实践证明这种延长实习时间的方法往往可以取得极好的实习效果。

四、结束语

生产实习是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也是学生深入了解生产实践,培养工程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适应现代市场对高校教育的要求。生产实习的模式,需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实习企业的现状和特点出发,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改进,寻找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董伟,伊向艺,卢渊等.浅析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2):68~71.

[2]周智翔,蒋小鸣.教学改革与工程科研有机结合初试[J].高等教育研究,1994(1):77~80.

[3]李晓梅.强化工程教育提高石油高等人才培养质量[J].石油教育,1999(7):7.

[4]贾焕军.培养石油类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102~105.

[5]张进.我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6~74.

[6]姜元章.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94~98.

[7]宋?,王珂柱.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0,189(1):135~137.

作者:贺亚维 申振强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