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通过深度企业调研,明确石油工程行业岗位分布和职业能力要求,参考石油工程相关钻井、采油、井下作业等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制定基于职业能力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重点关注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基于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改革提高石油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油气资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020年全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7.36亿吨,国内生产原油1.9492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3.5%;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253.6亿立方米,生产天然气1888.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42%[1]。为保障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我们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石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然而,目前高职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石油工程企业需求,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需要强化、综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2]调研发现,目前的高职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一定程度受到本科石油工程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影响,现有课程体系所培养的学生存在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脱节,难以较快地适应石油工程一线工作岗位。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专业岗位分布和职业能力要求发现,校企合作制定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课程体系的总体构架、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重点。
1现行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
1.1专业课程设置岗位针对性不强
通过对国内部分高职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和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下属钻井公司、井下测试公司、页岩气公司和测录井公司进行岗位和职业能力调研发现,现行高职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仍未能完全摆脱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影响,课程设置部分存在从石油工程本科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内容进行简化。这种方法可以为文化基础相对较强的本科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是对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的高职生来说并不合适[3],因为其课程设置缺乏职业岗位针对性,学习内容与岗位实践关联性不强,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符合石油工程一线岗位的要求,也无法满足石油工程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
1.2专业课程体系未完全包含石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伴随石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大量出现,原有的课程设置已不能完全满足石油工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到岗以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重新培训才能满足企业需求。例如,井下测试公司的岗位细分为试油试气、修井侧钻、地层测试、酸化压裂,原隶属于井下测试公司的连续油管业务独立出来,归属于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钻井公司在原来钻井业务的基础上分化独立出钻井定向岗位;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未充分包含石油工程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内容。
2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提炼出石油工程专业的主要岗位有:油井管井工、油井资料工、油井维修工、油井班班长、注水管井工、注水资料工、注水维修工、注水班班长、集输工、集输资料员、集输班长、测试工、注采分析员、化验员、井下作业班长、井下作业工、作业机司机、司钻、副司钻、井架工、泥浆工、内钳工、外钳工、场地工、资料员等。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对应的上述操作执行层岗位可归纳为司钻、井架工、内钳工、外钳工、采油工、集输工、作业工等7个主要职业岗位群,见图1。主要的职业能力为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石油工程一线从事钻井施工、油气开采、油气集输及井下作业等方面的生产操作、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等工作。调研发现企业最看重员工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合作能力、安全与环保意识、胜任目前工作的能力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多数企业将对敬业精神与责任心的要求排在了第一位。[4]
3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3.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石油工程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5]。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技能名师合作开发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实施以石油工程现场真实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的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3.2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组建由钻井、采油、井下作业和页岩气开采等石油工程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面向企业开展深度调研,通过现场走访、召开访谈会等形式,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石油工程职业岗位分析,归纳出石油工程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出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4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
4.1课程体系总体构建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体系和专业课体系组成。公共课体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创新创业精神、人文素养等能力,专业课体系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紧贴生产实际、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以职业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为中心重组专业课程与专业知识,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项目化。根据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突出职业特征,体现实践性和开放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占总学时的50%以上。4.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根据专业岗位专业能力分析,结合石油工程采油、钻井生产特点,从岗位工作过程出发,确定《油田开发地质学》、《钻井工程》、《采油工程》、《井下作业》、《采油模拟实训》、《钻井模拟实训》等6门对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课程,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这6门课程按典型工作任务安排教学内容,校内配套的石油工程国家实训基地与校外油田企业实训基地相结合,实行“学校+井场”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进行石油工程行动领域分析,确定学习情境,明确每个学习情境需要的工具、学习要求、组织形式与方法,考核与评价方法,形成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6]。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实训教材,搭建专业共享网络资源平台,与全国开设石油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共享专业建设资料,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配套习题集,有条件的课程建设课程网站,目前《采油工程》和《钻井工程事故处理》建设有课程网站。
4.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实践教学部分和校外实践教学部分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教学部分主要依托石油工程国家实训基地开设实训课程,校外实践教学依托油田企业来开展。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石油企业见习参观、石油企业认识实习、石油工程岗位生产实训、石油企业顶岗实习等,通过循序渐进的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顶岗实习是重点,通过顶岗实习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钻井、采油、井下作业等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另外,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劳动,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通过实际岗位操作培养职业素养,树立干事创业的创新精神。最终,通过系统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5结论
通过对油气企业工作岗位分布和职业能力的调研,明确企业具体的岗位分布、岗位胜任能力及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参照石油工程职业资格标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制定基于石油工程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联合开发专业课程,课程开发中注意融入课程思政和信息化技术,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付强 汪超 单位:湖北开放大学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