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说,要想提高其施工建设水平,需充分落实施工技术,而基础处理技术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后续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基础,对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常见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锚固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必要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会导致基础所能承受的上部建筑物荷载超出了合理范围,使得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直接威胁到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和运行状态。具体表现为:若施工中地基土层较软、强度不足或不呈均匀分布,均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地基土层在上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若在施工中遇到透水性好、构造破碎或松散的砾石层,并且在施工中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会导致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较严重的积水、渗水现象,进而导致基础的渗漏量超出合理范围内,进而为工程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从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发,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选择,重视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选择,重视基础工程的建设,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其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1]。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极易出现诸多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基础处理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一项特殊的施工环节,其对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基础处理技术是多样性的,需选择符合工程施工条件、工程特点的基础处理技术,避免为后续工程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有利于为项目后续施工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保障实际施工工作落实到位,进而打造出高质高效的水利水电工程。
3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3.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形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发挥一定的优势,缓解地形对基础施工造成的压力。而在进行锚固技术应用时,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施工场地的地理情况、地形位置、地质条件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工程实际需求的锚固作业图纸,充分发挥锚固技术的优势,进而达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3.2灌浆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多在岩溶地区选择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其中,在具备填充物的岩溶地区,需要充分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点来进行灌浆,这对基础灌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见的几种灌浆方式为:(1)高压灌浆。在岩溶地区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以密实度为主的高压灌浆法具有一定的可应用性,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使水泥在以条形方式渗入土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网状结构,该结构稳定性、抗滑性较强,可避免地基出现渗漏、渗水等问题,同时也可为地基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提供有力条件,可有效满足岩溶地区的水利水电建设需求。(2)高压旋喷灌浆。在基础灌浆过程中,该方法主要通过在机械钻机的钻头顶部加入高压喷嘴,利用高压泵加压的方法在深入地下的过程中将水泥喷出。在钻探过程中,机械钻机钻头可以改变原有的土层结构,通过搅拌的方式将水泥与土层混合,且随着钻头的逐渐上提,在岩溶地区中能够形成非常稳固的柱体,进而达到提高地基稳定性的目的。(3)深层岩溶地区的处理方式。在处理深层岩溶区的过程中,通常运用普通的基础灌浆方法对岩溶区的周围进行灌浆处理,以在深层岩溶区周围形成较大的排挤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深层岩溶区周围的水泥会与岩溶层内的其他物质进行混合与硬化,有利于提高地基稳定性。
3.3可液化土层的处理技术
施工中,在机械设备运动等振动力的作用下,会导致一些粘性差的土层水压上升,其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土层的抗剪强度会随之下降,待下降至一定程度后,会导致地基出现滑动、沉陷等现象。处理方法为:施工前对出现液化现象可能性较大的土层进行明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再将防渗性和抗腐蚀性较好的材料放置在土层中,并对其进行夯实处理,同时土层四周利用混凝土建设围墙,以起到阻止材料四周流动的作用;穿过可液化的土层设置砂桩或砂井。
3.4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施工流程为:(1)钻孔和清孔。注意垂直钻孔,以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清孔即要求钻孔之后空隙中不能存留较大的颗粒或沉淀物,且泥土厚度应≤0.1m,泥浆含砂量要<40%。(2)钢筋笼制作和安装。根据已设计好的钢筋笼结构,对钢筋笼的尺寸、型号等进行比对分析,以保证钢筋笼制作质量;在钢筋笼安装时,需对其运输状况、实际环境等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对钢筋笼造成损坏。(3)灌注混凝土。为了保证灌注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应布置串筒溜槽来保证混凝土的顺利凝结;严格把关混凝土材料的合成比例。
3.5面板坝基础夯实施工
在面板坝夯实施工前,可结合工程主夯点进行一组单点夯试验,再进行群夯试验,以确定夯击数及夯后所能达到的指标。面板坝基础夯实施工流程为:(1)试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自然场地作为一个夯区,并确定合适数量的夯点;在试夯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并记录每个夯点每击的夯沉量及周围地面发生的变化,以确定该夯区最佳的夯点夯击击数。(2)点夯。对每100m2的观测夯击下沉量进行观察,以对夯击数进行相应调整。(3)平整场地、满夯。在点夯完成后,夯坑应及时推平,避免水分加速流失而影响整体工程施工质量;满夯需采用低落距夯击,确保锤印相连接。(4)检测。委托专业的单位对场地夯实情况及密度等进行检测,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2]。另外,在面板坝基础试夯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项内容:为了确保强夯方案的适宜性与设计参数的合理性,结合我国有关规范规定,在夯实施工前,应在场区内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夯;每个施工区至少有1个试夯区,试夯区至少具备3个试夯点;确保夯坑地面不会发生较大的隆起等;选择适宜的强夯施工工具,施工中常见的强夯机施工参数如表1所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处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中,不同的基础处理技术所使用的工程范围、施工条件等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具体施工中,需结合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现场建设条件等进行基础处理,以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徐猛勇.向家坝水电站坝基破碎带岩体补强灌浆施工技术浅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5(03):43~45.
[2]曹中升.向家坝水电站大坝不良地质坝基防渗施工技术[J].西北水电,2014(02):34~38.
作者:韩顺利 单位:葛洲坝新疆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