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施工技术探索(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大量修建既满足了城市发展用地需求,也为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层建筑其基础底板多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且高层建筑多设置有地下室,故其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十分必要,本文就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基本特征、施工要求、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主要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过程主要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超厚底板;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其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基本特征简析
较之于普通股钢筋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即结构厚实、工程操作复杂、混凝土含量较大等[1]。大体积混凝土其实体积并非很大,而是其所承受压力主要来源于均匀收缩与均匀温差,高层建筑中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包括一个筏式底板与基础箱形状,其特征如下:(1)均为半地下或全地下建筑物,防水性能良好,钢筋混凝土需对其裂缝进行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无承载力缺失问题;(2)现浇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为其常见结构操作形式,温差及收缩变化约束功能相对复杂,裂缝出现概率较大;(3)超静定地下建筑结构一般情况下均可符合承载力建设相关要求,其安全性功能比较显著,对温度收缩作用加以控制是裂缝控制的主要因素;(4)混凝土标号较高,建筑使用中水泥使用量较大,故水灰比较大,大程度变形较为常见,裂缝收缩出现率比较高;(5)多为钢筋结构,配筋率通常为0.2%至0.5%,因而,对裂缝进行控制时需将钢筋作用纳入同步考虑范围;(6)水化热可于短时间内快速升温,故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收缩与降温;(7)较之于坝,地基对混凝土底板所具有的约束功能较弱,故地基为一种非刚性;(8)养护工作需极为重视,湿度及温度须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在混凝土保温操作过程中可适当获取保温功能。
2高层建筑其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通常情况下其基础形式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或者承台相连接,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极为重要。在高层建筑实际施工进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处理方法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故需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或问题予以充分考虑。行业相关标准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度差、外表面与环境间的温度差均不可高于25℃。浇筑振实成型为施工环节的主要环节,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成型时,因缺乏振实而产生的外表面的麻面、气孔、裂隙及蜂窝等质量问题易引起人们重视,而因振捣不良而造成的内部蜂窝及孔洞等内在质量问题则极易被忽视。混凝土由于内在质量存在缺陷也可对其结构物造成破坏[2]。因此,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振捣予以足够重视,与此同时,质检员应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混凝土得以良好振捣。
3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相关施工技术分析
3.1控制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其降温过程中受降温及水分蒸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裂缝,且受外部约束功能不能自由变形从而产生温度应力。故,在对水泥因水热化所出现的温度升高进行处理时,可将温差问题的出现加以降低,这对降低温度应力、避免出现温度裂缝作用极为突出。若将上述情况移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则需对施工整体过程进行密切准备,水泥品种应以中低热为宜,可适当加入少量外加剂与粉煤灰外掺料,在骨料的选择过程中须确保粗骨料符合最大粒径程度,细骨料则多选择粗砂与中砂。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其总温度变化和内外温差产生变化,对其出机温度与浇筑温度进行控制极为必要。
3.2降低混凝土温度降低速率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为减少升温中的温度差,防止表面出现裂缝,适当养护技术相关操作极为重要。要想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可促使水泥实现顺利水化功能,从而促使混凝土极限拉缩得以切实提高。此外,降低水化热的降温速率,降低结构计算温差有助于避免应温度应力的过大而造成温度裂缝,因而混凝土保湿及保湿养护操作十分必要。3.3采取养护技术相关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相关强度等级规定、施工季节及施工环境等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3]。高层建筑多采用在表层覆盖保温保湿物来进行养护,在混凝土初步凝结后将保湿保温材料覆盖在其表面,不可使任何混凝土外露,覆盖层厚度应根据温度计算值予以确定。在进行混凝土养护时,施工单位需及时开展温度测量,及时对各温度点变化情况加以监测,当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内外温差超过25℃时需立即进行保温强化操作;参粉煤灰混凝土气覆盖层拆除后需通过浇水来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大于14d。
4施工过程相关技术措施分析
4.1浇筑
根据工程实际施工进程对施工段进行合理区分极为重要,有助于对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因地制宜加以控制。施工操作开始时混凝土泵送能力及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为施工分段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此两者须互相适应方可避免后期出现冷缝问题。此外,混凝土浇筑最终阶段合理减泵为施工分段的另一重要参考因素,将此因素纳入施工分段参考范围方可有效避免因混凝土上升速率过快而导致胀膜问题的出现。浇筑方式则选择薄层振捣、斜面分层、循序渐进为宜。
4.2振捣
泵在送混凝土时会自然出现一个斜坡度,根据此坡度在浇筑带前中后均设置振捣棒,并于每台振捣棒上分辨处设置一个混凝土卸料点,混凝土斜面中部部位、钢筋底层及坡脚,设立上述内容其目的在于混凝土卸料点处的振捣棒可确保混凝土更顺利地从面层钢筋通过,而后再将其汇入至底层位置,处于中间位置的振捣棒则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底层振捣棒则可确保混凝土能够更顺利地流至下层钢筋部位。
4.3温测分析
测温技术为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控制混凝土温度有助于避免超厚底板出现裂缝[4]。在对混凝土进行温测时须对其各涂层温度进行测量,根据其温度特性加以分析。在混凝土温测时多采用电阻性温度计,因而在测量过程中应对测温点及测温线进行分布操作,先选定位置,实施记号编订与定位,而后进行温度测量。另外,测温线与钢筋应保持合理接触,方可保证测量过程更为精确,避免混凝土内部出现温度应力。
4.4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1)由于泵送混凝土其塌落度相对较大,在其完成浇筑沉降过程中其表面钢筋的下部会产生水分,或者表层钢筋的上部会出现细小裂缝,为避免出现上述裂缝可于混凝土适当收水之后实施二次振捣,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面压实相关措施;(2)针对进场混凝土应进行严格验收,一旦发现配合比或离析存在显著问题时须禁止使用,要求此材料退场;(3)确保混凝土得以连续浇筑,其间歇时间应低于3至5小时,若因情况特殊而未能进行连续施工时则须按照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及时进行处理;(4)在混凝土拌合物完成浇筑直至开始凝结这段时间,因骨料下沉使得水分上升,从而在已经完成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产生水分,出现泌水进而产生浮浆,导致硬化后混凝土表面的强度降低,因而在采用分层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须将泌水和浮浆及时予以清除。
5总结
高层建筑在其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选用适用的混凝土材料,对各材料间组成比进行合理配置,对各个项目加以准确计算,对混凝土整个施工建设进程各步骤实施重点看护,方可确保高层建筑其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作者:荣国强 单位: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冯前.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Z4).
[2]陈春丽.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17).
[3]InyeopChu,YunLee,MuhammadNasirAmin,etal.Applicationofathermalstressdeviceforthepredictionofstressesduetohydrationheatinmassconcretestructure[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3,45(19).
[4]崔红宇,项雪璞.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35)
第二篇: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施工技术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在持续不断的进行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加快,一座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相应的这也对房屋建筑的材料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现代建筑结构的检测,是针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及建筑质量进行检测。当建筑结构检测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该及时的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问题严重的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拆除和重建。本文就现代建筑物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现代建筑;建筑结构;检测;加固施工
当今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稳固性的关注逐渐提高。建筑结构的检测技术就是根据相应的施工标准,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对能够反映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结构部件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建筑物的结构是否牢固。因此建筑结构检测在人们的现实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对普通建筑的牢固性进监测,还为一些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
1常用的建筑结构检测方法
建筑物的结构检测工作十分的复杂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其主要包括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及性能检测、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检测、结构构件规格的检测、钢筋的位置及尺寸检测、建筑的变形和开裂情况检测以及结构性能的实际承载力检测等等。可以按照所要进行监测的建筑物的类型来对检测方法进行系统的分类,主要包括:混凝土建筑的结构检测、砌体建筑的结构检测和钢建筑的结构检测以及刚混建筑的结构检测等[1]。所谓的动力检测是针对一些重要的建筑物或者是比较大型的公共设施所进行的。
1.1对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
钻芯法和回弹法是对混凝土建筑的材料质量和结构进行检测的主要方法。钻芯法是通过对建筑物外部钻取混凝土芯的方式进行建筑材料受力强度的检验,它的优点是对数据的测量准确,缺点是会对建筑物的外部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坏,因此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检验。而除此之外的回弹法、超声法等检测方式虽然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坏,但相对的对于数据的测量并不是十分的灵敏,测验的准确性不高[2]从而影响对最终的结果的分析和测评。拔出法是介于钻芯法和回弹法、超声法之间的现代建筑结构检测方法,其集合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点,在保证数据精确度的同时,拔出法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不具有局限性,同时也不会对建筑物造成太大的损伤,特别是在最近二十年才开始投入使用的后装型拔出法更是省去了前期的打孔、扩槽、嵌入等许多复杂的工作,直接对锚固件进行固定,这种方法可以在各类新旧混凝土的建筑物上进行使用,打破了传统检测方式的局限性和复杂性,避免了许多由于人为操作的不稳定的因素对最终数据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的建筑结构检测方法[3]。
1.2对砌体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
对砌体建筑的结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主要包括回弹法、轴压法、推出法、扁顶法、原位单双剪法等。依据其自身的基本性质和施工特点可以把这些检测方法大致的分成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两种。直接检测法主要是检测砌体建筑结构的抗压能力,这种检测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直观的反应被测建筑物的建筑材料质量和结构的牢固性,其缺点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造成损坏,并且这种检测方式的实施难度较大,相应的会加大施工人员的工作量;间接检测法是对建筑结构的砂浆强度进行测试的方法,这种检测法的优点是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比较简单,对于技术的要求不高,并且对建筑无本身基本上没有损坏,但是他的缺点是所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不高,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最终的判定。因此,选用哪种检测方法进行建筑结构的监测工作,应改切实的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对各方因素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合适的测验方法和施工放大[4]。
2常用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一些遭受了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灾害(例如火灾、水灾、地震、台风、腐蚀等)或自身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的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所使用的加固手段大多是以提高建筑物自身的有效受力面积为目的的,通常可以采取增大横截面积的方式,通过增大截面积以减少建筑所受的外力作用。也可直接改变建筑物的受力结构和受力方式,将建筑物所承受的外力进行科学的分散和转移,从而实现对建筑物加固的效果。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主要包括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砌体建筑结构加固方法以及钢混建筑结构加固法[5]。与对建筑结构的检测相同,在对建筑物进行加固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实际的条件和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来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现以对混凝土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为例,不仅仅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还要依据所选的建筑结构加固法搭配相应的建筑施工技术。对于混凝土结构建筑进行加固的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托换施工技术。
托换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施工应用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托换接柱、托换拆柱和托梁换柱等[6]。它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加固、顶部结构提升、结构复位等工作,既适用于加固和改造已有的建筑物,同时也适用于对废弃建筑物的拆除工作。较之传统的施工技术,具有投入小、速度快、操作便捷、应用广泛和对生产生活影响小等方面的优点。但此项技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操作人员能够进行熟练的运用,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2)植筋施工技术。
植筋技术作为一项对混凝土建筑的锚固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快速有效的特点,通过对建筑物植入普通钢筋或者是专用的螺栓式锚筋对建筑进行加固,主要适用对于已有的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改造。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正确的施工方式导致的钢筋外露的补救或对偏离原本位置钢筋的复位工作,以及建筑物顶部的提升和墙体的增设等[7]。
(3)裂缝修补施工技术。
裂缝修补技术通过对混凝土建筑出现裂缝的原因、裂缝的性质和面积进行分析,进而选择相应的修补方式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借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样的适用于对已有建筑物的加固工作,对于承重墙体上的裂缝,除简单的进行修补以外,还应进一步对其进行加固,通过碳化对混凝土建筑出现的裂缝进行修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我国目前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基础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还学需要技术部门加大研究力度,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种种不足,提高建筑物施工工作的效率,增强建筑物的坚固性[8]。
3结论
随着当前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建筑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人们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和坚固性越来越重视,因此进行建筑结构的检测和加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和加固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合理的选用检测加固方式,加大对于检测加固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加大建筑工作的监管力度,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作者:赵晨光 单位:牙克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1]龚南屏.浅谈现代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114-115.
[2]张维民.对现代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施工技术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8,22∶120
第三篇:民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节能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民用建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大量资源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施工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民用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的方法。
关键词:
民用建筑;建筑视功能;绿色施工;运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符合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可以促进我国民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平衡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绿色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各种资源,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资源浪费现象,使人们的浪费行为得到了限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在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社会体系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促进了社会系统的整体性,使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建筑业,这种文化表现和阐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绿色建筑是一个建筑,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特别是民间建筑是人类生产发展的重要载体,人用右眼来审视环境,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必须通过不污染原材料和科学的施工技术来保护环境,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过程是在确保建筑的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目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资源过于浪费,环境污染突出
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材料的使用缺乏规划,建设过程中钢材消费量较发达国家高出30%,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超过15%,设备闲置现象也十分严重。大量的建筑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合理利用资源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此外,在资源浪费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我国正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危机。
1.2施工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虽然人们一直倡导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但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首要考虑的仍是经济利益,绿色建筑意识淡薄,没有问题的节能和环境保护真正考虑到建设管理范围内。这些情况导致了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口号,绿色建筑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建设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的普及和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2民用建筑绿色施工的应用
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绿色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并促进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并不是仅应用某单一区域,它是一个宏观概念并在不断变化。正因为如此,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良好和稳固的发展,绿色施工技术使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减少了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和污染。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建筑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掌握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民用建筑的绿色使用做简要分析。
2.1节约施工场地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对施工现场的管道及周边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施工场地需要对当地的文物古迹和特殊的资源应该给予对应的保护。在施工中,如果需要设置临时施工现场,要遵循尽量减少土地使用的原则,设计合理的规划布局,使平面布局更加紧凑,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在铺设道路的施工现场,可采用环形道路铺设方案,同时还要注意路面与临时道路的结合,使该地区的施工道路减少。
2.2加强对污染水的控制
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对水污染的防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如沉淀池、化池等。施工现场的排放水要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检测报告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对有毒材料的储存水池应设计更好的隔水层层并做好有毒物质泄漏和防渗处理。
2.3节约水资源
施工前,要对整个工程和各分项工程的耗水量进行科学计算,明确具体用水量指标,实现施工过程中的水情况的计量管理。收集施工现场及周边的再生水和雨水,实现水源的二次利用,定期清理水箱和水箱,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按照建设预先的估水量,确定合理的供水管道直径,在节水器上安装计量装置,实时记录水资源的使用。此外,定期对施工现场周围的水质进行检测,以避免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工程质量和周边居民的健康。
2.4保护施工场地周围土壤
为了避免土建施工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流失现象,需要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施工场地周围种植草本植物,建立生态系统,保护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由于地表径流的流失,应采取排水系统和植被覆盖来减少土壤流失。在施工现场对各类水池进行及时清理、清除沉淀的合格单位拆除,并对这些有毒废料进行油漆、油漆、电池回收处理的有关单位,此类项目应为建筑垃圾和放在一起,以避免地下水污染。建设结束后,植被的破坏将得到充分恢复,并在当地环保部门的建设合作,恢复了其余的开放空间,建设人工破坏植被的补救。
2.5控制施工粉尘
为了建立一个基坑绿化密集网网络,如果建筑物的高度小于24米,可以设置1.5米高的建筑室外脚手架,封闭施工,尽可能减少灰尘。施工现场要把重点放在施工现场,裸露出来的部位可以进行绿化处理,施工现场要定期洒水。在运输的微粒材料,使用一个密封的容器,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封闭式的垃圾站,建筑垃圾的垃圾站,建设一个集中处理。如果天气不好,风速大于五级,没有实施的粉尘控制措施前,禁止露天作业。
2.6控制施工生污染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实施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一、车辆禁止鸣喇叭进入施工现场,材料搬运时应轻拿轻放,减少产生的噪声学生。在施工设备的选择上,除了考虑设备的价格、功能外,还要考虑考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而不是为了省钱而选择的噪声装置。对于一些高振动的专用设备,使用了一些隔声措施
2.7节约施工用材
材料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发展,减少运输过程在建筑材料的成本,运输距离应控制在500公里以内。完成良好的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系统,避免机械的闲置现象,尽量提高脚手框架一类物料周转率,对于那些辅助施工的一类材料,要尽量使用这些能够在材料上工作,优化材料资源的配置,并利用材料的高效率。物质资源。对于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应尽可能实现全钢,减少木材消耗,提高材料的周转率。在钢筋混炼过程中实现规模、临时房屋场地使用彩钢保温板,回收材料来实现使用。
3结语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对民用建筑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落实施工中的土建施工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布局施工现场,节约土地资源,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节约材料,水资源和能源,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作者:朱敬强 单位: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钟江志.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和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11∶108-109.
[2]李玮鹏.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5∶150.
[3]朱文贵.民用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9∶162.
第四篇: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
本文分析了现代大型超高层钢结构的结构特点及对施工的影响,同时从设备选择、测量技术、焊接技术等多方面分析了施工企业应如何进行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以便提高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性。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具体措施
超高层建筑物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了活动空间,同时也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之一。就我国目前而言,已建立了大量超高层建筑物,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也有所提高。现今,我国对超高层建筑物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求建筑物具有安全性,还强调建筑物的美观性,要求建筑物有艺术性。因此,施工企业需应不断提高自身施工技术,以满足社会对建筑物的需求。
1现代大型超高层钢结构的结构特点及对施工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基本都具备高、重等特点。建筑物高度可达几百米之上,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超高层建筑物需要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也是对施工企业安全防护措施的考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为492m,台北国际金融中心的高度达到508m,可见,超高层建筑物的高度正在不断增加。不仅如此,超高层建筑物高度增加,便代表所使用的钢结构质量也应相应提高,钢结构的重量也会随之增加。施工企业应不断更新自身运输钢结构的工具,以适应重量逐渐加重的钢结构。近些年来,超高层建筑物在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的同时,也更为注重视觉上的追求。于是超高层建筑物的建筑风格也有所变化,出现如下较为特殊的特点:其一,斜。以西班牙马德里的超高层建筑物欧洲之门双塔为例,建筑物设计时双塔塔按照一定角度倾斜,且倾斜角达到15o,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平变形,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有较高要求。第二,扭。部分建筑设计完成之后整体呈螺旋上升形状。以广州新电视塔为例,钢结构从下而上扭曲了约45o,结构呈现三维倾斜的状态。施工企业在进行该类建筑物施工时,无法轻易对钢结构各部分进行定位,且此时钢结构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荷载量产生变化。第三,悬。部分超高层建筑局部悬空,且悬空部分距地面较高。如CCTV电视台新台址,该超高层建筑物延伸出巨大的悬臂。施工企业在进行该部分施工时,需考虑如何进行结构吊装,同时还需考虑变形对钢结构的影响,对钢结构变形的控制极为复杂与困难。高层吊装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具有一定威胁,导致施工较为困难。
2超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技术以及具体措施
2.1机械设备的选择
施工企业在承包项目之后,需先对项目要求有所了解,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工具的选择与购置。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选择与项目情况相符的吊装机械,为之后的施工奠定了基础,使得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以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言,塔式起重机依旧是施工企业进行超高层建筑物施工的主要施工设备,该设备主要负责进行高空吊装作业。除塔式起重机以外,施工企业还应准备履带吊、门式起重机作为辅助设备,负责搬运施工用的钢构件,还可以进行低空吊装作业。如今,液压集群千斤顶发展迅速,在超高层建筑物建造当中的应用也较为频繁,受到广大施工企业的青睐。其在施工现场当中主要负责对大型钢构件、组装而成的钢构件甚至是整体钢结构进行升高、平移以及旋转,将构件放置于施工方案当指定位置。以我国广州新电视塔建造工程为例,施工企业应根据外框筒结构建造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工具选择。在对广州新电视塔进行全面考察之后,施工企业应选择使用两台重量达1200tm级别的M900D式塔吊进行施工,作为施工当中的主要起重机械,主要负责实施钢结构的吊装作业,同时负责将钢结构放置于施工方案当指定位置。两台机械进入施工现场之后,分别放置于核心筒的两侧。除此以外,施工人员还需考虑工期、钢结构重量以及塔吊安装时长等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在实施高度不足100m的吊装作业时,可用两台300t的履带吊作为辅助设备,帮助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构成多条作业线,实现同步吊装,从而缩减施工时长。
2.2测量技术
超高层建筑物对施工企业的测量技术具有较高要求,施工方案设计人员需对测量基准点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以便形成基准网。不仅如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测量过程中,也应选用正确合适的测量与校验方法,同时还应注意对数值传递路线的选用,上述都是保证测量结果的基础。超高层建筑物高度过高,因此测量会受到通视条件的影响,无法轻易测量钢结构。如今,施工企业较为常用的测量方式为双重控制网,即施工人员通过GPS定位系统,对测量基线网进行测定以及设立,并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辅助与配合,利用空中三维坐标对钢构件进行定位。
2.3焊接技术
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使用焊接技术对超高层建筑物的钢构件进行连接,焊接量极大,对焊接质量的要求也较高。超高层建筑物的焊接施工往往需要在高空当中完成,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若此时气候较为恶劣,则施工条件不佳,施工难度也相应加大。施工企业在施工开始之前,需对施工现场的气候进行判断,同时建立完善的施工人员保护措施。不仅如此,施工企业还应对即将使用的钢材构建有所了解。施工企业在综合分析上述因素之后,选择合适施工的焊接方式、设备以及相应材料。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委派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检测,同时对施工企业所建立的防风防雨措施与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以便保证焊接质量以及焊接效率,避免焊接过程当中出现钢结构变形的现象。现今,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作为主要焊接技术,以完成对超高层建筑物的焊接作业,同时利用手工焊进行辅助。施工人员在焊接过程中,必须考虑总体以及部分焊接的具体顺序,无论焊接点数量的多少,施工人员都应严格按照对称分布焊接的施焊顺序进行焊接,最大程度地降低焊接变形对整体钢结构的影响。
2.4预变形技术
我国大部分超高层建筑物的设计愈发具有个性,存在斜、扭等较为特殊造型的建筑物数量较多。然而这类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空间三维变形,这一问题不可避免,故而应该引起施工企业的注意,施工方案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也应重视该部分的设计与施工,对设计质量与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否则,空间三维变形必然会影响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稳定性,若变形严重,甚至会对超高层建筑物整体的安全产生影响,进而引发事故。不仅如此,超高层建筑物还会受到差异压缩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应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施工企业可采用预变形技术解决空间三维变形等影响钢结构稳定性的问题。所谓预变形技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与仿真实验,并通过实验获得钢结构各节点在吊装与施工过程中持续变化、累积的变形值,并以该述据为基础,对施工方案与技术进行调整。施工企业可对钢构件的整体长度进行缩减或增加,或是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预先反向变形值进行调整,以便钢结构在施工完成之后与施工方案所限定的几何位置之间基本不存在偏差,最大限度降低空间三维变形对钢结构的影响,以达到稳定钢结构的目的。施工企业在使用预变形技术时需注意一点,预变形技术应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情况下,预变形技术只应用于恒载作用,即钢结构重量对自身的作用下,并不包括其他因素对钢结构的影响,如风力、温度。因为风力、温度对钢结构的影响具有可变性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钢结构即使受到一定影响,也能够恢复,故而不在预变形技术考虑范围之内。
3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物的大量建造以及造型的愈发别致,对钢结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施工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以保证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
作者:黄文斐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万荣涛.浅谈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J].浙江建筑,2009(03):33-37,58.
[2]赵玉宝.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180.
[3]杜建江,潘宁涛,何央素.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15(01):60-62.
第五篇: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技术
摘要:
文章分析了导致建筑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探析了防止建筑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技术措施,旨在为地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导致建筑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尤其是在软土地区或者沿海地区,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固,建筑地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甚至会出现建筑倒塌的现象,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不均匀沉降问题,提高建筑地基质量和整体质量,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负责。因此,文章针对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分析
(1)土质原因。
地基直接承受建筑的整体荷载,良好的地基能够使建筑的牢固性和抗变形能力,例如基岩地基,能够使建筑更加稳固、耐用,如果地基为土体,由于土体具有良好的压缩性,并且土体之间存在许多空隙,尤其是在软弱地基中,地基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如果建筑面积较大,地基图纸分布不均匀,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破坏建筑结构。
(2)设计原因。
许多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并不重视建筑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勘测工作,或者是由于建筑工程面积较大,勘察资料不全面、不细致,不能够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现场的实际状况,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可靠、有效、完整的资料,导致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甚至还有一些设计人员照抄类似建筑的基础与设计方案,这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施工原因。
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许多地基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薄弱,施工人员素质水平有限,责任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薄弱,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流程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施工管理相对滞后,即使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严重影响地基整体质量。
2防止建筑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技术措施
(1)加强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是建筑地基施工的重要环节,通过做好建筑工程现场地质勘察工作,能够获得真实、准确、全面、有效的地质勘察信息,为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该能够准确的反映地下水状况、土层性质以及土工试验状况等,由设计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该加强地质勘察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意识,以此保证地质勘察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2)强化设计。
在进行建筑地基设计时,应该重视多样化设计,提高建筑基础的整体刚度,尽可能的避免选择过多阴角、复杂形状的设计形式,而是应该选择简单、整齐的建筑平面形式,这样能够防止出现高差和荷载差异,尤其是在软土地区,建筑荷载和高差显著,非常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出现裂缝甚至是倒塌施工,因此,应该尽可能选择简单的平面形式,提高基础的整体刚度。重视承重结构设计,承重结构承担着建筑的自重和外加荷载,为了防止建筑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应该合理设计承重结构,合理布置纵横墙,例如横墙密布、纵墙贯通,能够显著的提高建筑刚度,使地基沉降均匀,为了提高建筑基础的整体刚度,应该尽可能贯通纵横承重墙。对于长高相对较大的建筑工程,应该严格控制长高比,因为长高比不协调会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根据实践经验,应该将建筑长高比控制在2.5左右,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建筑刚度,避免出现裂缝,同时防止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建筑自重过重会增加地面荷载,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因此,应该尽可能采用轻质材料,例如多孔砖墙,该种墙体形式不仅能够降低墙体自重,还能够提高墙体刚度,避免地基土出现压缩变形的问题。
(3)结构控制措施。
结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设置圈梁,当建筑产生蝶形沉降时,墙体会出现正向弯曲的现象,下层圈梁能够抵抗该种变形,即合理设置圈梁,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因此,当建筑物结构复杂或者基础软弱时,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合理设置圈梁;②调整或者降低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调整基础底面应力是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高层建筑或者密集建筑群的建造施工,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调整地基尺寸,应该根据地基的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的尺寸,然后根据沉降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合理调整地基尺寸,尽可能的使基础沉降量接近;第二种方式,采用补偿性基础设计方法,该种方式是挖除的土中抵消全部或者部分建筑重量,以此实现减小地基沉降量的效果;③降低建筑物自重,建筑自重对地基产生巨大的压力,其中民用建筑占65%左右,工业建筑占50%左右,为了降低地基不均匀沉降量,应该尽可能的采用轻型结构、轻质材料等方式降低建筑物自重,以此降低对基础产生的压力,避免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4)施工措施。施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控制砂浆品种和强度,砂浆品种和强度等级会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应该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禁止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②正确设置拉结筋,在砖墙砌筋之前,应该按照既定的标准做好拉结筋,在施工之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具体包括:选用小于6.5mm的拉结筋,水平灰缝控制在8-12mm之间,同时保证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一砖墙设置3根拉结筋,半墙设置2根拉结筋;抗震构造柱埋入深度必须超过1m;③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能因为图省事,而任意留阴槎、直槎,否则将会影响墙体的抗震性与整体性;④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相关规范合理设置沉降观测点,每个一段时间进行观测一次,如果出现异常状况或者沉降速度过快的现象,必须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基不均匀沉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仅会为影响建筑安全,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导致建筑地基出现沉降的原因,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尽可能的降低地基沉降量,提高工程质量。
作者:魏以顺 单位: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崔勇.对高层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4):2209-2210.
[2]程方圆,王亚娟.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3(2):27-28.
[3]张文启.多层住宅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10):21-23.
[4]吕季函.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1-92.
第六篇:建筑节能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施工技术
摘要:
建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于社会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其对环境也有直接的影响,在建筑研究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就是建筑材料的节能化选择,使得建筑的绿化性逐渐得到发展。近年来对于南方的建筑保温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为使得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的保温隔热的研究,就需要从材料上下手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需要对建筑节能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
建筑节能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技术;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环保理念的全面深化,使得社会中各产业的发展逐渐往该方向靠拢,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进而使得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趋向于稳定化,以及与持续发展原则相符合。在建筑产业方面更应如此,其主要改进的方向就是减少空调、电扇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需要采取绿色的方式来调整室内的温度,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科学环保的改进措施就是进行节能建筑材料的选择应用。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建筑过程中应用建筑节能材料进行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施工技术的完善化研究。
1建筑材料节能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对于南方而言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地暖,夏天温度普遍高且持续的时间长,冬天处于湿冷状态,建筑无法提到较好的保温隔热的作用,导致其必须借助其他设备来进行温度的调控。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主要改进策略就是进行建筑材料上的分析以及其施工设计的研究等,但是该应用方式在南方的发展极为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建筑节能材料的选择问题,建筑的设计问题,材料的构架问题,施工技术的问题以及相关人员的素质问题等。
1.1建筑节能材料的选择问题
在南方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节能材料的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选取的材料不科学以及不适用,与南方的气候合适度不高,导致易出现各种意外以及建筑的稳定性无法保证,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弱化等。具体体现就是选取的建筑节能材料主要就是建筑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例子,其对于例子的使用地点以及使用条件的分析较为匮乏,在该种节能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导致其的实用性得不到体现,其会导致的后果就是由于材料的选择不合理而出现由于承重能力范围的不确定性导致危险的发生。
1.2建筑的实际情况探究以及设计问题
建筑节能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施工技术中还存在的严重影响其发展以及更新的问题就是设计问题以及实际情况探究的问题,主要就是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对于其设计环境的信息获取量不足,导致其的温度变化范围、湿度情况以及具体气候变化情况等的考虑不足,导致所进行的施工与实际的情况出现矛盾之处,不仅使得该施工无法正常进展下去,还会进一步的导致建筑的质量以及所预期的效果无法实现。
1.3施工技术以及相关人员能力问题
施工技术的问题就是建筑节能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施工技术的使用以及发展极为有限,其使用的方式较为单一,所掌握的技术较为有限,所使用的方法以及设备等较为落后,进一步使得该方面的建筑质量处于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导致其的发展进一步受到阻碍;导致其发展无法顺利进行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相关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包括设计人员、勘探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其的能力不足以及整体的素质不高,导致该施工的整体运作处于一个较为不协调的状态,进而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无法取得较大的进步。
2建筑材料节能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施工技术的改进研究
建筑产业是我国基础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就是几乎每一产业的进展与建筑产业都密切相关,建筑产业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之一,由此可见其的发展范围以及发展重要性极大,进行环保建筑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在南方一直以来所研究的重点方向就是住房的舒适性,即冬暖夏凉,其主要使用的工具就是空调,其存在的问题就是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化以及进一步恶化温度等,对于人体的健康而言也是极为不利的,其会破坏人体的自我温度调节能力以及使得人体的水分更为快速的蒸发。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建筑材料节能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施工技术。
2.1进行建筑节能材料的合理选择
选取建筑节能材料的主要准则就是改变材料选取者的观念,主要就是将设计中出现的不合理的借鉴以及参考会导致的结果进行全面合理的阐述,让其对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材料的选取上投入精力,主要改进方向就是对材料的主要使用范围,即温度的控制范围以及周围的干湿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在进行适合的材料的筛选,主要运用的手段就是对比,进行材料效果、材料质量、材料承重范围以及材料的价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最终获取一个最为合适的范围,必要时保留与之相似或者作用效果相差不大的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尽量做到不影响施工进程。
2.2进行科学的设计
进行科学设计的主要方式就是将其设计地点的海拔、地势、地形进行详细的勘探,对该地的气候变化、天气的衍变、各种时节具体的气候情况、温度的具体变化范围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在根据所选取的材料,所规划好的房屋构架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结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其设计的主要效果就是将保温隔热的效果具体化以及实际化。
2.3进行施工技术的研究以及相关人员的能力锻炼
对施工技术方面进行的主要研究就是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以及设计手段技术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的就是对相关人员进行该方面专业人才的技术辅导,使其的能力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提高。
3结束语
建筑节能外围保温隔热处理施工技术在南方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对此进行发展的主要方案就是将其存在的问题采取具体的措施改进。
作者:施华斌 单位:福建省龙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七篇: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摘要: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建筑施工技术也越来越丰富。纵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保障,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可靠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建筑施工的良好开端,这项技术既能满足建筑工程相关要求,还能进一步增强整体建筑的稳定性。但就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难点,本文主要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来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质量
1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概况
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建筑工程实施的保障,目的在于在基坑开挖时起保护作用,从而降低建筑施工对四周环境的破坏以及施工的危险程度。这项技术的实施需要不但要掌握基坑工程的要领,还需要配合其他建筑工程,比如土方开挖和降水、防水等,从而加强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随着现代建筑楼层的增高,地下开挖的深度和面积也越来越大,导致基坑支护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基坑施工技术存在施工材料、土地特质等诸多影响因素,目前主要分为支护开挖和放坡开挖两种工艺。支护开挖适用于支护体系的保护,上面无限制;放坡开挖则常见于深度小、土质软的坡地开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不一、施工工艺不同、建筑施工环境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究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选择可靠的深基坑施工技术,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当下,最常见的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有以下几种:(1)钢板桩支护和深层搅拌。这项技术在施工时主要依靠水泥的固化效果,然后再辅助以相关的机械搅拌,充分的拌合使固化剂和软土剂发生稳定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逐渐使其硬化,产生足够保护黏土、淤泥等土层结构的支护层。(2)地下连续墙体和排桩支护。这种技术的应用是将钢筋混凝土管桩作为挡土结构,结合柱列式布置进行钻孔和挖孔操作。(3)锚杆和内支撑的应用。这一技术不仅适用于深基坑施工技术,还被应用于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土层地区。基坑墙体的重要结构就是锚杆和内支撑,这两种结构变形小且刚度大,能够保证基坑的稳固性。(4)旋喷桩墙的支护。这项技术主要是在工地较窄的施工中巧妙应用转喷嘴,在地基上提之后,通过把转喷嘴钻人到钻杆端部喷人水泥固化剂形成水泥土桩,从而组建挡墙的支护结构。
2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只有掌握了可靠的基坑施工技术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然而随着基坑施工难点的增多,深基坑施工技术也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2.1结构设计中物理力参数的选择问题
在实际进行深基坑的支护施工时,因为实际地质情况的不同,比如摩擦角、含水率等,导致其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同时因为力学参数等难以选择,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使得计算难度加强。
2.2深基坑的土体取样问题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取样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质的多样性,使得土体随机取样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土层状况,最终可能导致深基坑的结构跟实际土质情况严重抵触的问题,使得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
2.3土地实际受力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差异问题
在大多数支护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多会用极限平衡理论,但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中,同时还加大了建筑成本,使得建筑工程在实际中不能合适的进行,迫使部分工程选择规范中相对小一点的安全系数,最终导致工程未能满足要求。2.4开挖深基坑的空间效应难兼顾的问题在很多的建筑工程设计中,都会在深基坑四周内侧出现水平位移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深基坑的边坡出现不稳定性,建筑存在稳定性不足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时的空间问题也必须受到高度重视,由于这是很难把握全局的问题,所以相关设计人员要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3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改进措施
未来更好地解决建筑深基坑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以下总结了几点施工改进措施。
3.1更正设计理念
为了保证合理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深基坑的支护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完善出完整的设计规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更正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地寻求最合适的设计思路。不但要仔细审核现有的设计思路和动态的信息反馈,还需要格外注意控制形变。只有综合考究存在影响的各项指标,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设计理念;只有对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实现完整的设计规程。
3.2加固便道,注意降水
在开挖工程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大型的机械设备,加固便道主要是为了便于机械设备的通行,还能防止塌方的发生,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可以进一步增强安全性。水下建筑工程施工,经常发生流沙和管涌的现象,还可能发生坑壁土体坍塌的情况。通常为了保障施工的安全,一般都避免水下施工。如果出现地下水位高于基坑表面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基坑降水措施。
3.3严控开挖施工时间
先进行支护施工后进行开挖是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原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不难发现尽量缩短深基坑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才能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效果因此,严格控制并适当缩短其施工周期并连续完成其他项目施工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首选。
3.4禁止随意堆放土方
我国对土方的堆放也有相关规定:在深基坑开挖的2-3米之内不可堆放建筑材料和挖出的土方,规定表明在建筑施工的前期阶段,相关人员要准确计算出有效的安全距离范围和高度,以及土方荷载等一系列相关系数,合理选择土方堆放位置,坚决不允许在基坑周边堆放土方。
4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质量更关乎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长期的建筑工程实践中表明,只有保证运用良好的深基坑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收获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只有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总结相关技术规律,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技术,同时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大幅提高施工质量,更好地完成建筑工程。
作者:黄良超
参考文献
[1]孙丽锋.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3.
[2]曾照明.深基坑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探讨[J].河南科学,2006(04).
[3]马亮,范建.我国深基坑工程技术的新进展[J].科技资讯,2006(21).
[4]黄立华.深基坑支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资讯,2007(03).
[5]卢文伟.深基坑支护锚杆设计与施工的几个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