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思考(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思考(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思考(3篇)

第一篇: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思考 

1.临时支撑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大型建筑所承受的应力较大,所以在一般情况之下,都会在建筑物之中安装转换梁。转换梁能够承受大部分应力,由于其本身的自重较大,所以转换梁的底座极容易出现裂痕或造成断裂。保障转换梁的安全,降低转换梁承受应力,并提升转换梁的承载能力,是大型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必须做的准备工作。我国目前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转换梁可以采用临时支撑的方式,临时支撑方法和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如下。

1.1叠合浇筑支撑方法

叠合浇筑支撑的方法在大型建筑转换梁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原理是分层次将转换梁浇筑成型,而不是一次成型,先对转换梁浇筑一次,使转换梁能够形成梁支承,然后再进行二次浇筑以及三次浇筑,最终形成混凝土转换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之中,只需要计算在进行第一次浇筑时转换梁所承受的应力,而不需要再考虑转换梁的自重以及施工过程中所承受的荷载,这样就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底座承受的重力,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用量,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1.2常规支撑方法

常规支撑方法在在建筑施工中的使用较为频繁,由于这种技术的操作比较简单,省时省力,因此,应用较为广泛。在使用常规支撑方法时,一般只采用常规的脚手架,其中钢管类的较多。转换梁底座的荷载极大,而使用支撑的方法能够分散转换梁底座承受的荷载,使得转换梁的荷载减少,更加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3钢结构架支撑方法

钢结构架支撑方法具有强度大、稳定性大等优点,在转换梁的施工中使用较为安全。首先,钢结构架的支撑性能较佳,在使用钢结构架进行支撑的同时,还可以使用常规的支撑架来辅助,这样能有效支撑大跨度的混凝土转换梁,作为临时支撑,具有极高的强度;其次钢结构架极为稳定,不易损坏,从而保障了转换梁支撑的持久性。

1.4埋设钢架方法

大跨度建筑的转换梁施工主要注意的问题为应力不足,而如果在转换梁中预先埋设钢架,则能够解决应力不足的问题。使用埋设钢架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应将转换梁的混凝土与钢架同时浇筑成型,一次成型的转换梁的强度则会更强,且不容易出现裂痕,承受荷载的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这种埋设钢架的方法的有效之处在于将钢筋埋入混凝土之内,加强了混凝土转换梁的强度和延性,使得转换梁不易损坏、不易断裂,承重能力更大。

1.5荷载传递方法

荷载传递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转换梁预应力方法,对转换梁所承受的应力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转换梁所制成的楼板进行相应的改造,这种施工技术一般适用在设计阶段,若在施工阶段,则不适用。由于转换梁自身的重量较大,所以在进行转换梁工程时,需要将转换梁自身的重量考虑在内。提升楼板的承重能力,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转换梁的荷载,从而实现建筑的预应力设计。

2.提高混凝土转换梁质量的措施

2.1影响混凝土转换梁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转换梁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混凝土转换梁施工中,混凝土转换梁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一是气候对混凝土的影响,如雨雪天气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二是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三是混凝土自身温度升高的影响。除此之外,混凝土转换梁在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还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若能规避这些影响因素,便能够有效保障混凝土转换梁的质量和安全。

2.2提高混凝土转换梁质量的措施

在进行混凝土转换梁施工过程中,防止其断裂等质量事故的主要措施:一是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在转换连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混凝土材料,切忌使用劣质材料;二是防止混凝土承受过大的温差变化,防止骤热骤冷;三是在进行转换梁施工时,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护措施,按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防止出现结构错误。

3.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相关结论

大跨度预应力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尽量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材料中加入更多的新型材料,并利用更加先进的工艺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混凝土转换梁进行计算,有效保证混凝土转换梁荷载计算的准确性;还要实现工程施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测,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在进行支撑形式的选择时,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技术选择与使用。在使用临时支撑方案时,可以将几种技术综合使用,也就是说不应只考虑一种临时支撑方案,而是将几种支撑方案整合在一起,提升混凝土转换梁的预应力,从而保障混凝土转换梁的承重能力。在进行转换梁的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到转换梁所承受的荷载,还要考虑到混凝土转换梁自身的重量;在混凝土转换梁中,加入钢筋,提高混凝土转换梁的柔韧性和强度,从根本上解决预应力问题。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型建筑之中,混凝土转换梁在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技术,必须要经过严谨的论证才能够使用。而减轻混凝土转换梁承受荷载,光使用传统技术还远远不够,应使用大跨度预应力技术,加强混凝土转换梁的承重能力,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作者:章春娣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

1.1利用合理的运输方式

在施工中混凝土所采取的运输方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一定要利用合理的、适宜的运输方式保证施工的质量。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掌控运输的时间,必须保证用最短的时间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的准确位置。如果运输的时间过长会严重的损坏混凝土的自身性质,从而降低它的粘合度。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进行合理的运输,严格控制出现质量问题。

1.2搅拌技术

在运输完混凝土的施工材料之后,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搅拌均匀并使材料与水的混合达到饱和度。搅拌的时候,需要根据搅拌的总量决定搅拌的时间。搅拌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难以确保施工的质量,也达不到混凝土的粘合度。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中搅拌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

1.3浇筑技术

在完成搅拌之后和浇筑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材料的钢筋以及模板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达到混凝土的施工条件,便于更好的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另外还需明确浇筑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保证达到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如果在施工技术中使用分层、分块的方式,必须考虑施工材料的密集度以及分布的特点,合理的设计分层高度和分块的距离。

1.4振捣技术

在完成浇筑的施工技术之后,需要及时的实施振捣技术。振捣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将混凝土充分的填充到模板的间隙中,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严实性。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振捣技术的作用,需要严格的按照分层厚度、模板间的距离以及作用半径的要求进行施工,才能有效的发挥振捣技术在混凝土施工中的作用。

1.5养护技术

在完成混凝土的施工之后,需要及时的对混凝土实施养护技术。通过使用混凝土的养护技术,进而增强混凝土在建筑中的硬化强度。在使用养护技术的过程中,应该足够的保证混凝土的湿润度。普通的养护方法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上喷洒一定量的水,维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在寒冷的冬季,由于气温比较低应该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进行养护,以防治混凝土冻裂。

2在建筑工程中实施质量管理

2.1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以及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比例,更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在建筑工程发展的今天,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是落实质量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和关键的工作,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混凝土的配比中,是施工质量能否合格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比例,并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力度,更好的落实质量管理工作。

2.2确保混凝土的施工顺序

在混凝土的实际施工作业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的顺序进行施工,以达到施工流程的整体要求。在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时,需要质量管理人员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在运输、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否则会扰乱施工的秩序与顺序,并且影响施工的总质量,因此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顺序执行施工工作。

3总结

随着建筑工程在行业中呈上升的趋势发展,在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工程质量的控制。只有控制好施工的质量,才能在行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管理的关键和重心工作。对混凝土的各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定会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有利的发展保障。随着质量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将有利于建设出具有高质量的工程。只有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在建筑行业中不断提升工程的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作者:柳琦 单位: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第三篇: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促成了我国市场对水泥的巨大需求。但是,混凝土施工作为一项工程建设基本技术也有很多要点,如果在施工中没有按照标准进行,会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及各型号的适用范围

混凝土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这和它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混凝土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1.制作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目前水泥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砂、石、水等,这些原料在自然界普遍且大量存在,原料成本很低;

2.混凝土施工方便。

混凝土制作好后可浇筑成任何形状,大小也几乎不受限制,在对大型建筑进行施工时也可以连续浇筑,整体性很强,施工速度很快;

3.混凝土种类很多,可适用于不同用途。

目前可以按照一定的配比制作出不同强度的混凝土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而且混凝土凝结后具有良好的耐火、耐腐蚀、防辐射等特点;此外其使用寿命很长,可高达上百年。但是混凝土本身也具有明显的缺点,例如自重较大、抗拉性能较低,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改良型混凝土已经逐步被推广使用。目前,人们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将其由低到高依次编号为C15、C20、C25、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80。其适用范围为:C15一般用于垫层;C20-C25一般用于构造物基础和挡墙;C30-C40一般用于桥梁的桩基、桥墩等下部构造;C50-C60一般作为桥梁上部构造,大于C60的型号由于强度太大,在一般场合很少使用。

三、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1.混凝土材料的准备

目前,建筑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等,这些原料的质量和配比对建筑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材料选取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事项:(1)首先,要保证水泥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水泥材料的水化热问题是常见问题之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进而影响浇筑构件的整体性。水化热现象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水泥的矿物组成、玻璃体含量、细度、受潮程度等,所以在实际施工时,要力求避免这些问题。所以在选取水泥时要使用低热型水泥,在施工前进行试验,以此确定所用水泥的水化热情况,技术人员据此来采取应对措施;(2)确保骨料的各项参数达标。骨料是混凝土中需要量最大的配料,目前常用的骨料包括砂子和石子。按照骨料粒径的大小,将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在使用粗骨料时,对于连续级配的碎石,需严格控制粒径规格,一般要求粗骨料的粒径要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3)外加剂的作用是有效制止混凝土的干缩和温缩,防止因混凝土凝固局部不均导致裂缝的产生。根据以往的实际经验,粉煤灰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外加剂,可以有效防治裂缝,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水化热现象。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参数,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需求进行区别对待,一般在施工前要进行多次试验,最终确定出合理的配比。

2.混凝土的制作

混凝土的制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搅拌和运输。在搅拌时,加料的顺序一般为细骨料、水泥和掺合料,之后对其进行干拌,待其混合均匀后再加水搅拌,搅拌成砂浆后添加粗骨料,在进行充分搅拌,最后再添加外加剂并搅拌均匀。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后算起)见下表1。当混凝土中需添加外加剂时,搅拌的时间需适当延长;搅拌机的装料量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容量的110%;当使用搅拌车运输时,搅拌时间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少于2min。在搅拌工序完成后,需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此时技术人员要充分考虑运输的时间和距离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如果时间较长,为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多,需要在途中对混凝土增加水分,此外还要考虑控制好混凝土的坍塌度损失及温度等参数。

3.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混凝土浇筑是最关键的工序之一,需要技术人员全程指挥。主要有以下几步:(1)首先,在浇筑开始前,技术人员要检查模具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包括高度、平整度、垂直度、位置等。此外检查钢筋和其他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符合标准,对模具内的杂物和超过标准的间隙要进行及时处理;(2)在浇筑过程中,一定要防止离析现象的出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浇筑、振捣方式不当,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材料和细集料比例过低等。为应对此现象,可采用溜槽或其他方式浇筑,在对高墙和高柱浇筑时,禁止采用高抛散落的方式进行;(3)在进行大体积或厚度较大的构件进行浇筑时,要采取分段、分层均匀浇筑方式进行。分层分段要根据钢筋和预埋件的结构形式来选取具体的浇筑办法。混凝土初凝前需再次振捣抹平,以此控制塑性及沉降收缩。混凝土浇筑工作应避免间断;(4)在混凝土浇筑中,技术人员要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出现较大变形需及时停工处理。

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分析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对工程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经过大量调查,在很多工程中,从混凝土制作到浇筑都符合标准,但是养护工作没做好而最终导致构筑件的表面受到影响。所以养护环节是最能体现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水平的工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远大于内部,所以导致其外部温度远大于内部温度,温差相差过大容易造成干缩裂缝。所以在施工时应尽可能避开高温和低温天气,此外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粘贴塑料膜、覆盖草垫。冬季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此时应及时清理浇筑面表面的水分,避免受冻。一般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不大于35℃,不低于15℃。在高温天气需要对其进行湿润养护,洒水持续时间不低于7d。

四、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放缓期,但是国家对“铁、公、基”的投资力度依然没怎么降低,各级施工单位还拥有较大的市场。在较为宽松良好的市场需求下,各个施工单位需积极采用新技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这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谭时通 谭娟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