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社交应用软件的使用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呈指数型增长,这意味着网络将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变化,这一类型的技术软件将引领社会的发展,使信息能够快速地进行交流传播。由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抖音、快手、soul等社交网络服务平台组成的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正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时代产物。而社交类应用软件也已经逐渐成为大家生活中用于传递信息、促进交流的最佳工具。.同样的,大学生的手机上也存在着诸多社交类应用软件,这些社交软件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和交往方式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大连科技学院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社交软件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使用中的问题,提出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应用社交软件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应用软件;使用;影响;引导
一、大学生社交应用软件使用情况
本项研究随机抽取了?282名大连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调查对象分别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用户。
(一)大学生常用社交类应用软件的种类分布。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每一个大学生都至少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大学生都长期使用或接触过社交类应用软件。通过对微信、QQ、陌陌、微博等社交类型软件的研究和调?显示,大家在热衷于网络数据时代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精准传播、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用户的需求再向更深层次发展。例如:微信是一款全方位的手机通讯应用,它能满足人们基本的需求,还能轻松地连接全球好友,使用户感到耳目一新的移动生活方式。而微博也是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使用户及时关注到官方的新闻和一些八卦爆料。新鲜的内容能够极速地呈现在大家眼前,对热点内容迅速捕捉,推荐给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还能用发微博的形式去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一段文宇,几张照片,或者是一段小视频,就能够让全世界听到你的声音。从社交软件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社交软件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使用率和认同率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软件会高一些。现在,社交软件日趋丰富,腾讯公司出品的微信与QQ两个通讯类社交软件依旧遥遥领先于其他社交类功能软件。本次的调?问卷结果显示,结论与基本预期相吻合。详细可见图1柱形图:微信、QQ?(通讯类)>?抖音、快手(短视频类)>微博(新闻类)>?其他?>?陌陌、S?ul?(社交类)。
(二)大学生使用社交软件的时间分布?。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随机抽取的282名调研用户中,每天使用手机3-5小时的占比27.92%,每天使用手机5-8小时的占比49.82%,每天使用手机8-12小时的占比19.43%,每天使用手机12-16小时的占比2.83%。_由此可见,每天使用手机八小时以内的用户就占了?77.74%,这将意味着有一部分用户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了每天学习的时间。针对大学课堂而言,一些较为重要的课程大家都可以静下心来专心听课,而那些较不受重视的选修课,一部分同学就会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刷微博、看看动态。而本次调?结果也显示有52.3%的同学出现上课使用手机的情况,其中一部分同学是认为课程有些枯燥乏味,还有一部分同学是拿出手机将没有及时记下来的笔记拍照留着课后复习观看。但根据对一些老师的访谈调查中可得知,老师们对问卷调?的结果也是意料之中6因此现实中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确实是一种普遍现象。的确,现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交类软件的飞速发展。不单单是大学校园内,在社会上的各个工作岗位上,大家都拒绝不了社交软件的诱惑。不难看出,使用社交类应用软件过于频繁确实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6
(三)大学生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大学生使用社交软件主要是分为休闲娱乐和学习两大类,根据调查显示有86.22%的人使用手机是为了休闲娱乐,有59.36的人使用手机是因为学习需要。而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一些知识巩固自己,但事实上大家的需求却是娱乐需要。从下图我们还可以得知,通过社交软件与家人、朋友取得联系的调研对象已经高达90.11%,这将意味着微信、QQ这类通讯类社交应用软件已经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除此之外,大家使用社交类软件还有其他的一些需求,例如:刷刷微博看看关于明星的新闻、在一些陌生人社交软件上结交朋友、在一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这些有着不同功能的社交软件对于大学生而言都具有着一种无法拒绝的吸引力,使大学生们无论是上课期间、自习期间、休息时间甚至是吃饭期间都控制不住的想打开手机看看新闻,看看短视频。
二、大学生社交应用软件带来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变化,社交类应用软件开始逐渐引领社会的发展,使信息能够快速地进行交流传播。由于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facebook、S?ul等社交网络服务平台这类软件的发展技术在日益成熟和不断完善,不仅为大家提供了新型的人际交往方式,还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速度,在降低了交往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交往效率。但这类软件的飞速发展,在为我们带来更多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一)使用社交类应用软件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大学生已经成为现如今网络社交工具最为主要的使用者人群之一,网络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的必备APP,在其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交软件可以扩大学生的交往空间,拓展大家的交往方式,?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与此同时,一些网络社交工具也使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变得疏离,使其现实生活中交往能力下降,出现了例如孤僻、叛逆等心理问题,严重则会导致对周边的人产生信任危机。希望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适当地的使用社交类应用软件,将社交类应用软件的益处放大。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学会处理情感问题的社交工具。构建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二)使用社交类应用软件对学习造成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对于大学生而言,与手机的联系更是密不可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同学提出了“设置青少年模式,间接减少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时间。”由此可见,大家也都明白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家也深知这些社交软件的诱惑力有多大,所以通过自身的经验来建议青少年们适度使用手机,却无法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长与场所。如图所示:有55.12%的同学是在经过一天的学习生活后,为了消除疲惫,使用手机。但还有高达44.88%的同学明明制定好了一天的学习计划,却因为抵抗不住手机的诱惑,荒废一天的时间用于刷抖音、看微博。如果现在社交类应用软件的发展迅速没有这么迅速,也许会有一大部分的同学的学习效率都会有大幅度提升。科学研究表明,手机对人体造成的辐射危害不亚于吸烟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手机辐射可造成失眠、多梦、偏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发呆等症状。对于大学生这个使用手机高频繁的群体,手机辐射的危害更是无法忽视。大学生每晚睡觉前有发微信、刷抖音的习惯。由于手机屏幕较小,睡前环境还处于熄灯状态,这将会增加手机对大学生的辐射,影响睡眠,导致第二天学习效率不高。C3)使用社交类应用软件对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交软件确实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维持我们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关系网。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社交类应用软件也存在着恶化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受社交类应用软件的影响,你与老师同学的沟通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道题,有58.30%的同学选择了沟通增强,有12.72%的同学选择了沟通减弱,还有28.98%的同学选择了没有变化。我们可以得知还是有一大部分同学通过使用社交软件也从中锻炼了自B的社交能力,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社交类应用软件越来越发达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仅靠两个没有感情的键盘,使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一些距离感。另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属于较为内向的性格,但是到了网络上则会变成一个非常健谈的人。这会导致这类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将会更难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果能够正确使用社交类应用软件的话,我们不仅可以巩固自己已有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扩展陌生人关系网。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使用这类软件,只是每天待在寝室窝在被窝里刷微博、看抖音,那么反而会拉开与朋友之间的距离。
三、大学生社交应用软件使用的正确引导
(一)引导同学们正确使用手机社交软件。例如很多学校为了防止学生课上使用手机,采取了上课收手机的方式,杜绝出现由于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导致老师课堂无法进行的状况发生。但对于网瘾过大的学生,效果并不是很显著。而后随着网络潮流的发展,老师们采取学习通发题的方式,让同学们在手机上做题,老师们既可以达到教学的效果,同学们也不用“离开”心爱的手机。?
(二)引导同学们了解社交类应用软件的益处与弊端。树立良好的习惯,虽然社交类应用软件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但是我们还是要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帮助一些患有网瘾的同学戒掉网瘾。同时我校为大家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如果同学们在网络中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联系老师,或到老师办公室进行心理辅导。增强防范意识,不要相信通过网络认识的陌生人,在结交朋友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自身安全、隐私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同学们在使用社交类软件时,如果要一些日常生活也要注意自己要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信息,不要听信网络上散播的谣言,更不要传播谣言。本次调查主要是以大连科技学院的学生为代表对大学生群体对社交类应用软件的使用情况。本校也采取了利用社交类应用软件教学的方式,也有着显著的效果,往后仍需师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艳敏.大学生网络虚拟交往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百色学院学报,2?14?(06).
[2]孙连坡,董静.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04).
[3]王洪波,胡璇.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作者:仇思雨 马越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