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对策

【摘要】

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普通关心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很复杂,而温度裂缝又是混凝土裂缝中较常见的现象。如不引起重视,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本文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从设计与施工的角度阐述了一些技术控制措施。

【关键词】

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

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非常普通,但最大的缺点是容易产生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严重者可导致结构的破坏,大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保证桥梁结构质量及安全使用的关键,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探讨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和措施。

1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1)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大都出现在底板、墩(台)身处;2)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一般在1~3m范围内,多为板壁式结构;3)施工气候条件总体良好,全年气温一般在0~35℃之间,0℃以下与35℃以上的天数很少;4)现场混凝土运输近年来多采用泵送方式。

2混凝土常见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桥梁结构的底板、墩墙等,通常都是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的部位。混凝土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温度裂缝、结构变形约束裂缝、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的干缩裂缝。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裂缝类型并不能截然划分,尤其是变形约束裂缝和温度裂缝有时是相互关联的,实践中还发现沿干缩裂缝形成的变形约束裂缝。

2.1温度裂缝

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因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笔者曾在有关工程施工期组织过混凝土测温,混凝土浇筑后2~3d温度达到最大值,构件中心温度一般可达55℃。而混凝土表面较易散热,内外温差致使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导致从混凝土表面开始裂缝。随着水化热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由压应力逐渐转化为拉应力,只要拉应力稍大于混凝土的允许拉应力,由于应力集中,在已经产生外部裂缝的部位就可能裂缝继续向内部发展。对于墩墙等板式结构,一般形成贯穿缝。温度裂缝的主要特点是发生在施工早期,通常在拆模时或拆模后不久便可以发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时已经发生的温度裂缝可能很小,没有及时被人们发现,后因混凝土收缩变形受约束致使裂缝扩大。

2.2结构变形约束裂缝

混凝土的固化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普通混凝土除固化初期因水化热不断升高是热胀过程以外,在其后的降温过程和较长时间的固化过程都是缩小变形过程。此外,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混凝土构件的热胀冷缩变形。桥梁建筑物的墩墙通常与其底板分次施工,且一般间隔时间相对较长。墩墙混凝土收缩变形时上部自由、下部受变形已基本稳定的底板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允许拉应力时,便可能出现裂缝。

2.3干缩裂缝

混凝土的固化过程也是混凝土中水的挥发过程,如果失水太快,便可能发生干缩裂缝。此外,如果混凝土水灰比太大,通常也会发生干缩裂缝。干缩裂缝发生于结构的表面,其特点是裂缝无规则,一般缝宽很小,缝深较浅;但因水灰比偏大产生的干缩裂缝,则可能缝宽较大且较深。无模板的面层裂缝从浇筑完成刚刚初凝时便可能发生,有模板的临空面裂缝通常从拆模后开始发生。工程实践中还经常发现浇筑较长时间的混凝土仍可能发生表面龟裂。笔者认为,后期混凝土表面龟裂的主要原因。

3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

3.1设计措施

1)重视地基的处理,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都是厚体实重的整浇式结构,地基对基础的影响十分明显。在设计主要应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下沉,以及改善对基础的约束影响。当地基为软土层时,为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下沉,通常采用砂垫层或其他加固办法。砂垫层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而且在施工时还可以设置盲沟排水,这对减少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都有明显作用。砂垫层在施工前应通过试验,使其做到具有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再进行回填。砂垫层还可以减少对混凝土基础的约束影响,因此在不均匀的软土地基中,如符合条件时,应优先考虑采用比较经济的砂垫层加固方案。2)合理分裂分块,不仅可以减轻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也可利用浇筑块的层面进行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合理的分缝分块,应能使结构起到调节温度变化的作用,确保混凝土有自由伸缩的余地,以达到释放温度应力的目的,接缝的处理必须满足防止渗漏水的要求。3)合理分布钢筋,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是两者之间的粘结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约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所以当混凝土内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始裂缝时,此时钢筋的应力很小,想通过利用钢筋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就达不到目的,但合理布置分布钢筋,可以起到减轻混凝土的收缩程度,限制裂缝的开展。4)混凝土设计标号不宜太高,在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物中,力学强度和安全贮备,通常都很高,但过高的强度贮备,会使水泥用量增多,水化热变大。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内外温差过大,从面引起结构物的开裂。

3.2模板与钢筋

3.2.1模板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承受羊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振捣混凝土的振动力,因此保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可靠性,防止模板产生过大的变形是完全必要的。近年来由于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时间短而且快,加大了对模板的侧压力,如模板与支撑系统刚度不够时,更加大了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要根据受力情况,从模板、横楞、立柱、拉杆以及支撑系统的所有构件,都要进行分析计算,并取足够的安全系数。

3.2.2钢筋

在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膨胀,体积将变大,这也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之一,引起钢筋锈蚀原因主要有:①使用已锈蚀严重的钢筋,在使用钢筋前一定要做好钢筋除锈工作,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在工程中使用。②由于混凝土的密实性能不好,抗渗性差,因此混凝土内部的钢筋,也容易受到环境或地下水的侵蚀而生锈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开裂。③混凝土中有一些化学物质如氯钙和氯化钠也是钢筋生锈原因之一,所以在混凝土工程中控制氯盐的掺量,保证其含量低于规范要求。

3.3混凝土原材料

3.3.1水泥

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前面已讲过,这里不在重述,水泥的品种和用量,对大体积混凝土发生裂缝的影响。关于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问题。如果在水泥已经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使结构物产生膨胀裂缝,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引起严重的事故。所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应作废品处理,绝对不能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

3.3.2骨料

1)有害杂质,拌制混凝土的骨料要求清洁而不含杂质,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2)骨料品种和粒径要求,砂子按其平均粒径和细度模量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在大体积混凝土通常使用粗砂,也可以使用中砂。石子按其形状分为碎石和卵石。当配合比相同时,碎石混凝土强度较高,抗裂性也较好。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等坍落度也相等时,卵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少。对于抗裂性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当无碎石时,也可将卵石人工轧碎。当所用石子的最大粒径较大时,混凝土的密实性较好,并可以节约水泥;但为了便于捣实,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确3/4。当混凝土用泵输送时,石子的最大粒径还应符合要求,以免发生堵塞。3)含泥量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过多的含泥量,不仅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又降低强度,而且对抗裂性特别有害。为此在施工时应采取严格措施加控制。4)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5)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以抛一定量块石(设计规定范围内),减少混凝土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内温度水化热。块石一般要求其干净、清洁;其强度不低于浇筑混凝土强度;抛石要有一定距离。

3.4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组成材料的数量比例。设计混凝土的任务,是要根据原材料的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尽量减少混凝土坍落度,减少水泥用量。1)水泥品种与用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应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并优先使用32.5级或42.5级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在施工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应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尽可能少用水泥就能减少水泥总的发热量,从而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这是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2)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粉煤灰掺量是一般为水泥用量的15%左右,掺量过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3)石子级配的优劣,对节约水泥和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有很大关系。在实际工程中,如果单一材料满足不了上述级配要求时,可以采用不同粒径进行掺配试验,通过多次筛选,最后确定合理的掺配比例。4)和易性要求,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能保持混凝土成分的均匀,不致发生离析现象,且易于施工操作的性能。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是量大面广,要求混凝土连续作业,并有温度控制的严格规定,为此混凝土多数采用集中搅拌站供料。由于受运输、浇筑、振动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较大,所以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①不同停置时间及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内水分的损失与坍落度影响;②不同停置时间及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热量(或冷量)损失的影响。5)外加剂的应用,在混凝土或砂浆中掺入少量的外加剂,可以改善其性能,节约水泥用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是一种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的新材料。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掺用外加剂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必须事先适配,掺量准确,搅拌均匀,注意掺加顺序。

3.5混凝土浇筑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要避免混凝土搅拌后很长时间使用,并结合结构物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垂直与水平运输能力)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3种方式。

3.5.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物内,采取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成后,开始浇筑第二层时,已施工的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亦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3.5.2分段分层

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混凝土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至一定距离后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它各层。

3.5.3斜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三倍。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的浇筑摊铺坡度应小于1:3,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3.5.4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分层厚度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内约5c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混凝土分层厚度除根据振动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之外,尚需考虑混凝土供应量的大小、浇筑速度及配筋情况,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一般可定为400~600mm,数量较少的混凝土工程中可取250~350mm。2)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应沿串筒、溜槽、溜管等下落,以保证混凝土不致发生离析现象。漏斗和串筒的布置应根据浇筑面积、浇筑速度和摊平混凝土的能力而定,但其间距不得大于3m,布置方式为交错式或行列式。3)泵送混凝土的振捣方法由于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与上述三种浇筑方式所规定的坡度不符。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可将原来分层振捣的方式,改为在斜坡的头、尾部进行振捣,使上下两层有钢筋的混凝土得以密实。另外,在侧模的边缘,还可辅以竹杆插振,防止这部分混凝土出现漏振现象。4)表面处理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比较厚,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认真处理。一般可在初凝前1~2h,先用长括尺按标高刮平;在初凝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并用木蟹打磨压实,以闭合收缩裂缝。12~14h后才可覆盖湿草袋等物养护。5)施工缝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其底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在底层混凝土的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宜先铺10~15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应细致捣实,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6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一般按规范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混凝土就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就施工而言,由于受不同环境、季节影响混凝土内外温差较难控制,加强混凝土养生,增加混凝土养护时间能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裂缝,而且在冬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生尤为关键:

3.6.1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内外温差控制

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气温较低,而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一般能达到70℃,所以应该做好混凝土保温工作,同时增加温度检测频率,一旦发现温差超过规范要求,要立刻采取保温(表面蒸气养生,增加覆盖层)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

3.6.2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内外温差控制

夏季气温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首先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30℃,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在要30cm左右,要尽量采用有利于混凝土热量散发的措施(在不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夏季大体积混凝土保证内部温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保温法:有条件的情况采用蓄水养生法,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表面积水20~30cm左右,一旦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其表面积水温度也随之升高,这样其内外温差就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就控制温度应力,减少混凝土裂缝的概率;②内部降温法:通过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进行降温,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挥发,从而使内外温差达到规范要求。

3.7温度控制要求

温度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核心。

3.7.1编好施工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在制定方案时,应广泛听取有经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并排列出保证质量的因果分析图和对策表,使施工方案的有关措施落到实处,如发生问题,也便于纠正。以往,一般只强调温差方面的要求,即通常所说的“温差控制”,而很少核算温度应力,或者认为温差与温差应力成比例关系,因此就不能有效地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必须指出,只有温差控制,由于结构所处的具体条件不同(包括结构尺寸、配筋、基础约束情况等),它们的温度应力是不一样的。这就充分说明,采取同样的温差控制方法,为什么有的工程不裂,有的工程开裂。

3.7.2加强温度监测工作

不仅要在混凝土成形后,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进行监测;而且应在一开始,就对原材料、混凝土的拌合、入模和浇筑温度进行系数测试,才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对有关测试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和岗位责任制的教育,以及正确填写测温记录等一些不可忽视的基础问题。

4结束语

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多种多样的混凝土裂缝,工程界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控制裂缝形成及发展的诸多对策。通过工程实践经历分析,笔者认为:提高混凝土的自身质量是防止裂缝的核心;缩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是控制温度裂缝的关键;控制结构变形约束裂缝的主要关键是减小约束应力;浇筑后的养护管理是控制干缩裂缝的关键;提高人工操作质量是控制裂缝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从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及养护过程中精细化考虑,充分重视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采取对策,就能较好地预防与减少裂缝的形成。

作者:王跃明 单位:江苏宏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聪丽.浅析水工建筑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1(6).

[2]孙长龙.浅析桥梁工程中温度裂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工程研究与实践,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