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推广问题与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节能技术推广问题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节能技术推广问题与对策

摘要: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对于推动我国完成能耗“双控”目标、污染防治、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在促进节能技术进步、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为节能技术配套政策法规不健全,节能技术推广的工作体系不完善,节能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体系薄弱等。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节能技术配套政策的顶层设计,搭建节能技术推广平台,构建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产学研融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为根本,形成联动,切实开拓一条符合实际的节能技术推广途径。

关键词: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问题;对策

党的“”报告中提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2018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大会上强调,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有关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清洁取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环保督查力度和节能考核力度,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节能技术是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既需要继续强化末端治理,更需要从源头上节能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是一项多赢的举措,既能推动用能企业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发展,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具体手段和措施。因此,如何大力推动先进的节能技术应用对促进推动能耗“双控”、污染防治、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节能技术推广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推动节能技术不断进步,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重大节能技术的示范应用,同时对一大批成熟节能技术予以大力推广,技术节能为国家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完成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应该说,我国在促进节能技术进步、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依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1.1节能技术配套政策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通过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组织实施节能重大工程、重点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开展节能监察、实施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推动了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也通过节能技术推广目录来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但是针对节能技术推广没有统一部署,与节能技术推广相关的部分政策规定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现行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是2006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科技部实施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对节能技术的进步缺乏顶层引导。另外,在全社会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中,缺乏对绿色技术产品的引导,尤其是缺乏采用纳入国家相关技术目录中先进节能技术的绿色采购制度。支持节能技术的财税政策不完善。支持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财政资金缺乏,尤其是在鼓励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方面的引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奖励方式与项目节能量挂钩,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的技术路线、技术的差异性、技术成熟度等因素。从税收政策来看,税收优惠政策仅采用税收减免措施,调节手段单一;节能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覆盖面较窄,更多的节能设备不能享受政策优惠。

1.2节能技术推广的工作体系不完善

缺少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对节能中心系统的能力建设,包括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和地方节能服务中心,也进一步完善了节能管理、节能监察、节能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工作体系。地方各级节能中心在推动节能技术应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各级节能中心在节能技术服务的职责被弱化,提供的技术推广咨询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各级节能技术推广平台如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联盟机构在推动节能技术供需交流对接方面的能力也亟待加强。缺乏权威节能技术信息传播渠道。虽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科技部等中央部委和部分省级政府相关部门均过多批次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推广目录,但由于缺少宣传等原因,造成了节能技术信息不对称,很多用能单位不知道这些技术推广目录的存在,更谈不上掌握应用推广目录中的先进节能技术,导致推广目录的导向作用远未达到预期。用能单位的技术选择难,权威的市场化节能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健全。节能技术评价体系有待加强。2014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针对节能技术征集、遴选、推广等流程的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明确了节能技术申报材料的格式、内容和要求;对于重点节能技术的遴选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理顺了遴选的流程,并从资金支持、示范推广、政策衔接、强化推广四方面,加强和完善了节能技术的推广措施。《管理办法》的公布实施让节能技术的评审和推广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但是全社会对节能先进技术采用系统规范的遴选、评估和退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也没有建立节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节能技术认定和评价工作没有高效开展,部分地区和行业节能效果较差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混杂,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1.3节能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体系薄弱

缺乏节能技术研发和创新资金一直是困扰节能工作的重大问题。目前国家和地方层面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而且,大部分企业对节能技术的研发由于人才、资金实力等原因投入也非常低。投融资渠道的不畅是制约节能技术研发、项目示范和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企业规模总体普遍偏小、技术薄弱、人才缺乏,使得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没有形成,而且也缺乏如产权激励、市场激励等有力的节能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保障,这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也仍然存在转化环节多、转化体制不对应等障碍,使得一些好的节能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转化和应用。

2节能技术推广的政策建议

节能提高能效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是节能提高能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具体举措。节能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从系统角度出发,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为根本,以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应用为目的,切实开拓一条符合实际的节能技术推广途径,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2.1完善节能技术配套政策的顶层设计

建议制定专门性的节能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形成基于市场化节能技术推广机制。推动建立绿色招投标制度,在招投标法和具体实施细则中,明确支持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目录的,予以加分或者优先采购。尽快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用于指导节能技术研发、节能技改项目投资重点方向,为实现能耗“双控”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在修订中更加注重针对系统节能集成技术、低品位余热余能利用、企业间能量匹配与集成优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信息化节能和智慧能源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定期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手段,拓宽节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有利于引导节能技术进步、促进节能技术应用的财政资金支持机制,这是确保开展节能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层面应该更加重视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加大对节能技术政策研究、推广应用、技术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传播等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所需经费应当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对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普及率、技术经济性等多项评价指标,区别对待、分类激励,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引导和推动节能技术进步。不断完善节能技术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应用纳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目录的技术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可以允许此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节能技术研发、技术转让等环节,给予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扩大节能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覆盖范围,并且定期更新目录。

2.2搭建节能技术推广平台,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搭建节能技术推广平台。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全国性、行业性的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丰富完善节能技术研发、转换及应用,积极开展节能技术信息交流,为节能技术推广提供服务,推广便于用能单位选用使用的节能技术装备,促进节能技术推广市场化。鼓励发展节能技术服务机构,鼓励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尤其是各级节能中心为企业提供节能技术咨询服务。建议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开展节能技术供应和需求侧的基础调研并供需信息。构建科学合理的节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节能技术的行业特征和属性,统筹考虑技术能效水平、技术创新程度、技术经济效益、未来推广潜力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节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为先进节能技术的遴选、评价、技术的分类推广及技术匹配提供评价基础。丰富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各类节能技术创新联盟、节能服务公司等的信息传播作用,让先进节能技术在行业、领域、用能单位等各个层次得到传播和应用。鼓励有条件的技术单位建立节能技术装备的展览展示、交易平台,建设一批节能技术示范中心和教育示范基地,综合采用“互联网+展览展示”等手段,提升节能技术宣传和服务能力。通过编写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组织召开不同类型的推介会、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手机应用APP等多种方式进行技术信息传播,不断完善和丰富节能技术信息传播手段。

2.3推动建立产学研融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激发调动企业开展节能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创新活动。加大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信息沟通,及时准确掌握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对重大科技成果转换予以支持,并建立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一批技术推广机构,为企业节能技术推广提供支持和帮助。用财政贴息等手段支持发展绿色贷款。扩大财政贴息资金规模,适当提高贴息标准,合理划定贴息期限,加强财政贴息手段在节能环保类财政支出中的运用。推动建立绿色产业基金、建立绿色担保机制、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等来推动支持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用绿色金融的手段来完善资源配置,将社会资金引向节能等绿色产业。当前,我国已进入能源转型关键阶段,亟待开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崭新道路。面对发展新形势,我们要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把节能提高能效放在“第一能源”的重要地位。节能提高能效是满足能源需求增长的最优先来源,也是破解生态环境瓶颈约束的源头措施,而持续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仍将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实现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Z].2016.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关于印发《“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2705号)[Z].2016.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19号)[Z].2014.

[4]马骏,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5]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中国工业节能技术进展报告2015[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戴彦德,孙小亮,王钰?.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J].中国能源,2017,39(05):34-37.

作者:辛升 公丕芹 单位:国家节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