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学前沿及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介绍了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建筑发展与时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论述了建筑学前沿及研究方法,使新建设的建筑符合新时代人文的特点与思想。
关键词:
建筑学,生产力,空间环境,建筑形式
建筑伴随人类的产生而日渐形成并得以发展,其存在的目的是提供满足人类各种生活需求的空间环境;其存在的形式是采用多样的建筑材料构成开敞的、半开敞的、封闭的实体空间。建筑的存在,构成了人类生活的缤纷多彩的生活氛围,形成了自然界与人工产物并存的现象。在21世纪,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跨步前进,人类生活方式的急速变化阶段,对于建筑的发展我们也应该持有变化发展的态度。在远古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界是陌生的,对于生活的需求也仅存在于生存:有的吃有的喝。可是,在与自然界的共存中,人类发现禽兽蛇虫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雨雪风霜不间断的摧残着人类的生存。出于避禽兽、御寒冷、挡风雪的简单生存需求,人类运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凿地为穴、?木为巢,用来与大自然的恶劣条件抗争,创造了最原始的建筑形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渐渐了解,以及人类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建筑的形式摆脱了原来的单调,变得越来越丰富,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多样,用以满足宗教信仰、商业、居住、生产、娱乐、交通等需求。
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当中,高效率、机械化、功能至上成为这个时代的特点。在农业文明的时代,建筑多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以砖石、土木结构为主,建筑形式多是小跨度、小体量。然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新型材料的产生,新兴技术的创造,使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有提高,使建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发展,新型的结构形式创造了人类过往难以实现的空间模式;新型的材料使得建筑更具有时代性、现代性;新型的建造技术使建筑在自然界中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建筑不论从人类生活需求的多样性,还是从技术的提高中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正如工业文明的特征一般,追求机械化、一体化,使建筑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城市的面貌越来越趋同化,缺少了地域、民族的识别性。纵观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自工业革命以后,以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赖特四大建筑大师为首的现代建筑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建造方式与建筑形式,产生了符合时展的建筑革命,可是如同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一样,建筑也逐渐走向了工业化、机械化,以功能主义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例如勒•柯布西耶提出的巴黎新颖大胆的城市建筑方案:城市中有适合现代交通工具的整齐的道路网,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各种交通工具在不同的平面上行驶,交叉口采用立交等。这种设计理念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性的,符合时展的特征,也充分看到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在以后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运用理性的设计手法将城市划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交通四大功能区域。可是,伴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模式的变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这种理性主义的设计手法逐渐遭受到人们的怀疑,世界各地城市里面建起来形形色色的钢筋混凝土摩天大楼,到处是钢和玻璃的盒子,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发挥到极致,可是,建筑却变得更加冷漠,变得更加缺乏人情味,使我们失去了辨别城市与城市区别的文化,一切都变得国际化、世界化。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中,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加入到了各种建筑变革的运动当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地域主义、极简主义……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境况,对于建筑的种种探索使建筑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一改理性主义的设计手法,将地域、文化、科技、艺术等要素综合考虑进来,增加了建筑的文化性、趣味性,将原本单调的城市、街区风貌变得更加有活力、有吸引力。从建筑发展的历史中不难看出,建筑的发展变化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它要符合时展的情势;符合当时的科技技术条件;符合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符合当时的文化氛围。建筑学前沿,也就是将未来时代的人文特点、科技形式、生活需求等等,用现在的建筑空间语言来表达,建造出既能满足现代时代需求的空间形式,同时也要满足将来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要求,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变革,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们对于建筑功能要求的变革。人们居住的行为产生了居住类建筑;人们对祖先、神灵的敬畏,产生了祭祀建筑;人们需要进行商业活动,便产生了商业建筑;人们需要法律制度的约束,行政建筑便产生了;人们需要文化熏陶,博物馆、展览馆便产生了……由此可见,建筑是伴随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21世纪,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很快的了解地球另一端所发生的事情,人们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渐渐将人们的注意力由物质消费转化成精神需求,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了解建筑的功能用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方案设计,也最终决定了设计出来的建筑能否持续的满足人们的使用。我们应该用敏锐的洞察力来观察人们生活方式的细微变化,创造性的将新生活方式的需求用建筑空间语言来实现。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产生了人类在自然界中不能直接获取的材料,正是这些材料满足了人们所需的空间尺度要求,才使得各种奇特的建筑形式得以产生。从土木、砖石结构发展到钢筋混凝土,再到钢架玻璃体系,再到薄膜结构,悬索结构,桁架结构等等,都说明了建筑材料对于新型建筑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我们的构想再有创意,如果没有现实的材料来堆积搭建,那也是纸上谈兵。工业革命的产生,使钢材、玻璃的产量得以大幅的提高,正是在这种材料的存在下,密斯•凡•德罗的高层玻璃摩天楼的设计构思才得以实现,并且形成了钢与玻璃完美结合的技术精美主义倾向,由此可见,建筑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新型建筑的性格。在21世纪,科技、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人类也成功的研制出多种新型的材料,怎样将这些高科技的成果运用到建筑建造当中,成为挑战建筑师的一个课题。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正以无比的勇气和智慧改造自然,书写着人类历史辉煌的篇章。但是在轰隆的机器声中,人类这些“天之骄子”在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界也正在悄然地向人类发起报复,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匮乏,正日甚一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切使得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使人类渐渐认识到大自然不是可以任意改造的,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创作当中,我们应更多的关注节能环保在建筑中的运用,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建筑的创作,将建筑节能的新成果、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用以建筑创作。对于建筑的节能环保也必将是新时期建筑发展的重要探索阶段。对于建筑学前沿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运用尊重历史、客观评价现在,并且运用创新思维定位未来的方法。对于历史的掌握,有助于帮助我们找出建筑发展的根源,并且汲取先辈优秀的建筑设计手法,增加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客观的现在,是对我们所处时代建筑现状的最真实写照,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努力找出此类问题与时代文化不相符合的症结,在以后的设计中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无论历史,还是现在,对于它们的解读,都是为了我们对于未来能有准确的预测而做的铺垫,发现问题、找出根源、解决问题、创新应用,使新产生的建筑符合新时代人文的特点,随时代的进步而更加完善。
作者:刘晋聪 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