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水彩风景写生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学水彩风景写生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学水彩风景写生问题

摘要:

水彩风景写生是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水彩风景写生的训练和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水彩风景写生的基本画法,以及风景写生的基本表现手法。从而能利用水彩为建筑学专业课程服务。因建筑学专业学生美术功底较弱,对画面的色彩层次,色相,饱和度,笔触等的掌握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本文主要对水彩风景写生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建筑学或初学水彩风景写生的学生有所裨益。

关键词:

建筑学;水彩风景写生;层次;笔触;色彩

一、对画面层次的把握

通常在水彩风景写生中画面层次要分明,至少要有远、中、近三个层次。而建筑学专业学生常常体会不到画面层次的作用。他们往往只表现出中、近景或只表现远、中景。这主要是因为建筑学学生绘画经验较少,即使上课时候教师做有示范,也常常会在后面的写生中忘记,因此,课下也要布置一定量的水彩临摹练习,以强化他们对色彩层次的理解。他们平时看到的水彩风景作品较少,没有从眼界上有一个提升,有些理论知识和技法需要教师反复提醒和强调,加之学生有效的课堂练习,假以时日,便会有显著效果。

二、对作画顺序的掌握

因水彩颜料的特性,水彩风景上色往往是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地进行。在户外进行水彩风景写生时,作画过程又受到天气、纸张质量和作画者加水多少而不同,通常在水彩风景写生中先画远、中、近景的浅色,再按照顺序依次加深。因户外水彩写生纸张干的速度较快,这就需要画者能迅速的把握色彩关系和水的干湿程度,以便在最佳时间湿化湿接。如果不能做到以上要点,便会出现水渍轮廓线或层次没有较好的连接。往往建筑学学生起形构图不熟练,上色不果断,常错失良机,而导致画面层次关系的混乱。

三、对笔触的把握和运用

笔触,我们可以理解为绘画中的笔法。又称肌理,常指油画、水彩、水粉画等中的运笔的痕迹。作画者借助于颜料的厚薄、媒介的浓淡、用笔的轻重、运笔的速度等体现对物象的描绘能力。不同的笔触是画家不同性格、情趣、天资的自然流露。因此,笔触是体现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关键因素。对笔触的把握和运用是水彩风景写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笔触的运用代表了作画者对其绘画工具的熟练程度。南齐的谢赫在《画品》中就有关于笔触的描述。“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1古法用笔即笔触。笔触是水彩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也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风格体现。笔触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有点、皴、揉、摆、按等等。笔触主要体现了学生对于水彩笔的熟练程度,在建筑学学生水彩风景写生中笔触问题较常见。笔触的形不确定是学生在水彩风景写生时较常出现的问题。因学生的绘画经验较少,对物体的理解不够深入准确,因此,表达时候就会犹疑不定,画面相对呆板生涩。解决的办法有以下几种,但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方能有效。1、多读画,读好画。这一点很多学生容易忽略。只有读懂、读明白画才能临摹的顺手。读画也是了解作画者作画过程和情绪的关键。读画是初学者学习借鉴别人的第一步。画有很多种,学生适合读哪些呢?当然是名家名作。但不是所有的名作都适合学生来学习。我们应该选择有自己成熟的表现技法和个人风格的作品来读。读的过程亦是提高自己审美和修养的过程。2、多临摹。只读不练就是眼高手低了。在临摹过程中学生会对不同物体的笔触反复练习,从而学习体会不同物体的不同表达方法。比如:不同的天空,不同的水体,不同季节的树木,不同的山石等等。临摹是初学者学习的最佳途径。3、多写生。写生是学生表达对大自然情感的直接方式,也是水彩风景写生的最终目的。写生和临摹不同,临摹是直接将画者的感受和情绪摹写下来,而写生则需要作画者自己学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水彩虽不像国画书法那样对笔触、笔法要求的比较高,但对初学水彩风景写生的学生来讲加强对笔触的练习,提高对笔触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提高水彩风景写生技能。

四、色相不明确

色相顾名思义就是色彩的相貌,即色彩的倾向。色相不明确主要是因为对水彩颜料性能和调配的方法不熟悉而导致的。有些学生对哪些颜料适合调和在一起?调和的颜料彼此需要多少量能达到效果?以及颜色里面需要添加多少水分不确定。甚至有的学生会把三种以上的颜色反复混合导致色相不明确,不知道是块什么颜色,更谈不上冷暖了。因此,色相不明确往往会导致“脏”“闷”的问题。要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把调和的色彩控制在三种以内,切记颜料的比例不要均分且调和时候不要反复调配,当两种或三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时候稍作调和即可,如此,方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五、饱和度失控

饱和度即色彩的纯粹程度,饱和度把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幅作品的品质高低。在户外写生时候面对颜料盒中纯度较高的色彩和现实风景中的色彩,很多初学者把握不住饱和度的“度”,同一种颜料加入的过多会出现颜色过纯而显得生硬,过火;而颜料加的过少会显得画面太薄而缺乏厚度和质感。解决此类问题需及时提醒学生应根据画面的空间关系合理调整而不是一味的多加水或少加水。要真正解决饱和度问题,需要学生深刻理解空气透视规律:近暖远冷,近饱和度高远饱和度低的规律。

六、缺少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是水彩风景写生中形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以表现力的关键步骤。很难想象一幅作品如果缺少冷暖对比画面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出现此类问题,这主要源于学生对色彩的冷暖认识不够,对空气透视规律把握不到位。一幅作品中即使只有大面积的冷色和暖色也存在冷暖对比。比如:红色系中的橙色、朱红、大红、深红就是由暖依次变冷;蓝色系中天蓝、钴蓝、群青、普兰也是依次由暖变冷。缺少冷暖对比必然缺少空间感、变化和节奏感,画面大大减少了艺术性和耐读性。

七、总结

水彩风景写生是以水为媒介的画种,作画中水与色相互交融,渗化才能取得一种水色淋漓、色泽透明的画面效果。但因其技法中水的控制较难掌握,因此,对于水彩风景初学者来说一定要多加练习。以上归纳的几点是我多年教学经验中的心得体会,也是水彩风景画的初学者常常遇到的几个关键点,只有明确了问题所在,明晰其中的原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在日后的练习中解决好此类问题。

作者:谢孝珍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