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再现式教学方法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学再现式教学方法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学再现式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出现了减少必修课而增加选修课、减少课程学时、部分考试课程逐步转变为考查课程三个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但建筑类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学生对待必修课和选修课投入的精力不同、课程学时减少但授课内容不变甚至增加、考查课程难以检验最终的教学成果等,针对这些问题,三段再现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将对建筑学教学中的三段再现式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三段式;再现式;建筑学教学

1.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课程设置中,已然形成三个较为明显的趋势:①必修课越来越少而选修课越来越多;②部分课程的学时逐步被压缩;③部分考试课程逐步转变为考查课程。在这三点趋势下,建筑类高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但与此同时,对于建筑类专业的教学而言,这些改革的新趋势也分别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我校的《装修构造》课程由必修课转变为选修课后,学生对待这门课程所投入的精力明显降低,使得这门课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建筑防灾》课程的课时压缩一半不止,但教师的教学内容却并未减少,甚至随着学科发展,还呈现教学内容增加的情况,导致教师难以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讲授。《材料与工艺学》课程考核由考试课程转变为考察课程后,部分教师采取将考查课程按考试课程教学,导致学生课业压力大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教师则采取放管宽松的教学方式,导致最终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问题。为逐步推进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迫切地需要一种或多种途径去解决当下这些问题。所以,在此提出三段再现式教学法,期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今改革趋势所带来的这些问题。

2.三段再现式教学法的概念

三段再现式教学方法,就是将本次课堂授课内容、下次课堂讨论内容以及课后作业,三者内容高度重复的方式组织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重视学生自身的素养的提高,是一种高起点高要求的教学方法。它重视培养学生课堂上接收信息的能力,课后寻找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次重复教学的方法,从不同层面、不同深度、不同角度诠释所学知识。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而且还要求并引导学生能从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是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段再现式教学法的提出启发于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论断,期望能通过有限的时间采用将课程内容高度重复、快速循环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此来科学地对抗人类的遗忘周期。

3.建筑学教学三段再现式教学法的组织方式

三段再现式教学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课堂授课环节、随堂讨论环节和课后作业布置及验收三个部分。

(1)课堂授课环节是教学环节的基础课堂授课是三段再现式教学的基础,是三段再现式教学方法开展的前提。课堂授课环节通过自身教学内容的高度重复、快速循环以保证学生形成对于学科的知识结构或体系的整体认识。由于学科学时被大幅度压缩,因此,要想实现对教材大纲内容的快速循环,就必须摒弃以往逐章逐节的教学方法,转而应采用遵循以下三点原则的方法,即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和高容量原则。高难度原则是指提高教学起点及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高速度原则是指遵循课程的主要理论脉络进行教学,而暂时回避一些细节的、个别的问题;高容量原则是指加大授课单元的教学强度,使信息的密集度增加。这三点原则共同表明应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了解某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明确其基本的知识结构。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这些知识,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实际的授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同样一门课程知识的侧重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于老师授课方式的接受能力不同。同时,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知识新陈代谢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也要求教师课堂授课时结合当下实际,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科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满足三点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①结合专业特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大纲的制订,是为了满足社会大环境的需求下进行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务必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教学对象的自身素养,在教学大纲的大范围下进行适当的筛选。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有侧重、分层次的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我校的《中国传统聚落》课程,同时面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两个专业的学生开设。为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采用了分别以聚落空间和传统民居为主线的讲解办法。②结合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实际工程经验甚至是文化差异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材料,让学生切实产生对学科课程的兴趣,从而自发的寻找相关资料主动学习。例如,我校的《中国传统聚落》课程是面向本科、硕士以及留学生共同授课,为拉开本科与硕士的差距,为使留学生能充分适应授课方式,采取的做法主要有:①尽可能的压缩文字部分的讲解,加大图片讲解,并适当安排双语讲解,以便适应中外学生同堂听课的需求;②强化与环境、材料、构造、地理、气候、民俗有关的知识的讲解,使本课程的内容与研究生课程中的传统聚落课程,形成较大的差异。③结合学科特点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当今时代背景下,学科知识不断更新,专业领域的实践活动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往往不再局限于教材中所编写的知识内容。高校教师应在教学中反映当前学科的新发展,尽可能运用科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由浅入深地来分析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参与、分析、解决学科热点问题的能力。例如,我校的《材料与工艺学》课程虽然被定性为选修课程,但所授内容是建筑学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并且随着学科领域的拓展,在未来工作中将越来越频繁地碰到。此外,该课程所涉猎的内容,在未来的从业资格考试中,也是必考内容。所以在授课中,采用压缩一般理论知识部分的讲解,强化细化重点部分讲解的方法。

(2)随堂讨论是教学环节的关键随堂讨论是继课堂授课后最为重要的环节。随堂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授课时提高注意力,同时也便于及时抓住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当堂解决他们讨论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多采用较为灵活的形式组织课堂讨论,讨论课题可以结合教材或者结合工程实际,由老师提出问题并指出应参阅的内容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在下次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例如,教师可以同时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头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做法可以同时展开许多问题,时间利用率高,非但不会因为学生讨论而占用过多时间,反倒因为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同时解决许多问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种小型的、形式不定并且灵活多变的讨论形式,存在着诸多优点:①可以在课上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多个问题,时间利用率高;②由于课堂上讲授过基础知识,学生课后更深入的寻找问题答案时,可以巩固课堂上讲授的知识;③由于有一定的压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④在不改变教学学时的情况下,学生接收的知识量大为增加;⑤增强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能力。

(3)课后作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目前些许课程定性为考查课程,使得学生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往往不尽如人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通过课后作业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课后作业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总结。课后作业量要适中,如果作业量太大,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作业量不足则起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论文、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实体模型等,具体采用何种形式可结合具体情况而定。课后作业的课题可以由老师制定,也可由学生在老师所划定的大方向下自由拟定。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课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培养其过硬的专业素养。

4.检验三段再现式教学成果的方法

在高校内,检验教学成果主要通过考试或者评比结课作业的方法。考试课程通过最终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成绩、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比较直接明了,而考查课程往往采用评比学生结课作业的方法。在三段再现式教学中,为评估学生成绩,采用布置必答题和选答题共同评估。选答题是指在课堂授课中,就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回答老师随堂布置的问题,回答深度可以不超出课本的知识深度。必答题是指在课堂授课结束时,老师布置若干必答题,且必答题的作答分为课上作业和课后作业两部分。课后作业部分需要学生课后翻阅相关的课外资料,并在随堂讨论期间,对所选题目进行展开,讨论内容务必超出课堂上所授内容。此外,在学科结束后,学生仍需递交最终的结课作业。运用三段再现式教学法评估学生最终成绩时,也不会一帆风顺,期间须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所有的必答题和选答题均由学生分小组共同完成三段再现式教学强调教学的三个阶段内容高度重复、快速循环,一方面是为了科学的对抗遗忘周期,另一方面是为了更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讨论和结课作业回答深度超出课本所授范围。不过,在考虑学生课后繁重的课业负担后,允许学生分小组完成。然而在早期的教学中发现,三段再现式教学中,由于课堂讨论课题和结课作业题目的高度重复,以及两者均由学生小组完成,对于课题理解的深度,所掌握资料的广度以及最终提交的答案深度均趋于同一水平,导致学生最终的成绩向平均分80分集中。这一阶段由于学生成绩普遍趋于同一,难以区分学生的学习差距,真实的评价教学质量。

(2)第二阶段:所有的必答题和选答题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因为在教学中发现,当学生分小组共同递交成果时,出现学生成绩过于集中的问题,所以转向由学生独立提交学习成果。在要求所有学生均独立完成选答题后,仍然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大量课题才能满足全班每个学生均选择与他人不同的课题;②当同一课题可被不同学生使用时,又会导致随堂讨论内容趋同而浪费时间。故而,要求学生必须回答所有的必答题和选答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学生最终递交的结课成果有非常明确的评判标准,孰优孰劣非常清楚,很容易区分学生的课业成绩。但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学生课后的课业负担过大,往往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甚至需要占用其他课程的课业时间。

(3)第三阶段:选答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必答题由学生课上独立完成且课后还需分小组共同完成为寻求既能区分学生成绩又能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办法,即要求学生最终成绩评定时包含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又包含小组协同完成的部分。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而小组协同部分既可以保证学生课外有一定的阅读量,又可以减少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课前,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选答题和必答题部分;而随堂讨论的课题则由学生分小组完成,并且最终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均递交结课作业。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对学生课上选答题和必答题的回答情况的了解,评判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随堂对必答题的讨论情况,来评判学生课外的阅读量和对学科前沿知识或疑难问题的掌握情况。这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式在后期的教学实践检验中发现,学生的成绩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状态,并且学生提交的结课作业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根据对以上三个阶段的总结,只有采用必答题和选答题相结合,学生独立作答和学生分小组作答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5.结论

(1)三段再现式教学法是根据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得来。此外,桑代克的共同元素说为这一方法提供了主要的理论支持。

(2)这种教学组织方法是可行的,使用这种方法后,只要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处理得当,后期教学非但不会因重复教学而感到课时紧张,反而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对一些问题展开充分深入地讨论。

(3)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起了学科知识的框架,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用这些知识,加深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同时促进学生课后大量阅读,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有选择的加强学生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的认知深度。

(4)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真实可靠地反映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最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者:任炜 房志勇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桂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中南大学,2002.

[2].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3].陈希.改革创新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