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导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学专业导论课教学改革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学专业导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文章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育理念,以建筑学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在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探讨导论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结合笔者的课堂实践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对应用型本科大学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建筑学专业导论;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

我国的建筑学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建筑学专业导论课是建筑学科的入门课程,大部分学校设置的课程为建筑初步,分两个学期进行学习,其重要性在国内外建筑教育界都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它不仅要使学生初步的认识建筑,了解建筑设计的任务和步骤,还要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修养,建立初步的建筑空间感和训练建筑表现能力等多项任务。而更为重要的,是应当通过该课程激发出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掌握建筑学的学习方法,为未来建筑师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建筑学的专业教育中,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各大高校课程改革的焦点,笔者也结合本校应用性大学的特点和建筑专业“4+1”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对建筑学入门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由于本校建筑学的入门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课时的分配上都有所变化,课程命名为建筑学专业导论。

1建筑学专业导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初步自1973年开设以来,经过几代教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成熟稳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但是由于近年来受大学扩招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基本素质有所变化,加之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广泛应用都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所冲击。特别是针对我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特色,迫切需要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来看,建筑初步分为相对独立的几大模块,各个模块分别对应后续学习的几大课程,这就造成了各大模块之间联系不够,老师在教学深度上把握不准确,学生在学完该门课程之后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等弊端。具体的课程内容以集中在线条、渲染等基本技法训练为主,注重掌握操作性技能与规范性为准则,造成学生进入二年级设计时,对空间的认识、对形体的控制感到困惑。这种表现技能训练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下时间,但也仅停留在认知阶段,有些同学也会因此丧失对建筑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2.1课程体系的设置

根据学生学习的成长过程,按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的顺序,将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分为专业导论一一设计基础一一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一综合设计五个层次。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在专业导论课阶段,把一些简单的项目放到教学中,形成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认识建筑的基础上尽早的接触设计,熟悉设计,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作为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的建筑初步为两个学期开设,总学时196,改革后的专业基础课由建筑学专业导论、建筑设计基础及构成设计等三门课程组成,作为新生的入门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使学生初步认识建筑,认识建筑设计,明确建筑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培养学生学习建筑学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入门教育。

2.2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建筑学专业导论课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想法应如何表达?有了明确的问题,建筑学专业导论课的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就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要贯穿整个导论课的始终,结合经典建筑作品的分析与相应的理论讲授;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要通过对历史上优秀建筑作品的分析再现入手,同时要讲授一些经典的建筑空间组合手法;第三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具体化,学生对什么是建筑设计有了一定认识以后,要通过教师对建筑表现手法的初步讲解以及完成一套小型建筑方案设计来摸索、体验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流程。应应用型本科大学及“4+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筑学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针对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笔者编制了建筑学专业导论课程内容和学时建议方案,该课程共开设了48学时,其中认知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每周平均3学时。其中认知教学为理论讲授包括:建筑概述4学时,建筑技法表达2学时,建筑平面识图、制图4学时,建筑方案设计入门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评、教师辅导,其中初始建筑2学时,建筑平面图抄绘4学时,小型建筑方案设计与讲评12学时。在认知教学中还加入了课程体系与就业领域介绍的章节,使学生在对后续的课程设置及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以后,会更加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弯路。教学改革后,强化了原有经典内容,如建筑空间形态构成、建筑方案设计初步;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初识建筑、建筑识图;剔除落后的教学内容,如删除开设多年的水墨渲染,只对建筑表达技法做认知性介绍。

2.3阶段性评估完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一考定输赢的考试方法,增加阶段性评估,整个课程考核的分数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考勤加课堂表现占总分值的20%,阶段性的训练作业如,初识建筑、建筑抄绘等占总分值的30%,最后期末考核占总分值的50%。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训练,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

3.1改变教学主体,增加学生主动性

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以前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是增加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主动去学习,例如,在建筑历史的讲解过程中,除了老师的重点讲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搜集国外与国内的知名或自己感兴趣的建筑,整理相关资料(包括建筑区位、建筑特色,自己的认识等)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现个大家,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经实践,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信心,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然记忆深刻。“初识建筑”是很多院校已经采用的建筑学基本功训练形式,经过多校调研和考察,决定将其引入本校课程体系中。可综合绘图和PPT演讲等方式,考核学生对建筑历史、工程字、线条练习等内容和汇报演讲的能力,这是建筑学专业的初学者对建筑的第一次正面感知态度的表达,识大家一个展示创意和设计想法的机会,这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也从中发现了更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3.2项目教学法贯穿教学的始终

以前的建筑概论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课程免不了枯燥乏味,那么教学模式改革后的建筑导论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增加具体项目,以项目为线索贯穿相关理论,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建筑学专业的必备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以“小型建筑方案设计”项目为导向,讲述建筑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在学习完相关理论之后,最后以自己的设计方案作为考核内容。在教学之初就以项目为引导,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4教学改革的未来挑战

以项目为导向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教学模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下挑战,如授课内容深度及教材问题,目前对于课程改革没有针对性的教材,以往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建筑学专业课程的总结与概括,这就使得许多内容与后面的课程有所重复,以至于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每个知识点的深入程度不好把握,希望通过后续工作,设计一套针对应用性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方案,也期望对其他导论课程有所借鉴。

作者:刘淑娟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旭.对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年9月第12卷第3期

[2]陈镜丞.“A+T•CDIO一体化课程设计纲要2.0版”的应用与实践———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9月第24卷第3期。

[3]田波.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月第14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