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下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工科建设下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工科建设下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探析

加快新工科建设顺应时展潮流,能够推动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发展。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动态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重构面向新工科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方法,以赛促学、以赛促优等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效果,贯彻新工科建设。当前我国科技和工业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迫切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2017年“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三大会议后,新工科建设已在全国高校形成共识并落地生根,在理论研究和项[1]目立项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将新工科理念融会贯通,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房屋建筑学》兼具理论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若能将教学过程和新工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必将迎来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

1新工科背景下《房屋建筑学》教学目标

“新工科”的根本在于突破传统工科结构,构建新领域、新技术、新业态的新兴学科,培养引领未来社会需求的卓越工[2]程人才。《房屋建筑学》开设在大二上学期,是《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等前导课程的专业知识延续,也是《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与《建筑工程CAD》等平行课程关系紧密,在学生能力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1知识目标

《房屋建筑学》课程传统知识目标往往局限于掌握民用建筑设计方法,了解工业建筑设计方法等。实践证明,知识面太窄造成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民用建筑相关设计、施工等工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不同类型优秀建筑赏析,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主动从民用建筑向优秀建筑发散,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

1.2能力目标

《房屋建筑学》课程传统能力目标往往局限于具备独立完成民用建筑设计能力,课程设计任务是独立或分组完成办公楼、宿舍楼等民用建筑的建筑设计部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建筑设计点评和交底能力培养,让学生做得到,说得出,讲得透。

1.3素质目标在新工科建设中,《房屋建筑学》课程不仅培养学生深入

了解建筑设计内容,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人文、美学认知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动态适应能力。

2《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现状

《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多,知识信息量大,实践性很强,在培养学生建筑设计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课程教学和行业发展相互碰撞,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2.1教材内容时效性差,不能及时体现行业发展

《房屋建筑学》教材经历资料收集、组织编写、审稿排版、公开出版等流程,被同行认可后才能成为成熟的教材,这往往需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在此期间,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新规范、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出现,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存在一定滞后性,刚学好就已经过时。

2.2教学内容逐渐增多,课时不断压缩

随着人们对房屋建筑功能要求的不断升级,以基础(地下室)-墙体-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等知识点为主线的“点线式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工科建设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态适应能力的要求,知识面的宽泛性和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与不断压缩的课时要求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2.3教、学互动性少,学生学习积极性欠缺

传统教学强调学生绘图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建筑详图的绘制能力,并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强化。繁多的教学内容让教学流于形式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填鸭式教育。实践证明填鸭式教育割裂教、学互动,降低了教、学愉悦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4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传统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综合后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其中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情况给出。这种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但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实施过程中无法做到精细化,并不能保证其公平性,也无法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要求。

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实施方法

3.1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思路

新工科建设以来,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日趋融合,促生了线上课堂、移动教学平台APP、虚拟仿真教学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将《房屋建筑学》课程根据现代工程链(构思-设计-建造-运行)的要求进行精准定位,紧跟时代步伐,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运用科学技术改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态适应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新知识,使其成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3.2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与实践

(1)《房屋建筑学》课程定位。《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唯一涉及建[3]筑设计理论的课程。课程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和建筑结构等相关知识,是学生深入认识土木工程结构的基础性课程,对拓宽学生就业范围,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与重构。以林涛、彭朝晖主编,中[4]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房屋建筑学》教材为例,教学内容包括民用建筑设计理论(建筑平面、建筑剖面、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等),民用建筑构造(基础和地下室、墙体、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等),工业建筑设计(单层工业建筑设计和多层工业建筑设计等)。教材全面而详实的介绍了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基本满足了教、学要求,但对工业建筑、特种建筑等方面的新知识点涉及较少,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教学内容丰富与重构,如图1所示。(3)教学手段与时俱进。传统教学手段多为板书+多媒体,虽较好满足了知识传授的要求,但在知识面拓展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缺陷,新兴互联网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土木工程网、筑龙网和天工网等大量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行,微信、钉钉等互联网平台丰富了教学手段,让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4)教学方法多元并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将重构后的教学内容根据重要程度分成第一课堂讲授部分(重要知识点,要求掌握)、网络平台讲授部分(一般知识点,要求熟悉)和互动教学部分(拓展性知识点,要求了解)三个层次;其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沟通过程中结合学情调整教学方法,一个学期下来,用到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引导+案例教学,课堂教学+线上答疑,微信和钉钉等网络平台教学等,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壹课堂、建筑奇观等优质网络资源。课前将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以视频或文字形式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通过答疑活动、知识点自测等方式进行知识巩固,每个建筑构造部分增加知识拓展环节,采用视频赏析、头脑风暴等方法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发展的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多元化教学方法让教、学水乳相融,提高[5]了教学效果,极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5)将BIM技术融进课程教学。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又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由Autodesk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土木工程行业的广泛认可。BIM是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以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6]果的总称,简称模型。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的二维施工图纸,让三维形体实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遏制了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还有效减少了工程结构的不合理细节问题,避免一些大型写字楼、高档酒店内偶尔出现的“小心碰头”、“请勿碰头”[7]等安全警示标示。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该技术融进网络教学中,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生设计作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6)以赛促学,以赛促优。当前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依托的大赛比较少,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招投标管理模式在班级内部组织优秀建筑设计方案大赛,将每3~5名学生分成一组,以招标文件的形式设计任务,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并将设计成果以标书的形式按时提交,邀请同门课程教师和建筑企业人员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又让学生熟悉了招投标活动流程,为相关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也拉近了学生和企业人员的距离,一举多得,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结语

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入,行业发展的不断加速和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笔者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精准定位,重构教学内容,依托网络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方法,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优,夯实教学效果,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以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

作者:郭青伟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