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从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教学模式改革、融合传统课程设计模式和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了设计方案合理且富有创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1概述
研讨式教学,即在探究、研究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某一问题,通过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问题解决办法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1]。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它追求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而是主动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有创新意识的人。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内容和程序、建筑设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等基础知识,具备进行一般民用建筑设计的能力[2]。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很强,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往《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学生依赖于教师的模式化指导,设计成果相似、设计方案缺少特色[3],考核方式单一。笔者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2基于研讨式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教学模式改革、融合传统课程设计模式和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实施了基于研讨式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大学期间的第一个集中实践课程,学生对于研讨式教学模式和实践课程如何进行都比较陌生。因此,选择一个好的设计题目非常重要,可以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题目从学生最熟悉的建筑类型上选取,如单元式住宅楼、中小学教学楼、幼儿园、别墅等中小型建筑,由于学生对这些建筑的功能非常熟悉,可以迅速进入设计状态,集中精力应用建筑设计原理与构造知识,设计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的建筑物。提供多个备选的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其想象力与创造力。选题内容涵盖建筑平面、剖面、立面设计原理,以及建筑构造原理与方法等,使学生受到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题目“单元式多层住宅设计”为例。1)确定单元数与层数:就设计题目本身而言,学生应该重点掌握单元式多层住宅的构成特点与建筑功能,通过功能分析使设计科学合理。因此在单元数与层数的确定上,只要求学生设计2个单元,5层或者6层,因为增加单元数或层数,重复工作量会增加,但设计深度和难度不会增加。2)套型的确定:给出总的建筑面积,要求设计两种以上套型,具体套型由学生自己确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3)结构类型:砖混结构或者框架结构,由学生自主选择。
2.2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分组研讨式的教学模式。1)分组:考虑到研讨的方便,原则上以寝室为单位,四位学生一组。2)确定题目: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3)查阅资料:查阅相关的文献与参考资料,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等设计规范与标准。4)组内研究与讨论:组内各成员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讨论,得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5)汇报:每组选出代表制作PPT、上台汇报,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补充。6)组与组展开讨论:其他组的学生在听取汇报后,进行提问和质疑,组与组之间展开讨论。7)教师点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提炼升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讨。研讨式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分阶段进行,在方案设计的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的构造设计阶段均组织集中讨论与汇报,多轮修改,达到理想效果。实施过程中,兼顾所有学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仅仅提供集中指导、进行答疑,而且起着导师和讨论组织者的作用。
2.3融合传统课程设计模式
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侧重点不一样,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方案设计阶段,重点做好建筑功能分区,处理好建筑平面、剖面与立面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分组进行研究与讨论,最后每组确定一个方案。施工图设计阶段,重点提高学生的识图与绘图能力,综合运用建筑制图知识把设计成果完整、准确、规范的表达出来,在这个阶段,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讨论之后,采用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每位学生独立绘制施工图。
2.4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不以单纯的设计成果作为唯一评价依据,而是针对每位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采取出勤成绩、方案成绩、研讨成绩、图纸成绩等四项成绩以不同的权重进行评分,权重分别为10%,30%,30%,30%,其中出勤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方案成绩主要考核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又有创意,研讨成绩主要考核每位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的参与度,图纸成绩主要考核施工图设计内容是否准确、制图是否规范。方案成绩以小组考核的形式,其他三项成绩以个人考核的形式,小组的成绩会影响个人的总成绩。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所有学生每个环节的表现均作详细记录与客观评价。
3基于研讨式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实现了设计方案合理且富有创意。每组学生的设计方案,都是在广泛查阅资料、充分研究与讨论、反复修改与完善的基础上得出的,确保了方案的科学合理,同时,选题多样化,在设计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的设计方案不拘一格,富有创意。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查资料、研究、讨论,教师兼导师和讨论组织者,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或教师仅仅只答疑的现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其自主探索的精神。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房屋建筑相关的设计规范、标准、图集与参考书等,查阅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每组的设计方案既满足规范要求又不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组内研究与讨论,学生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PPT的制作与上台展示,学生的材料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组与组之间进行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研讨式教学,学生的查阅资料、创新、组织、协调、沟通、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相应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
4结语
课程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研讨式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构造知识分析和解决了实际问题,熟悉了施工图的内容、表达方式及工作步骤,培养了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但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课题组教师研讨式教学参与度把握,在进一步改革中将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曾明星,蔡国民,覃遵跃,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76-81.
[2]黄海燕.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S1):157-160.
[3]陈溢晨.应用型本科院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2017(2):66-68.
作者:黄智芳 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程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