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历史整合创新的建筑学教学模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设计与历史整合创新的建筑学教学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设计与历史整合创新的建筑学教学模式

摘要:以结构主义和系统耦合方法为指导,构建了“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整合创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并实践了建筑设计教学与建筑历史教学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历史,整合创新,教学模式

在高等建筑学教育中,建筑设计教学与建筑历史教学共同构成了建筑学本科教育的两大主干教学体系。建筑历史教学通过系统讲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建筑发展历程和演化的规律,通过系统分析经典建筑的设计经验、设计手法和设计理论,拓展了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方法,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认知观念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建筑历史教学和建筑设计教学相互独立与隔离,导致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工程与研究不能充分融合、相互促进。因此,通过建筑历史教学与建筑设计教学的系统优化与整合创新,构建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深度耦合、整合创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背景与思路

惠州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广东省内继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后创办的第五个建筑学专业,2016年成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单位。从2003年9月开始,在全面研究、总结国内外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在十五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仍然局限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局部调整、仍然按照单向片面的线性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必将事倍功半,不能卓有成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之一就是要构建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系统优化、整合创新”的教学模式,基本目标就是要发挥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1+1>2”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聚合效应。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晓峰在《建筑设计与历史课程教学整合的尝试———传统建筑意象设计教学》一文中,对国内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教学过于界限分明的现象提出了质疑,指出:“在当今世界极为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和运用的大背景之下,设计和历史这样原本关系密切的建筑学‘子学科’更有必要在一定操作层面上进行整合。”李晓峰总结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史课程系列化”和“建筑设计课程主题化”的双向教学组织框架,逐年深化和拓展,并有意识地结合到设计课程中。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徐震、顾大治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建筑历史教学模式整合创新研究》一文中提出了通过“典型案例建模与分析”“历史建筑设计”和“建筑历史专题研究”等三个阶段的教学和实践训练来整合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教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王卓男、吴晓君、刘晨阳等人对“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课程的教学整合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教学整合的目标和具体教学方案。例如,在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体现“历史、文化、生态、技术”的“一体化”整合;在五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通过“东西方文化比较与建筑创作”专题教学,引导学生在建筑设计中走出自己的路子。华南农业大学屈寒飞、陈方慧、姜磊在《驾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课程的整合》一文中,对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总结,指出:“建筑设计同建筑历史课程作适当的整合,是可行而有明显成效的。”“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理论研究的目的何在,我们建筑创作的方向何在,关系到建筑历史教学的方法和落脚点,即将各种建筑理论的学习最终着落于建筑创作中,在设计中深化、发展理论、加强教学体系的内部联系,探索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整合之路”。“传统建筑教学”正是这一层面的具有探索性的课题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分别以“岭南博物馆”“岭南文化艺术中心”“广州某城中村保护与利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等为题进行了一系列传统意象设计教学,取得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虽然国内高校建筑学专业对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改革给予了持续关注,但总体来看,建筑历史教学尚未真正融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之中,建筑设计教学也未能为建筑历史教学提供有机融合的平台。相关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由于受到固有教学模式的惯性影响,导致建筑设计教学与建筑历史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受到制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尽管许多研究强调打破“建筑设计和建筑历史的绝对分野”,但对应用技术型人才所要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针对性、关联性与可操作性。2)缺乏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教学系统优化、整合创新的理论研究,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教学整合的探索与实践缺乏理论的支撑。3)没有形成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和示范推广价值的成熟教学模式,缺乏适应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完善、充实、提高和拓展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逐步构建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整合创新的建筑学本科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建筑学专业人才提供具有针对性、关联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

2实践与探索

自2003年以来,我们以系统耦合理论和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为达到应用创新型建筑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了“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整合创新”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具体从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两个方面展开。

2.1教学结构

系统把握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教学过程中整体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将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建构成为有机融合、相互拓展的教学结构,构建“解读历史+理解建筑+学习理论+反思批评+设计实践”的“五维度交叉渗透”教学结构。

2.2教学程序

系统把握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开放、多层、立体、协同,构建以“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深度融合为主轴线,分阶段培养平台、跨学科教学平台、多环节实践平台为辅线的“一主三辅、立体交织”的教学程序。

3结语

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整合创新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要突破传统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相互分离的教学模式,以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结构主义方法和系统耦合方法为指导,构建了“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整合创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并实践了建筑设计教学与建筑历史教学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建筑设计与历史课程教学整合的尝试———传统建筑意象设计教学[J].建筑学报,2003(12):58-59.

[2]徐震,顾大治.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建筑历史教学模式整合创新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S2):149-152.

[3]王卓男,吴晓君,刘晨阳,等.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课程的教学整合方法探析[J].价值工程,2012,31(9):272.

[4]屈寒飞,陈方慧,姜磊,等.驾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课程的整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59-61.

作者:郦伟 胡超文 蔡仕谦 单位:惠州学院建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