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培养探析(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工程技术培养探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工程技术培养探析(5篇)

第一篇:建筑工程技术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

【课题项目】

2014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论文,项目编号2014ZCY159。

【摘要】

想要知道对于一些专业人士在职业培训后的现状,那么就要对建筑装饰工厂方面在中国的技术如何进行解析,并对进行专业职业培训的建筑工程人员进行分析探讨。从深层次探讨分析有关的资料,可知一般的教学模式以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施工方面的人才需求,所以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方面的人才培育,在职业培训和教育方面尽量注重实践能力的教学,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最为缺少的是在建筑施工方面的实践型技术人才,教学方面尽量要以此教学为中心进行培训。为了引导建筑专业人员和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专业技术的实现,研究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校企合作。

【关键词】

建筑工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让企业在市场上能够有更好的应变能力,有自己的公司文化,员工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的水平,需要通过不断的教育才能实现,建造出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梯队,进行管理,那么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培训就非常有必要实施。培训主要的内容是对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建筑工业方面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建筑还有工程技术在现今这个城市化的中国中,因为建筑业与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所以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竞争对手也随之增多。

一、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理念

1.学生在职业方面的未来发展是专业定位的关注的。

我们的目的既是让学生能够有好的发展未来,也是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迎合企业的需要,所以要时刻关注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更好的知道建筑岗位需要的能力、知识与素质是现在我院从学生职业方面所需要进行培养的目的。

2.对职业的能力进行培养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

对学生进行在职业方面的能力是课程体系的主要目的,但也要建设起能够完成工作所需要能力和什么工作需要干什么的意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个能力梯度的构建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做的,主要是从综合、专项和基本等职业的能力上进行划分,而这些的职业能力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是深层次的对企业进行分析、总结和调研才得出的。

3.职业的标准是开发核心课程的重要起点。

核心课程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成后可得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这需要对职业的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的标准才能获得。每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和所需要运用到的知识并不相同,这需要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依据这些制定出核心课程,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等构建出一套体系,这需要对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资格标准进行调查开发。

二、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职业培训是所需要的技术项目,为了可持续的发展学生实践技能文化和艺术,那么就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来进行相关的主线工作,那么应用技术管理就很重要。所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有较大帮助的就是在教学中的实习基地和培训中心了,这样才能锻炼其所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工程、施工安全、施工工艺、会计、质量检验和操作流程等就是多种基本建设的进程。工程的识图和制图是需要知道的理论知识,还是安全、施工技术、教育、项目管理和工程预算编制、等方面。像混凝土、脚手架、模板和钢材砖石等是训练时的分项,在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时需要先进行编写施工策略,还有估计材料金额和库存清单的金额,这需要学生对依据得到的信息和施工的流程和进展,再进行操作,需要先演练一番。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其所处工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需要实际的训练来实现。

2.坚持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

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正确树立,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需要学生进行法律和道德基础,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培训课程。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的水平,这需要专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传授职业道德思想的教育,可以进行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素质的讲座,让学生能够被影响到,并进行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来加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培育与教育培育学生。

3.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证书,“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资格证书与学生学历证书被称为“双证书”,让技术和学历方面的教育互相结合。像为了要让学生在与他人竞争中能够有竞争能力,学生有专业技能让企业录用学生,一般的培训中心会让学生在培训时就进行检验师、建筑工长、测量师和预算员等建筑行业的资质证书的考取。

4.加强“双师型”教师之路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师队能够具有高素质能够对人们的一些要求得到满足,有较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在教师中能够拥有“双师型”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教学的需求需要教师进行一些工程实际教师的专业培训,并进行一些专业的教师和在企业就职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教学来实现。合作办学最为重要的就是“双师型”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态度,他们的产生是生产的执行者和工作人员的结合。所以,有较高的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好的教学理论的理解运用、好的交际能力和好的组织能力是培训教导教师应该有的能力。实践和生产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已与为中心的义务,并对内外环境了如指掌。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能够决定其质量和多少的是人力资源的多少。那么在现今高速发展的建筑业中,专业培训职业技术型人才的机构就非常必要,主要的培训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先进技术和综合素质的方面的培养。

作者:方洪涛 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夏晋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人力资源,2010(4).

第二篇:建筑工程技术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高职教育的专业主要是“技术专业”,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努力建设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优势专业,而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作为支撑。本文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绩效考核两方面研究讨论怎样打造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师资队伍。

关键词:

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能工作在施工、管理等一线岗位上,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特色专业必然要求该专业师资队伍具备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据统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65%以上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讲台,个别院校更是达到90%,专业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近几年国家采取了鼓励教师寒暑假到企业顶岗、挂职段锻炼、参观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大效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另外,在绩效考核方面,有些教师因为参加暑期实训对年终绩效没有任何影响,从而没有动力,或者敷衍了事,或者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干脆不参加等等。这一系列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初衷。下面将从师资培养和教师绩效考核两方面研究讨论怎样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1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1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非常强的技术性,目前各高职院校也正在大力提高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但什么是“双师型”的问题却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其概念的界定有二种观点:一是“双证”说,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执业资格证书(比如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的教师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说,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专业技术职称(比如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的教师即为“双师”型教师。本人认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是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土木生产一线某岗位技师的简单等同,而是既有教师素质、又有土木建筑专业操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等。

1.2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该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据调查,该专业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数量占总数量的80%,可以说该专业教师中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施工、管理实际经验。还有师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曾有学者调查过1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调查显示该专业中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为60%,这表明中青年教师已经是该专业的主体,但中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因此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任务非常艰巨。第二,有些院校把“双师型”教师定义为教师资格证+执业资格证的叠加。而执业资格证只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取得也并非难事,专啃书本也能拿到。所以导致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也未必就真正到企业锻炼和深造,实践经验同样不足、能力同样偏低。

1.3实现具有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真正“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1.3.1改革“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制度

评价“双师型”,单纯以“双证”衡量挂钩是不完全合理的,上述已阐述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并不能代表其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很多还是从书本到书本。所以必须从评价制度上进行改革,比如说如果是高职专职教师必须是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两年以上实际校外施工、管理工作经历;如果是高职企业兼职教师必须是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两年以上教学经历。这样才能将校内与校外教师双重兼并,共同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3.2改革校外企业建筑工程类兼职教师的引进制度

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具备的特点是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教学经验不足。学生评价该类教师是表达能力差,“有水倒不出”,明明一身本领,却无法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兼职教师大多来源于企业,平时工作紧张,不能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到教学上,也没有主动进修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愿望;二是院校没有对聘任的兼职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只重视实践能力疏忽了教学水平;三是兼职教师聘任进来后没有加强管理,对教案、教学效果、考核这块不够重视。改革企业兼职教师的引进制度首先应加强他们的教学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或者从学历方面把好关,也采用试讲的方式引进;提高兼职教师课酬,吸引更多的企业精英、骨干考取“教师资格证”,达到“双师型”标准,投入到教学、教育工作中来。

1.3.3加大校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其特殊性,要求校内专任教师必须具备足够强的实践能力。为提高其实践能力,“走出去”是唯一途径。院校可以鼓励该专业教师到建筑企业进行兼职、挂职锻炼、指导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参观等。目前国家部分高职院校每年寒暑假都会举办建筑工程技术类的培训,简称“国培”,时长一般1-2月,培训模式基本是先理论培训再到企业实践培训,其宗旨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院校应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扶助,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充电,还应在教师的职称晋升上与之挂钩,调动其积极性。另外,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的引进方面把好关。只能允许“理论扎实、技术过硬、胜任教学”的应聘人员到校从教。要以建筑类企事业单位中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来源。因为,该类人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中高级技术人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师范素质培训和教学实践,就能具备“双师”素质。

2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绩效管理

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激励自身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更好的进行课程实施、管理、评价等,从而全面提高该专业师资水平。很多院校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都在尝试着从绩效管理上改革。从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来说,其专业教师的绩效管理主要从“德、能、勤、绩”等几方面去管理,具体包括日常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并对它们进行量化,衡量成权重形式,例如教学工作量占20%,教学效果占40%,专业建设占20%,课程建设占20%。考核方法主是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督导、领导有针对性的打分,将比分与权重进行相乘,得到每位教师的考核分。每学期考核一次,年终进行总的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划分等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档。年终进行绩效二次分配时,将与教师考核等级挂钩,考核优秀的将分配额上浮10%,基本合格的下浮10%,不合格的不进行分配。还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务晋升挂钩,近三年有一次考核不合格者将允许晋升职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想打造成具有一定实力的特色专业,究其根本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毕业能成为建筑施工、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质量人才,但育人的根本还是在于师资队伍。本文从“双师型”和“绩效管理”两方面入手分析研究了该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包括如何将教师“引进来”和“走出去”、如何将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如何通过教师绩效管理与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希望能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易从艳 汪耀武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杰法.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以宁波NP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为例[D].同济大学,2013.

[2]王斌.我国建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朱卫彬.高职院校发展专业特色的实证研究———以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中南大学,2010.

[4]卢士华.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科学信息,2009.

基金项目: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年度科学研究课题———高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实践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编号:ZJGA201521)

第三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实践

摘要: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作者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为例,对如何顺利开展毕业设计进行说明。文中实例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1毕业设计的作用

高职院校无论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3]:①实行“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即采用实践项目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内容对接岗位工作内容;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综合性强;③是衔接课程设计和顶岗实训的重要环节;④是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2毕业设计的思考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进程计划,毕业设计一般被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此时学生的课堂理论教学基本已经完成,是开展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时机,对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种现象:第一,设计选题不合适:主要体现在选题范围太单一或设计内容不合适的问题。要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零对接,设计选题非常重要,课题选择原则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建筑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核心就业岗位是建筑业企业的施工员,设计选题应紧密对接施工员岗位工作内涵。第二,教学设施不完善:毕业设计应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但现在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符合要求的实训室或者实训工位存在不足现象。由于毕业设计内容的需要,实训教室应配备基本的实训条件,如绘图桌、绘图板、计算机等设备设施。第三,教学评价方式太单一: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教学评价应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加强过程考核,引入分组讨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引导。第四,实训师资力量不足:毕业设计不同于普通理论教学,它往往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部分甚至全部任务,因此对指导老师的要求更严格,更全面,也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出现实训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第五,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毕业设计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中开展毕业设计[2]。为更好的发挥毕业设计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湘教通[2015]218号)和《关于开展2015年度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抽查的通知》(湘教通[2015]302号),对湖南省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教学时数、实施程序、设计选题、成果质量和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同时组织专家开展了毕业设计抽查工作,督促和引导高职院校提升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毕业设计的实践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在总结多年毕业设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2015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方案,方案涉及毕业设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从毕业设计成果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具体实施亮点如下。

3.1建立健全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在工作组织和领导机构方面建立了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建筑工程系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在常规管理方面建立了过程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从制度上规范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流程。

3.2建立毕业设计导师库,逐步推行“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

遴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并建立毕业设计导师库,试行学生与导师双选机制,同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引入现场能工巧匠进课堂,试点推行“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从师资力量方面保障了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3科学选题、统筹安排

为做到毕业设计内容与行业前沿性技术及市场多变性需求同步,引入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建筑工程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所采用的图纸均为湘潭市实际项目的图纸,并通过开展毕业设计方案论证会合理制定毕业设计的任务,并结合企业施工员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确保了毕业设计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4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多样化、多元化评价体系

为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指导教师履行指导职责的情况,建筑工程系设计了过程考核表(分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养、阶段性成果质量及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水平,过程考核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成果评定、答辩评定、分组评定一起形成多样化、多元化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评价准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5规范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标准

按照湖南省教育厅的要求,各高职院校都要在世界大学城本校机构平台上传学校有关毕业设计的文件及过程资料,展示毕业设计过程资料和毕业设计成果,向社会公布,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建筑工程系制定了毕业设计成果质量标准,规范了毕业设计的成果。

3.62015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实例

项目图纸:湘潭市天易工业园湖南新向维包装有限公司办公楼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共32张A2图纸。项目概况:总建筑面积4401.81平方米,地上5层,建筑高度22.38米。任务:完成工程量清单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教学时数:9周(其中1周施工图的识读、3周施工图预算、4周施工组织设计、1周成果整理与答辩)。具体成果:施工图识读阶段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图纸的正确识读,建立项目空间概念,并配合过程考核完成指定结构构件钢筋下料单和指导老师安排的其它任务;施工图预算阶段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的正确计算并汇总,形成工程量清单,选修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的套计,形成投标报价文件;施工组织设计阶段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撰写施工方案,制定进度计划(绘制进度计划表),进行施工部署(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成果整理与答辩阶段需要按照质量标准形成毕业设计成果并按要求建设大学城个人空间展示毕业设计成果。2015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大学城个人空间展示示例:学生需要在个人大学城空间建立“我的毕业设计栏目”,并按要求建立毕业设计成果和过程考核资料的展示栏目,上传相应的毕业设计成果,向社会公开。

4总结

毕业设计一般作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效衔接课堂理论教学与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顺利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应作为必修课程列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方面有多年实践经验,当然也存在诸多不足,在此一并提出,供大家借鉴参考:第一,通过在企业征求毕业设计课题并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科学选题,合理制定任务是毕业设计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第二,加大毕业设计实训室建设力度,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师资库”,推行“双导师”制,是毕业设计顺利开展的保障;第三,分组讨论、过程考核、成果考核和答辩考核等结合的多样化、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引导学生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举措;第四,规范毕业设计质量标准,体现毕业设计路线可行性、技术方案科学性、设计过程完整性的要求,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归宿。

作者:徐运明 欧阳文利 单位: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杜继涛,杨梅.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思考[J].国际会议,2011.

[2]李素婷.职业院校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控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

第四篇: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这对建筑企业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地基作为建筑工程结构重要的部分,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质量、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建筑企业必须在地基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的地基处理实施方案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提高地基处理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地基基础;钻孔灌注桩;碎石桩法;强夯法

1.地基基础开挖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在地基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应深入到建筑工程现场勘察地质、水文、工程周围的管线、建筑物和其他地下设施的布置情况。为确保地基工程的施工安全,还需对施工区域的临时排水系统进行详细的规划,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1.1施工准备

在地基开挖前,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并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控制网、水准点,测量人员进行复核,确保基准点和水准点满足测量规范及施工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若发现差错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

1.2测量控制网布置

测量控制网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将建筑工程轴线控制桩和相关构筑物的位置在平面上定位出来,为了便于施工时引测搞成及纵横断面测量,在施工前还需在轴线上每20m打入一短木桩,以控制开挖轴线的位置和高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先砌山墙和外墙,那么在砌横墙的基础时将很难控制基槽的中线,极易使轴线发生偏移。为防止轴线偏移的发生,测量人员可在放样时在外墙角处设置标记,避免其他人员的破坏。在基础开挖时,可采用砖进行覆盖,并对墙基础中线与相邻中线的距离进行比较,以确保轴线放样准确。

1.3地基标高测量

在地基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地基基础标高的检查,确保地基处于一个平面上。如采用皮数杆进行地基基础检验时,测量人员可采用水准进行校准。砌筑基础时可采用双面挂线测量,以使横向保持水平位置。砌砖时要均匀铺灰,每砌一层必须进行水平检测,控制顶面的高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潮层是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作业,以避免防潮层因开裂或抹灰不密实造成墙体的受潮。

1.4土方开挖

地基基础土方开挖前,对地貌及水文情况进行了解,对可能引起滑坡、崩坍等情况应及时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清除和掘除的废弃料放置在弃土区。堆体采用开挖土料覆盖掩埋,其覆盖厚度不小于1.0m。在基坑开挖时,对可能出现边坡不稳定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边坡支护措施,并提前准备足够的支护材料(如木桩、模板等材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方式。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底高程开挖,槽底预留20cm厚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以免扰动基底。超挖部分,应采用原土分层回填压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土的天然密实度;当地基含水量较大时,可分层夯实回填碎石。(碎石采用颗粒级配良好。粒径不宜大于2cm),若发现地基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相符时,及时报请监理人核查,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报监理人审批后,予以处理。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2.1钻机定位

钻机定位是影响钻孔质量的重要条件,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按照钻孔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使钻机处于水平稳固状态,防止钻机位置出现偏差。在运用钻机钻孔时,操作人员根据钻孔的深度,在机架上做出明显的标记,方便操作人员随时掌握钻机钻进的深度,并认真做好钻孔记录。护筒是钻机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案,制作满足实际要求的护筒高度和内径,并控制护筒内径比钻头直径大100mm,并在护筒顶部设置一道比地面高150mm~300mm的溢浆口。

2.2护筒埋设

为了确保护筒的埋设质量,必须严格控制装维和纵横轴线位置,护筒坑挖好后,派专人对坑底平整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将护筒放到适当位置,并将护筒的竖直度进行控制,然后进行分层回填,为避免在回填过程中护筒发生偏移,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发生位移,现场操作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经处理符合要求后,再继续进行回填。护筒埋设完成后,严格控制移位偏差在50mm以内,对于粘性土中的护筒,应控制埋设深度在1m以上,对于砂性土中的护筒,应控制埋设深度在1.5m以上,并控制孔内泥浆面大于地下水位1m。

2.3钻进施工

施工前,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对机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经检查满足要求后,将钻孔与钻机中心调整到同一位置,方可启动钻机进行钻孔施工。泥浆是钻孔灌浆的重要材料,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根据地质情况,需确定泥浆比重,例如,地基为砂性土,一般泥浆比重为1.2;地基为砂卵石时,泥浆比重为1.4。在泥浆灌注过程中,应采取措使泥浆顺利回流,使护筒顶高出沉降池0.6m。在钻进时,操作人员必须提前将泥浆沟槽中存在的淤泥清理干净,保证泥浆的顺利流通。如在灌注过程中,泥浆泵出现机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钻进,认真检查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确保钻进施工质量,操作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工程实际施工需要的孔径、钻速及供浆量等参数,以提高钻进的效率。

2.4钻孔纠偏措施

在钻进施工中,斜孔、缩颈、踏孔及地面沉降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钻进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处理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倾斜孔时,需对孔进行清扫,如扫孔后仍不能满足要求,需将回填土填筑到偏孔上部1/2处;对于施工中的塌孔,操作人员发现后,应立即将钻机停止作业,采用回填黏土法处理,待孔壁稳定后再进行钻进。

2.5清孔

清孔是钻孔灌注桩的关键的环节,钻孔结束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清孔作业,在不同的建筑工程地质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清孔措施,对于原土造浆的钻孔清理,当钻进深度达到设计深度后,操作人员可使钻头空转但不钻进施工,并控制泥浆比重在1.1左右;对土质条件较差的砂土层,清孔完成后泥浆比重可长期去1.20左右;在灌注水下缓凝提前,应对沉渣的厚度进行检测,如发现沉渣厚度过大,必须进行清孔,清孔合格后才能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3.地基处理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3.1碎石桩法与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很难满足实际施工需要,往往需要采取两种或更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地基满足建筑工程相关指标要求。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大量的建筑工程地基的处理经验并结合具体建筑工程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例如,建筑工程地基需用碎石桩进行处理,通过对现场地质情况研究,仅仅碎石桩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还需采用强夯将碎石桩击散后将碎石挤入地基的基层中,有利于地基稳定性和强度的增强。

3.2粉喷桩和CFG桩地基处理技术

粉喷桩和CFG桩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应用较多,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将粉喷桩和CFG桩二者结合提高了地基土的胶结能力,有利于地基的稳定。粉喷桩可有效防止建筑工程上部结构的变形,从而使CFG桩的承载能力得到大大的加强,对提高建筑工程地基的抗剪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3IFCO强制固结法地基处理技术

IFCO强制固结法地基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体固结的加快,但需要借助解压系统和排水系统共同完成,加压系统在IFCO强制加固地基处理中能使水的渗流方向发生改变,有利于土体的固结,排水系统通过将排水通道改变实现加速固结的目的。

3.4粉煤灰吹填法地基处理技术

粉煤灰吹填法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地基处理技术,其主要利用粉煤灰的透水性强的特点,达到快速固结地基土的目的。粉煤灰吹填法地基处理施工方便,同时,严格控制粉煤灰与淤泥的混合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施工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在实际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3.5CFG桩和碎石桩结合法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主要承受来自上部的力的作用并将承载力传递到地下,由于有些建筑工程的地质较为复杂,采用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很难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地基处理技术经验,采用CFG桩和碎石桩两种地基处理技术,同时必须确保桩本身达到一定的强度要求,两者结合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必须严格控制地基的施工质量。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建筑工程的地质、水文、周围环境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措施,确保地基承载力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在地基处理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提高地基处理技术水平,为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于翔 周凯乐曲 梅囡 单位: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刚,龚晓南,谢永利,李广信.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2):18.

[2]范晋.框架结构地基不均匀沉降检测鉴定及加固设计[A].2014年全国建筑物鉴定与病害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3]张旭东.建筑地基处理方案的比选[J].煤炭工程,2012(5):25.

第五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

【课题项目】

2014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ZCY159。

【摘要】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我国高校培养专业化、实践化、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很多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了该项途径的发展前景,纷纷建立、健全自身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在现阶段的发展,各个院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以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样本,分析该专业消极合作实践的现状、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与简易。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现状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保障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保障学校培养应用型、实践性的人才,显然这一有效途径已经为很多高校所接受,纷纷开展了形态各异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样本,对其现状与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梳理:一方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重视后期实习,忽视长期控制。根据现阶段的调查数据,与相关案例显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之中,虽然也存在着校企合作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往往存在于学生的大三阶段,形式也仅仅是去建筑企业、工地实习。初期实训时间较短,仅出现在学期期末。这些不利于学生真正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前二年学生单纯学习理论知识,企业较少的参与教学内容,而最后一年学生在工地、企业中进行实习活动,学校也基本对于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状态,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校企合作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内容存在缺陷。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习仅仅是:又学校带队学生到施工单位、工地进行实习工作,或者学生自行联系相应的工地进行实习。这些实习内容并无过错,但是作为校企合作的内容显得过于单一化。一成不变的合作模式,在一定成都上降低了合作的有效性,容易在学生心里形成程序化、过程化等问题。学生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中很难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工程技术能力不够成熟,在施工现场很多操作也须要人指导,操作出现问题以后,其应急能力也没有进行过锻炼,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这种状况都是他们不愿意看到,也是亟待解决的。显然想要促进新时期经济发展,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就必然要充分促进校企合作的全方位、多元化模式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对策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在新时期受到了考验,显然其现状与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的暴露了出来,面对我国高校在新时期的发展要务,笔者针对性的对于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对策进行简要探索:一方面,采用“嵌入式”的合作模式,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子,这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专业知识的高应用能力,对于日常操作中的高技术水平。所以,其发展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实践内容,在专业中所占比重都十分重要。这就学校与企业双方开展嵌入式的合作模式,充分重视合作的必要性,促进实践课程与教学课程相结合,企业领导带队实习,学校教师现场指导的教学模式的形成,保障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之中快速培养,同时对于学生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保障合作模式的全面化、多元化、长期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理论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有高等级的职业素质。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开设专门的改为课程,在教学课程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实践课程之中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工作协调能力,在实践课程之中,要帮助学生重视自身的双重身份——即为“学生+学徒”。同时,教师与企业双方都应该重视学生与教师、企业领导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锻炼与养成,更好的走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此外,聘请企业中的高级人才,担当学校的可作讲师,促进学生了解企业,帮助企业了解学生,为学生日后的就业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石,起到促进的桥梁作用。但是针对这一类型,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于兼职教师、客座讲师的筛选与管理。这就要求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层合作,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优秀员工做成兼职教师的资源库,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不同的专业、课程的分类,对兼职教师进行注册。同时及时建立学生的信息反馈,对于兼职教师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去粗取精,不断的强化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

结论

多年来校企合作的发展一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是一方面,企业仍旧面临着用人难、学校也仍旧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想要开展多元化、嵌入式的合作模式,仍旧困难重重,须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笔者仅仅是根据自身的研究、教学经验所提供出来的浅显对策,希望笔者的论述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李冬春 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鲍艳卫.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设置——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

[2]赵琼梅,左晓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构成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1(29).

[3]喻福东.探讨新时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实践模式[J].江西建材,2016(03).

[4]王一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民营科技,2015(02).

[5]李玲,潘立本.提高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