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索(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索(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索(6篇)

第一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设计

摘要:

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从设计思路、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绩效评价体系再设计的流程及优化建议,指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活动更加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由于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推广的时间较短,目前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升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1)评价指标设定模糊。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环境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市场发展的动态性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较多的可变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不能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决策判断,但是目前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根据历史项目管理经验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经验主义严重,导致评价指标的设定模糊不清,缺乏预测性及先见性。

2)评价体系不健全。

模糊不清的评价指标使得绩效评价不够全面,无法全面、客观的衡量工程项目,而且现行的评价体系只是针对某一工程或某一类工程建立起来的临时性的评价体系,缺乏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指导性,无法反映企业的战略思想,导致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脱节,不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企业所采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大多倾向于静态评价,没有形成一个动态、往复循环的指标体系,无法适应市场的形势变化要求,这也显示出评价体系在动态跟踪方面的不足[1]。

3)评价方法适用性差。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评价周期往往以半年、一年或某个固定的期限为准,与动态变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周期设置过于固定,而且没有很好的与评价目的相关联。b.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开展相关绩效评价工作时往往采用自上至下的评价模式,即由上级管理层对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进行审查、评价,评价者一般是管理层,其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利益、价值观冲突将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结果,导致出现一些难以令人信服的绩效评价结果,严重时还会导致上下级关系的恶化,这种单一的绩效评价角度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2,3]。c.部分企业的绩效评价仍然流于形式,即使人资管理部门制定了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在实际运作时却没有真正意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种管理形式走走过场,并没有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总结,导致绩效评价体系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督促作用。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再设计

1)设计思路。

从上述建筑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所适用的评价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绩效管理要求,这就需要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戒重新考量评价指标及内容,构建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将重点内容充分的融入到再设计范畴中,为此,本次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工作应当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首先,应当仔细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管理特点提出几点有助于改善现状的可行性对策,同时还要抓住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对提出的对策加以完善,构建绩效评价的初始模型。其次,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选择评价方法的流程对初始模型加以完善,同时针对反馈意见进行优化改进,最后,实际应最新建立起来的绩效评价体系。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如何开展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第二个流程[4]。

2)确定评价目标。

上文提到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目标设定方面过于模糊,这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运作方式有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同一工作人员既要担负团队整体绩效责任,而且还要担负个人的绩效责任,绩效责任表现出多重性和多层次性。而且最终的绩效目标往往是由管理者最终决定的,最后再分解到各个组织层面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过程,这种目标设定方式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非操作性,导致下级人员和部门只能被动的接受任务,而且目标在分解的过程中也逐渐丧失了一致性,变得模糊不清[5]。因此,在确定绩效评价目标时,应当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形成一套完善的目标制定制度,并利用目标管理原理将目标管理体系划分为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和四个环节(目标确定、分解、实施、评估),按照上述要求依次完成各个阶段、环节的目标设定工作,保证绩效评价目标的清晰完整性。

3)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

在确定评价指标之前首先要衡量企业的整体绩效评价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层面上的具体评价目标,参照设定的目标明确团体和个人绩效所占的权重关系,在确定权重关系时要注意衡量影响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当然,还要考虑到市场环境变化、项目计划变更等影响评价目标的动态因素。为了使评价指标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指导思想,应积极采用KPI,即关键绩效指标,通过输入、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设置来设定目标式的量化指标,将企业虚拟的战略目标分解为若干可供执行的工作目标,从而提高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可以更加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主要责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主体的绩效衡量指标,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同时也是促使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手段。

4)选择评价方法。

目前可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较多,实践表明最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为360绩效评价方法和BSC方法。360绩效评价方法需要由被评价者的上级、评价者自身、直接部署、同事、客户等对个人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价,这种360°无死角的评价模式比较适用于个人的评价[6]。如果是对管理团队进行绩效评价则需要选用BSC方法,BSC方法即平衡计分卡方法,是一种超越传统以财务度量为主的绩效评价方法,可以使团队组织的策略转变为行动,已成为企业集团、团队执行管理的重要手段。BSC由财务、客户、内部运营、成长四部分内容组成,在直观卡片的指示下使团队的职责、工作任务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而且层次分明。借助360绩效评价方法可以创建以下BSC平衡计分卡:a.从上级的角度:团队的主要工作职责及任务是什么;b.从同事的角度: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开展情况怎样;c.从客户的角度:有没有达到客户的服务要求或工作标准是否满足;d.从自身的角度:学习培训是否跟得上团队步伐。

3如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现

为了使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得以实现,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作用,我们认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完成并不是最终环节,还需要通过反馈与改进使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加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反馈的不及时直接影响了评价体系的最终实现及绩效的改进,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进行积极的反馈,其次要制定完善的绩效改进计划。为了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意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持续性、首先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员工参与反馈过程、少批评、制定绩效改善目标并定期检查。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全员参与绩效反馈过程,获得更加真实而全面的反馈意见用以绩效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最终实现。

4结语

绩效评价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评价体系则是开展相关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只有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确保绩效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在分析绩效评价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促进绩效评价体系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最终实现。

作者:路新学 单位:山西鑫路美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孟建锋,梁磊宁.基于BSC的矿井建设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矿业,2014(9):152-156.

[2]景姣,尹长萍.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科学决策,2013(12):70-94.

[3]谢丹凤,公彦海,郭树荣,等.基于动态指导模型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绩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3):63-67.

[4]吴宗法,马振鹏,孟秀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模型研究———以发展结果为导向的理论框架构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1):85-94.

[5]鲍振华,陈美华,陈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基于集对分析理论[J].建筑经济,2015(5):117-120.

[6]张平川,王美华.建筑工程项目项目经理能力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0):2-5.

第二篇: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创新模式

摘要: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加剧,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必须要正确审视自我,努力寻求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建筑管理水平和建筑质量,并使本企业成为建筑行业的主力军。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管理工作中创新模式的价值,并初步提出了创新管理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发展较快,在市场需求增大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依托先进科技和国家政策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部分建筑企业仍在不断增大市场占有率和发展规模,然而在他们的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其诱因是建筑企业原有的过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议题。

1概述创新管理模式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创新管理模式主要指聘用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参与建筑工程施工,并运用高效的创新型管理方式和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来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工期进度、质量和安全等问题,以规范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成本、维护施工安全,从而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适者生存”这一生物进化理论不仅适用于生物,也适用于建筑行业;当前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确保各建筑企业生存的因素会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科学技术水平。而创新模式管理便是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帮助建筑企业适应多变的竞争环境,并吸引相关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从而壮大建筑企业的实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2创新模式的价值

2.1促进我国生产发展

建筑行业伴随我国经济的进步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而且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实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创新原有的管理模式,将新型的科学技术引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以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增强企业的实力,确保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建筑行业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2有助于实现科学管理

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提出了的要求也就更高;此外,我国科技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了在激烈建筑市场竞争中良好生存,建筑企业必须应该重点学习当下最为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来,从而为创新模式管理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我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2.3促进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筑企业通常依据工作人员的性质分配工作岗位,并据此制定调配资源管理的方案。所以建筑企业可以依托各项规章制度来妥善分配人力资源,并形成完善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以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并从本质上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创新管理模式能促进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利益和主要职责,它不仅可以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稳定性、持续性,还能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另外,因为创新模式管理能够规范建筑企业人员的作业,避免了资源浪费现象,可以真正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3运用创新模式的途径

3.1创新管理体制

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会将“效益为中心”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原则;另外,为了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应运用建筑市场原有的调节机制来创新、改革管理体制。建筑企业要想革新工程管理方式,必须依据我国建筑市场和建筑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虑,例如接受大型项目的企业应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来更高地管理建筑项目;另外,建筑企业还应及时地监督、评价他们所负责的工程项目,确保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避免资源超额和浪费现象的出现。接受小型项目的建筑企业可以把任务分配给下属分公司来管理,主公司仅为其提供一定的安全监督和技术指导就行,这样既能提高建筑企业分公司的实际业务能力,还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建筑企业还应建立一套相应的资金控制和管理制度,以便于企业合理地管理和分配资金;另外,建筑企业还可以建立建筑工程资金委派管理机制,这样仅由管理资金的负责人严格管理财务支出即可,不需要企业进行额外的管理和监督,但是建筑企业还应事先做好资金预算,避免资金浪费,确保资金能够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率。

3.2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观念不但能为建筑企业营造较好的创新氛围,还能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从而培养员工的创新力。为了更好地创新观念,建筑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立系统性的、科学性的创新模式管理体系,该体系的目标是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企业应借助这个体系为企业培养大量的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整体提升企业的创新力。此外,管理者还应整体把握和分析建筑过程管理的价值,并在建筑过程施工过程中创设新型工作体系和方法,但是企业始终应将创新模式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建筑企业应以市场发展作为创新管理方案的导向,进而建立出符合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创新模式。

3.3创新技术管理

建筑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增强技术管理的创新能力:⑴加强培训工作,组织建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施工操作行为、专业素养和施工能力;⑵增强编制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能力,为了编制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建筑企业应广泛收集不同单位的意见,促进完善方案的形成,具体措施为专门成立招标小组合技术方案管理小组来详细制定施工组织;⑶建筑施工企业应探寻适合企业技术管理要求的各项技术工艺;⑷建筑企业应根据社会和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大力引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以此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进步和长足发展。

3.4创新成本管理

创新成本管理是企业创新模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为了避免签订合同过程中的不合理问题的出现,建筑企业既要重视合同签订与洽谈方面的问题,还要充分做好投标成本的预算问题,如果成功签订合同,就应该采取措施应对合同内的硬性条款;制定合理的理赔方案应对开口性的部分合同条款;建筑企业应在合同有效期内强化施工单位和施工材料的选择工作,并严格管理过程预算工作。当建筑工程竣工后,建筑企业应事先进行工程结算工作,以尽力降低工程成本;创新成本管理工作是影响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例如荣盛发展房地产公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开发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他们在确保资金安全流动的同时,始终坚持低投入、高回报、高质量,由于对资金和建筑质量的把控工作到位,荣盛发展地产公司不断地建设出了高质量过程,并在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4结语

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企业要想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运用创新模式,只有充分的运用创新管理模式才能确保管理者可以制定出正确的企业发展决策,企业全体员工才能真正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作者:魏强 刘阳 单位:淮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马永花.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发展[J].门窗,2014(09):95-96.

[2]安军丽.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门窗,2014(07):115-116.

[3]袁伟彬.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江西建材,2015(03):89.

[4]龙江.试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门窗,2015(04):78+80.

[5]王帅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探讨[J].山西建筑,2015(18):249-250.

[6]陈曦.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240.

[7]李江,赵奕磊,石志超,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3(03):153-154.

第三篇: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应用

摘要: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的进度管理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是体现建筑施工单位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形式。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在进行施工管理活动时需要施工单位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对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把握,重视施工的进程,根据施工的实际状况规避可能造成工程施工进程延误的因素,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工程在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时间成本,进而促进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阐述了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度管理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当前房地产事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对于施工建设单位来说,要在预定的时间内高质高量的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任务,就要重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按照施工的实际状况控制施工进度,确保进度管理与实际施工相一致,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各个环节衔接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依据业主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完善进度管理工作。

1建筑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1.1确保工程施工预期完成

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之前,在施工的合同条款中就对工程预期完工的时间进行了规定,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施工中加强对进度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管理的失误而导致的施工效用低的状况发生。此外,进度管理还可以依据工程实际状况的偏差来对施工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正完善,在因为外部原因所导致的施工任务延期完成时就需要施工管理层对施工方案进行灵活调整,把其他工序的时间进行有效缩减,减少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1]。

1.2对施工建设的成本起到控制作用

一方面,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如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的施工,那么就必然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这就带动了施工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在促进工程施工进度的加快的同时很可能会忽视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管理,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在重要施工环节上会出现返工重修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施工材料增加,不仅延误了工程期限,而且也增加了工程造价费用,基于此,加强进度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对工程施工成本起到有效控制,也有利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增加。

1.3增加工程的投资效益

建筑工程由于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对于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强化各个环节的施工控制,那么进度管理工作的落实,就可以在确保工程按照预期完成施工的基础上,对工程投资成本起到有效控制,促进施工经济效益的增加,也可以体现出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水平,使其可以获得更多的施工项目。

2建筑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的实际应用分析

2.1进度管理的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它的具体施工方案也各有差异,所采取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工程进度管理的方法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就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科学的进行推理和演算,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模式,确保工程在约定的期限内顺利完工,这对于合同双方都是有利的[2]。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制定人员要从工程的总体出发,对可能影响到施工工期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可能出现问题的施工环节进行事前的防范。除此之外,对于制定人员来说,还需要对过去的施工进度管理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对其进行科学的统筹,从中得到新的问题解决灵感,深层次分析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原因,进而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进度管理的有效途径

从上述分析可知,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复杂的项目活动,它所涉及到的范围较广,根据建筑的地域差异性、用途不同性等,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分项工程,每一个分项工程自身所包含的施工内容也是各有差异的,不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在确定施工原材料和施工技术时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性,这就给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增加了难度[3]。基于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就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对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有正确区分和对待,并采取相应的管理途径,一般来说,主要包含有三点:第一,要对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的进度管理予以重视,有合理的把握,因为不同地区或者是同一地区不同功能的建筑施工关键环节不尽相同,因此,就需要将这一部分作为管理的重点;第二,重视对施工中各个生产要素配置的进度管理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到的方面较多,期间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种类就非常多,而且数量也很庞大,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点关注这一部分。通过采取合理的管理办法可以实现施工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可以按照分析工程的不同并依据实际进行资源种类和数量的合理安排,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进度管理措施的实施;第三,对于各个施工工序的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众多,各个环节之间是相互衔接和配合的,而且不同的分项工程在不同的时间所采用的施工工序也各不一样,这会对进度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这方面来说,就需要技术人员对施工实际状况和各个环节施工进行详细的记录。

2.3进度管理的具体措施

首先,强化对施工的组织管理。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前,要从工程总体入手,对施工各个环进行全面考虑进而制定合理的时间进度方案,那么要确保工程施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就需要施工的各个部门加强配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以工程整体为依据,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施工各项材料,做好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其次,重点关注分项工程的进度管理。分项工程是工程总体施工的具体化表现,因此,分项工程的进度管理质量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总体的进度管理,基于此,就需要对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责任进行细化和明确,合理制定进度目标,并严格按照总体的进度来安排各项施工活动,不能盲目进行[4]。第三,严格落实责任制。既然分项工程的进度管理对工程总的进度有重要影响,那么对于每一分项工程来说,就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定明确的进度计划,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的差异,并且对施工责任制度进行严格落实,保证各项制度都可以发挥自身的约束作用,进而使分项工程施工进度得到合理控制。

3总结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量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也有了更多的关注,施工进度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进度来说是有重要影响的,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就需要依据工程的施工类型,依据实际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进度管理办法,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从而保证工程施工在预期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这对于工程效益的增加也是十分有利的。

作者:吕平 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军.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筑,2014,(30):112.

[2]黄柽炜.论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J].江西建材,2014,(8):298.

[3]郭海娇.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233.

[4]唐英浩.浅析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经济视角:上,2012,(5):60-61.

第四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摘要: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对施工中各项要素的消耗情况进行控制,使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市场愈趋复杂,竞争激烈,更需要建筑施工单位采用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索科学、创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措施;方法

造价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施工中的造价进行控制,确保建筑工程能顺利进行。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中,长期存在着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不仅存在着较大的资金风险,还危害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而工程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探索。

一、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降低投资风险

建筑工程普遍具有施工周期长、设计变更频繁、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情况,对建筑工程投资产生严重打击。因此,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应加强对施工中各项要素的管理,对施工中各种要素进行统筹管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才能使建筑施工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

2.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工程造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预测成本、统筹资源、制约投资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投资目标有决策作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缺乏目标性,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实现对施工的规划和预测,使得施工过程中无法对各种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从而导致成本远远超过预计金额,限制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而工程造价管理能对施工中的成本消耗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使建筑施工企业能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措施

1.详细勘察施工现场并编制投标文件

前期准备阶段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在施工之前,应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勘察,考察该地区的气象、地质水文、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对当地的人才市场和建筑材料市场进行考核。在报价前,应充分对施工招标图纸进行审查,详细列出图纸中的所有项目,重新计算图纸中的工程量,并与清单相对比,如果在施工中可能会产生较大变更,就可以采取不平衡报价法进行报价,从而在保持总体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获取更大的利润。施工图纸应与现场进行对照,详细考虑施工的平面布置、材料和设备摆放等,为进一步完善招标文件提供科学依据。

2.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明确成本控制目标

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达成。因此,在施工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建设单位要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会审施工设计图纸,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应制定出总体成本计划和阶段性成本计划,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成本管理人员应对每个阶段的成本消耗情况了然于心,以便采取相应的手段控制施工成本。

3.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施工材料的费用占整体建筑工程费用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在施工材料的采购和储存环节,要注重对成本的控制。采购人员应尽可能从本地市场选择供应商,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还要选择社会声誉好、性价比较高的供应商,并严格对材料的质量、型号进行监督,防止出现以此充好的现象。在材料的储存过程中,要将材料放置在防水、防晒、防潮的位置,防止储存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造成材料费用的损失。机械设备管理对施工成本有直接影响,如果在施工中机械设备受到了损害,不仅会使施工进度和施工材料质量受到损害,也会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当机械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应及时更换,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机械设备处于闲置期时,可以将其租赁给周围的工程使用,收取一部分的租赁费用,使工程造价得到显著降低。

4.加强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培养

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多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也不具备专业资格证书,在实行造价控制的过程中难免整体素质较低,制约工程造价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在选择造价管理人员时,应注重对其专业素质的审核,尽量选择经验丰富的造价控制人员,确保其能适应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需求。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也应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素质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不断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应正确认识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在施工全过程中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使建筑施工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无疑是个长期的过程,中间需要每个企业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国家的全力支持,只有各方面充分配合,相互协调,才能真正推动体系的完整建设。

作者:雷磊 单位: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罗薇.全面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2]黄志挺.建筑工程前期阶段造价的控制与管理[D].杭州:浙江大学,2013.

第五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强化

摘要: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说,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只有保障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才能确保其施工的顺利,本文就重点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现状及其成因,然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希望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措施

众所周知,安全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点,也是当前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要求,不仅仅是建筑工程项目自身要求做好相关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来说,也应该切实保障相应的建筑施工安全,但是就当前我国现在的建筑工程实施现状来看,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影响也是比较恶劣的,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这也就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和重要目标所在。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现状来看,其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并不理想,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仅导致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中断,有的还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而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具体来说,安全管理现状不佳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1)首先,从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发展来看,其施工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给相应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管理难度,尤其是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其流动性越来越大,进而更容易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2)其次,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对于这种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设置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且也不存在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严重的制约着安全管理的水平提升;(3)再次,从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人员方面来看,不仅仅是人员短缺问题比较明显,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无法胜任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甚至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玩忽职守现象比较常见;(4)最后,从具体的施工工作来看,当前的很多施工作业都是露天作业,甚至还存在着较多的高空作业等难度较大的施工工序,对于这些施工项目的执行来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过大,或者说其自身施工过程中不够注意,必然会引起相应的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切实提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提升其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之所以当前安全管理的效果不佳,和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这一点来看,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切实加强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首先通过典型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来促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明确其危害性,尤其是要促使其明确安全问题和成本的关系,进而才能够提升其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另外,仅仅提升了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是最终目的,还应该加强对于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国家安全规范标准、安全文明图集等内容,促使相关的管理人员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对于人员的配置以及组织结构的规划都能够详细的掌握。

2.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补充也是强化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规章制度能够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提供较好的约束和指导作用,进而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其安全管理落实的实效性,具体来说,这种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应该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1)首先,必须要重点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准则进行完善和规划,当前很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规范和标准来进行遵循,进而便给相应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导致各种安全管理问题频发,必须要针对这一安全管理细则的完善给予高度的重视,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2)其次,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也是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落实效果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只有具备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才能够保障其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效果,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具备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必然也就能够促使其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任务,并且切实保障这些责任的履行状况,此外,该制度的完善还可以结合相应的奖惩制度来进行,针对具体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落实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惩罚或者奖励,进而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责任履行的积极性,保障责任制度的落实效果;(3)最后,还应该完善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针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来把安全事故的影响和威胁降到最低,在平时针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制度阐述,确保其能够在关键时候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3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人员来说,大部分都是一些不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参与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也就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不当等问题,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在今后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对于这些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在具体的施工中时刻注意安全问题,针对具体的施工工艺操作具备较强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施工技术手段,此外,还应该指导其学会相应的自救和自我安全防护手段,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全自己,避免出现人员的伤亡。

2.4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来看,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和控制,也就能够强化安全管理,具体来说,针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首先,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检修和保养,针对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机械设备必须要定期进行检修,确保其能够具备较好的应用状态,避免因为资深老化或者是其它一些问题的存在而影响施工的安全性;(2)另外,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熟练程度也是避免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出现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有效避免机械设备操作失误问题的产生;(3)再者,施工机械设备安装拆卸过程是一个高危环节,必须编制专门的施工机械安拆方案且有具备安拆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安拆作业;设备安装完毕后要组织安全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要到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4)最后,还应该加强对于新型机械设备的研究,充分推广使用一些安全程度较高的机械设备,替换一些安全隐患较高的机械设备类型,严禁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切实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顺畅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必须要牢记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切实提升自身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就当前的安全管理现状来说,进一步的完善和强化这种安全管理仍然是今后相关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

作者:张赛飞 单位: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马丽娟.探讨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5,06∶346.

[2]韩振勇.优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山西建筑,2011,36∶236-237.

[3]李达,李前川.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2012,12∶159.

[4]高翔.论述加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措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48-149.

[5]王燕.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9∶70

第六篇: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要坚持绿色环保、节能、降低能耗为理念,作为工程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严格规范绿色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同时,提高建筑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度,这样对于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管理队伍应该聘请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完善培训激励制度,这样才能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的整体水平,帮助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在社会中不断被大众认可,使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我们要坚持绿色环保、节能、降低能耗为理念,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绿色建筑的高质量高标准。加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绿色建筑倡导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能够节约能源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已被国家认可。

1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奥运会的举办促进了我国建筑以绿色建筑为主,申奥成功后在国内绿色建筑掀起了建设行业的热潮。在这股建设热潮中“绿色建筑、科技建筑”成为了主要的建筑理念。在2004年我国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组织实施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这直接推进绿色建筑的技术成果的不断发展。2005年12月建设部颁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6年3月建设部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随后国家颁布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要点》。2007年9月建设部友印发关于《绿色施工导则》,在《绿色施工导则》里面对绿色施工的概念、核心理念、四新技术等要求进步完善,这为后续颁布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做了很好的铺垫工作。随着国家对于绿色建筑的逐步完善,使很多房地产的开发商们更加重视绿色建筑的开发,也能为开发商的楼盘增加建筑卖点。但是在其中有很多开发商他们主要看重的是“绿色”这个噱头,能真正将绿色落实到整个开发的项目中企业非常少,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严把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政策法规保障不完善

首先,我们从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建设进行分析,现有的《节约能源法》、《建筑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在规定中虽然对一些建筑节能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发挥强制力的条款有所欠缺,很多条款比较模糊并不具体,一些条文过于原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和可操作性。在条款中关于绿色建筑施工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缺乏对违反绿色建筑施工的惩罚措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显得比较粗放。这样是很多建筑企业以绿色为幌子,继续采用高耗能材料来施工。其次,在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中缺乏严谨的奖惩制度。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对奖励和处罚机制进行规定,特别在奖罚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执行法规,针对绿色建筑节能效益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支撑。

2.2缺乏完善可行的评估体系

专业完善可行的评估体系能够促进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有序发展。我国虽然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但是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很多技术评价仅仅适用于民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单体,缺乏适用于复杂性的建筑中。因此,现阶段的评估体系过于简单单一,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对于单个体系的衔接效果不达标。由于单个体系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导致矛盾频发,这样严重影响绿色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3欠缺科学的管理水平

首先,传统型的工程管理人才比较多,缺乏绿色建筑专业行的管理人才。很多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这部分人习惯了以前的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因此,由于这部分管理人员对于绿色建筑工程专业管理知识的缺乏,其在专业管理技术水平上很难符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导致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不理想。其次,绿色建筑专业施工人才比较少。很多施工人员他们对于绿色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缺乏,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强,对绿色建筑施工的相关规范不了解,致使绿色建筑管理的具体任务目标不能很好地落实到施工中。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违反绿色建筑工程操作的现象频发。

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对策

3.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首先,我们人力资源的结构要进行优化,对各种资源要根据施工生产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如果结构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将导致生产能力不能根据最少资源达到有效发挥,这样的情况必然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其次,我们要优化总量的投入,结构合理的状态下需要根据工程总量的要求投入。因此,劳动力配置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种。作为项目经理要根据施工计划和劳务合同,按照工程的需需要,对接收到劳务承包队派遣的作业人员,通过优化配置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

3.2激励、竞争、约束、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建设一流工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竞争、约束、监督机制,这样的施工队伍才是一流的。我们在人才选聘的过程中,要采用竞争机制让人才竞争上岗,这样才能引进优秀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使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竞争机制的运用能够改变建筑企业的工作作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激发全体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3.3安全施工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采取安全维护与防范危险为主,在施工中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保证周围环境质量。建筑施工过程中尽量实施封闭式的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相邻的建筑物可能造成的损害,应该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与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息息相关,安全施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让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才能有效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3.4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建筑行业发展

首先,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根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对企业资质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于达不到绿色建筑工程要求的建筑企业,不予审批。将强过程控制管理,全程进行评价管理。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规定。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要不定期的完善相关制度,这样才能建立完整的绿色建筑管理评估体系。同时,作为绿色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等职能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在工程建设各个相关重要阶段执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并审查节能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效果,保证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到位。

4绿色施工管理中实践体会

由于项目规模以及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现阶段的绿色施工不能形成标准化管理模式,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分析和利用现有绿色施工经验成果,来提升建筑行业绿色施工的整体水平。目前,绿色施工主要在土建结构施工领域运用较多,没有形成施工总承包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很多建筑企业对于绿色施工创新力度关注度不足,绿色施工管理相关人员的投入不够,所以,政府需要对采取绿色施工的建筑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这样才能提高各个建筑企业对于绿色建筑施工的关注度。

5结语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现阶段的绿色施工在推行过程中略显不足,很多建筑企业没有采用国家规定的“绿色方式”运用到整体施工中去,更没有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帮助建筑企业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能够全程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绿色建筑施工,保护我们周围环境降低能耗。

作者:刘洋 单位: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翼;刍议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3,(32):11-12.

[2]胡俊涛;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几点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山西建筑;2010,(2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