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大绿化工程建设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是构筑区域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陕北及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通过陕北高原大绿化工程建设,一方面改善了陕北生态环境,探索出一条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恢复建设新思路,进一步加快陕北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高原生态屏障,建设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2是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林业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重要性的认识将进一步增强,广大林农参与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将会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关注林业的程度将会持续高涨。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全社会关注林业、宣传林业、发展林业的氛围将会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为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陕北林业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陕北高原大绿化成为必然选择。
3陕北高原大绿化工程建设内容
陕北高原大绿化工程建设规划范围包括榆林和延安2市25个县区以及榆林红石峡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直单位。重点建设区范围:⑴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以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为主,围绕防沙治沙绿化美化,全面治理流沙,重点实施好百万亩樟子松混交林基地建设、百万亩长柄扁桃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搞好城区防护林建设、矿区植被恢复和能源化工基地绿化美化。⑵陕北黄土丘陵水土流失区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为主,围绕四条河流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好百万亩松柏混交林基地建设、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百万亩干杂水果基地建设项目以及重点区域绿化。⑶黄龙山、桥山水源涵养林区以森林功能提升及林业多种经营建设为主,在延安南部的黄桥林区,围绕森林多功能全面提升,加大对现有森林的抚育管理,不断向周边地区延伸,逐步扩大森林在这一地区的建设规模;搞好林下种植及多种经营。
4陕北高原大绿化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4.1长城沿线风沙区。是我省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既是荒漠化、沙化重点治理区,又是陕西省能源煤炭、天然气、石油重点产区,同时也是畜牧业发展大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较快,林牧矛盾、水资源危机在这一地区矛盾十分突出。区内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比重仍然较大,尚有流动沙地4万hm2需要治理,有26.7万hm2严重老化、衰败的防护林急需更新改造,有93万多hm2灌木林需要更新提高,防治荒漠化,治理沙地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4.2陕北黄土丘陵水土流失区。一是自然条件差,造林保存率不高,尚有400km2水土流失区域需要治理;重造轻管比较普遍,林分质量差;林农、林牧争地现象比较突出。二是森林总量不足,现有林相不整齐,林地生产力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并且多为单层和纯林,由于立地条件差,经营粗放,林分中呈现为“小老树”的林木较多。三是区内荒漠化、沙化土地总面积仍占本区总面积的28.13%,防治荒漠化,治理沙地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同时,区域植被覆盖度仍然很低,封山禁牧力度不够,局部存在樵采过量和经济建设占用林地,补偿机制不畅等问题,局部植被破坏严重,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建设。
4.3黄龙山、桥山水源涵养林区。此区森林资源丰富,但组成林分的树种结构单一,构成林分的主要树种有:辽东栎、麻栎、白桦、山杨、油松、侧柏等,针叶树比重小。大多为残败的次生林,生长在阳坡的栎类,低矮多叉,多形成低产劣质林分或疏林地,尚有61.7万hm2低效林需要改造。森林资源呈现针叶林、混交林少,树种单一。林地生产力偏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并且多为单层次纯林,林分结构不尽合理;林业发展方向定位明确,但措施不到位;区内农户居住分散,存大较大的火灾隐患。
5陕北高原大绿化工程建设主要对策措施
5.1积极开展沙化、荒漠化和盐碱化土地治理,荒漠化、沙化和盐碱化任务大,治沙、固定流沙,增加植被盖度是关键。生态建设应以灌草为主,积极发展针阔叶树种和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同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营造防护风固沙林、地方特色经济林和环城防风固沙林带。采用水利、农业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严格保护好现有植被,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严格建设征占用林地审批程序,保证林地面积不减少,加强封山禁牧工作,坚决禁止野外放牧,全面实施舍饲养殖。总结研究和积极推广风沙区提高造林保存率的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开展矿区环境治理,对矿区生态环境恶化、难以治理的地块,采取先工程措施,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的办法。
5.2加大人工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工程建设中的资源保护与异地恢复监督管理;坚持不懈地执行退耕还林政策,减少不良人为干扰,保护好湿地,维护湿地平衡,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恢复退化林地植被,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营造水土保持林,陡坡地退耕还林,改造低效劣质林,发展经济林果业。黄河沿岸大力发展红枣经济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提高林、灌、草植被盖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确保黄河生态安全。
5.3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方针,确定区内公益林与商品林面积,实行分类经营;对区内的中幼林,根据林分质量确定抚育措施;对老残林带、低效林等退化林分,根据林分状况确定修复措施;对宜林荒山荒地、直观坡面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营造水源涵养林,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林;对具备封山育林条件的区域实施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资源。
作者:刘菁 康华 杨博 单位: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