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OBE理念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不是独立于课程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学内容很好的融合和衔接,做到“润思政”教育,达到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元素,如何将思想政治知识深入到专业知识中,基于obe的产出教育理念,把思政内涵贯穿到教育全过程。本文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为导向进行课程目标设计,探讨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今后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有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为高校培养具有诚信守则和工程职业道德规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依据。
【关键词】OBE理念;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思政
一、引言
2017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强调“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这是第一次将“课程思政”写入中央文件。随后,《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9〕6号)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等均提出课程思政相关内容。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产出导向)是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落实OBE理念的《悉尼协议》工程教育认证在毕业要求中把人本素质贯穿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从毕业标准出发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对课程思政教学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在厘清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此理念以课程思政学习效果为导向进行目标设计,根据大纲要求、明确课程定位、授课内容、模块目标、教学设计,从而支撑课程体系建设,这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和专家基于OBE理念对“课程思政”展开研究。任侠(2019)以OBE理念反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课程分散到专业课教学,实现“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转型。夏绪梅(2020)提出要以课程思政学习效果为导向,从思政理论水平提升、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正确选择教学方法三方面提升“育德能力”。国外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相关的报道较少,但国外道德教育多为渗透式的教育,这对我国“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德国注重建设“生活、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美国把道德教育内容融入学校生活和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道德教育融入德育理念和价值准则中;英国的全纳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尊重所有人融入主流社会的权利,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公平达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但目前课程思政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思政的框架性内容、宏观层面内容研究多,落实到课程上的研究不足,实践成果弱。二是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不多,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张皮”现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难融入,独立于主体之外,存在二者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三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有待完善。因此,探究并落实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是用好课堂教学,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如何在课程的教学中“激活”这些思想政治元素并应用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是本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本文以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为例,探究本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为山东协和学院的专业课的思政教学改革与建设带来一定的参考和推动作用。
二、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意义
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本身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是山东协和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行业和专业知识,树立法律责任与意识,达到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本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将思想政治元素激发出来,形成理论层面的建设法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契合,同时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的产出导向,是本课程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保障。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思想政治元素,发挥课程蕴含思想政治元素的价值引领作用,培育山东协和学院工程类专业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思想先进、政治可靠兼具工程专业知识、工程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三全育人”的效果。
三、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理知识多,内容相较枯燥。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理论性强,运用范围广,知识系统,法律条文多,相对枯燥,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学生不容易提起学习兴趣,教师容易陷入纯法律理论讲解的思维怪圈,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符。
(二)法律类课程与个人法律素养的融合嵌入少。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内容,努力实现个人从业的法律思想的校企无缝对接,将课程内容的融入与个人修养的提升有机结合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以思想政治效果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成熟。基于OBE理念需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产出,如何将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有效呈现,达到思想育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思索,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方面还不完善。
四、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一)从教学目标来挖掘思政元素。基于OBE的产出理念,以思想政治效果为导向,结合模块的特点找寻思想政治元素,形成二者有机深入。结合模块特点找寻思想政治元素,形成二者有机渗入。在挖掘思想政治元素之前,明确山东协和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具有专业和法律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专业相关领域从事工程造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熟悉建筑业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掌握建筑许可、招投标、合同、工程监理、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建筑活动中所发生的工程纠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贯穿培养守法、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队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从这些目标产出为基础,反推本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找到每个内容模块的核心切入点,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融入。如:合同法中注重个人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意识,廉政教育;施工许可和从业许可中融入遵纪守法,拒腐防蚀意识,启迪每位建筑人应文明施工的优良作风和职业道德;建筑工程监理法律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廉政教育。
(二)构建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在课程授课中,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的反思总结中不断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在组织教学中针对模块进行教学设计,呈现出思政元素与育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做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合理衔接,形成本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通过渗透式教学,在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每一模块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用实际案例、视频图片等加强学生深思的代入感,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所包含的模块知识分为:建筑法规基本制度、合同制度、招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制度、纠纷的解决和处理。每个模块找到培养目标和定位,做好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从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想政治四个方面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反推法展开教学内容设计,也可有效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产出。
(三)强化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的认同感,形成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部分工科教师注重专业和知识技能,但如何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进行德育育人观念不深,在此应加强教师的意识培养。根据法律知识和授课方式确定思想政治元素的渗透点后对课程知识点加以提炼,同时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于教师平时的言行、教学内容、教学素材、学习任务和师生互动中,优化课程实践案例的梳理,将工程建设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案例背后的素材实现“一键式”激活。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采取学评互动多元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做好评测,学生之间的互评能擦出个人思政观念的火花,在思想碰撞的同时教师要做好助学和导学,及时进行思想纠偏和代入,达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实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四)以思政效果为产出导向,加强实践指导环节,提高学生政治意识。课程思政理念应辐射到学生实践中来,如:布置学生社会调研任务,鼓励学生实地参与工程咨询公司实习,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工程技术和法律法规等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也可引入情景教学,模拟不同岗位人员初入职场的体验,进行价值观引领。
五、结语
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是从法律法规的视角落实山东协和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从学生学习本课程后的思想政治导向为基础反推课程思政的渗入点,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设计展开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法律条款、工程实例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更需要注重渗入式教学模式的展开和运用,力求学生在系统掌握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达到深层次的探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实现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需要以思想政治效果产出为导向,进行师生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合力推行,共同达到协同育人效果。
作者:樊晓翠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