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最近这些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基础建设也得到充分发展,高层和多层建筑应用的愈加广泛,而和高层建筑有紧密联系的框架施工技术同样获得很大提升。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施工;技术分析
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为就地取材便捷、高耐久性、高耐火性、高整体性、高可模性、与钢结构相比更节约钢材,目前在建筑之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在施工过程中,规定工程项目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据规范与图纸进行施工,依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征,依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与质量。
1施工环节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1.1工序复杂性特征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一般要包含下列工序。准备工作、测量与放样,架设模板、架设钢筋,安装埋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而这些流程工作面部位在持续变化,这就为工程质量管控工作造成困难。
1.2产品易损性特征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产品易损性指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的产品用作下一道工序施工工作的支架以及平台,会受到后续施工工作的影响,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3施工过程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时变性特征
工程荷载都是通过混凝土的时变结构以及支撑系统共同构成的承载系统进行承担,而这一种系统其形状与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支模的层数以及工程周期紧密联系,承担着的荷载会伴随工序而不断改变。因为所有工序需要的施工装置、材料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对时变结构体系作用的荷载会随着工序而不断发生变化。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概述
2.1支模
支模的制作对混凝土过程之中属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模板依照材料的不同能分成木模与钢模。当使用木模开展施工工作时,必须重视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一定要充分进行湿润,避免因为小模板对混凝土内含水分进行过度吸收而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满足标准。依靠钢模板进行施工的时候注意必须涂抹隔离剂,避免混凝土硬化之时与模板相粘连,造成拆模的时候发生掉脚问题,因此同时还必须重视在使用结束之后模板要充分清洗,方便下次浇筑继续使用。
2.2钢筋绑扎
加工钢筋过程,往往会遭遇钢筋种类与型号的短缺问题,而这会引发钢筋代换的问题,进行钢筋代换时一定要重视下列几方面内容:(1)依靠光圆钢筋取代变形钢筋的时候,需要设置弯沟。(2)重视不同等级钢筋搭接长度与锚固长度的差异,代换之后依照规范要求,延长或者缩短钢筋。(3)使用较小的钢筋取代粗钢筋之后,数量增多,间距减小,还必须重视其净距,其次一排成为两排的时候,因为截面的高度变小,必须重新验算。(4)取代钢筋强度和面积乘积与原本钢筋强度和面积乘积之比,是不允许存在负偏差现象的。(5)用光圆钢筋取代变形钢筋之后,对于裂缝与变形有要求的时候必须开展相应验算工作。
2.3混凝土的配置
混凝土的拌和物以及易性影响因素。①水泥的用量,一定范围之内,如果水泥的浆量增多,则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就会增大,然而如果浆量太多的话,不但流动性没有显著提升,而且泌水率会升高,粘聚性减弱。②水灰比,水灰比的不同,会使水泥浆稀稠性存在差异,如果水泥浆的用量不同,提高水灰比就要相应降低水泥用量又或是提高用水量,这样水泥浆会变稀、粘聚性减弱、流动性提升,相反水泥浆就会变稠,很难灌注、捣实。③砂率,指的是砂用量在砂石总用量中的占比。砂率太大,砂石的表面积就会升高,拌合物变稠、流动性减弱。如果砂率太小,砂浆量很少,在石子四周就不会存在充足的砂浆层,这样塌落度会降低保水性与粘聚性就会受到影响。
2.4混凝土浇筑
(1)蜂窝,因为混凝土的局部松散、砂浆较少且石子很多,在石子间存在的空隙构成蜂窝形的孔洞,而这种就称作是混凝土蜂窝,出现原因为,混凝土的配比不精准、拌制混凝土的时间较短、没有均匀拌合、振捣不够密实、用料错误、下料太多、没有振捣后就下料、没有分层分段进行浇筑、孔隙没有堵严实、模板的支设不坚固、振捣过程中模板移位以及漏浆问题导致。针对蜂窝问题,可以对上述因素展开分析,采用下列手段有效避免蜂窝问题。①拌制混凝土的时候,对材料的配比严格控制,要加强检查工作。②保证混凝士均匀拌合,做到颜色统一,搅拌时间需要满足相关标准。③竖向结构当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分段浇筑,底端先进行水泥砂浆的浇筑,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出现离析问题,另外必须对浇筑的高度进行严格控制。(2)麻面,麻面属于一种经常发生的问题,其主要指的是构件的外表存在非常多的缺浆凹坑,而钢筋没有外漏的情况。出现麻面的原因包含:模板的外表粗糙以及清理工作不彻底,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进行木模板浇水湿润,钢模板隔离剂的涂抹不够均匀,针对上述因素,可以利用下列手段:模板必须打扫干净,绝对不可以粘连杂物,浇筑木模板之前必须充分进行湿润,且钢模板需要均匀涂抹隔离剂,模板的拼接确保严密性,间隙必须堵实,避免存在漏浆问题。混凝士需要依照操作程序要求进行均匀分层振捣,避免漏捣现象,每层混凝土都要振捣到气泡排净。(3)孔洞,空洞是因为钢筋密集处,预埋件处以及混凝土不通畅,没有依据施工顺序进行混凝土振捣。又或者因为一次性下料太多,导致混凝土处于松散的状态而出现孔洞。防止孔洞现象的手段包含。①钢筋密集位置,需要确保混凝土充满整个模板,如果振捣工作出现困难,能采取人工振捣的方法,注意必须确保混凝土均匀性。②采取侧面开口的浇筑手段避免灌注的不满以及振捣的不实问题。③下料的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离析问题,出现掉角问题的因素包含,木模板的湿润度较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好,在棱角位置混凝土中水分过量吸收,拆模过程中,因为受到外力作用以及重物的碰撞,棱角非常可能受损,依照上述的原因分析,能采取下列几种手段防止出现这类问题。④浇筑木模之前必须充分进行湿润,在浇筑之后还必须加强养护工作。⑤钢筋混凝土侧面的非承重模板在拆除过程中,混凝土需要保持充足强度。⑥在拆模过程中严禁用力太急、太大,重视棱角的保护,在吊装过程中禁止模板碰撞试件棱角位置。(4)露筋指的是混凝土并没有裹住结构构件钢筋暴露到外面。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包含:浇筑振捣混凝土的时候,钢筋垫块出现移位问题、垫块较少或者漏放、钢筋与模板之间太过贴近,导致露筋问题,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断面很小,其钢筋密度较大,钢筋中有较大石子,水泥浆没有充满钢筋四周,钢筋密集位置出现露筋问题。由于材料的配比不当,造成离析现象,浇捣位置缺浆以及模板的漏浆,引发漏筋问题。因为混凝土振捣密实度较低,又或是因为木模板的湿润度不够,在混凝土的表面会失去太多水分,拆模太早。因为拆模的时候混凝土的缺棱掉角造成钢筋外露,针对上述这些造成露筋的因素,我们主要能采取下列几方面手段预防露筋问题。①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严格检查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能否合乎要求,若是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必须满足相关要求。②在钢筋密集位置需要配置适当石子,其粒径必须符合标准要求。③而为了避免钢筋移位问题,禁止振捣棒与钢筋碰撞,钢筋密集位置可以采取带刀片振捣棒来振捣,且保护层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5)裂缝,所有钢筋混凝土的构件都会存在裂隙,混凝土裂隙类型很多,有可能是因为干缩以及温度变化造成的,针对有害性裂隙,我们还需要依照用途特点、裂隙环境与裂隙位置分别采用不同处理措施。第一,我们先对防止有害裂缝出现的原则进行介绍。①要充分掌握设计理念与技术标准,严格依照标准要求施工。②对裂隙出现原因与性质特点进行分析,依照使用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处理。③处理裂缝之后需要确保原本承载力与其余性能。④避免人为破坏构件以及结构,尽可能防止大动大补的操作。
3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属于建筑骨架,而混凝土结构质量,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有直接关系,所以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据施工标准施工。
参考文献
[1]李雯光.建筑项目混凝土框架施工质量控制手段[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
[2]陈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需要重视的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
[3]吴亚榕.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手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4).
作者:吴刚
第二篇: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
摘要: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工程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更新速度较快。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作为建筑企业必须要注重技术创新,促进施工技术革新,以此来提高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程度。本文以建筑工程为例,首先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概况,以此为基础,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况分析;施工新技术;应用探讨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目前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因此需要积极谋取更好的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积极采用现代化施工技术,依靠高科技来提高工程质量。首先需要了解建筑工程的施工概况,在施工中主要采用的是现浇混凝土结构,积极引进新技术,在工程成本、施工技术过程等方面提高重视[1]。提升施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从而将新技术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缩短了施工工期,在大量应用新技术的前提下,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同时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一、建筑工程施工概况分析
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0180平方米,采用的是现浇混凝土结构,其中地下三层,地上12层,基础埋深为13.6米,该项工程位于繁华市区。该项工程所在地势为男低北高,水流呈从北向高的趋势,将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对其进行了验槽处理,施工单位及时进行了换填处理[2]。降水方案为:根据基坑平面的大小、深度、土质、水位流向等具体条件来采用了单排、双排的方式布置,在单排设置中,基坑宽度不大于6.1米,降水深度不得大于4.9米,同时将单排井点位置布置在上游,基坑总埋深达到了12.4米,在确定降水方案的环节,及时采用喷射井点法来进行操作。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有效降低了成本。然而在实践中得知,目前为止还有一部分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够,管理方式也较为单一,由于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最终出现了质量问题。如下所示为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方面问题。
(一)桩基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桩基技术作为主要的构成部分,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按照建筑物实际荷载和沉降情况来进行设计,然而在桩基设计的环节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相关人员未能按照相关规律来设计施工图纸,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对桩基施工活动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防渗技术
防渗技术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防渗问题,然而因为防渗施工中,相应的技术不到位,防渗处理不及时,导致了渗漏问题的出现。由于防渗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同时出现了人员随意更改防渗作业流程的问题,这对于建筑工程的长期使用很不利。
(三)混凝土后期防护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只有掌握施工关键才能确保施工质量,然而在当前时期下,一些人员掌握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有限,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够,因为混凝土使用不当导致了裂缝问题的出现。比如没有注意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施工质量下降。另外在混凝土施工的环节,养护时间不足,水量缺失,导致了麻面、蜂窝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混凝土施工质量,还给相关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存在多方面的安全隐患。
三、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探讨
(一)精准定位技术的应用
精准定位技术就是GPS技术,目前它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施工放样中运用精准定位技术,同时借助控制网来进行,其技术具有很高的精度和速度,采用GPS技术来进行精准定位,节约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确保了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3]。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当今时代,大量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为了提高防线工作的准确性,及时应用了精准定位技术,从而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对外界因素,如:光线、风力、温差等因素做出科学掌控,将外界因素对防线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应用新技术的前提下,测控技术不断提升,更为方便、快捷的完成了工程测量工作,保障了施工测量的质量[4]。在放线过程中应用全站仪,通过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来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同时还具有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多项优势,将新技术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中广泛运用全站仪坐标法,从而就可以充分借助全站仪的优势来快速完成坐标放样工作,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的精度不高、速度不快等问题,大幅度的提升了测量的时效性,最大限度避免了测量误差的出现[5]。采用水准裁量和悬挂钢尺等方法来进行测量信息传递,在应用高程传递技术的基础上,避免了工程耗时,降低了人员劳作强度,在不断改进的情况下,出现了测距仪测量技术,其优势为:数据读取方便、耗时较少、精度更高,目前这种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高程传递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采用垂直度控制法来评价工程施工质量,充分利用激光准直技术来进行垂直度控制,精度高、不受外界因素影响、适应性很强,大幅度降低了误差的积累[6]。
(二)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进行防水处理的环节需要接触到触水部位,对其采取科学措施来进行堵漏、防裂缝处理,在防水处理中,首先要规划防水处理措施,在此环节主要对防水处理用具、设备等进行重点考虑,进行多道防设,认真做好全面设防,从而更好的满足了防水技术的施工要求[7]。根据具体情况来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工艺,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水技术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积极使用加气砼砖墙来进行防水施工,提前对墙体部位进行均匀抹灰,同时还要加设一层钢丝网,使其发挥出固定作用,然后进行基面处理,如:使用18%的胶水,兑水泥,对墙体部位进行刷浆处理,接着再抹灰,在此环节需要注意:不用使用过度浸泡的砖,最后在施工完毕还要进行养护处理。在建筑屋面防水中,采用的是聚合物水泥基涂抹法来进行防水处理,保证了各个节点、基层处理不容有错,板缝处理好,确保涂抹均匀,同时进行了分层涂抹,涂抹层厚度在一毫米以上,使用防水涂料进行了多次涂刷,一直到涂料不流淌、不堆积为止。
(三)钢筋连接技术的应用
在钢筋连接的环节,后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在采用机械连接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建筑物的受力大小来决定,当钢筋数量为单数时,必须要严格控制受力状况,在绑扎接头的环节,对于控制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同时对于钢筋梁、墙体等部位要控制好接头绑扎力度,合理的控制绑扎面积,要求受力钢筋不得低于50%,对于其他部分的构件要适当放宽要求,从而更好的满足长度要求。采用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将需要连接的钢筋及时放入接头内部,促进顺利连接,在实际施工中,在连接直螺纹钢筋的环节,需要在套筒外部及时增设一个丝扣,促进连接,加长接头,及时固定好套筒和螺母,避免松动,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技术要求来连接钢筋,将套筒及时回到标准丝头,最后还需要将螺母与标准套进行及时锁定,在此基础上,保证了钢筋连接过程的有效性,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此项工作质量进行科学检验。
(四)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技术
在建筑楼板接结构施工环节,积极采用新型的预应力空心板来进行施工,合理的设计预制装配楼盖,保持安装快速的优势,在找平之后及时加配钢筋网片,使其连接为一个整体,大大提升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将高强度的预应力钢丝作为建筑结构的预应力主筋,在此环节以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固性为主,确保施工质量,积极采用现代工艺来进行构件施工,积极改进楼板结构和灌缝材料,有效增强了板缝间的抗剪能力,通过采用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了质量问题,避免施工单位与开发商出现争议,使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将板缝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积极使用预制轻型混凝土、复合型墙板,将其与框架结构及时结合起来,采用砖混结构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更好的满足了粘土砖的施工要求,在实际施工中,将装配式楼盖与框架结构墙板及时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框架式现浇梁柱,使其成为一个装配整体,成功形成了一个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大力发展叠合楼盖结构,将预应力钢丝作为主筋部位的预应力平板,将空心板作为预制板,使其与现有的混凝土叠合层及时组成一个大型叠合型楼板,有效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将预制混凝土积极运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一)桩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
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平整的场地进行施工,做好前提的打桩实验,及时进行工程测量和定位,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在桩基实验的基础上,需要对排水通道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对桩的密度和长度进行科学控制,认真分析,符合建筑施工规定,更好的确保了建筑工程桩基基础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外界因素对桩基施工造成影响。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合理配比,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科学控制,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进行认真分析,确保混凝土强度,将混凝土样品及时送至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待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保障混凝土施工的有效性,确保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配比方面提高重视,认真做好混凝土养护,提升混凝土运输速度,提升混凝土性能[8]。在养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来进行操作,积极执行混凝土养护制度,以此来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科学的评定混凝土强度,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有效评定,及时摆脱混凝土施工条件的限制,选择合理的检验方式来检验混凝土强度,强化过程监督,有效提升了混凝土施工质量。
五、结束语
积极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概况,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现状,分析当前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精准定位技术、防水施工技术、钢筋连接技术、预制混凝土构件等技术的应用。采用GPS技术来进行精准定位,节约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确保了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对防水处理用具、设备等进行重点考虑,进行多道防设,认真做好全面设防,积极使用加气砼砖墙来进行防水施工,提前对墙体部位进行均匀抹灰,同时还要加设一层钢丝网,使其发挥出固定作用,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确保了施工质量,促进了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兴,张慧铮.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348-348.
[2]赵正卫.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4(18):55-55.
[3]沈小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5(3):120-121.
[4]宋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1):316-316.
[5]张国亮.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控制措施[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2):25-25.
[6]叶茂祥.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120-121.
[7]陈会贤,摆峰.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控制措施[J].大科技,2014,5(15):120-121.
[8]胡友春.浅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环保技术问题[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00124-00124.
作者:曹山山 单位:京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第三篇: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建筑基础施工质量对于建筑整体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一些关于建筑倒塌的新闻报道中,其倒塌原因就是基础设计存在问题,施工质量不足。这一现实情况充分说明了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也揭示了设计、质量问题会导致的严重后果。本文首先分析建筑基础施工特点,地基类型选择方法,之后分析施工技术应用,最后就一些常见质量问题进行防治探索。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0引言
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质量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基础工作不到位,会对上部的主体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主体工程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还会影响建筑使用安全性。研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有利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操作上的失误,提高操作施工的规范性,从而有效提升建筑整体质量,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间具有很大关联性,基础作为最先施工部分,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建筑最终质量影响很大。地基由于身处地下,施工相对较难,且其特殊的位置也导致出现质量问题后很难修复。另外,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之一,如果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后续施工开展后,不止难以处理,也难以察觉。所以,基础工程务必要一次到位,减少返工可能性,也是必须重视的施工阶段。
2基础类型选择
在做地基基础设计工作时,必须先提前做好现场勘察,以便获得详细的地质、水文资料,从而方便结合基础上部建筑结构以及荷载分布、传递的实际情况确定基础形式。如果发现地基浅层的土壤土质不均匀、所能够承受的荷载不高,有软弱下卧层分布,这时最好应用墙下钢筋混凝土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形式;如果在实际勘察中发现地基浅层土质相对较均匀而且可以承受较高荷载,而建筑实际荷载又不太大,可以选择砖、毛石或者混凝土等基础形式;如果浅层土均匀性不足,承载力也不高,所要承担的建筑荷载又很大,条基面积达到基底面积一半以上,则最好是使用箱形或筏板基础形式。
3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3.1工程勘察技术
进行基础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地质、现场勘查,使设计人员可以详细了解、分析现场情况,确定地层构成,为施工提供详细地层数据。要根据设计与实际情况编制工程勘察方案。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多种方法进行试验分析,进行多角度研究,以最大程度上满足设计、施工需要。勘察人员要对钻探、抽检、测试等认真负责,保证结果准确全面。
3.2土方开挖技术
根据实际调查现场情况制定开挖方案。要合理选择施工工序、方法与机械设备,在开挖中要注意对孔深的控制。一般要求重要孔位孔深要深入硬持力层5m以上。具体深度视实际情况加深。施工人员要以现场情况为依据做好项目施工分析处理。如承台基坑开挖要参考土层土质合密实性来确定合适开挖坡度,结合承台尺寸做出外扩1.5m作业施工面。
3.3基坑支护技术
3.3.1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有锚杆式、拉锚式、悬臂式等多种形式,通常是以锚杆、钢桩、混凝土灌注桩加上基坑土层内支撑共同作用,从而实现支挡作用。排桩支护常采用套管、泥浆护壁、干作业等灌注桩工艺技术,在施工中,首先要求施工人员做好对灌注桩的施工工作,施工完毕后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最后做破桩冠梁施工。
3.3.2逆作法
该法在经过不断发展后,已经成为成熟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基础施工技术。在应用逆作法施工时,施工人员常会采用上部交替与用土方挖掘施工,以这两种工法来降低载荷作用对基坑上部位置的土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承受的力量。为了保证相关的混凝土灌注桩或者人工钻孔桩施工可以正常进行,现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必须注意适当拉开与基坑周围的距离。
3.4地基处理技术
3.4.1铺垫材料
通过在存在软土地基的地基表层铺设具有耐腐蚀、连续性好、抗拉强度大的土工织物来提高地基牢固性,以此有效提高地基负载承受能力,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日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整体下陷等质量通病。
3.4.2换土垫层技术
如果地基土不适合工程施工,例如软土、淤泥质土,可以挖出一定范围、深度的土体,回填高强度材料如砂、灰土等,经过夯实后,可以有效提高地基密实度,达到设计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垫层密实度,要控制好含水量,可以用振动、水撼或根压法施工压实垫层密度到设计标准,确保符合施工要求,提高地基整体质量。
3.4.3排水固结技术
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发现现场地基土层含水量很高,无法进行正常施工,可以通过排水固结进行土层处理。排水固结技术通常是架设垂直排水井,以此有效改善地基排水情况,通过减少含水量使地基承载力获得提升,强度提高,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4质量通病与措施方法
4.1轴线位移
4.1.1原因分析
基础轴线位移问题多会出现在建筑内横墙位置,从而导致上部墙体和基础出现偏心压。产生原因通常为大放脚收分寸没有把握好,在砌到大放脚顶部时已经出现了偏差的情况下继续砌基础直墙,从而引起轴线位移现象。基础通常是先对外纵墙、山墙进行砌筑施工,等到砌横墙基础的时候,基础槽中线可能会出现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从而无法正进行吊线的情况,导致找中轴线很容易出现更大的偏差。另外,在施工现场如果槽边控制桩没有做好保护,路过的施工人员或者一些入场车辆可能会碰到,也会导致轴线位移。
4.1.2控制措施
在对建筑进行定位放线作业时,要注意在外墙角设标志板并做好保护工作,以防止因为工程车辆进行槽边推土作业或其他施工工作碰撞到轴线。在墙角的标志板下要设置中心桩,拉通线时先核对中心桩。为方便机械设备开挖基槽作业,也可以将标志板钉设工作留待开槽后。横轴线最好不要用基槽内排尺法,可以采用中心桩。横墙的中心桩要全部打入地面,直到桩顶与地面持平。为了方便进行排尺和拉中线工作,中心桩的中间不要有土堆、建筑材料等堆积,在进行挖槽作业时要用砖覆盖进行保护,标记位置。拉横墙基础的中线,必须先复核相邻的轴线距离,以此验证中心桩位置是否准确。为了有效避免因砌筑基础时大放脚由于收分不均导致的轴线位移问题,要于基础砌完后,及时拉通线进行重新核对工作,将新定轴线作为基准,继续进行直墙砌筑。
4.2基础标高偏差
4.2.1偏差原因
因为基础大放脚通常设置的很宽大,导致基础皮数杆难以靠近,所砌筑的每一基础和皮数杆标高差也就变得难以准确观测。应用填芯砖在基础中通常会采用大面积铺灰砌筑,铺灰面长或厚度不均、砌筑施工速度不足导致砂浆挤浆难度提升,灰缝难以压薄等问题,都会导致冒高现象。
4.2.2控制措施
在砌筑基础前,要努力垫平基土。通常基础皮数杆可以用钢筋材料、小断面方木制作而成,在使用皮数杆时,把杆夹砌于基础的中心位置。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进行标高检查工作,要用水准尺辅助校好水平。对于一些宽大的基础大放脚砌筑施工工作,必须用双面挂线的方法来保证横向上的水平,砌筑填芯砖时最好小面积铺灰施工,并且做到随铺随砌,要注意顶面不应该比外侧跟线砖高。
4.3防潮层失效
4.3.1防潮层失效原因
各种砂浆的混用或错用是防潮层难以发挥作用的首要原因。一些施工对会把未使用完的普通砂浆当做防潮砂浆使用,从而导致防潮层失效。防潮层施工前没有先清理基面杂物,没有充分浇水,使砂浆和基面的粘合度难以保证,会导致防潮问题。另外,如果抹灰施工不到位,养护工作不到位,也会导致防潮层过早脱水而产生裂缝问题。如果施工在冬季进行,寒冷天气要会使防潮层受冻害,导致性能下降。
4.3.2控制措施
施工工作最好不在存在低温冻害情况的季节进行。在进行防潮层施工前,必须切实做好基面的清理工作,并充分浇水湿润,保证防潮层与基本可以高度粘结。在施工中,要均匀在防潮层上抹灰,控制好环境温度。
5结语
在如今,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激烈的竞争下,建筑企业要想发展,就应该立足基础,做好基础性工作。施工单位必须不断进行施工技术研究,注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施工工艺流程,做好技术交底,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使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获得质的飞跃,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豆素芬.特殊地质情况基础施工难点分析及方案的选择[J].建筑技术,2016,47(3):222-224.
[2]吴强.探究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6(3):126.
[3]李影.浅谈如何提高地基基础工程在现代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6(15):251.
[4]樊立静.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
作者:李作伟 单位:肇庆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