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摘要:国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就是建筑物,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需要充分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充分考虑地震问题。为此,应当加强建筑基础、主体结构等方面的设计优化,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本文将重点针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1抗震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且地震带来的危害大、破坏性强、还具有不容易预测的特点,所以当地震一旦发生,其危害将十分巨大,如果我们的建筑没有抗震性,就可能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毁灭性破坏。因此,建筑自身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对建筑抗震规范的抗震要求提出一定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根据这个要求和目标,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建筑的抗震技术也基本成熟,使人们群众在地震中收到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减低,但目前的建筑抗震性距离人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随着建筑的装饰越来越豪华,如何避免人员伤亡,并尽可能的保护建筑已经成为抗震技术应用层面的又一新方向。

2抗震设计的关键因素

2.1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

地震会对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产生严重威胁,抗震设计的目的就是抵抗地震灾害,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当前已经有很多地震预测、防震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根据当地地震发生频率、震级情况考虑建筑抗震性能,提高建筑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

2.2可靠的建筑质量

地震属于不可控的自然灾害,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为了降低地震带来的灾害,需要在设计建筑结构中充分考虑地震因素,并且加强建筑产品质量控制,只有质量的建筑产品才能够有力抵抗地震带来的不良影响,才能避免损害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应当提高建筑产品质量。

3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3.1加强建筑结构的刚度设计,适应建筑的抗震要求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选择低含钢量,不仅影响工程的安全施工,还对建筑工程的牢固程度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建筑企业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结构设计,建筑结构的刚度设计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建筑结构的刚度要求也会因工程所处地质面貌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在地质较为稳定的平原地区,可能有着较低的建筑结构刚度要求,因此可以适当降低建筑工程的含钢量。而在地质不稳定的山区丘陵地区,会有着严格的建筑工程结构刚度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当中,建筑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仅要满足建筑工程结构的刚度要求,还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合理设计地基,保证基础工程质量安全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地基的抗震性,所以,在建筑地基设计中应当加强考察建设场地地质水文等情况。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对建筑的外形、楼层等先关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确定基础的选型,切忌贸然使用文档图片数据。地基作为整个建筑重量的承载部分,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建筑产品的安全,设计人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强和考察人员、施工队伍等各个部门的沟通,及时查找设计方案中的问题,不断改进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可行的地基。

3.3建筑结构的规则性设计

建筑规则性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产品的抗震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充分应用规则设计理念,提高建筑产品抗震性能。当前有些建筑过分重视外观,缺乏对地形、结构抗震性的设计,应当转变这种思想,在重视建筑外观的同时,加强对建筑抗震性的设计,合理布置抗震缝,规范建筑结构设计,保证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

3.4建筑结构水平和垂直布局的设计

建筑水平、垂直方向布局是否合理对建筑结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承重墙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位移决定了建筑的抗震性能,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结构中应当加强对建筑结构布局的设计。应当尽量保证墙体水平、垂直构建的平整性,根据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合理设计墙体的刚度和质量,保证构建中心在垂直面偏下,避免“头重脚轻”,造成建筑结构不稳,同时,要确保墙体的刚度满足标准要求。

3.5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

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设计的合理性。在钢筋混凝土施工前应当合理设计好建筑结构,提高对设计环节的重视,提前勘查好周围的环境,了解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等情况,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要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查,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抗震性。

3.6应用预应力大板结构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柱子之间设置的明梁即为预应力大板结构。预应力大板应用于楼板上,大板预应力直接隔墙。通常应用该技术时会配合使用预应力宽扁梁,楼层的高度更加能够显现出来。比如和一般的混凝土梁和预应力高度相比,九米的预应力宽扁梁高度能够降低大约30cm左右,可以通过添加转换层实现扩大底部商住楼空间的目的。当前预应力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在持续推广中。在未来发展中,预应力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能够更好地住户在空间、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4结束语

我国很多地区处于地震频发区域,地震灾害会对建筑产生强烈的影响,结构不稳定的建筑经常会发生倾斜甚至坍塌的问题,威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威胁社会稳定。为了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不良影响,建筑设计人员应当根据所在地地震震级和次数等相关资料合理确定建筑抗震等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应用抗震设计理念,有效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杰,韩育胜.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浅述[J].科技资讯,2016(32):42~43.

[2]王鸿飞.浅析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44):72~73.

[3]梁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6(36):55~56.

作者:辛桂芹 单位: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