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民用建筑电气同建筑结构
由于当前的民用建筑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的配置较为密集,连接点相对较多,楼层和楼层之间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相连,所以,可以利用建筑本身作为接闪器。这就需要在内部钢筋之间进行焊接,以此满足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路。不过在建筑本身作为接闪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屋顶遭遇雷击必然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受到破坏,或者保温层受到破坏,但是这些并不会对屋面造成伤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民用建筑中,利用建筑自身作为接闪器时,必须使用圆钢,而不能使用螺纹钢予以替代,并且若是焊接使用的手打为对头碰焊,那么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在焊接处进行搭接圆钢的补焊。最后,在地基形式上建筑物不同,所需要的地基形式也不同,其中柱下条形基础以及筏形基础和箱型基础可以作为基础接地结构。
2民用电气管线结构分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气管线的埋设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现代民用建筑电气要求较为复杂,功能较为齐全,因而在电气管线的安装铺设上就特别复杂,尤其是管线的平面布置,而墙体中的垂直管线以及楼板中所埋设的管线都会对结构造成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2.1承重墙中的管线埋设
当在混凝土剪力墙以及柱体中埋设管线时,埋设方法较为简便,只需要用钢管代替套管即可,同时利用结构钢筋进行固定,目的在于防止钢管在振捣过程中发生位移。电气管线直径不大,因而不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太大的影响,可以灵活的进行位置调整,但是若埋设位置为砌体墙,那么在埋设方式上就会相对复杂些,这也是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最重要的内容。
2.2填充墙中的管线埋设
在混凝土结构中,填充墙无需承担额外的重量,其负重仅仅是墙体自身的重量,在进行填充墙的砌筑中往往会使用加气混凝土材料、空心砌块以及粉煤灰混合的混凝土的材料,这类材料具有低强度、质量轻的特征,即便是发生破坏,也不会对民用建筑结构主体造成损害。在填充墙中进行管线的预埋,仅仅需要对抗裂进行考虑,隔声也是填充墙预埋的一个原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线埋设时,开槽深度应当小于墙体厚度的一半。
2.3水平管线的埋设
这里主要指在楼板中的管线埋设,在楼盖中的装配埋设主要有在双向应力大楼板中的埋设以及预应力空心板的埋设,这些结构往往需要进行预制,采用最多的便是预应力空心板。在预制楼板中进行管线的埋设首先需要向专业机构进行预制板结构的了解,使得管线在进行埋设的过程中能够依照材料中的圆孔或者缝隙进行布置。另外需要注意,在预制板圆孔中进行管线的埋设过程中,必须将引出凿孔同板材的主筋位置错开。另外对管线在板材缝隙中进行布置时需要注意,通常板缝的宽度在25mm左右,预埋管线的设置会令灌缝无法达到密实的程度,因而同结构施工方商量后,可以加大板缝至35mm左右,并在缝中加装钢筋对密实度问题予以解决。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强电和弱电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由于设计的要求较为严格,因而针对设计往往过于注重质量和技术使用,而没有注重经济性,这就使得很多电气设备在设计施工的初始阶段便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投资浪费。而民用电气设计不但在技术和质量上有所要求,同时也要求具有经济性,即在设备的投资初期,其运行费用能够具有经济合理性。在当前的电气设计之初,设计主要分为强电和弱电两方面,下面进行讨论分析。
3.1监控技术
监控技术已经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在民用建筑中,而监控技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采用了计算机集中监控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下的监控不具有可靠性,同时运行速度也相对较为缓慢,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这种方式已经开始被集散式的控制模式所取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民用建筑的监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2布线技术
综合布线是民用建筑智能化的主要依据,采用的是建筑中的数据、语音以及多媒体通讯基础平台,自从该项技术进入我国市场以后,由于该项技术的优异的性能,给国内的智能化民用建筑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理念、新技术,并立即在建筑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各类智能建筑所广泛采用。也进一步推进了民用建筑的发展,是当前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以及施工的重点发展方向。
3.3安全防范技术
安保是民用建筑所注重的基础内容之一,安防系统从最初的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发展到现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已经联系紧密、配合默契,极大的提高了安全防范的严密性、可靠性以及实时性,为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4结束语
民用建筑的结构设置和电气安装之间联系紧密,而电气系统也逐步的向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方向发展,另外通过论述还可以认识到,合理设计民用建筑电气的各个系统以及通过使用先进的电气设备对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及节约基建投资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施工技术人员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身技能,不断的进行手段方法创新以及完善,充分结合实际设计出更加符合当代民用建筑需要的电气系统,以满足和应付各种环境下的需求和挑战。
作者:韩振起 单位:天津市化工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