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社区闲置工业建筑资源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老工业社区闲置工业建筑资源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老工业社区闲置工业建筑资源探究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多渠道利用为途径,设计闲置工业建筑资源的“再赋能”策略。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修缮、建筑功能和用途的转化,结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文创产业,以“社区营造”发展社区功能和商业功能,实现“功能再造”,为老工业社区工业建筑资源的科学整合利用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工业闲置建筑;再赋能;功能再造;可持续发展

0引言

从乡村振兴到老旧小区改造,党中央和各级地方都在推行能切实地为人民谋福利、提高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政策。老工业社区作为需要改造升级的重要对象之一,不仅存在着老旧社区的普遍性问题,还有诸如社区闲置建筑资源散乱、社区衰败程度较高等自身特殊困境,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将闲置工业建筑资源通过合理的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又是现实可行的,通过闲置建筑资源的“再赋能”策略,完全可以做好老工业社区发展的“锦绣文章”。老工业社区的内部建筑资源闲置的成因多样,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行政管理、打造社区经济、培育社区力量等协同化方式对闲置工业建筑资源进行科学的统筹运营,打造闲置工业建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可有效实现对闲置建筑资源的再赋能,重新激发老工业社区的活力,为解决社区居民需求、发展区域经济和完善地方治理做出贡献。

1老工业社区工业建筑闲置的成因分析

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国企改革之后,老工业社区原有的国营企业大量关闭和外迁。虽然地方政府也试图通过生产资料重组、再招商引资等方式对工业建筑资源进行再回收利用,但是力度及效果非常有限。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当地青壮年人群普遍选择了外出打工就业,原来稳定的单位制社区逐渐空心化,社区逐渐失去活力,大量工业建筑被闲置、废弃,乃至失能。由于原有的单位制社区的服务功能逐渐丧失,社区人口不断外流,存续的人口结构日益两极化,社区功能不断弱化,对建筑的功能需求下降;同时社区居民在脱离单位体制的公共服务供给之后,开始步入现代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也刺激着居民对房屋建筑的硬件升级以及功能更新、更高的追求[1],导致仍在使用的工业建筑也存在着利用率较低的局面。由于历史关系复杂,闲置工业建筑往往产权不清,维护责任不明,行政管理缺位,部分社区居民对其的不合理占用也导致了管理的混乱无序;加之在以往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公共服务短板难以弥补、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这类闲置工业建筑的“再赋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2闲置工业建筑的副作用

老工业地区最大的社区资本一是土地,二是人力资源。从以往的地区发展模式来看,土地属于“一次性”用品,短时间难以恢复或者恢复成本过高;原有的人力资源因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流向大城市或区域城市中心地区,无法为本社区的发展提供助力。正如“乡村振兴”离不开利用乡村特质的优势,面对同样困境的老工业社区也同样需要挖掘“社区振兴”的特质和优势。

2.1闲置建筑资源导致老工业社区的“非有序”状态

闲置的工业建筑资源属于老工业社区的典型物理特质,但这个特质在目前社区发展模式上反而是阻力。其一,新老建筑分布交错混乱,不仅在视觉上有碍观瞻,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大打折扣,整个社区被分割成了不成系统的独立板块,原有的社区面貌分崩离析[2],加之缺乏明确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相应配套政策、资金投入,闲置建筑得不到有效修缮和补强,建筑功能日益丧失,而新建社区功能建筑或者配套设施要让位于闲置建筑资源,从建筑规划到建成都未必是“最优解”,严重妨碍了整体社区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其二,社区居民对闲置建筑资源的集体行动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在行政制度和社会环境引起的交易费用大小、集体内部目标的界定程度以及集体行动策略是否适当。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明确的权责边界、或是出现社区居民自身利益的掌控能力和话语能力不对等问题时,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就会导致闲置建筑资源的提升改造难以引进社会资本,社区发展推进速度滞缓。所以在传统社区发展思维中,对于工业闲置建筑资源改造和利用,普遍会有前期投入大、收益比不佳、容易与居民产生利益纠纷等偏见所导致的开发利用“遇冷”问题,致使此类社区改造开发经常处于城乡规划改革体系的末端,不仅在行政领域缺乏纲领性、导向性的正式文件,规划及保护措施因此难以跟上,而且在市场领域又难以吸引到社会资本,无法激活社区内部的发展活力,使得社区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2.2闲置建筑资源造成老工业社区的“非科学”发展

现行的老工业社区的闲置建筑资源使用策略不仅不能成为社区发展的助力,反而是成为社区发展绕不开的一大难题。一方面老工业厂区闲置的工业建筑资源导致社区资本被严重浪费,闲置建筑资源既难以充分利用又无法被轻易破拆,部分社区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居民正常需求,甚至出现安全隐患[3],又进一步加剧了社区整体的衰败程度。另一方面,闲置的工业建筑资源与现行“减少侵占农业用地”等环保政策相背离。闲置的工业建筑资源如不能合理利用,就成了老工业社区振兴的最大阻碍。这些闲置资源占据了社区中大量可使用土地,对比建设新的工业园区,改造这类建筑资源投入资金及其效果往往不如新建园区收益高,而且这些闲置建筑资源的产权关系也往往比较复杂,开发、利用的手续繁琐;如果单纯以工业生产为目的进行改造开发,有可能造成社区环境污染从而产生“邻避效应”,引发新的矛盾,社会投资会丧失投资热情,导致缺失从“量”扩张过渡到“质”的社会组织助力,难以实现改造维度和方式从“单一”向“综合”的转变,无法达成与周边生态环境,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行政手段失效和市场手段失灵等诸多因素造成闲置工业建筑资源无法实现科学的再利用,无法明晰发展利用的方向,闲置工业建筑资源因此成为了社区整体科学发展的绊脚石。无论是从社区观感、使用方面,还是从实际的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将工业建筑长期闲置都是“非科学”的处理方式。

2.3闲置建筑资源成为老工业社区“非善治”的诱因

在老工业社区的治理环节中,社区居民的诉求征集往往被忽略,而闲置建筑资源的利用又是社区管理中最薄弱的一环。社区居民对闲置建筑资源的集体行动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制社区原有的管理结构,其管理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自上而下”,集体行动追随顶层命令,其结构诱因与不对称的利益分配结构和行动者的风险认知有关[5],而以往的老工业社区发展的强行政决策模式和社区居民的弱参与程度形成了当前老工业社区的“非善治”状态。当某种程度上的社区改造与发展缺乏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内部事务没有社区集体意识发生的时候,闲置建筑资源的提升改造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社区居民对抗、抵制的问题,使引进社会资本受困于社区矛盾,社区改造进展缓慢,也容易造成弱势群体利益被侵占,对社区的公平效率及和谐稳定产生影响,只有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达成利用闲置建筑资源的共识,才能切实保障利益相关者利益分享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6],才能达到强调“效率,法制,责任”的善治。同时,闲置建筑资源也是社区现有的“公地悲剧”之一,是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诱因,会出现个体非理性行为对集体行为的负效用,影响集体行动的正确性,使社区陷入较为严重的内卷状态。因为闲置建筑资源的集体决策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是当社区养老及抚幼等公共服务供给匮乏,不能满足部分居民需要平衡生产与生活、有强烈就近就业意愿的时候,社区矛盾就会大量爆发,社区将难以形成良性的治理秩序。

3闲置工业建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

如同乡村地区所面临的困境一样,老工业社区也存在着社区更新力度跟不上社区衰败的速度,社区设施逐年老化,人口流失严重,社区空心化,社区功能丧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缺乏枢纽型社会组织,社区经济缺乏活力等不利局面;同时,老工业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成本又更类似于城市社区,这又使这类社区的问题更加复杂。而从过往老工业社区发展的经验来看,社区内闲置工业建筑资源开发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如何利用闲置建筑资源将直接决定老工业社区改造的好坏。

3.1以“行政制度”规范社区闲置建筑资源使用

地方政府应对现有闲置建筑资源进行深入调查统计,建立综合大数据库,按照地理位置、使用功能、建筑面积等类别进行多维分类,由政府相关部门、产权单位及社区居民对社区闲置建筑资源整体环境进行协商规划,包括社区居民利益分配、提升措施、配套补贴和奖励政策、闲置建筑资源的修缮和升级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哪些闲置资源可以实时“商业赋能”,哪些建筑资源需要加以修缮,将影响闲置建筑资源“商业赋能”的老旧设施淘汰,切实做好建筑资源的商业规划。拓宽地方政府和社区对闲置建筑资源的管理思路,灵活运用扶持资金和相关政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重点放在闲置建筑资源使用方面的推广,扩充工业建筑属性和功能,鼓励多方位、多层次实现闲置建筑资源的精准利用和发展。明确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7],同时精细分配社区居民收益,以市场供给侧为导向分配社区资源投入,避免社区产能过度,造成社区产业内卷,同时加强社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社区商业氛围,坚决治理市场不规范行为。3.2以“社区赋能”实现社区闲置建筑资源利用“社区赋能”是使闲置工业建筑资源能对社区产生最直接的贡献,最为关键的赋能方向就是对准公共服务和社区需求的缺口。要切实完成“社区赋能”的目标,首先要具有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思维两种角度,行政管理和商业发展目的是达成老旧工业社区的和谐发展,提升社区资本的利用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对闲置工业建筑资源的“社区赋能”科学利用,是通过行政管理、科学规划和专业服务等方式,结合工业建筑资源自身特性,融合社区人文背景,完成资源利用最大化,功能可持续利用的良性态势;以社区内部需求为拉动力,促进社会投资增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闲置工业建筑资源升级方向,从多方面增加有效需求,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实现建筑资源转化和社区居民需求紧密对接,使闲置建筑资源能转化成社区所需要的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需求,升级社区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幸福度。

3.3以“社区需求”推动社区闲置建筑资源改造

闲置建筑资源的改造方向一是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要顺应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需要,通过重新调整社区内部空间环境的整治和规划,提升社区公共面积的空间利用率、美化社区环境;二是以闲置建筑资源升级带动公共设施配套改造,能够推动供水供暖供气和地下管道等诸多功能补缺或者升级;三是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社区品质、养老健身设施、治安防护设施、完善垃圾弃置设施和消防设施,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居住品质,可以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区养老产业、育幼扶残等社区相关需求供给的发展;以可持续状态发展的社区内部体系,才能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创造可以讨论利益平衡、进行妥协合作的话语空间和行动空间[8]。例如,对各类具有社区功能价值的建筑进行针对性维修和改造,利用闲置办公楼或者原来单位食堂,创立活动中心,丰富社区生活,开展社区活动;整合部分单位宿舍楼,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开展官办民营或居民自营等合作模式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创立社区有偿养老服务;利用原来的单位的医疗室作为社区诊所场地,免费或者低费用吸引医疗资源进入,解决社区医疗不足;社区提供场所,开展社区托幼或者课后教育;整合社区需求,鼓励社区居民租用闲置建筑开展小商贸活动,在社区内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丰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拉动社区底层商业经济模式,也要维护好社区环境,紧密社区关联,扩大社区就业人数,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投入资金产生指数效应,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闲置建筑资源的“功能升级”是打好“商业赋能”基础的前站,目的是使社区居民充分认知其公共领域包括建筑景观、服务设施等空间环境和公共范畴内的社区关系及人文氛围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可创收性,使社区居民基于法律约束对公共领域达成维护和利益同享的共识,才能使社区集体目标确定,调节社区矛盾,共建社区环境,整合建筑资源,使下一步以社区集中资源,以“集体身份”发展社区经济成为可能。

3.4以“文旅途径”打造闲置建筑资源转化商业功能

老工业社区拥有独特的时代印记和社区文化,无论是社区结构还是人文环境都与现代城市社区有明显差异,可以发展老工业社区不同于其他社区的异质“文旅道路”,以“文旅道路”来实现工业建筑资源的商业功能。从利用老工业社区的建筑布置和工业建筑的特殊外观、满足现代审美中对老工业社区风格的需求入手,对社区布局和建筑外形进行景观布置,将社区作为统一单位,建立集体管理模式,实施集中经营,科学创造集体收益,合理布局庭院产业。以社区庭院经济为轴心,在社区和建筑的周边地带种植果蔬和花卉等观赏植株或者农业植株,优化庭院景观和增加社区产品输出,丰富社区景观层次和观光娱乐场所,形成良好的生态经济庭院,充分发挥工业社区和建筑的审美价值和人文情怀;在此基础上开发美术摄影、研究基地以及“周末游”的经营模式,并通过社区集体承租的方式盘活闲置民居,带动民宿、饮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利用自媒体这一类的高效传播平台,大力开展线上推广模式,扩展工业文旅社区知名度,并以此衍生出相关“文旅”产品,带动社区居民个人自由小商贸经济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社区居民就近就业问题,同时反哺老工业社区庭院经济。再者,可以利用城市—工业社区之间的租房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创业成本差异,开发出租模式,将闲置建筑资源整合完善,整体出租给工作室、电商物流等从业人员,通过签订“社区—企业”优惠协定,吸引创业企业入驻和人员“落户”,增加社区就业,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就业愿望,留住社区居民;同时也借助这部分企业和人员与社区形成良好互动,带来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经验,打造社区商业氛围,营造社区活跃氛围,增强社区资本,再反馈社区居民和地方经济。

4结语

闲置工业建筑资源的再赋能,不仅符合现代城市的科学发展要求,是“政府—社区—市场”多主体联动推进社区环境升级和提升社区居民幸福度的民生措施,更是拉动社区经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循环”动力,在宏观层面上也与国家提倡的社会和谐稳定、社区治理创新和社区振兴同频。通过实现对闲置工业建筑资源的“功能转化”,科学、有序地开发闲置工业建筑资源是基本策略,聚焦满足社区需求,开发社区经济,促进社区发展是最终目的,在政府主导,社区主控,市场共赢的指引下,高效完成对闲置工业建筑资源的再赋能,实现老工业社区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邹泽贤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