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沿岸工业建筑改造利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京杭运河沿岸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京杭运河沿岸工业建筑改造利用

摘要:京杭运河杭州段在近代工业发展时期留下的工业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美学价值和科技等价值。对现有保存较好的工业建筑加以改造利用,可以增强工业遗产所在城市的凝聚功能。文章结合京杭运河杭州段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情况,提出了工业遗存保护的途径。

关键词:工业建筑;改造;利用

1概述

杭州桥西历史街区是杭州市原有的老工业区,坐落在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拱宸桥西岸。随着京杭运河杭州段航运功能的日渐衰退和杭州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杭州桥西一带的传统轻工业区慢慢蜕变为底层民众生活的棚户区。遗留下了原杭州第一棉纺厂、杭州土特产仓库、红雷丝织厂等一大批老工业建筑,还有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等富有本土民俗特色的建筑。这一地带曾经居民混杂,生活基础设施缺乏,环境脏乱差,公共空间缺乏。90年代初桥西历史街区一度落到面临被拆除的境地。一份份专家学者要求保留桥西历史街区的建议摆在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面前。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杭州启动了桥西历史街区综合保护工程,决定保护性利用运河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利用原杭一棉厂房、杭州土特产仓库、通益公纱厂老厂房、红雷丝织厂,通过修缮和改建,使其成为具有专业特色、杭州特色、运河特色的平民化专题性博物馆群。

2历史形制与更新

老工业建筑按照其建筑年代、历史价值等因素分别被列为文保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老工业建筑的更新与保护模式是从保护京杭运河桥西历史街区原有风貌的角度,按有关单位对老工业建筑的综合评估后,对该区域内的建筑物提出整治的技术措施。①保护:对于被列为国家、省、市级的各级文保建筑原则上采取对其残缺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日常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加固、修整。②修缮:针对历史建筑应当维持其历史格局及建筑风貌,充分展示其建筑精华,按建筑历史样貌最大程度修缮其破损部分。③改善:桥西历史街区内的传统风貌建筑的格局及风貌基本完整。应考虑保护其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同时对建筑内部进行功能改造提升;对建筑外部则采取完善市政设施,生活配套设施以改善环境和提升品质。考虑到桥西历史街区的现状,在改造过程中,针对老工业建筑应遵循原格局、原样式、原工艺、原环境的原则。即维修后的建筑应保持原来传统格局和高度,通过原来的工艺和建造方法,实现与原环境的协调。改造后的建筑在外立面的样式和材料上应体现传统风貌和样式。通过结构检测,上述工业建筑的结构难以满足改造为博物馆的使用要求,设计时必须考虑采用新结构代换老结构。设计师在对土特产仓库的结构替换时采用了如下措施:首先根据博物馆公共空间和展厅展示面积的要求,重新设计柱网结构,将老仓库的墙体保留作为四周维护结构,通过新增的砼衬墙把老墙体与新框架结构之间连接起来,同时也起到了对老墙体的加固作用。施工时避开老的柱子在相应位置设新柱,在新的框架结构实施完成以及新的每层楼板浇筑完成,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对原有老结构进行拆除。拆除的时候做好保护措施,以免破坏新结构。实施过程中建筑内部结构一旦拆除,老工业建筑的外墙就成了一个空壳,随时有倒塌的可能,施工风险很大,因此此时对保留外墙的稳定性控制是关键。其次在新老结构体系的转换过程中,新结构是从下往上逐层浇筑的,而老结构是从上往下逐层拆除的,两者流程存在矛盾,因此如何顺利实现新老结构体系的转化又是一大关键。

3历史元素的修缮

老工业建筑由于建筑时期不同而与现在的建筑在结构上与建筑样式上有着很大区别。这样,在使用年限、功能划分与实际应用上就不免出现一些问题和不便。更有一部分作为城市发展淘汰的元素而即将拆除,这些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建筑几年以前无一能逃脱这个命运,可在这设计成分与设计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与众不同的元老级“人物”再被慢慢的改变命运,换上了新装,给城市平添了一份色彩,增加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例如桥西历史街区内的土特产仓库建筑的立面修缮坚持以下原则。①原真性原则:修复中尽量保留其历史纪录,修复的部位尽可能采用传统材料与传统工艺。②最小干预原则:建筑存在百年来,气候、使用、地震与沉降等因素的种种影响,以及因此在建筑物身上所留下的痕迹,已经成为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保护的过程除非迫不得已,应让这种关系尽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在修复过程中采取了不同措施:①对那些外墙保存完好的,则保持传统特色不动;②对那些外墙尚好,墙面粉刷部分脱落的,则采取表面修整的办法;③对那些外墙局部破损,粉刷脱落严重的,但基本风貌还在,则刮掉原有墙面全面整修;④对那些外墙倾斜,破坏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则拆除,按原有风貌要求重新设计。

4老工业建筑抗震和节能措施

运河沿岸工业建筑建设年代久远,抗震设防和节能均不能满足现在的规范要求,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抗震和节能改造。对既有建筑的抗震与保温节能改造,可以选择的有三种方法:一是先抗震加固后节能改造;二是先节能改造后抗震加固。其利弊如下:假如在抗震加固结束后进行节能改造,势必造成二次施工和浪费;假如采用在保温节能改造后再进行抗震加固的方法,则会部分破坏已进行的保温节能,需做二次保温节能。第三种方法是将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同时施工,将减少相互干扰和减少工作量。本文以中国扇博物馆办公楼为例进行说明,其为三层砖混结构,结构平面为矩形,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相关单位的检测显示:不能满足国家现行节能要求,其结构抗震也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为避免重复施工以及材料的浪费,同时为了缩短工期。采取了保温节能改造和抗震加固同时进行的一体化施工。对于内墙墙体采用铺设钢筋网固定,外喷水泥砂浆的方式进行加固;对于原有的预制楼板采用新铺混凝土的同时加入保温材料,进行一体化施工。后期检测发现完全能达到规范的要求。节能改造方面,在中国刀剪、伞博物馆采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总建筑面积20000m2,夏季空调尖峰冷负荷约为2800kW,冬季空调尖峰热负荷约为1200kW。根据博物馆各功能区都有自身不同负荷的特点,同时博物馆建筑出现峰值冷负荷的时间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也就是白天运营时负荷最大,夜间闭馆时负荷基本为零。而冰蓄冷空调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平衡电网负荷,能够大大减少博物馆全年空调运行费。在博物馆需小范围使用制冷时,可由融冰提供,无需打开空调主机。再有博物馆为全年开放的公共场所,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需要使用空调。在季节发生变换时,可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变风量的功能,能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空调综合征。在采用低温送风时,与其他空调的常温定风量系统相比,风机与水泵的能耗可降低30%左右,节能效果明显。

5结语

在过去的岁月中,拱宸桥西曾经辉煌;今天,在“老杭州”的记忆里,还很难抹去当年街巷里老井白墙黑瓦的影子。这些都是历史文化街区不可多得的实物形态和历史见证,都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程中得到了尊重,市井生活的原貌得以延续。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杭州又一处市井生活的亮点。老工业建筑改造成的桥西历史街区运河博物馆群在桥西历史街区除了能感受到运河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外,还有杭帮菜、咖啡馆、书画室、国医馆等商业业态,不仅为当地原住民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也为游客提供了文化休闲场所。千年古运河沿岸遗存下来的老工业建筑的成功改造利用,为工业建筑保护的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保护模式。

作者:陈诺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