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究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围绕教学改革目标,构建“教师团队+学生团队”的双团队培养模式和“校校+校企+国际”合作培养途径,整合优化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建立一个不断改进优化的螺旋上升的系统模式。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结合各个高校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优势,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多元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改革理论课程来解决课程边界问题,改革实践课程来解决学生理论知识实际应用问题。通过设置设计综合型实验实现实验课程的一体化;以专业应用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的设计开发实现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一体化;通过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团队的方式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一体化。从而解决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脱节问题,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教学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研室、实验室、研究室脱节,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
二、课程体系构架
工业工程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主要由三大块构成: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和学科基础课程。在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设置有实践教学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也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其中专业课程模块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业工程专业的三个主要分支:运筹学,制造系统和人因工程。围绕工业工程专业的分支,各高校根据各自特点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可设置偏重管理方向的课程模块,可设置供应链管理方向的课程模块,也可设置物流设施方向的课程模块,最后设置专业任选课程,尽量覆盖工业工程专业的各个不同分支:如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武汉科技大学工业工程形成了4个相对稳定的工业工程学科研究方向:绿色制造系统理论与技术、生产计划与调度、产品与系统工程设计、制造业信息化与管理系统。依据优势学科方向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课程的优化整合,确定了机械设计、机制工艺学、运筹学、工业工程基础和管理学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绿色制造系统工程、产品创新设计和ERP技术与管理等方向主干课。并围绕方向课程开设专业任选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优化理论计算法、创新工程、可持续设计与制造、供应链管理、工程经济等。围绕理论课程,科学设置大作业和综合型实验,增设“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ERP系统设计与开发”、“沙盘模拟”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数,实现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注重强化工业工程的学科交叉和综合性,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针对学校自身特点,办学定位和特色资源,构建有特色,有特长的课程体系。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结合该校的钢铁特色,在专业任选课程中设置了钢铁生产工艺、冶金设备管理,冶金概论等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理论课程和实践模块互相支撑,缺一不可。通过实践学习环节,学生加强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动手能力,贴近企业需求,提升竞争能力,同时理论课程学习根据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得理论与实践实现良好的互动。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还要重视任选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学习,拓宽专业方向,提升思考能力,因此任选课程的设置益多忌杂,而且科学的任选课程设置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是一个有效的引导和必要的保障。
三、结论
工业工程专业只有进行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才能有效地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要百花齐放,突出各高校特色,逐步发展。课程设置要注意基础与应用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专业方向,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宽视野,深思考,动手强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容芷君蒋国璋周敏江志刚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第二篇
1课程设计的内容体系
1.1构建的原则与依据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各项课程设计在层次上具有一定的阶梯性,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各项课程设计之间应前后衔接、教学内容应彼此呼应,尽量围绕同一对象展开,避免孤立与重复,使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可操作性。课程设计的内容应以生产一线的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从传统的围绕某一典型零件改为围绕某一典型产品展开,即围绕某些典型产品的设计、工厂及车间设施规划、生产计划及过程控制进行设计。组织学生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践的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从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向工程实际转化,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1.2构建的要点
在构建“产品全过程”式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时,首先将各项课程设计的任务统筹规划,选题围绕同一产品展开,选择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为设计对象,例如减速器。侧重于将相关的理论教学、实习内容交叉融汇,并考虑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以建立各实践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2课程设计的方式与方法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无论是教师的指导方法,还是学生的完成方式都很僵化。对此,本文提出了创新型的课程设计方式与方法,其特点是:①指导方式与方法更加灵活化、多样化。在设计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理论指导方式,采用理论指导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带领学生回到实际工作现场分析、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②突出协作精神以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由于课程设计的内容围绕“产品全过程”,所以,学生的完成方式可由原来的一人一题改为多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不同,需要整个“团队”的团结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并且一个“团队”一旦组建,即具有连续性,会一直存在于全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具有协作精神”也正是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3课程设计的考核
完整、规范的考评体系是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力保障,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建立考核标准。由于课程设计的考核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分析、操作等实践技能,所以,其考核方式不能完全照搬理论教学的考核标准,应力求做到以下两点:①考核标准能够真实反映教与学双方的实际水平。一方面,课程设计应重点考查设计方案的深度及可行性。在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时,要组织所有的指导教师进行综合审查,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产品全过程”式课程设计的创新点也体现在考核标准当中。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时,要考虑学生的“进步程度”。由于设计对象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团队”基本不变,在考核成绩时,如果把“团队”及其成员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进步程度考虑在内,既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②要注重过程管理、监督及教学质量监控。不同于理论教学环节的考核,课程设计应采用过程检查和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总成绩由过程表现成绩、阶段检查成绩、答辩成绩组成。
4课程设计的基础条件建设
首先,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和组织保障。例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从指导教师资格审查、选题、设计、答辩等方面要严格把关,要求指导教师对选题、设计过程、答辩等每一阶段都要认真审阅、指导和签署意见。教师只有严格遵守教学程序,规范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才能得以实现。其次,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良好的实习基地不仅是实习教学质量的强有力保证,也是课程设计环节得以完成的必要基础。通过着力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可以建立起产学双方共同参与、双向推动的运行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5结论
本文立足于工业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对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产品全过程”式课程设计,加强了各项课程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得到了连续、系统、全面、深入的实践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文的研究可从不同方面解决多种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创新型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已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中实施,应用效果显著,对同类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具有参考和示范作用。
作者:兰爽 董世成 马丽心 宫运启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