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制的构建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1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技术基础及专业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在教学上,强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培养既懂得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应用型的综合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现代企业急缺的工业工程师、物流工程师、企业生产管理专员等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联系理论教学和生产的纽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传统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实践教学过于程式化,内容单一
专业培养突出实践性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高校自身特点,实践教学过于死板,实践项目过于单一,程式化,且每个教学周期都是一成不变的实践项目,虽然这有利于教师备课和实践教学的开展,但对于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却远远不足。
1.2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于校内建设的实验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较多,不仅包括了基础IE实验室、人因工程等专业实验室,还包括机械工程若干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一经建设,若干年不会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升级和重建。造成实验项目一成不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实践场所,但很多企业怕影响企业生产,或是设备贵重,涉及学生操作安全的问题,这些实训基地不能够充分利用起来,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只停留在学生到企业参观这一层面上。
1.3实践教学设置上不够合理
很多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都是由实践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课程和时间来进行的,没用充分考虑学生实践过程中与理论授课的衔接性,与学生自身成长环境的联系性,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全班同学都是一个实践项目,没有创新性。
1.4实验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企业对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还不重视,很多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也缺少经验丰富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因高校办学经费不足,造成对该方面投资不足。造成实验设备老旧,先进的实验仪器相对较缺乏。
2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思路
2.1实践教学安排
从实践教学安排上,打破原有的实践课程安排在第5-8学期的安排方式,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接触实践教学,了解专业知识,认识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培养专业兴趣。并且每个学期末,都进行16+x模式的实践教学,其中x为实践教学的周数,它是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的。
2.2实践教学内容
从实践教学的内容上,改变传统实践内容只停留在认知和参观时间的模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基础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改变一成不变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学生自我开设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实践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当前所需人才的技术要求,开设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项目,而至于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企业合作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3多种渠道,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
由于我校属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还有很多不足,但很多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资源,通过企业捐赠,校企合作等方式,逐步完善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并建立了6个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高校建设的投入资金,建设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实验室。
2.4实验指导教师的挑选
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安排上,充分发掘专业教师的工作背景和专业背景,特别是一些有过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让他们设计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并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验项目逐级深入的实验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能学得懂,学得会,又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同时,我们加强对实验指导教师的培训,所有实验指导教师每年暑期都会安排到当地的生产企业进行企业培训,掌握企业需求和企业的先进技术,为指导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5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进行
对于工业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我们打破原有传统实习方式,改变原有的仿真实验或是实践,以实际的生产相结合,通过企业项目或是教师在研的课题,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根据不同的项目组,学生进行的实践项目也是不同的,这些项目都是综合性强,具有实际应用的项目,通过组织学生深入项目中,完成项目中一部分工作,来实现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3总结
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实验内容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实验条件。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新型的中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杨拴强 沈振辉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
第二篇
1工业工程专业“211”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1学科基础教育领域课程
该专业领域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学生分析、解决生产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A、概率论和数理统计A、大学物理、工程实训A、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等。
1.2专业核心领域课程
该领域课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使之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该课程包括计算机绘图、管理学原理、基础工业工程、运筹学、运筹学课程设计、质量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设施与规划、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设计、系统工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生产系统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1.3专业选修及实践实习领域课程
该课程包括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机械产品三维造型与创新设计、机械CAD/CAM技术、数控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管理信息系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经济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现代物流学和专业社会实践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既具备坚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又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
2“21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素质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方案规定学生毕业前除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外,学生还必须修读非本院、本学科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完成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体育专项课程等,学生必须修满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5学分,思政类课程的实践学分5学分纳入自主修习课程考核。其次,“211”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共性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创新是以思想的自由为前提的,个性是学生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能力的表征;如果说通识领域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是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专业核心领域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
3校企合作背景下的“211”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要求
为落实“211”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工业工程专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工业工程专业积极联系校外企业,与之对接合作,采取课程实训和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措施。
3.1明确实训大纲,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为了使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效果,“211”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所有的实训课程都有实训教材或指导书,这些实训教材或指导书由本专业的老师集体编写和修订,并贯彻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2)实训课前,教师和实训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备课,检查实训设备、设施的性能和实训材料的有效性,以保证实训的正常运行。
(3)实训教师需严格管理学生,向学生讲明实训规章、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批改实训报告。对那些违反实训章程,操作不规范的学生,应该明令其停止实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实训报告,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重做。
(4)实训结束后,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并认真批阅报告,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成绩,将其记入实训成绩档案。
3.2构建实习管理体系,促进实习效果的提高实践实习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促进工业工程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且对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实践实习取得良好效果,湖北文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按照本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制定了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编制了与实习各环节管理相对应的《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变更实习单位申请表》、《实践实习进度表》,以及一系列能够反馈实习效果的《实践教学工作评价调查表》、《实习单位意见调查表》和《实习生对实习单位的意见表》等,这些实践实习跟踪管理文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与监督作用。
作者:贾利梅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第三篇
1校企合作的模式
(1)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
该模式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这样,校内实训室俨然变为了企业生产车间。实训室以企业为管理主体,将企业产品纳入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学校然后根据企业产品的生产要求,为学生设计实训课程。于是,学生有了理论联系生产实践的机会,在基地顶岗中实现了专业职能与企业岗位的对接;而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又有了提升理论水平的机会。
(2)院校国有民营模式
该模式遵照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将学校的国有资产独立出来,实现资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然后利用民营企业的生产设备与技术进行运营生产。这种模式将学校的经营与管理权交给企业,企业有了自主权,就可以按照产品的质量和销售的数量来开发课程、设置专业,将企业岗位要求、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工业工程的整个教学计划中,这无疑会使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技术、资产和资本实现了优化组合,有利于双方资源的真正融合。
(3)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该模式利用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与企业共同研发生产技术,然后将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创造效益。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科研、生产与应用的一体化,既有利于校企之间的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也有利于高等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工业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教学范式
为了进一步落实“211”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之间的真正合作。本课题按照校企合作的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
(1)工业工程专业与机械、汽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
研究基础工业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设施与规划等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以及工业工程与机械工程和汽车工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现有的,雄厚的机械工程和汽车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立深化机械工程背景,专注某一产业(比如汽车产业),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各课程实验大纲,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验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统一实习与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探讨
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内容以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到企业进行实习,优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专项实习、毕业实习之间的关系,设计与各阶段理论知识相适应的实习内容和实习要求,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内容避免重复,使各阶段实习相互衔接,逐层深入,研究学生自主实习的考核机制。
(3)实验室、校办企业与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实验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的模式,把实验教学引入企业和实习基地,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内容,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使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改变学生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
(4)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与评价模式的改革
以往实践教学主要以最后的报告为考核依据,这就造成了学生不重视实践教学本身,只看重最后的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制定与各实践环节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目标不再注重学生最后的报告,而是主要看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其是否具有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者:贾利梅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省级协同创新中心